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
2023(378)
2022(305)
2021(353)
2020(252)
2019(594)
2018(652)
2017(923)
2016(669)
2015(627)
2014(608)
2013(547)
2012(443)
2011(467)
2010(477)
2009(372)
2008(354)
2007(300)
2006(254)
2005(247)
作者
(1292)
(1003)
(986)
(970)
(727)
(515)
(474)
(437)
(409)
(386)
(370)
(358)
(343)
(342)
(341)
(335)
(325)
(313)
(304)
(298)
(286)
(265)
(249)
(239)
(239)
(233)
(233)
(231)
(225)
(221)
学科
教学(2468)
计算(1487)
算机(1484)
计算机(1484)
机化(1475)
计算机化(1475)
教育(1101)
理论(1038)
管理(862)
(861)
企业(861)
(752)
学法(703)
教学法(703)
(672)
经济(671)
学理(436)
学理论(436)
业余(376)
业余教育(376)
(376)
成人(364)
业经(354)
(345)
方法(338)
中国(334)
组织(321)
成人教育(319)
(318)
技术(287)
机构
大学(7147)
学院(6087)
教育(3056)
(2590)
师范(2582)
师范大学(2253)
研究(2212)
管理(1758)
(1688)
理学(1586)
理学院(1517)
管理学(1416)
管理学院(1407)
科学(1329)
技术(1309)
教育学(1251)
(1234)
北京(1199)
经济(1167)
中心(1122)
(1092)
中国(1013)
(1002)
职业(966)
教育学院(962)
研究所(924)
(856)
(743)
技术学院(740)
信息(697)
基金
项目(3970)
研究(3931)
科学(3384)
教育(2905)
基金(2506)
编号(2049)
(2003)
国家(1979)
成果(1918)
(1890)
社会(1870)
课题(1868)
科学基金(1728)
社会科(1721)
社会科学(1721)
(1665)
(1550)
规划(1460)
学习(1400)
项目编号(1267)
基金项目(1260)
大学(1165)
(1138)
重点(1116)
自然(1092)
自然科(1082)
自然科学(1082)
研究成果(1069)
(1064)
自然科学基金(1059)
期刊
教育(5618)
中国(3746)
研究(2519)
(1377)
经济(1377)
远程(1193)
远程教育(1193)
成人(973)
成人教育(973)
管理(867)
技术(830)
职业(749)
科学(623)
学报(540)
技术教育(537)
职业技术(537)
职业技术教育(537)
大学(499)
开放(496)
(480)
论坛(480)
(452)
图书(431)
(428)
全球(368)
展望(368)
教育展(368)
学学(361)
职教(347)
书馆(305)
共检索到10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毛虹丹  
泛在学习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新模式。泛在学习的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对知识观的影响。"泛在学习"即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情境感知被视为泛在学习的关键要素,泛在学习的最大特色在于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情境的感知,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辅助。虽然泛在学习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新的要素和动力,但是目前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利用移动和传感技术开发的泛在学习系统将是未来教育领域的主要关注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付雨朦  张一春  范文翔  
"互联网+"与继续教育的结合,可以为继续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建设带来新的思路,促进资源的优化和利用。首先分析了当前继续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结合"互联网+"给继续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建设带来的变革与机遇,阐述了继续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继续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进而提出了促进继续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提高继续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建设质量,推进继续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伟远  许玲  聂少君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继续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有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政府文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型城市特征和指标进行比较,探讨互联网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研究发现,继续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列的终身教育体系三大子系统之一。继续教育涵盖的范围广泛,包括从业人员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以及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教育等。学习型城市建设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终身学习文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各类学校后教育、关注各类群体的学校后学习、建设学习场地和学习资源、保证经费投入、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以及扩大志愿者队伍。这九个方面的内容与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一致的,互联网+继续教育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抓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玉珑  
大数据时代,泛在学习的基础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这给成人求学者带来了更均等的自主学习机会。然而,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动机适配度、约束力、认知策略等因素影响,不少人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为此,作为学习资源提供方,需要进行科学干预。激发高成就动机、培养兴趣、利用元认知监控,是心理导控的艺术;营造文化氛围、以小模块微学分促进学习惯性、以反转课堂助推知识内化,是业务导控的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霞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实施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要从保护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习能力的启发与提高,丰富学习资源,开展定制化教育服务,完善监管机制,保障互联网学习环境的洁净等方面入手,让互联网技术切实服务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工作之中。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峰  李杰  
中国劳动力数量巨大,但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中国经济正处于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之中,人力资源质量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中国对成人学习的需求比其它国家强烈得多。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给中国成人学习带来新机遇,中国成人学习也迫切需要拥抱互联网技术。本研究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中国成人学习带来的变革,认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给中国成人学习带来了两次重大机遇:一是E-learning的出现,使中国成人学习得以全面普及,突破性地拓展了中国成人学习的广度,至少理论上中国成人学习可以实现全覆盖;二是MOOC的冲击,极大地提高了成人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成人学习的深度。在两次机遇中,高校与企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晓英  孙雨薇  曹洁婷  
"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赋予了学习新的内涵,学习由共性的标准化知识的习得转变为个性化知识的自主建构与创造性知识的生成。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理论基础与教法学基础。"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适宜用建构主义理论解释个性化知识的习得,用联通主义理论解释创造性知识的生成。"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是一种颠覆性创新,撬动了教师角色定位的根本性转变,促使教师由学科专家、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和学习促进者。探究社区模型和混合式教学动态支架模型,共同为混合式学习提供了教法学基础,为教师如何有效设计混合式学习、促进混合式学习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框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志坚  
泛在学习是一种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学习,它符合人类终身学习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但在世界范围内,泛在学习仍然是一种理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推进程度差异很大,尤其是在亚非拉国家的农村、边远地区,理想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的发展,尤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入并改变了现实世界,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等方式,对教育同样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教育领域中虚拟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可汗学院等六个"革命性影响"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我们认为,网络是实现泛在学习的主要路径。国家开放大学是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为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学校的性质、理念和使命决定了她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龙  何蕾  
随着技术能级与生产手段的不断突破,人类的学习与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继续教育同样不可例外。进入泛在学习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将受到时空局限突破、终身化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趋势变革影响,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存在样态和实践形式。从现阶段的实践变革看,制度困境、场域困境、内容困境与方式困境是泛在学习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重构泛在学习时代的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坚持开放思维,打破继续教育与非继续教育的制度壁垒;围绕定制学习,跨越时空场域的边界化教育局限;推动资源整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有机衔接;基于学分银行,促进继续教育的终身化体系构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晓英  吴怡君  曹洁婷  郭璐文  
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是影响混合式课程学习体验的关键。针对目前混合式学习实践对微观层面的活动设计指导的要求,本研究基于探究社区模型理论和混合式教学动态支架模型,详细阐述了混合式课程不同阶段的活动设计策略和典型活动,并分析了典型案例的策略与活动设计。在混合式课程初期,教师应当着重创设社会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营造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并让学生了解课程、信任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程中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促进个人及小组的建构并激励学生的持续参与;在课程后期,教师需要设计学习活动重点,创设认知临场感,以综合展示为显性目标驱动学生的自我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希望本文能够为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微观活动设计提供策略支持和方法抓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海生  范颖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发展,诞生了一个容纳了科技、教学法和变革知识的极度空间,整合了科技与教育的学习新形态相继呈现,主要包括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定制学习、社群学习、沉浸式学习和休闲学习。这种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新形态尤为强调科技的力量,通过新兴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使学习时空由单维走向多维,形成交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尤为注重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体验、突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并通过智慧教学提升学习效率。然而,学习新形态也面临着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深度不足、育人功能弱化、相关协同推进机制不完善、学习者面对面交互缺失以及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应用困难等共性问题。面向未来发展,学习新形态需要从无处不在的科学技术力量、简单易行的学习组织方式、创建激发师生共同投入的学习平台、深入现实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以及相关协同推进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协同推进学习新形态的成功转型与定型发展。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任精举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诸多挑战。面对入馆人数与传统服务量下滑的不利局面,高校应积极推动图书馆由"信息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型,强化教育职能,打造成学校重要学习平台。本文在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平台方面进行了研究,力求为其他馆提供一点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美艳  黄大网  
KenKeobke博士著述的《通过互联网提高英语水平》为英语学习者要言不繁地传授适应信息时代情境的英语学习模式。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该书的内容 ,然后着重从知识结构、语言特点、课堂可操作性、读者 (英语学习者 )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这本成功教材的主要特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青  张伟远  
公平和包容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来自33个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415名境外人士为样本,探讨互联网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境外人士终身学习的现状。研究发现,境外人士具备较高的使用电脑、网络和移动学习设备的技能;广泛参与终身学习活动,尤其是语言文化、职业培训、新闻政治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喜欢完全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模式;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转换工作、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获得证书文凭、结识更多朋友以及个人兴趣与爱好;参与学习的障碍主要是时间不够和缺乏感兴趣的课程等;境外人士对志愿者服务有着较高热情与积极行动。大部分境外人士认为北京的终身学习文化和氛围优于或者等同于自己来自的城市,尤其在智能手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终身学习的文化和氛围、创新创业和社会环境、境外人士的社会融入、社区和谐等方面。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四项建议: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终身学习环境;关注境外人士的跨文化适应与社会融入;建立规范和鼓励境外人士参与的志愿者服务制度;通过顶层设计推进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靳瑞霞  
分析"互联网+教育"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影响及引发的问题,理解"互联网+教育"赋予自主学习的新内涵,从而重新界定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在高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满足当代社会对终身学习公民(Lifelong Learners)的培养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