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51)
- 2023(7618)
- 2022(6824)
- 2021(6226)
- 2020(5556)
- 2019(12929)
- 2018(12801)
- 2017(24721)
- 2016(13951)
- 2015(15580)
- 2014(15857)
- 2013(16000)
- 2012(15240)
- 2011(13897)
- 2010(14034)
- 2009(13005)
- 2008(13188)
- 2007(12167)
- 2006(10168)
- 2005(9192)
- 学科
- 济(57831)
- 经济(57775)
- 业(35760)
- 管理(34535)
- 方法(29067)
- 企(27466)
- 企业(27466)
- 数学(26034)
- 数学方法(25762)
- 学(16319)
- 农(16279)
- 财(14814)
- 中国(13482)
- 地方(12880)
- 农业(11028)
- 贸(10750)
- 贸易(10749)
- 业经(10550)
- 制(10409)
- 易(10405)
- 务(9293)
- 财务(9266)
- 财务管理(9240)
- 企业财务(8781)
- 银(8685)
- 和(8664)
- 银行(8643)
- 融(8591)
- 金融(8584)
- 行(8199)
- 机构
- 大学(209194)
- 学院(206848)
- 济(80962)
- 经济(79164)
- 研究(75027)
- 管理(72614)
- 理学(62970)
- 理学院(62100)
- 管理学(60774)
- 管理学院(60404)
- 中国(54310)
- 科学(51747)
- 农(48088)
- 京(44346)
- 所(41526)
- 农业(38630)
- 研究所(38331)
- 业大(37760)
- 财(36656)
- 中心(34296)
- 江(31703)
- 财经(29670)
- 范(27257)
- 北京(27169)
- 经(26900)
- 师范(26758)
- 院(26268)
- 经济学(25715)
- 州(25096)
- 农业大学(25042)
- 基金
- 项目(141744)
- 科学(108587)
- 基金(102305)
- 研究(94936)
- 家(92630)
- 国家(91926)
- 科学基金(75703)
- 社会(58135)
- 省(55870)
- 社会科(54941)
- 社会科学(54922)
- 基金项目(54420)
- 自然(51935)
- 自然科(50712)
- 自然科学(50679)
- 自然科学基金(49787)
- 划(48155)
- 教育(44051)
- 资助(42766)
- 编号(37057)
- 重点(33061)
- 部(31129)
- 发(30879)
- 成果(30816)
- 计划(29484)
- 创(28715)
- 科研(28425)
- 创新(27028)
- 课题(26230)
- 科技(26208)
共检索到296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环宇 钱且奇 陈圳 徐静雯 朱玉洁 许文静 姬进宝 高策 张晓君
为了探究江苏省泗洪县多家养殖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濒死的克氏原螯虾进行病原检测分析,从濒死虾肝胰腺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菌株编号CPA2020),经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克氏原螯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CPA2020对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_(50)为6.31×10~5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与肠道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肝细胞裂解,空泡化严重,部分肝细胞坏死,肠壁结缔组织萎缩,皱嵴减少,肠上皮细胞坏死,与自然患病虾的病理变化相同。毒力基因检测表明分离菌CPA2020携带lip、hly、flgN、ompA、flgM、flaH、aha和flgA 8种毒力基因。此外分离菌CPA2020可分泌卵磷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对链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药物耐药,对头孢唑林、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中介,对头孢呋辛、左氟沙星、氨曲南等13种药物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昆明 党瑞 谢志胜 马江霞 段成任 郭爱民 岳城
新疆乌鲁木齐本地某养殖场锦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死亡,在排除寄生虫感染后,怀疑是由细菌引起。为明确引起锦鲤大批死亡的致病菌,本实验对病鱼肝脏、肠道、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微量生理生化反应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成功分离出两株菌,命名为CK5和CK9。两株菌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30℃正常生长,能利用葡萄糖、乳糖、纤维二糖,并且V-P、明胶、水杨苷实验阳性;PCR扩增其gyr B基因并测序,BLAST比对后,两株菌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丽颖 姜姿妍 钱且奇 陈圳 顾舒文 李杰 纪鹏 高晓建 姜群 张晓君
为明确江苏苏州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死亡病因,本研究从病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分离菌SHZ1对中华绒螯蟹半数致死量(LD_(50))为1.6×10~6 CFU/mL,表明分离株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死亡,确定豚鼠气单胞菌是此次造成中华绒螯蟹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进一步明确分离菌SHZ1毒力携带基因情况,对分离菌进行热敏蛋白酶(eprCAI)、溶血素(hly)、弹性蛋白酶(ahpB)、外膜蛋白(omp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gcaT)和鞭毛蛋白(flgN、flgM、flgA、flaH)共9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携带以上9种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唑啉、万古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哌啦西啉、氨苄西林等9种药物耐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贺扬 华丽 汪开毓 陈德芳 王均 王二龙 王兴丽 杨倩 吴学婧 何洁 赖为民
为了研究维氏气单胞菌及其胞外产物的致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斑点鲖维氏气单胞菌病的作用。通过对一株高致病性斑点鲖源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ecp)的提取并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其酶活性与致病性,以期为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对一株高致病性的斑点鲖源维氏气单胞菌的ecp进行了提取,将其进行浓度检测、SdS-paGe分析和酶活测定;并将提取的ecp攻毒斑点鲖,通过病理学分析研究其致病机制。提取的ecp经考马斯亮蓝试剂盒确定其浓度为0.743 mG/m l;SdS-paGe分析发现该ecp类型丰富,分子大小主要集中在20.0~33....
关键词:
斑点鲖 维氏气单胞菌 胞外产物 致病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迪 房文红 周红霞 王元 陈甜甜 李健 周俊芳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导致养殖对虾暴发弧菌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从我国南方养殖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分离、鉴定了10株哈维氏弧菌(Vh00947、Vh00949、Vh11011、Vh11014、Vh21217、Vh21218、Vh21220、Vh21229、Vh21231和Vh31487),分别肌注感染健康凡纳滨对虾后发现,菌株Vh21229致病性很弱,Vh00949其次,其它菌株毒力较强;对8种哈维氏弧菌常见毒力基因(Vh1、Vh2、Vh3、Vh4、tox 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樊海平 孟庆显 俞开康
本文从患败血病的中国对虾的血淋巴中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此败血病的病原菌。两种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极生单鞭毛能运动的短杆菌,在TCBS上不生长,对O/129不敏感.在不含NaCl的基础培养基上能生长。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利用蔗糖、麦芽糖和淀粉产酸不产气,利用果糖、甘露醇、半乳糖和密二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肌醇、山梨醇、木糖、蕈糖等,精氨酸双水解、色氨酸脱氨阳性。嗜水气单胞菌发酵葡萄糖产气、V-P反应、柠檬酸盐利用、H2S产生均为阳性;而豚鼠气单胞菌的上述反应均为阴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静 陆承平 杨丛海
用从对虾病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观察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缔组织等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着染。经超薄切片观察,在发病螯虾的胃肠部、鳃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样病毒粒子,病毒大小为110~140nm×340~430nm,有囊膜,在细胞核内不形成包埋体。将人工感染致死的螯虾组织悬液上清回归健康对虾,对虾于1~5d内死亡。显示对虾的NOSV人工感染螯虾已获成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丽 邵蓬 李灏 任涵玮 张勤
为探明养殖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因,从患病豹纹鳃棘鲈血液及内脏、体表溃疡处分离到2株优势菌,其中编号为1031的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能够引起被感染鱼的死亡,为引起该豹纹鳃棘鲈溃疡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031与弧菌属的基本特征相符,分别基于16SrDNA序列及热激蛋白60基因(hsp60)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菌株1031与哈维氏弧菌聚为一支,置信度均为97%,以1031为模板特异性扩增哈维氏弧菌toxR基因,也得到了预期382bp的核酸片段。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此次豹纹鳃棘鲈体表溃疡症的病原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刘远高 何广文 杨军
从患暴发病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肝胰腺中分离到3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显示,KSAX-3分离菌在浓度107cfu/mL时可使95%以上健康克氏原螯虾死亡;在106cfu/mL浓度时可导致70%的健康克氏原螯虾死亡,并使克氏原螯虾出现明显的与自然条件下相似的疾病症状,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克氏原螯虾致病菌。KSAX-3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为:革兰氏阴性,单鞭毛,发酵葡萄糖,甘露醇、氧化酶、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脱羧酶、水杨酸、枸橼酸盐(西蒙氏)阴性,在含0%、10%NaCl的普通培养基中不生长,在含2%、4%、6%8、%NaCl的普通培养基中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嘉龙 周丽 邢婧 绳秀珍 战文斌
从患溃疡病的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H1,以浸浴、创伤浸浴、体腔注射和体壁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H1为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菌,并证明该菌通过体表创伤侵入的方式感染刺参,以创伤浸浴和体壁肌肉注射感染的LD50(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26×107CFU/尾和1.80×107CFU/尾。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mini API系统鉴定,确定菌株H1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ma-soucida)。提取菌株H1的胞外产物(ECP)进行致病性实验,结果表明ECP可导致刺参死亡,其对刺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亚锋 王旭远 庞茂达 陆承平 刘永杰
为了确定南京市某渔场发病鱼感染的病原,本研究采集患鱼脏器,采用平板培养、生化实验和特异性gyr B基因扩增测序等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利用PCR技术检测分离株毒力基因的分布,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确定菌株致病力。结果分离到1株水族箱气单胞菌,命名为LK-25。该菌株携带5种主要毒力基因:气溶素(aer)、细胞毒性肠毒素(act)、细胞兴奋性肠毒素(alt)、温敏胞外蛋白酶(epr)和丝氨酸蛋白酶(ahp),其溶血性和溶蛋白能力较强,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为1.02×103CFU/尾,确定为强毒株。进化树分析表明,水族箱气单胞菌与嗜水气单胞菌达卡亚种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在国内首次...
关键词:
水族箱气单胞菌 分离 鉴定 致病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振兴 陈昌福 高宇 王美珍 谭晶晶 李革雷
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用灭菌生理盐水调节至1.5×104cfu/mL(Ⅰ组)和1.5×106cfu/mL(Ⅱ组)的浓度后,注射法接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人工感染),定时检测供试克氏原螯虾的总血细胞数量(THCs)、淋巴液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力等免疫相关因子活性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注射不同浓度的A.hydrophila后的8~48 h之间,供试克氏原螯虾的免疫相关因子的活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个试验组的克氏原螯虾在注射A.hydrophila后8~48 h内,THCs和SOD活性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斌 于兰萍 袁甜 姜志强
采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技术提取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H-06091菌株的胞外产物(ECP),通过肌肉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研究其对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的致病性。采用双层纸片法对其主要酶成份进行初步研究;测定其对绵羊红细胞和红鳍东方鲀红细胞的溶血活性;将哈氏弧菌在不同温度下(15℃、20℃、25℃、30℃、35℃、40℃)培养36h和25℃下培养不同时间(12h、18h、24h、36h、48h、60h、72h)后提取其胞外产物并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经SDS-PAGE分离粗提胞外产物中蛋白成分,并用Dot-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哈氏弧菌 胞外产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杰 刘国兴 钱且奇 朱玉洁 陈圳 姜群 王骏 张晓君 高晓建
为探明2021年3月常熟某养殖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优势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优势菌,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观察、毒力因子及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性,并测定分离菌的耐药性和感染后河川沙塘鳢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引起河川沙塘鳢大量死亡的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代表菌株G2-4-1对河川沙塘鳢的LD_(50)为1.8×10~6 CFU/mL;该病原菌感染可引起河川沙塘鳢肝脏、脾脏、肾脏和鳃组织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该菌株携带aer、hly、exu等毒力基因,且具有蛋白酶、卵磷脂酶、淀粉酶、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活性,但不具有DNA酶活性;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G2-4-1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对克拉霉素和大观霉素2种药物中介,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24类药物敏感;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感染初期MHCⅡB、MyD88、TLR和SOD在鳃、脾脏和肾脏组织中都显著上调表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陆小萏 邹为民 谭爱萍 梁爱玲
从患病的锦鲤分离出菌株MMGN02 -J2, 经人工感染均可使健康锦鲤发病, 并从濒死的试验鱼中再次分离出相同的细菌。经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及常规细菌学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 (Morganella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壮观霉素、诺氟沙星和链霉素敏感。
关键词:
锦鲤 摩氏摩根氏菌 鉴定 致病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