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7)
- 2023(15320)
- 2022(12644)
- 2021(11671)
- 2020(9545)
- 2019(21946)
- 2018(22074)
- 2017(42575)
- 2016(23030)
- 2015(26141)
- 2014(26662)
- 2013(26086)
- 2012(23730)
- 2011(21488)
- 2010(21720)
- 2009(19948)
- 2008(19341)
- 2007(17093)
- 2006(15375)
- 2005(13856)
- 学科
- 济(110331)
- 经济(110218)
- 管理(65771)
- 业(60397)
- 企(50669)
- 企业(50669)
- 方法(42090)
- 数学(35327)
- 数学方法(34950)
- 中国(27712)
- 农(25624)
- 地方(25200)
- 学(24535)
- 业经(24417)
- 财(21692)
- 理论(19063)
- 制(17694)
- 农业(17371)
- 和(16333)
- 贸(15891)
- 贸易(15879)
- 易(15300)
- 环境(15077)
- 地方经济(15008)
- 银(14736)
- 银行(14696)
- 融(14547)
- 金融(14545)
- 技术(14055)
- 行(14018)
- 机构
- 大学(336946)
- 学院(334744)
- 济(138066)
- 经济(135047)
- 管理(130731)
- 研究(113437)
- 理学(112503)
- 理学院(111257)
- 管理学(109356)
- 管理学院(108765)
- 中国(83464)
- 京(72147)
- 科学(69263)
- 财(61577)
- 所(56746)
- 研究所(51548)
- 中心(50104)
- 农(49641)
- 财经(49346)
- 江(49259)
- 业大(46987)
- 范(46414)
- 师范(46013)
- 北京(45807)
- 经(44670)
- 经济学(42377)
- 院(40825)
- 州(40186)
- 农业(38507)
- 经济学院(37718)
- 基金
- 项目(222759)
- 科学(174717)
- 研究(166156)
- 基金(160035)
- 家(138327)
- 国家(137148)
- 科学基金(117763)
- 社会(104743)
- 社会科(99117)
- 社会科学(99086)
- 省(86966)
- 基金项目(84605)
- 教育(76310)
- 自然(74535)
- 自然科(72739)
- 自然科学(72724)
- 划(72622)
- 自然科学基金(71406)
- 编号(68638)
- 资助(65368)
- 成果(56707)
- 重点(49751)
- 部(48632)
- 发(48259)
- 课题(47451)
- 创(45895)
- 国家社会(42808)
- 创新(42737)
- 项目编号(42233)
- 教育部(42105)
- 期刊
- 济(160432)
- 经济(160432)
- 研究(104046)
- 中国(63369)
- 学报(51137)
- 管理(49850)
- 科学(47472)
- 财(46247)
- 农(46066)
- 教育(41484)
- 大学(38907)
- 学学(36191)
- 农业(31852)
- 技术(30369)
- 融(28415)
- 金融(28415)
- 经济研究(25996)
- 财经(25031)
- 业经(24772)
- 经(21489)
- 问题(20525)
- 图书(19141)
- 技术经济(17190)
- 理论(16465)
- 业(16137)
- 现代(15676)
- 科技(15393)
- 商业(15057)
- 实践(14797)
- 践(14797)
共检索到498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江
法经济学本质上是经济学研究范式在法律领域应用的具体形式与结果,通过分析求得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是其核心理念,研究的目的是对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进行效率评估。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关系不是从经济学的数学模型中演绎出来的,检验法经济学理论有效性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完美的数学构建。我国社会特定的学理环境要求法经济学本土化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既要借鉴学习西方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同时要体现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魏建 宁静波
法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法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现代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初法经济学的概念引入中国,此后法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引入与兴起、兴盛与本土化两大阶段。法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法学与经济学两大学科的推动,在不同阶段,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对法经济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对本土化议题的共同关注下,法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对本土化问题的实证分析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并正在逐步走向分析范式的本土化。中国法经济学在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对法经济学整个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将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法经济学 本土化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关立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作为 刘人怀 田广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主导研究范式与人类学研究范式的比较,来探索中国本土营销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向。当前营销研究所采用的主导研究范式是实证研究范式,基于数据调查与分析,试图运用计量模型来揭示营销现象中的变量关系;而人类学研究范式则关注营销现象中的各种"田野",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采用多元的思路来阐释其中蕴含的意义。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缺点,但从与中国文化的对接角度来看,至少在本土研究的初期,中国营销学人应借鉴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尤其是人文主义范式,深植在丰富的本土营销实践沃土中去构建稳固的理论基础,由此扎实推进中国本土营销科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工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增刚 郗伟明
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山西财经大学主办,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和经济学院承办,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制度经济学研究》编辑部等协办的第十七届(2019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于2019年6月29—30日在山西太原举行。山西财经大学校长刘维奇教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教授、《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山西财
关键词:
法经济学 法学院 发展与完善 本土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小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社会关系下人的理性行为以及人类行为造成的经济现象,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人们已经开始引入了制度、文化等社会性因素,经济学的人文性已日益明显。正是基于这种人文性特征引发了人们对具体社会中人之理性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社会中人之行为的关注,并导致20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勃兴;经济学领域的性别差异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性的思考,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本土化的探讨。事实上,不同社会文化下的经济学是有差异的,经济学本质上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科学化、客观化和通用化,而是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的色彩;而且,如果经济学理论没有本土化,就没有根植性,也就没有创新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军
任何概念都存在其对立面,"消费"亦是如此。长久以来学界对消费领域的研究都是建立在"消费导向型"的研究范式下,即考察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决策过程等,而人们何以拒绝消费的研究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位置。随着全球"反消费主义"运动的日益活跃,"反消费"研究范式在当代西方迅速兴起。回顾了当代西方"反消费"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反消费"的对象和目的为依据划分了四种"反消费"行动类型,并论述了"反消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对我国消费问题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反消费 消费社会 抵制消费 研究范式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吴亚辉
守法是法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探究守法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以经济学的"成本—收益"为基本分析技术,可发现左右人们守法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的考量。在此认识框架下,以2002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化解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频频"抗法"尴尬境遇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法经济学 守法 守法成本 实证分析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殷继国
相对于契约制度和传统的反垄断执法制度而言,反垄断执法和解制度具有比较优势,和解双方当事人能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解决案件。在价值取向上,反垄断执法和解制度在坚持效率中心主义的前提下,应适当兼顾公平。但该制度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制度本身的风险及过度利用带来的风险。此外,和解双方应在程序的启动时间、缔约时间、和解期限等时间要素上作出理性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圣民
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需要经济学实现具备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本文反思西方经济学为追求科学化而丧失实践传统,造成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分裂的过程。从经济学方法论视角探讨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审视借鉴西方经济学来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路径。西方经济学只是一种准科学、准现实的研究,作为地方性知识只具备有限的普适性。理论和实践存在内在关联但不存在同一对应的关系,经济实践需要多因素的平衡与多理论的指导。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是一种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经济学需要提高实践的地位,将理论还原于实践情境,并在实践情境中构建理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可以且理应在中国持续推进的经济实践中得到构建与完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业安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实验经济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本土化历程,文章首次对这一历程进行了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回顾、总结和评价。文章把这一本土化历程划分为萌芽、兴起和初步繁荣三个阶段,并简要描述了这三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特征。其中,以实验室实验研究为主线,重点总结评述了当前实验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本土学者与海外学者的学术贡献,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磊
关于货币起源的历史,已有大量证据说明其最初并非充当一般等价物,而是某种类型的借据,承担价值尺度和债务清偿手段的职能,而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仅是其初始职能的自然延伸。在经济学说史中,重商主义、斯密、克纳普、凯恩斯等都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货币价值来自于其借据的性质中所包含的权利,而并非其实物价值。现代货币理论是国定货币学说的最新发展,强调国家货币是政府债务的一种,价值来自于国家的征税权。在现代国家,总是先有政府债务,再有纳税行为。现代货币理论主张功能性财政政策,并提出最后雇佣者计划,同时还强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现代货币理论思想脉络及政策主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对其的质疑及启示。分析现代货币理论及后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现代货币理论 税收驱动货币 功能性财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春光 孙启林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引力和张力的作用下,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比较教育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主要反响之一便是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上的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不同的质性研究范式和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便应运而生。本文将重点对两种范式内涵、外延及特点进行简要评介,以期对两种范式做深入的认识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