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0)
- 2023(6865)
- 2022(6167)
- 2021(5842)
- 2020(5125)
- 2019(12429)
- 2018(12296)
- 2017(23934)
- 2016(13488)
- 2015(15658)
- 2014(16341)
- 2013(16256)
- 2012(15246)
- 2011(13764)
- 2010(14191)
- 2009(13237)
- 2008(13869)
- 2007(12870)
- 2006(11063)
- 2005(9983)
- 学科
- 济(55308)
- 经济(55242)
- 业(43887)
- 管理(43682)
- 企(37151)
- 企业(37151)
- 方法(28789)
- 数学(25347)
- 数学方法(25088)
- 财(21079)
- 务(15803)
- 财务(15774)
- 财务管理(15730)
- 农(15574)
- 企业财务(15029)
- 中国(13087)
- 制(12389)
- 学(11431)
- 业经(10966)
- 农业(10399)
- 地方(10253)
- 贸(10199)
- 贸易(10193)
- 易(9867)
- 理论(9435)
- 和(9005)
- 银(8274)
- 银行(8250)
- 体(8153)
- 行(7693)
- 机构
- 学院(199515)
- 大学(199215)
- 济(78041)
- 经济(76082)
- 管理(75166)
- 理学(63835)
- 研究(63509)
- 理学院(63124)
- 管理学(62031)
- 管理学院(61658)
- 中国(50258)
- 京(42701)
- 财(40038)
- 科学(39308)
- 农(34647)
- 所(33352)
- 江(32170)
- 财经(31164)
- 中心(30445)
- 业大(29809)
- 研究所(29666)
- 经(27997)
- 农业(27382)
- 北京(27273)
- 州(25610)
- 范(25286)
- 师范(25017)
- 经济学(23563)
- 财经大学(22898)
- 院(22691)
- 基金
- 项目(121961)
- 科学(93702)
- 研究(89145)
- 基金(85959)
- 家(74427)
- 国家(73767)
- 科学基金(62417)
- 社会(53283)
- 社会科(50344)
- 社会科学(50327)
- 省(48332)
- 基金项目(45758)
- 教育(42651)
- 自然(41144)
- 划(40867)
- 自然科(40094)
- 自然科学(40080)
- 自然科学基金(39369)
- 编号(38231)
- 资助(36762)
- 成果(32049)
- 部(27469)
- 重点(27467)
- 课题(26302)
- 发(25389)
- 创(24586)
- 科研(23828)
- 大学(23446)
- 性(23407)
- 教育部(23278)
共检索到301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世虎
公司重整计划是重整程序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件,事关债权人、股东等利害关系人的切身利益。重整计划经各组债权人和股东同意后,要发生法律效力必须经法院批准。为确保公司重整程序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应当严格规范法院批准公司重整计划的条件,尤其是法院强行批准公司重整计划的条件。
关键词:
公司重整计划 强行批准 利益平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义华
就破产法的司法实践而言,异化的社会本位论和法律的不完备性是法院滥用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的法律规制应遵循从价值取向矫正到制度构建的逻辑进路,在价值取向上应坚持私法自治基础上的利益平衡原则,在制度构建方面应以私法自治与利益平衡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破产重整计划强制批准制度的具体制度设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巫文勇 杨雨淋
法院强制批准企业破产重整,实际上是公权力借用“社会公共利益”这一模糊概念对破产重整自愿选择和协商价值的否定,增加债权人机会成本,强迫多数债权人接受不可预期的风险,将重整失败的后果转移至债权人。所以企业破产重整立法应该对“社会公共利益”“债权人私权利保护”和潜在的“机会成本”进行平衡,确保能够通过一个公平、合理的债务清偿规则和清偿标准保障其权利。法律应该充分考虑重整存在的风险、预期效益以及债权人损失的时间价值、投资机会和债权人所属行业特征,根据权责均衡原则设置清偿规则与标准,而不是笼统地进行原则性描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正东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罗洪亮
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权的目的是通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进行监督,从而确保逮捕权的正确运用。本文通过对附条件批准逮捕的适用范围、审查判断、条件不成立时的处理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便更好地运用"附条件批准逮捕"这种特殊的批捕方式,达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
适用范围 审查判断 条件 改进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兆大
国务院法制办于2012年3月31日对外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法的修改意见。征求意见稿第十二条明确了"对未经批准承办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单位"、"没有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以注册会计师名义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人员"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笔者认为,该条内容(及法律责任其他部分)对未经批准从事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业务的单位及个人仅仅明确了其行政责任,存在重要遗漏,应增添必要内容,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明确其为非法经营罪,以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内容,保障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秩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韩成
破产重整是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希望再生的债务人,通过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协商,并借助法律对债务人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期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破产重整制度作为公司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采用。其实施有利于弥补破产和解、破产整顿制度的不足,防范大公司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志桃
“非法批准占地”浅析陈志桃一、非法批准占地的涵义及其实质非法批准占地是相对于合法批准用地(包括批准征、使用土地、出让土地)而言。合法批准用地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审批征(使)用土地或出让土地使用权。所以,非法批准占地就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批准征(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伟
经营者集中附条件批准又被称为合并救济,资产剥离是最为重要的合并救济方式。美欧反垄断实践中,买家先行与定资先行是确保资产剥离成功实施的重要规则。中国可以借鉴吸收这两种规则,在那些存在潜在买家稀缺或者剥离过渡期内资产极易受损等问题的案件中,执法部门可以审慎选择运用这两种规则。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煜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对经营者集中案件附加限制性条件是为了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该文对2008年至2013年发生的20件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的经营者集中案件进行了法律分析,绝大部分案件都附加了后期监管成本较高的行为性条件。商务部在执法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体现出与其他司法辖区不同的执法思路与特色,但应注重更加准确地对竞争状况进行评估,加快案件的审查速度,以减少对竞争分析的非反垄断因素的干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桂敏 宁智
受到利益驱使、规划落后、监管不力等因素影响,深圳市场上出现了“工改商”“工改居”“商改居”等擅自改变建筑批准用途的违法行为,其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至规划验收之前、规划验收之后至建筑投入使用前和建筑投入使用之后三个阶段中呈现不同的特点。经济利益驱使、相关规划滞后、土地批后监管链条不闭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分类执法、明确法律责任以及完善规划变更程序等措施将有助于解决此类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雅舒
A单位与B公司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以下简称“合同书”),约定A单位自愿将取得的部分划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B公司,并由B公司出资为A单位在其自留的20亩地块上建设总层数为16层、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大厦。后由于合同履行出现纠纷,土地转让申请虽已批准,但由于未按时缴纳土地出让金及税金,原C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C市局”)撤销了该部分划拨土地转让审批。现B公司请求法院判令C市局履行交付案涉土地及土地使用权证给B公司的法定义务。
关键词:
划拨土地使用权 合同效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