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
2023(383)
2022(337)
2021(356)
2020(259)
2019(596)
2018(623)
2017(1179)
2016(642)
2015(725)
2014(775)
2013(769)
2012(663)
2011(621)
2010(631)
2009(614)
2008(628)
2007(605)
2006(522)
2005(532)
作者
(1806)
(1500)
(1484)
(1363)
(956)
(693)
(679)
(600)
(578)
(538)
(525)
(510)
(500)
(491)
(479)
(475)
(465)
(439)
(405)
(388)
(387)
(383)
(364)
(359)
(332)
(317)
(307)
(298)
(285)
(280)
学科
(2428)
经济(2426)
管理(1964)
(1841)
(1688)
企业(1688)
方法(1304)
数学(1151)
数学方法(1127)
(872)
(855)
(694)
(650)
贸易(650)
(641)
(607)
财务(606)
财务管理(605)
企业财务(591)
(554)
(549)
(548)
银行(548)
(530)
(530)
金融(530)
(517)
中国(516)
(478)
劳动(477)
机构
大学(9425)
学院(9087)
(3701)
经济(3614)
管理(3209)
研究(2924)
理学(2754)
理学院(2724)
管理学(2675)
管理学院(2658)
中国(2518)
(2025)
(1965)
(1637)
财经(1615)
科学(1522)
中心(1473)
(1471)
(1409)
(1305)
师范(1298)
财经大学(1259)
北京(1242)
研究所(1189)
(1187)
经济学(1182)
(1146)
(1145)
(1137)
经济学院(1088)
基金
项目(5416)
科学(4260)
基金(4099)
研究(4049)
(3497)
国家(3468)
科学基金(2913)
社会(2652)
社会科(2499)
社会科学(2496)
基金项目(1988)
教育(1966)
(1840)
自然(1773)
资助(1766)
自然科(1727)
自然科学(1726)
自然科学基金(1705)
(1646)
编号(1580)
成果(1512)
(1276)
重点(1242)
(1241)
课题(1163)
国家社会(1160)
教育部(1139)
大学(1078)
(1066)
人文(1056)
期刊
(3976)
经济(3976)
研究(2885)
中国(2561)
(1770)
教育(1448)
学报(1442)
管理(1419)
(1294)
金融(1294)
科学(1179)
大学(1139)
学学(1070)
(1016)
财经(987)
(838)
技术(713)
国际(676)
(660)
经济研究(658)
农业(647)
(593)
(593)
劳动(593)
问题(524)
理论(494)
统计(486)
会计(468)
业经(464)
(461)
共检索到14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延龙  刘一鸣  
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北大法宝手工收集整理的广东和北京两地行政案件判决书信息,构建相应的微观数据集,实证研究被告的行政级别对原告胜诉可能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在以区县级政府单位作为被告的案件中,原告胜诉的可能性远低于乡镇级被告的案件,甚至低于直辖市级被告的案件,这不仅证实了行政干预司法的存在性,而且与理论解释相一致,同时也揭示了行政干预司法的作用渠道。而在二审中,区县级被告案件的原告胜诉可能性则高于乡镇级被告的案件,说明二审判决具有纠正一审司法偏误的积极作用。此外,一审和二审行政案件中均存在"审判长固定效应",尽管司法审判要求法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在司法实践中,案件判决显著地受到审判长个人特征的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学干  贾晓东  
最高人民法院对广州德发公司案的提审判决作出后,有关如何理解该判决,以及对税务稽查部门职责范围、税收核定权、税款滞纳金及追征期限、偷税定性等问题的争议一直未停止。本文依据相关法理,在尊重成文法及立足执法实际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澄清对德发公司案的一些误解,厘清相关涉税行为的合法边界。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基生  
如何界定“抢帽子交易”的法律性质,在各国证券界一直存在争议。2003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斯图加特“抢帽子交易上诉案”作出判决,裁定“抢帽子交易”不是内幕交易,而是市场操纵。这一判决无论是对德国司法实践还是对德国证券法学理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书和相关法律资料为基础,简要介绍了案情、一审判决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详细阐述了联邦最高法院将“抢帽子交易”裁定为市场操纵的依据,并论述了该案例可对我国证券立法和执法提供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文平  
判决理由作为判决结果正当性的根据,是判决书的灵魂,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判决理由的形成是依据一定的程序而产生的,其理由本身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规则,只有符合程序正当性的理由,才具有说服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燕梅  魏建  白彩全  
根据2015年法院关于著作权一审判决书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原告诉求金额与法院判决金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原告诉求金额与法院判决金额之间呈倒U型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随着人均收入水平和著作权保护强度的增加而递减,且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小于西部地区;此外,诉讼当事人主体特征也会影响法院判决金额的大小。为了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原告应搜集真实有效的、具有竞争力的证据信息,并将其诉求金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增强其谈判实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发盈  李子江  
斯韦泽案是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真正介入学术自由的第一案。通过梳理和分析斯韦泽案的案件过程及其引发的公共舆论对判决的影响,发现斯韦泽案件的判决依据是模糊的、存在争议的,引发了不少对斯韦泽案的误读。为此,应从以沃伦为主导的多数意见和以法兰克福特为主导的附带意见两个方面来澄清斯韦泽案的判决依据,解释引发误读的原因。斯韦泽案推动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和联邦最高法院就学术自由制度、合法性等方面的首次对话,拓展了学术自由主体的法理阐释范围,为学术自由在美国宪法权利中的证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对它在美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柏华  冯智勇  
2006年2月10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就美国对华产品(轴架传动器)“特保”第一案作出判决,认为美国总统就该“特保”案不采取救济措施没有超出其法定权限,从而维持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相关裁定。本案标志着历时3年半的美国对我国特保第一案的结束。本文就该案的基本案情、美国上诉法院裁决的推理作了归纳,并就该案的相关法律问题做了简要评析。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叶永青  赵文祥  
近日,在South Dakota v.Wayfair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既往案例中的物理存在规则,从而使得各州对网络销售可能有权征收销售税。联邦最高法院法官认为,互联网的普及和力量已经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运行,这是既往判例法官在当时未曾面临的。电子商务销售规模的扩大也加剧了征税州的财政短缺,将物理存在规则适用于线上零售商的做法并不可行。该案终结了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给电商加持的免税"金牌",对于全球范围内的数字经济课税具有风向标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申  
审计报告目的在于通过增信来提高被审计信息使用价值,但现行标准化审计报告却难以获得理想化效果。本文基于对司法判决理论中质证与结果公开的借鉴,通过对审计过程的透明化揭示,以审计报告使用者通过验证审计过程来认可审计结论,进而提升审计报告价值、完成其改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裁定与判决有何区别编辑同志前不久我单位与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因为用地问题发生争议后我单位起诉到法院结果法院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请问裁定与判决是一回事吗裁定有没有法律效力北京读者张巍张巍同志裁定与判决都是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作出的决定...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高俊涛   杨悦  
近年,海盗行为主要表现为劫持船货和人质,并藉此索要赎金。船东与海盗进行谈判继而支付赎金已成为应对此类情况的普遍做法,这也使与海盗谈判期间的船舶运营费用是否可归属于共同海损成为新的争议点。2017年英国最高法院对Longchamp案的判决将与海盗谈判期间的船舶运营费用定性为代替费用。该判决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都存在问题,并不真正有利于海盗赎金系列问题的解决。与海盗谈判期间的船舶运营费用应定性为共同海损,这一定性于理论及实践皆可行,能更有效解决海盗赎金引发的系列问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任以顺  
2009年我国修订《保险法》增设"不可抗辩条款"是立法的进步,但因其未将投保欺诈等情形作为不可抗辩的除外适用规定,致使该类案件的司法处理无所适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制定中对保险人受欺诈后撤销合同诉求之支持,先定后删,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又将其作为待定议题,使学界对保险合同撤销权与解除权竞合时的"排除说"与"选择说"之争更趋激烈。深入研究所得结论是:在投保欺诈背景下,保险人应依法享有保险合同撤销权。主要理由为:投保人自觉履行健康询问时的如实告知义务是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在要求;依赖保险人的事先防范无法阻止欺诈;公正的司法不应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支持恶意欺诈行为;现行保险合同解除权制度对保险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