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4)
2023(2865)
2022(2478)
2021(2306)
2020(2165)
2019(4778)
2018(4722)
2017(9275)
2016(5233)
2015(5908)
2014(5901)
2013(6043)
2012(5689)
2011(5098)
2010(5275)
2009(5126)
2008(5386)
2007(4914)
2006(4264)
2005(4053)
作者
(16688)
(13767)
(13708)
(13048)
(9131)
(6748)
(6472)
(5443)
(5408)
(5069)
(4812)
(4809)
(4580)
(4548)
(4498)
(4431)
(4197)
(4151)
(3997)
(3970)
(3560)
(3434)
(3304)
(3172)
(3158)
(3155)
(3075)
(3061)
(2866)
(2827)
学科
(19480)
经济(19453)
(15632)
管理(12719)
方法(11531)
(11259)
企业(11259)
(10773)
保险(10681)
数学(9996)
数学方法(9728)
中国(6962)
(6362)
银行(6350)
(6113)
(5994)
(5962)
(5711)
(5558)
金融(5557)
各种(4588)
类型(4310)
种类(4308)
各种类型(4293)
(4185)
财务(4175)
财务管理(4159)
企业财务(3948)
理论(3926)
(3870)
机构
大学(79922)
学院(76486)
(30289)
经济(29553)
管理(28963)
研究(26834)
中国(24769)
理学(23919)
理学院(23649)
管理学(23004)
管理学院(22866)
(17620)
(17365)
科学(17112)
(14700)
(13871)
财经(13483)
研究所(13279)
中心(12690)
(12167)
业大(12149)
(12046)
北京(11824)
农业(11058)
财经大学(10210)
(10018)
经济学(9822)
(9717)
(8910)
经济学院(8812)
基金
项目(48993)
科学(37462)
基金(36159)
(32575)
研究(32531)
国家(32343)
科学基金(26962)
社会(20242)
社会科(19062)
社会科学(19055)
自然(18773)
自然科(18389)
自然科学(18384)
自然科学基金(18043)
基金项目(17921)
(17517)
资助(17402)
(15752)
教育(14508)
编号(12082)
(11102)
重点(10908)
成果(10698)
科研(10027)
计划(9713)
教育部(9230)
(9194)
(9023)
大学(8921)
创新(8738)
期刊
(30686)
经济(30686)
研究(26002)
中国(15203)
学报(14724)
(13354)
金融(13354)
(13160)
科学(12273)
(11698)
大学(11047)
学学(10577)
管理(10077)
农业(7656)
财经(6497)
统计(6388)
技术(5644)
(5385)
(5274)
教育(5176)
决策(5016)
经济研究(4792)
理论(4459)
保险(4315)
(4315)
实践(4132)
(4132)
(4102)
(3997)
业大(3949)
共检索到121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建涛  博科  周明生  
目前保险合同诉讼案件日趋增多,为探究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正意图,不少法院采用了语境解释,当事人为证实自己的主张不断地举证,法院慎重地审查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但法院仍然存在错判的风险,而当事人诉讼成本的增加则是确定的。有时法院采用文本解释,即仅根据保险合同本身也能正确地判案,但诉讼成本大大降低。本文比较了这两种解释方法对法院判决保险合同案件准确性以及当事人花费诉讼成本的影响,指出文本解释优于语境解释。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夏庆锋  
法院在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时,一般会采用两种解释方法对争议条款进行释明,一种为严格按照条款字面含义或法律明确规定进行解释的法律形式主义解释方法,另一种为尊重被保险人对合同条款期望的法律功能主义解释方法。两种解释方法各有优点,但弊端也十分明显。因此,有必要研究并总结出更为合理的中间立场解释方法,在实现裁判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预测性的基础之上,同时考虑被保险人的劣势地位而进行特殊的规则安排。中间立场解释方法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所形成的合同约定,纳入客观的、可行的、合理的标准,兼顾法律形式主义与法律功能主义,以实现对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实质平等保护。这种解释方法不仅有利于保险人说明义务及明确说明义务制度的实行,也防止被保险人对权利的滥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季钰  
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内容发生争议时 ,需要对合同加以解释 ,以确认合同的真实意思。为了避免纠纷 ,在保险活动或司法实践过程中 ,应遵循如下解释原则 :客观标准原则 ;意图解释原则 ;普通词意原则 ;尊重保险惯例原则 ;效力优先原则 ;整体解释原则及不利解释原则。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何士宏  
对确立我国保险合同解释原则的探讨○何士宏所谓保险合同的解释,是指对保险合同内容的含义所进行的说明和阐述。它是在保险合同当事人各方对保险合同的事项存在疑问或产生争执的情况下发生的。通过保险合同的解释达到解决保险纠纷、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这个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艳丽  
保险合同不利解释原则的精神是倾向于保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利益,但过于强调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对不利解释原则的滥用。不利解释原则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它只适用于保险合同条款所用文字有歧义而致使当事人意图不明的情况,并且只适用于普通被保险人及附和性合同。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对不利解释原则给予合理定位,保证其在保险合同纠纷案中能得以正确的适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圣利  
关于股权转让审批规定,存在一体把握和区分原则两种解释路径。一体把握通过控制合同效力从而达到控制股权变动的立法目的,违反了必要性原则,在解释“报批义务之法律性质”“报批义务不履行之法律后果”“先付款后报批之交易现象”等方面也颇为曲折,故而其并非最佳选项。法律虽然规定若干情形的“股权转让”须审批,但未规定“股权转让合同”须审批,故而存在区分原则解释路径适用的空间。该解释路径认为:未办理审批手续,不影响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但转让方不得转让股权,受让方亦无相应请求权;报批义务乃法定的从给付义务,转让方不履行该项义务的,构成违约;“先付款、后报批”之情形,受让人未依约付款的,亦构成违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春华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从微观出发研究宏观经济,认为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来自于经济体系之外的真实冲击,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与传统凯恩斯主义波动理论观点迥异,从而对后者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统治地位提出了挑战,并为经济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比较了两种理论在经济波动的原因、性质、传播机制、研究方法、模型以及政策含义等方面的差异,并评价了两种理论各自的优劣之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二00六年八月十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6号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补充解释如下: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二○一三年一月十八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穆怀朋  
按汇率换算GDP与按PPP换算CDP的区别世界经济分析一般都需要将各国的经济指标加总,许多世界经济总量定义为各国有关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权数应该反映各国经济的相对规模。一个广泛使用的方法是把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组国家GDP总值中所占的份额作为这个国家的权数。为了保证GDP权数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实际产量在世界总量中的份额。必须考虑到各国的价格水平方面的区别。以各国货币表示的数据,必须换算为一个统一的货币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岗  刘元春  
本文从理论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和理论与历史事实的相符性两个方面 ,对马克思和诺斯关于制度起源和制度本质的不同解释进行了比较分析。诺斯以自利和机会主义等抽象的人类行为假设为出发点 ,把制度视为孤立个人之间成本—收益计算和平等交易的产物 ,认为制度的本质是自由契约 ;其理论不仅缺少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而且与历史事实和考古事实相悖。马克思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 ,将制度的形成归结为一定生产关系以及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并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社会机构和规则的确立过程 ,认为制度的本质就是在社会分工协作体系中不同集团、阶层和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马克思的解释不仅构成一个具有严整逻辑的理论体系 ,而且得到历史事实的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卫红  
公民社会与治理理论是学界解释中国城市社会转型的两种主流理论视角。公民社会和治理理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中各有所指,二者虽相互交叉、密切相连,但仍旧有各自清晰的学术脉络和使用语境。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理论解释性文献的分析表明,国内学者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两种理论,并对两种理论进行了有别于西方传统理解的再阐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