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74)
- 2023(21138)
- 2022(17978)
- 2021(16650)
- 2020(14179)
- 2019(32583)
- 2018(32129)
- 2017(62045)
- 2016(33551)
- 2015(37608)
- 2014(37409)
- 2013(36747)
- 2012(33685)
- 2011(30188)
- 2010(30189)
- 2009(28135)
- 2008(28209)
- 2007(25461)
- 2006(22597)
- 2005(20202)
- 学科
- 济(135572)
- 经济(135394)
- 业(112577)
- 管理(111534)
- 企(99491)
- 企业(99491)
- 方法(62500)
- 数学(51725)
- 数学方法(51072)
- 财(43528)
- 农(39861)
- 业经(37541)
- 中国(34954)
- 制(34476)
- 务(29083)
- 财务(28995)
- 财务管理(28945)
- 银(27687)
- 银行(27540)
- 企业财务(27444)
- 农业(27195)
- 学(26234)
- 行(25999)
- 地方(25497)
- 理论(24119)
- 技术(23727)
- 贸(23600)
- 贸易(23585)
- 和(23224)
- 融(23064)
- 机构
- 学院(473442)
- 大学(473179)
- 济(190278)
- 管理(188919)
- 经济(186176)
- 理学(162038)
- 理学院(160318)
- 管理学(157569)
- 管理学院(156676)
- 研究(153054)
- 中国(122857)
- 京(100701)
- 财(94694)
- 科学(92832)
- 农(77960)
- 所(75865)
- 财经(74378)
- 江(72458)
- 中心(72063)
- 业大(69085)
- 研究所(68372)
- 经(67707)
- 北京(63262)
- 农业(60750)
- 范(59134)
- 师范(58552)
- 州(58260)
- 经济学(57888)
- 院(55842)
- 财经大学(55261)
- 基金
- 项目(316288)
- 科学(249639)
- 研究(231854)
- 基金(230721)
- 家(200153)
- 国家(198454)
- 科学基金(171999)
- 社会(146920)
- 社会科(139287)
- 社会科学(139252)
- 省(123045)
- 基金项目(121433)
- 自然(111962)
- 自然科(109380)
- 自然科学(109354)
- 自然科学基金(107402)
- 教育(106857)
- 划(102959)
- 资助(95643)
- 编号(94156)
- 成果(76407)
- 重点(70401)
- 部(70111)
- 创(66641)
- 发(66018)
- 课题(64512)
- 创新(61816)
- 科研(60761)
- 国家社会(60699)
- 教育部(60525)
- 期刊
- 济(212024)
- 经济(212024)
- 研究(140979)
- 中国(94378)
- 财(77343)
- 管理(73286)
- 学报(72467)
- 农(71249)
- 科学(66860)
- 大学(56271)
- 学学(52950)
- 融(52612)
- 金融(52612)
- 教育(50311)
- 农业(47916)
- 技术(42821)
- 财经(37443)
- 业经(35581)
- 经济研究(32964)
- 经(32066)
- 问题(27440)
- 业(26839)
- 图书(23660)
- 技术经济(23634)
- 理论(22570)
- 版(22337)
- 统计(21967)
- 财会(21785)
- 现代(21720)
- 科技(21326)
共检索到714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解洪涛 张薇 张建顺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制度性成本"概念,其吸引了众多研究关注。本文指出这一概念不同于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概念,其更多的是指向政府是否依法行政,而引起的对企业的规制成本,其更多的与"法治政府"概念相联系。进一步,本文采用了马怀德等(2013、2015)的"法治政府"指数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企业调查数据相匹配,建立了包含25个城市、2400余户企业的分层线性模型,检验了机构职能、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监督问责、信息公开、争议解决8个方面的法治化改革对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监督问责、规范执法和提供更好的争议解决方式具有明显的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的作用。而控制变量中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对于民营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优势,说明政府机构存在执法歧视行为。最后,指出培养官僚体系对"法治"的尊崇意识,将是建立中国特色法治政府长远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凌云 陶东杰
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的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数据,从政府廉政程度、政府服务效率和市场环境三个维度研究了营商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廉政程度、政府服务效率越高及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越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营商环境对政治关联较强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影响较小。基于研究结论,应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研发投入 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美娟 郭平
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政策不确定性出发,利用2005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研究结果发现: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减少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此外,较长的企业存续时间、较大的市场竞争与较多的缺电损失也降低了产能利用率,而较强的企业融资能力、较长的管理者任职时间、较好的企业间关系以及较大的企业人员规模能够有效提高产能利用率。从分样本研究结果来看,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的负向影响大于非产能过剩行业;对国有经济的产能利用率的负向影响大于非国有经济;对非出口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的负向影响大于出...
关键词:
政策不确定性 产能利用率,产能过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田江
通过实际调研陕西省20户大中型企业,可剖析出企业制度性成本主要包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要素成本等。企业制度性成本不仅具有隐性特征,而且具有刚性特点。当前,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是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为此,应进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加强降成本的顶层设计,加快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和连 成丽红
采用世界银行2002和2003年、2012年公布的中国服务业企业调查数据,基于中国转型经济下独特的制度环境背景,考察了服务业企业外部制度环境、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创新均能促进服务业企业TFP的增长,且制度环境的改善对服务业企业创新促进TFP的增长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门槛效应检验显示,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创新对企业TFP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使用不同的制度环境衡量指标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可靠。研究结果意味着,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下,才能充分释放创新促进服务业生产率提高的潜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偏离其边际生产力,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文章基于城市商业规制的视角,利用世界银行集团提供的中国30个城市营商环境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的商业制度环境对工资扭曲的影响,以揭示这种城市"软环境"条件下的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结果表明,各个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工资向下扭曲,而良好的商业制度环境能够改善扭曲状况,显著抑制工资偏离。子样本估计表明,商业制度环境对非国有经济部门工资向下扭曲的抑制效果很明显,但对向上扭曲的抑制效果甚微。即便采取不同的工具变量、控制异常样本点以及选择不同的生产函数形式,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且稳健。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为企业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雪灵 张惺 刘钊 陈丹
本文运用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制度环境(正式制度环境与非正式制度环境)与寻租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均对寻租活动有显著影响,且非正式制度影响作用更为显著。具体而言,正式制度中,国家的法律和金融环境越不完善,寻租活动表现越活跃。非正式制度中,国家的权力距离和集体主义程度越高,风险规避程度越低,寻租活动越活跃;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对寻租活动没有表现出显著作用。研究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抑制寻租活动不仅需要短期内正式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更需要非正式制度中文化与价值观的长期培育和改进。
关键词:
寻租活动 制度环境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焦豪 焦捷 刘瑞明
投资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助于企业构建作为竞争优势获取机制的动态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本研究使用世界银行的分层抽样企业调查数据,探讨了政府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所在地政府质量越高,企业净利润中用于投资活动的比例越高。第二,企业投资决策不仅仅依赖于政府质量和公司治理结构各自的单独影响,而且依赖于政府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互动影响关系。在既定的政府质量水平下,企业越是倾向于向"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长远 陈琳
本文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首先基于文献提出了一个假说,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通过信贷获得流动资本的能力受到限制,它们倾向于减少劳动雇用或降低工资水平,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和稳健性分析,我们找到了这一命题的支持性证据:私人企业的负债资产比(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则没有类似的结论。出现这一差异的关键原因是,在中国,只有私人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的困扰。
关键词:
流动资本 融资约束 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功富 张晓慧
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2848家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考察法制环境和地区信任分别如何影响企业土地使用权的租购决策,以及对后者的影响中法制环境和地区信任之间是互补还是替代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法制环境越好,社会信任度越高,企业越愿意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在法制环境好的地区,社会信任对企业土地租购决策不产生影响,但在法制环境差的地区,社会信任度越高,企业越愿意采取租赁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关键词:
法制环境 地区信任 土地租购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琪红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和缩小收入差距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文章利用世界银行的微观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产能过剩对企业内工资差距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其异质性影响和发生机理。研究发现:企业产能过剩状况的加剧显著缩小了企业内工资差距,该影响随着企业所有制、生产率、规模和所在地区、行业特征的不同表现出异质性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的产能过剩对企业内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是以降低企业整体的工资水平为代价。据此文章提出去产能必然面临工资差距的拉大,但这种拉大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其次,去产能需要加大人才的培育和投入力度。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工资差距 工资 劳动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瀚龙 范黎波 李德辉
本文基于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中高技术企业微观数据,运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和二元Probit离散模型,实证分析政府规制负担和高技术企业生存概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规制负担对我国高技术企业生存概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存在最优的政府规制水平,可将企业的生存风险降到最低,政府规制负担过重或过轻都将显著降低高技术企业的生存概率;企业的出口行为、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企业规模对这种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企业有出口行为,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且规模越大,越能降低政府规制负担对高技术企业生存概率的影响。
关键词:
政府规制负担 高技术企业 生存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孔东民 王亚男 代昀昊
基于非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在微观层面衡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进一步结合上市公司数据,从制度激励的视角,考察企业上市(IPO)对TFP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TFP在IPO之后显著下降;为控制生命周期效应所带来的内生性,我们采用倾向得分配对法重新筛选样本并执行公司间检验,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上市公司长期生产率低于非上市公司;最后,利用经理董事长两职合一、地区产权保护以及发明者离职进行分样本检验,证实了管理者激励、信息披露激励以及发明者激励均显著影响IPO后的TFP降低行为。本文揭示了企业向公共股权市场转移时,面临资本市场便捷融资与企业生产率下降之间的复杂权衡。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当前IPO制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冰 刘钧霆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来自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探究不同营商环境下非正规部门的竞争对正规企业融资约束的差异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行业下非正规部门的竞争对正规企业融资约束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行为的确是造成企业融资约束的原因;在不同营商环境下非正规部门的竞争对企业融资约束具有异质性影响,具有成熟的中介组织体系、良好法律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区,非正规部门的竞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效应较小,良好的营商环境会减弱非正规部门的竞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影响;不同行业下非正规部门的竞争对企业融资约束也存在异质性影响,非正规部门的竞争对低技术行业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高技术行业,对服务业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制造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灰色竞争 融资约束 营商环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翁卫国
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本文采用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分规模和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其中,技术溢出是外资银行促使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下降的主要机制,市场竞争和制度溢出等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由于外资银行在当前阶段主要关注和维系的客户是大型国企,使得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从中的获益则相对较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纳税指标及我国得分情况分析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变化要点、指标分析与启示
利率市场化降低了银行特许权价值吗——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环境不平等降低了居民幸福感吗?——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银行董事会秘书持股降低了信息披露质量吗?——基于2007-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社会信用环境改善降低了企业违规吗?——来自“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证据
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吗?——来自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后危机时代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再认识——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2700家私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银行业集聚降低了中国金融包容水平吗?——对金融排斥中地理作用的实证研究
政府补助准则修订降低了公司股价同步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