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6)
- 2023(12464)
- 2022(10210)
- 2021(9387)
- 2020(8043)
- 2019(18023)
- 2018(17580)
- 2017(33388)
- 2016(18222)
- 2015(20159)
- 2014(19527)
- 2013(19547)
- 2012(17755)
- 2011(15429)
- 2010(15446)
- 2009(14705)
- 2008(15206)
- 2007(13740)
- 2006(12096)
- 2005(11081)
- 学科
- 业(91089)
- 企(83539)
- 企业(83539)
- 济(81764)
- 经济(81665)
- 管理(79655)
- 方法(41046)
- 数学(32606)
- 数学方法(32482)
- 财(31759)
- 业经(28876)
- 农(26928)
- 务(24552)
- 财务(24528)
- 财务管理(24492)
- 企业财务(23343)
- 农业(19898)
- 制(17945)
- 中国(17568)
- 技术(17453)
- 划(16249)
- 策(15449)
- 贸(14627)
- 贸易(14620)
- 易(14218)
- 和(13663)
- 理论(13628)
- 经营(13519)
- 体(13129)
- 企业经济(12590)
- 机构
- 学院(264227)
- 大学(260100)
- 济(115256)
- 管理(114680)
- 经济(113311)
- 理学(98337)
- 理学院(97456)
- 管理学(96458)
- 管理学院(95948)
- 研究(76879)
- 中国(65042)
- 财(56847)
- 京(52862)
- 农(48732)
- 财经(44848)
- 科学(44620)
- 经(41076)
- 江(40591)
- 业大(40084)
- 农业(38496)
- 所(37715)
- 中心(37050)
- 经济学(34855)
- 研究所(33668)
- 商学(33477)
- 财经大学(33367)
- 商学院(33193)
- 北京(32302)
- 经济学院(31804)
- 州(31572)
- 基金
- 项目(173134)
- 科学(138955)
- 基金(130561)
- 研究(123446)
- 家(113652)
- 国家(112513)
- 科学基金(99554)
- 社会(82787)
- 社会科(78816)
- 社会科学(78791)
- 基金项目(69937)
- 省(67551)
- 自然(65642)
- 自然科(64260)
- 自然科学(64243)
- 自然科学基金(63268)
- 教育(55871)
- 划(55387)
- 资助(52584)
- 编号(47164)
- 业(40707)
- 创(39571)
- 部(38987)
- 重点(37922)
- 创新(36131)
- 发(35619)
- 成果(35541)
- 国家社会(35122)
- 教育部(34049)
- 人文(34006)
- 期刊
- 济(127641)
- 经济(127641)
- 研究(72975)
- 财(50225)
- 中国(49294)
- 管理(48329)
- 农(43966)
- 学报(39114)
- 科学(37410)
- 大学(30482)
- 农业(29393)
- 学学(29385)
- 融(27151)
- 金融(27151)
- 财经(23709)
- 技术(23380)
- 业经(22724)
- 经(20360)
- 业(19965)
- 经济研究(19712)
- 教育(16829)
- 问题(16533)
- 技术经济(16062)
- 财会(15318)
- 商业(14114)
- 会计(14094)
- 现代(13389)
- 贸(12948)
- 版(12570)
- 世界(12530)
共检索到392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青原 林博瀚
本文利用各地中级人民法院自2007年开始陆续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环境法治强化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设立会使本地上市公司进行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资源审判庭显著改善了地区环境司法效率,进而提高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风险,使企业从事真实盈余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潜在诉讼。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低法治水平、低生态激励、高经济激励城市的企业,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结论对充分发挥环境管制政策作用、引导企业实现高质量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子英 赵仁杰
强化法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环境法律法规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2007年开始在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环保法庭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283个地级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环保司法强化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环保法庭有效降低了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法治强化能够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第二,环保法庭的污染治理效应受到环保法庭的组织效率和该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影响;相比于环保合议庭,环保审判庭的减排效应更加明显,实际运行良好的环保法庭更能够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第三,在作用机制上,设立环保法庭能够有效改善地区环境污染纠纷司法处理水平,提升政府环境行政处罚和公众环保参与度;在居民司法维权、公众环保参与和政府环境监管程度越高的地区,法治强化的污染治理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的结论意味着,在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强环境司法的能力建设和法治水平,实现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与"有法必依"的同步推进。
关键词:
污染治理 环保法庭 法治强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永涛 翟进步 王玉涛
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的盈余平滑行为增加了,并且更多地表现出为负的较小盈余通过一些利润操纵手段变成正的较小盈余的倾向。在用应计项进行盈余管理方面,企业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平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前。上述指标表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结论为后续的会计准则改革和上市公司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曾富全 陈先彬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国企混改背景下的股权结构变化对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国有股比例低于48.6%的子样本中,真实盈余管理与非国有股比例显著负相关,说明非国有资本对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在国有股比例高于48.6%的子样本中,二者则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国有股比例较高时,非国有资本难以发挥这种抑制作用。按国企层级区分样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国企的非国有资本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强于央企。研究结果肯定了国企混改成效,对进一步推进国企混改有所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泽将
以中国资本市场2004~2008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税收负担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负担对于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当上市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时,税收负担对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影响;当上市公司进行负向盈余管理时,税收负担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在进一步的追加测试中发现,在正向盈余管理组中,无论何种性质的上市公司,税收负担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在负向盈余管理组中,非国有上市公司表现出税收负担与盈余管理无显著关系,而在国有企业中,税收负担显著提高了负向盈余管理程度。本文的研究为税收负担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税收负担 盈余管理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圣利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与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03~2007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了信息不对称,致使上市公司产生了非效率的投资。研究还发现,非效率投资与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方式有关,造成非效率投资的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是操控性应计项目,而线下项目影响公司资本投资的证据较弱。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屈文彬 何博语
本研究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表现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越好,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可能性就越低。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对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而言,ESG表现的抑制作用会更加明显;相比于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抑制程度最大;在区分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发现,ESG表现抑制了正向真实盈余管理,促进了负向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知柱 郝文瀚 王泽燊
现有研究管理层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基本都以应计盈余管理为对象,本文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另外一种重要的盈余管理方式――真实盈余管理,以2002-2011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管理层激励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货币薪酬总额均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因此尽管股权或货币薪酬激励会诱发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但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上管理层激励的利益趋同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其作用超过了机会主义行为效应。对管理层类别的明细检验结果发现这种关系只存在于董事或高管人员,对监事的激励效果则不显著。按照终极控制人性质、股权激励改革及投资者保护...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理升 任义忠
民营企业家移民目前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文章以2008-201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实际控制人移民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移民会显著降低盈余质量,而政治关联会强化这种影响。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 移民 政治关联 盈余质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沈振宇
会计规则制定权包含通用会计规则制定权和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通用会计规则赋予判断空间越大,企业越容易运用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进行盈余管理。2007年执行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赋予了企业选择权益法的判断空间,企业可以较容易利用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实现盈余管理;2014年执行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赋予了企业变更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的判断空间,企业通过变更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确认重估收益,实现盈余管理。本文以沪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沪市公司通过投资收益实施盈余管理的情况。结果表明,2006年前,沪市公司通过处置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实现盈余管理;2007年至2013年,沪市公司多通过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实现盈余管理;2014年后,沪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变更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确认重估收益实现盈余管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何威风 陈莉萍 刘巍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效率,政府不仅进行了产权改革和治理改革,还实施了较多管理制度创新。现有国有企业效率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权和治理改革方面,较少关注管理制度创新带来的影响。本文基于国有企业业绩考核制度演变背景,利用中央企业实施EVA考核的自然事件,研究了业绩考核制度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EVA考核后,中央企业偏好应计盈余管理,而不偏好真实盈余管理,且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替代效应。采用He ck m a n两阶段法、PSM方法及消除CEO变更等进行稳健性检验,以上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年发生亏损、决策制定权和决策控制权及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高的公司,在E VA考核下有着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上年财务状况好和保护性行业的公司,在EVA考核下的盈余管理动机较弱;实施EVA考核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损害了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业绩考核和盈余管理研究内容,而且为完善EVA考核制度和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参考。
关键词:
业绩考核制度 EVA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广奇 韩洋
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从具体方式看,更低的异常经营现金流、更低的酌量性费用及更高的异常生产成本均会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从操纵方向看,管理者基于保盈动机、扭亏动机会实施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前者会显著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后者的减弱作用并不明显;而管理者基于利润平滑动机会构建向下的真实交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企业的成本粘性。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真实盈余管理 成本粘性 动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广奇 韩洋
以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从具体方式看,更低的异常经营现金流、更低的酌量性费用及更高的异常生产成本均会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从操纵方向看,管理者基于保盈动机、扭亏动机会实施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前者会显著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后者的减弱作用并不明显;而管理者基于利润平滑动机会构建向下的真实交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企业的成本粘性。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真实盈余管理 成本粘性 动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彦彦 黄建博
本文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评级表现越好,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可以增强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而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会削弱ESG评级表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ESG可以通过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和提高外部关注两方面效应来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本文的研究揭示了ESG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验证了ESG具有传递出更高质量盈余信息的效果,也为我国ESG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珞涵 郑建明
文献研究表明,PE入股是企业盈余管理重要触发因素。本文选取了中国40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PE入股、背景、声誉、减持等变量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IPO前,PE入股会增加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额度,对应计盈余管理却没有显著影响。同样的,长期PE及PE声誉变量对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有显著作用,但这一作用在应计盈余管理上未能体现;IPO后,PE入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不再显著,但长期PE与PE声誉变量仍然发挥了一定的治理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