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5)
- 2023(4018)
- 2022(3054)
- 2021(2688)
- 2020(2179)
- 2019(4788)
- 2018(4528)
- 2017(8458)
- 2016(4441)
- 2015(5203)
- 2014(5092)
- 2013(4629)
- 2012(4043)
- 2011(3473)
- 2010(3547)
- 2009(3315)
- 2008(3541)
- 2007(3142)
- 2006(2639)
- 2005(2417)
- 学科
- 济(16624)
- 经济(16543)
- 管理(13113)
- 业(12991)
- 企(12488)
- 企业(12488)
- 方法(6960)
- 业经(6767)
- 理论(5880)
- 中国(5491)
- 农(5195)
- 教育(4498)
- 财(4371)
- 数学(4302)
- 和(4231)
- 数学方法(4167)
- 地方(3923)
- 农业(3832)
- 文化(3796)
- 学(3742)
- 产业(3605)
- 务(3317)
- 财务(3300)
- 财务管理(3293)
- 制(3281)
- 企业财务(3138)
- 企业经济(2881)
- 发(2874)
- 经济理论(2826)
- 策(2642)
- 机构
- 学院(63321)
- 大学(61960)
- 管理(22365)
- 济(20596)
- 经济(20037)
- 研究(19390)
- 理学(19342)
- 理学院(19085)
- 管理学(18635)
- 管理学院(18496)
- 中国(13510)
- 京(13271)
- 科学(12388)
- 范(10788)
- 师范(10709)
- 财(10518)
- 江(9879)
- 所(9258)
- 师范大学(8612)
- 中心(8554)
- 农(8419)
- 研究所(8371)
- 北京(8278)
- 财经(8216)
- 业大(8171)
- 州(7988)
- 技术(7883)
- 经(7373)
- 教育(7353)
- 院(7211)
- 基金
- 项目(42114)
- 科学(33298)
- 研究(32920)
- 基金(29214)
- 家(25139)
- 国家(24859)
- 科学基金(21490)
- 社会(20989)
- 社会科(19753)
- 社会科学(19747)
- 省(17580)
- 教育(16010)
- 基金项目(14883)
- 划(14438)
- 编号(14058)
- 自然(12760)
- 自然科(12447)
- 自然科学(12443)
- 自然科学基金(12213)
- 成果(11929)
- 资助(11014)
- 课题(10392)
- 重点(9782)
- 发(9275)
- 年(9228)
- 项目编号(9015)
- 创(8952)
- 部(8704)
- 国家社会(8458)
- 规划(8407)
共检索到94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俭建
现代慈善文化的价值建构具有内在逻辑。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慈善伦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心理错位与慈善制度的扭曲、法治社会的缺位与法治思维的淡化以及传统伦理因素的制约与慈善伦理现代性的缺失,是当前慈善活动异化的文化认识论根源。法治思维与慈善伦理的契合将是当代慈善文化价值取向重构的基本选择。
关键词:
法治思维 慈善伦理 慈善文化 价值取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立巍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已经被较多的新兴企业和传统企业所接受和熟悉。现代慈善的显著特征是要同时实现社会价值和企业(家)价值。电子商务和现代慈善在运行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契合点,这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慈善平台开始尝试使用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开展公益活动。本文通过善淘网和腾讯公益不同慈善平台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的分析发现二者融合路径:即依托原有的线下或线上资源,创立或新增慈善模块,最终同时实现社会价值和企业(家)价值。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现代慈善 契合 价值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中之
作为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中有重要价值。慈善的本质是伦理的,慈善伦理通过"柔性调节"减少贫困与缩小贫富差距,支持共同富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大慈善概念立论,慈善伦理对共同富裕的支持是全面而有力的,它为共同富裕创造了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理念是从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走过来的,它打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传统的"仁爱"理念在新时代要变革与升华。共同富裕呼唤构建21世纪中国慈善伦理理念体系,这一慈善伦理理念体系应以"新仁爱"为基本原则,包含平等、尊重等重要内容。在操作层面上,要建立动机与效果相结合基础上的"效果优先、兼顾动机""分类分层次"的方针,以有利于慈善伦理推进共同富裕的事业,并重点研究通过法治建立慈善伦理支持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慈善 伦理 共同富裕 新仁爱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俭建
中国红会系列困境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其背后折射出我国慈善制度和传统伦理观念所面临的尴尬。在观念层面构建慈善伦理的现代性,塑造中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是引导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现代性的构建,需要实现从偏袒无序向公正有序、从模糊操作向机制透明、从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三个层面的转变,需要在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上下功夫。
关键词:
慈善伦理 现代性 慈善公信力 路径选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朱翊敏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信息框架下企业与慈善事业的契合类型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采用两个2×2的组间实验设计,探讨了契合类型(形象契合/功能契合)、文字表述方式(积极表述/消极表述)与图片呈现方式(突出企业/突出慈善事业)对消费者响应的主效应以及交互效用。结果表明,契合类型、文字表述方式和图片呈现方式对消费者态度的主效应显著;另外,在形象契合情况下,文字表述方式和图片呈现方式对消费者态度影响的差异显著,而在功能契合的情况下,这种影响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慈善营销 契合类型 信息框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吕鑫
法律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是正义,而促进分配正义则是慈善法的基本价值。这不仅体现在慈善法的产生上,其与济贫法构建了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而且还体现在慈善法的演进中,其通过解决慈善的资格问题和执行问题,推动了基于慈善的财产再分配,进而促进了分配正义。而如若基于分配正义之视角审视我国的《慈善法》,可以发现不仅其资格问题仍然有待解决,需要构建以公益原则为核心的界定模式,以此认定具有促进公共利益(福利)之价值的慈善,而且其执行问题也并未解决,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以履行对非法行为的监督职责和对合法行为的促进职权,并尽可能确保慈善捐赠及其设立信托和开展募捐等活动的合法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腾
慈善供给的增加,在经济上具有消费效应、分配效应和发展效应。慈善作为一种商品,其供给具有效用或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动因。我国现阶段的慈善供给不足关键在于慈善的消费偏好缺失、供给成本过高和激励机制缺陷,要实现慈善供给增加,就必须转变慈善观念、畅通慈善通道和完善制度安排。
关键词:
慈善供给 慈善消费 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雷宇
公众如何评价"伪善"?这既是源于文化传统的价值判断问题,也是现实中道德建设的基石之一。本文设定了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把在慈善捐赠的同时又进行盈余管理、企图误导投资者的公司视为具有"伪善"的嫌疑,以公司股票价格代表公众评价——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公众对伪善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公众对公司捐赠行为给予正面评价,对向上的盈余管理持否定态度;对于那些向上盈余管理比较严重的公司,公众对其捐赠行为的正面评价减弱了,也就是公众能够识别出这种伪善行为,并且给予了负面的道德评价。本文展现出我国当前的诚信建设、道德建设具有坚实的公众基础,同时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促进市场参与者更加注重提高自...
关键词:
“伪善” 慈善捐赠 盈余管理 公众评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春娅 余伟萍 段桂敏
在品牌顺利经营情境下,有关慈善捐助契合度对品牌消费意愿具有积极作用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在品牌丑闻情境下,契合度不同的企业慈善捐助行为对消费意愿是否仍有正向作用呢?目前研究鲜有涉及。本文通过实验法,探究了品牌丑闻发生后慈善捐助契合度对消费意愿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较之低契合度的慈善捐助,高契合度的慈善捐助导致更高的品牌信任重建和更高的消费意愿恢复;在慈善捐助契合度对消费意愿修复效应中,品牌信任重建起部分中介作用,丑闻后的感知责任起部分调节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朱翊敏 李蔚 刘容
本文通过实验设计,探讨了慈善营销中产品与慈善组织的契合度、消费者对慈善组织的熟悉度以及产品性质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并得出了结论:契合度、熟悉度和产品性质对消费者响应存在主效应,契合度与熟悉度之间、契合度与产品性质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根据研究结论,作者针对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开展慈善营销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
慈善营销 契合度 熟悉度 产品性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真真 常丽
本文以2016年《慈善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法治强化对慈善组织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慈善法》的实施加强了慈善法治建设,使公开募集型慈善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升了约1.34%。在社会网络关系较少的公开募集型慈善组织,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效果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慈善法治强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组织内部治理与自我监督不足的慈善组织,以及被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时更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的慈善组织。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确实有助于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影响捐赠人的捐赠决策。本文为慈善事业法治化的积极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法治强化 社会网络 慈善法 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鲍丽华
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慈善法修订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慈善活动,强化了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本文从慈善组织财会监督的角度,分析了慈善法的修订对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的重大影响,并为慈善组织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如何改善财务管理体制、规范组织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也为会计师事务所承接慈善组织业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慈善法修订 慈善组织 财务管理影响及建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许均华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将慈善信托单列一章进行专门阐述,信托业参与慈善信托的激情得到空前释放。本文分析了信托公司实施慈善信托事业的制度优势,同时指出目前国内慈善信托行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为之提出宝贵的建议。200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用专门一章内容来阐述公益信托,201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也是用专门一章7条的内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建华 马思农
企业家慈善属于第三种分配,是实现社会分配正义的重要途径。由于企业家慈善的非功利性、自愿性,这种财富分配方式具有更强的伦理道德性,本身具有正义性。同时在具体的慈善活动中,必须重视企业家慈善活动的正义性。企业家用于慈善的财富应当是获取正义的;慈善的动机应当是正义的;慈善的方式应当是正义的;慈善的效果应当是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必须培植企业家慈善的文化土壤和共享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家慈善活动的法律法制,营造企业家慈善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培育有信仰的企业家,以保证企业家慈善的正义性。
关键词:
企业家 慈善 正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细雄 龙志能 李万利
综合运用历史典籍和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数据,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文化及其隐形价值规范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儒家文化倡导的"仁者爱人""先义后利"及"天下为公"等伦理价值对企业捐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企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度越大,其参与慈善捐赠的概率和捐赠支出均显著越高。进一步检验还揭示,相较于国有企业,儒家文化促进慈善捐赠的积极作用在民营企业表现更突出;同时,当企业面临的同行捐赠压力越小时,儒家文化促进慈善捐赠的积极效果越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儒家文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促进作用呈现持续性特征,且超越功利主义目的而呈现典型的"利他"主义色彩。本研究从文化视角拓展了对企业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解,并提供了来自东方情境的经验证据,它也纠正了长期以来部分学者对儒家思想的消极认知偏见。
关键词:
儒家文化 非正式制度 慈善捐赠 同行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