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8)
2023(10242)
2022(8161)
2021(7321)
2020(6369)
2019(14259)
2018(13742)
2017(27453)
2016(14248)
2015(15480)
2014(15126)
2013(15007)
2012(13531)
2011(11728)
2010(12246)
2009(12255)
2008(11627)
2007(10655)
2006(9530)
2005(9068)
作者
(38824)
(32317)
(32178)
(30473)
(20616)
(15414)
(14683)
(12317)
(12253)
(11627)
(10904)
(10776)
(10613)
(10006)
(9973)
(9896)
(9597)
(9523)
(9131)
(8989)
(7949)
(7873)
(7764)
(7370)
(7249)
(7142)
(7133)
(7057)
(6426)
(6270)
学科
(78831)
(74657)
企业(74657)
(69419)
经济(69351)
管理(61874)
方法(29793)
业经(27613)
(27194)
(26232)
金融(26232)
(22952)
银行(22946)
(22312)
数学(22139)
数学方法(22041)
(21948)
财务(21934)
财务管理(21914)
(21806)
企业财务(20906)
中国(20839)
(18074)
农业(16845)
技术(15944)
(14808)
(14244)
(13776)
地方(13127)
理论(12973)
机构
学院(207174)
大学(199937)
(96797)
经济(95258)
管理(87399)
理学(74716)
理学院(74132)
管理学(73422)
管理学院(73042)
研究(60749)
中国(57054)
(47877)
(40102)
财经(37779)
(34201)
科学(31812)
(31597)
(30250)
经济学(30140)
中心(29836)
(29028)
财经大学(27857)
经济学院(27489)
商学(26971)
商学院(26754)
研究所(25642)
业大(25528)
(25421)
北京(24933)
经济管理(24120)
基金
项目(129545)
科学(105468)
研究(97747)
基金(97631)
(82023)
国家(81239)
科学基金(73605)
社会(66635)
社会科(63599)
社会科学(63579)
基金项目(51605)
(51395)
自然(45904)
自然科(44903)
自然科学(44895)
自然科学基金(44206)
教育(42769)
(40485)
资助(39738)
编号(38169)
(32725)
(31054)
(29038)
成果(29026)
重点(28571)
(28568)
国家社会(28182)
创新(28072)
(27364)
人文(26292)
期刊
(110191)
经济(110191)
研究(62212)
(42025)
管理(38606)
中国(36824)
(35140)
金融(35140)
(28767)
科学(24644)
学报(22599)
财经(20020)
技术(19596)
业经(19594)
大学(18948)
农业(18939)
学学(18482)
经济研究(17569)
(17329)
问题(14077)
技术经济(13743)
财会(12947)
(12249)
现代(11545)
(11542)
教育(11244)
商业(11081)
国际(10918)
世界(10903)
经济管理(10151)
共检索到318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苗妙  魏建  刘安  
企业投资结构中技术创新投入过低、重复投资以及边际效率偏低等问题,直接困扰着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创新水平的提升。本文实证检验了法治环境和金融深化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好的影响,阐释了企业投资失衡的资源错配成因。研究发现,法治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引导企业的技术性投资偏好;金融深化水平增进了地区法治环境与企业技术性投资偏好间的正相关关系;所有制歧视使这一影响呈现差异化路径。这一研究结论将有助于阐释企业投资失衡的资源错配成因,从更深入的视角理解增进企业技术投资的动力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光伟  赵艺萍  谭瑾  
当前金融投资相对实体经济高额的收益扭曲了企业家投资行为。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偏向于权益性金融资产投资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烙印理论分析民营企业董事长金融经历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民营企业董事长的金融经历导致企业的投资结构偏向于权益性资产投资。(2)民营企业董事长具有投行金融经历对企业权益性投资的正向影响更显著。(3)董事长金融经历通过风险偏好和融资约束影响企业投资决策。(4)董事长金融经历的影响在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政府补助降低了董事长金融经历的影响。董事长金融经历弱化了投资结构偏向对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投资的作用。本文从董事长个人经历的投资印记视角拓展了烙印理论研究领域,丰富了高管特征经济后果和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相关领域文献,对管理者个人树立正确投资观念、企业警惕投资风险和政府部门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了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海凤  白雪洁  
选取企业投资方向结构的微观视角,构建环境规制诱导企业外部投资偏向的机理模型,并基于中国A股工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其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作为理性经济人,企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动机下的投资行为选择,会导致环境规制水平与企业外部投资偏向呈正相关。从行业污染密集度、企业产权性质和规模等异质性来看,环境规制加剧高污染企业的外部投资偏向,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身份异质性会部分弱化其外部投资偏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莹  王雷  
使用2002—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税收激励引致的投资结构偏向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并考察了股权性质和地区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结构偏向整体上并未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影响,而税收激励引致的投资结构可以增加企业价值;税收激励引致的投资结构对企业价值的正向促进作用仅存在于非国有和处于东部地区的企业中;2008年所得税改革进一步加强了税收激励对投资结构价值效应的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闫慧慧  
基于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可以显著引导企业投资结构更加偏向实体投资,表现为企业纳税信用评级为A可以激励企业增加实体投资,同时抑制金融资产投资。机制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通过融资约束渠道、外部监督渠道和实体投资成本渠道,增加企业信贷融资规模、降低盈余管理以及缩小实体投资与金融投资的相对收益差距,促使企业投资结构偏向实体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税收征管力度弱的地区,纳税信用评级披露能够发挥更大的“投实”激励效应,对强制性税收征管起到有益的补充。上述研究结论为通过纳税信用建设优化企业投资结构实现“双赢”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德凤  彭飞  刘华  
企业投资结构的优化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对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投资的税收激励政策调整的自然实验机会,基于全国工商联2006—2012年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倍差法详细研究了税收激励对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税收激励有效推进了企业新增总体投资水平,相当于在改革前的平均水平上提高了36.9%,但是对研发投资的贡献相对较弱,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贡献不显著。这些特征表明税收激励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优化作用尚处于发展阶段。(2)投资增长效应呈现显著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本文的结论不仅丰富了民营企业投资增长的税制根源研究,也为优化企业投资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付文林  赵永辉  
我国近年来的经济虚拟化发展迅速,但虚拟投资过度增长不利于实际生产能力积累,也会加大宏观经济的波动风险。本文在一个基于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的欧拉方程模型基础上,加入税收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了企业最优动态投资行为的变化特征,并利用1998—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集,实证考察了税收激励、流动性约束对企业投资结构性偏离问题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企业投资支出中存在不同程度偏向权益性投资的倾向,税收激励对企业权益性投资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增加会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但民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对其不敏感。本文研究还发现,销售增长率与企业投资呈负向关系,表明投资的加速数理论并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霞  邹希佳  
以我国2006—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索避税行为是否会导致企业投资结构偏向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产权保护制度、企业性质的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避税行为导致了企业投资结构偏向权益性投资,且这种偏向现象在民营企业更加显著,而强产权保护可以削弱这种偏向;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可以削弱企业避税与投资结构偏向的关系。文章为企业避税行为与投资结构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对优化企业投资结构,加强企业税收监管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曹东坡  黄志军  
结构性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推行可以为解决我国企业投资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提供助力。研究发现,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整体上对企业投资具有增长效应。同时,减税对于企业投资结构调整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是促进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增长,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帮助;二是对民间投资增长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三是对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企业投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投资差异。因此,对于解决企业投资的结构性问题而言,单纯的全面减税可能并不会达到理想效果,更应从税制结构的差异性出发,寻求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最优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徐庆美  司登奎  吕学梁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那么在当前我国正面临投资结构"脱实向虚"的情况下,金融开放除了具有"增长效应"和"波动效应"之外,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纠偏"作用呢?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1)"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企业投资结构从偏重金融资产投资转向实体投资,且该效应在高融资约束、高成长性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凸显。(2)在作用渠道上,"沪深港通"交易制度通过融资成本渠道和资产收益率渠道,降低了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缩小了实体投资收益率与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距,对企业投资结构"脱实向虚"产生了"纠偏"作用,从而最终促使企业投资结构偏向实体投资。(3)"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也会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价值的提升。文章为揭示我国持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以引导经济"脱虚入实"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徐庆美  司登奎  吕学梁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那么在当前我国正面临投资结构"脱实向虚"的情况下,金融开放除了具有"增长效应"和"波动效应"之外,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纠偏"作用呢?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1)"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企业投资结构从偏重金融资产投资转向实体投资,且该效应在高融资约束、高成长性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凸显。(2)在作用渠道上,"沪深港通"交易制度通过融资成本渠道和资产收益率渠道,降低了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缩小了实体投资收益率与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距,对企业投资结构"脱实向虚"产生了"纠偏"作用,从而最终促使企业投资结构偏向实体投资。(3)"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也会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价值的提升。文章为揭示我国持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以引导经济"脱虚入实"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光伟  孙铮  刘星  
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导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创出新高。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会产生怎样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行为的影响。以Baker等开发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实体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企业实体投资下降;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虚拟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反而导致企业虚拟投资上升。(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实物资产投资成本上升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活动,投资成本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实体投资的中介路径;相对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却导致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上升刺激了企业虚拟投资活动,投资收益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虚拟投资的中介路径。(3)政府干预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力图打开企业资本配置内部结构黑箱,拓展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内容,揭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路径,为当前全球不确定事件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徐扬  吕大国  卢任  李晓萍  
基于中国12个代表性产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本文考察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对企业间资本配置的扭曲和总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发现,与劳动力的配置相比,中国制造业部门存在严重的资本扭曲:生产率低的企业过多地使用了资本,而生产率高的企业过少地使用了资本。微观层面的资本扭曲引起了资本、劳动和产出的配置与企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偏离,进而造成了微观层面企业间的资源错配和产业组织的扭曲。进一步的计算试验发现,资本扭曲引起的企业间的资源错配造成了总量层面实质性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最后,在控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发现,除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外,资本扭曲还内生于金融部门信贷配置的非市场化,尤其是银行信贷配置对国有企业的偏向。这些结果表明,推进金融部门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是优化制造业部门的产业组织和改善实体经济微观层面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海凤  白雪洁  李爽  
以企业投资期限选择为切入点,选取中国A股工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环境规制影响企业投资期限选择的总效应及其差异化效应来源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环境规制会抑制企业的长期投资行为,使其投资期限结构呈短期化偏向,其中不确定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2)源于环境规制工具的异质性,规制效应差异明显。经济型环境规制工具使企业投资的短期化偏向有所减弱,而立法管制型环境规制工具最易导致企业投资的短期化偏向。因此,未来环境规制政策的完善应朝着更加透明的方向,努力降低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的组合运用也是提升环境规制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惠琳  倪骁然  
本文从上市企业风险承担的视角,研究了中国背景下的"法与金融"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金融发展和法治深化均与上市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负相关,而两者的交互项与上市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上述发现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和法治深化能够通过影响债务融资结构,进而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本文的发现揭示了"法与金融"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进程中对激励企业成长的异质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