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7)
2023(9110)
2022(7108)
2021(6413)
2020(5107)
2019(11319)
2018(11277)
2017(21080)
2016(11130)
2015(12935)
2014(12947)
2013(12749)
2012(12036)
2011(11259)
2010(11142)
2009(10532)
2008(10183)
2007(8964)
2006(8445)
2005(8051)
作者
(32794)
(27452)
(27438)
(26403)
(17709)
(12881)
(12355)
(10642)
(10640)
(9767)
(9494)
(8988)
(8967)
(8889)
(8726)
(8525)
(8196)
(7883)
(7878)
(7290)
(7276)
(6615)
(6587)
(6316)
(6303)
(6238)
(5879)
(5629)
(5526)
(5430)
学科
(76008)
经济(75953)
管理(27622)
(23872)
方法(23286)
中国(21407)
数学(20966)
数学方法(20899)
地方(18148)
(16958)
企业(16958)
(15320)
(14322)
业经(13971)
地方经济(12627)
(12137)
贸易(12127)
(11801)
(10672)
(10582)
农业(10244)
(10045)
环境(9913)
(9825)
金融(9825)
(9357)
银行(9345)
产业(9210)
(9148)
(8815)
机构
大学(176081)
学院(172729)
(92002)
经济(90715)
研究(70083)
管理(60537)
中国(53824)
理学(51036)
理学院(50419)
管理学(49786)
管理学院(49449)
(38018)
科学(37842)
(37645)
(35128)
经济学(31988)
研究所(31800)
财经(30556)
中心(29338)
经济学院(28619)
(27981)
(25022)
北京(24601)
(24572)
(24498)
(23136)
师范(22964)
财经大学(22625)
科学院(21790)
业大(20314)
基金
项目(108453)
科学(86790)
基金(81983)
研究(81271)
(71273)
国家(70776)
科学基金(59938)
社会(57251)
社会科(54446)
社会科学(54435)
基金项目(41619)
(38080)
教育(35749)
自然(34144)
资助(33628)
自然科(33368)
自然科学(33359)
自然科学基金(32809)
(32492)
编号(29956)
国家社会(26203)
(25807)
(25684)
成果(25289)
重点(24999)
中国(24835)
教育部(22532)
发展(22110)
(21818)
(21546)
期刊
(107851)
经济(107851)
研究(61293)
中国(34787)
(27295)
管理(24588)
学报(24571)
科学(24287)
(24251)
经济研究(19682)
大学(19171)
学学(17886)
(17812)
金融(17812)
财经(17086)
农业(16746)
(15088)
教育(14847)
问题(14721)
技术(14267)
业经(13650)
(13535)
世界(13183)
国际(12542)
技术经济(10403)
(9650)
统计(9204)
经济问题(9034)
现代(7842)
(7694)
共检索到276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魏建  宁静波  
法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法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现代法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初法经济学的概念引入中国,此后法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引入与兴起、兴盛与本土化两大阶段。法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法学与经济学两大学科的推动,在不同阶段,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对法经济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对本土化议题的共同关注下,法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对本土化问题的实证分析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并正在逐步走向分析范式的本土化。中国法经济学在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对法经济学整个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将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关立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江  
法经济学本质上是经济学研究范式在法律领域应用的具体形式与结果,通过分析求得的具有相互联系的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是其核心理念,研究的目的是对行为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进行效率评估。社会生活中的法律关系不是从经济学的数学模型中演绎出来的,检验法经济学理论有效性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完美的数学构建。我国社会特定的学理环境要求法经济学本土化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既要借鉴学习西方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同时要体现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增刚  郗伟明  
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山西财经大学主办,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和经济学院承办,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制度经济学研究》编辑部等协办的第十七届(2019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于2019年6月29—30日在山西太原举行。山西财经大学校长刘维奇教授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教授、《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山西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学研究的是具体社会关系下人的理性行为以及人类行为造成的经济现象,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而且,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人们已经开始引入了制度、文化等社会性因素,经济学的人文性已日益明显。正是基于这种人文性特征引发了人们对具体社会中人之理性的重新审视,以及对社会中人之行为的关注,并导致20世纪8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勃兴;经济学领域的性别差异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性的思考,从而引发了对经济学本土化的探讨。事实上,不同社会文化下的经济学是有差异的,经济学本质上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科学化、客观化和通用化,而是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的色彩;而且,如果经济学理论没有本土化,就没有根植性,也就没有创新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业安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实验经济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本土化历程,文章首次对这一历程进行了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回顾、总结和评价。文章把这一本土化历程划分为萌芽、兴起和初步繁荣三个阶段,并简要描述了这三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和重要特征。其中,以实验室实验研究为主线,重点总结评述了当前实验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本土学者与海外学者的学术贡献,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圣民  
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需要经济学实现具备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本文反思西方经济学为追求科学化而丧失实践传统,造成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分裂的过程。从经济学方法论视角探讨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审视借鉴西方经济学来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路径。西方经济学只是一种准科学、准现实的研究,作为地方性知识只具备有限的普适性。理论和实践存在内在关联但不存在同一对应的关系,经济实践需要多因素的平衡与多理论的指导。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是一种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经济学需要提高实践的地位,将理论还原于实践情境,并在实践情境中构建理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可以且理应在中国持续推进的经济实践中得到构建与完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缪德刚  
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国富论》,不仅是近代学者了解外国经济学说的窗口,也是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参照物。本文通过对《国富论》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早期、中期和末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从经济学汉语表述术语的使用与规范、中外经济思想的解读和比较以及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认为《国富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推动了经济学学术体系的早期形塑,促进了经济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逐步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孕育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经济学学科。本文研究不仅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科学化转型具有重要启发,也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理解。对于辩证看待、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有益思想,明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化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立君  
“法经济学”迄今并没有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标准的定义。法经济学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区分。广义地理解法经济学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同时也拓展了法律与经济这个主题所涵盖的范围。法经济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了蓬勃发展,但进入90年代后则鲜有突破,所以,法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当前法经济学面临的最主要的理论问题。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加入到法经济学的研究中来。法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与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有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道格拉斯·G.贝尔德  吴晓露  
回顾历史,法经济学的许多研究都可追溯至芝加哥大学,尤其是阿伦·达雷克特(Aaron Di-rector)和爱德华·莱维(Edward Levi)当年令人称道的合作。阿伦·迪雷达克托和爱德华·莱维共同开设了反托拉斯课程,试图将传统的法律研究与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开启了法经济学研究之先河。本文是五位著名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爱泼斯坦、贝克尔、米勒、科斯、波斯纳关于法经济学的讨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自上一世纪末期西方教育学传入中国以来也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余年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既有过全盘西化,也有过全盘苏化的经历。80年代以来,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学随着教育事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中国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内,对来自国外的教育学的思潮、理论和各种科学成果,不作具体分析的简单移植,一种新的全盘西化现象也还存在。对于中国近百年的学术与文化发展历史所作的反思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深深感到,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本土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学术发展前途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