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5)
- 2023(3944)
- 2022(3567)
- 2021(3461)
- 2020(3032)
- 2019(7220)
- 2018(7127)
- 2017(13315)
- 2016(7382)
- 2015(8225)
- 2014(7794)
- 2013(7750)
- 2012(7209)
- 2011(6415)
- 2010(6293)
- 2009(5552)
- 2008(5267)
- 2007(4590)
- 2006(3974)
- 2005(3399)
- 学科
- 济(27787)
- 经济(27765)
- 管理(14460)
- 业(13247)
- 地方(11652)
- 企(9527)
- 企业(9527)
- 方法(9504)
- 农(8775)
- 数学(8655)
- 数学方法(8493)
- 学(6483)
- 农业(6084)
- 中国(5860)
- 业经(5385)
- 环境(5075)
- 地方经济(5015)
- 财(4772)
- 制(4074)
- 和(4009)
- 资源(3489)
- 生态(3397)
- 城市(3392)
- 关系(3317)
- 贸(3253)
- 贸易(3250)
- 技术(3197)
- 理论(3188)
- 划(3110)
- 易(2999)
- 机构
- 学院(90701)
- 大学(89710)
- 研究(35173)
- 管理(32087)
- 济(29486)
- 经济(28559)
- 理学(27023)
- 理学院(26562)
- 科学(26244)
- 中国(26055)
- 管理学(25898)
- 管理学院(25743)
- 京(23523)
- 农(20117)
- 所(18840)
- 业大(17923)
- 研究所(17583)
- 中心(16654)
- 农业(15705)
- 北京(15597)
- 江(14574)
- 院(14388)
- 范(14260)
- 师范(14067)
- 省(13924)
- 财(12602)
- 州(12527)
- 技术(11410)
- 师范大学(11332)
- 研究院(11183)
- 基金
- 项目(68378)
- 科学(51022)
- 研究(47646)
- 基金(45239)
- 家(41264)
- 国家(40877)
- 科学基金(33445)
- 省(29025)
- 社会(26899)
- 社会科(25238)
- 社会科学(25227)
- 基金项目(25145)
- 划(24726)
- 自然(23175)
- 自然科(22505)
- 自然科学(22496)
- 自然科学基金(22022)
- 教育(20307)
- 编号(19643)
- 资助(18249)
- 发(16007)
- 重点(15909)
- 成果(15242)
- 计划(14876)
- 课题(14801)
- 科技(14449)
- 创(13481)
- 科研(13356)
- 部(13023)
- 创新(12707)
共检索到139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静 曹雨秋 张慧会 盛晨 王宁涛 祝遵凌 圣倩倩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南京市热河路法桐的健康状况,为法桐行道树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在南京市热河路随机挑选70株法桐,观测并计算其树高、胸径、冠幅、冠高比、高径比、冠径比及土壤含水量等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综合评估法桐行道树的生长情况与健康状况,建立法桐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健康等级分类。【结果】热河路法桐可划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三大类,70株样树中不健康的法桐占7.1%,亚健康的法桐占18.6%,健康的法桐占74.3%;健康、亚健康及不健康法桐的树干健康程度分别为70.76%、56.94%及30.25%,三者的树干健康情况存在较为显著的优劣区别;健康法桐树体长势好,枝叶生长茂密,外观分值平均为2.77;不健康法桐则树势较差,枝叶生长多稀疏,外观分值平均为1.16,亚健康法桐长势居于两者之间,外观分值平均为1.89。【结论】南京市热河路的法桐健康状况整体上表现为健康、生长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养护管理,部分不健康法桐需要进行施药、换树等措施;在行道树养护前掌握法桐健康状况,从而采用针对性的养护及复壮措施,保持行道树的健康生长,维持城市街道优良景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琰 余韵 刘勇 王开勇 周晓杰 王洋
【目的】针对城市树木健康评价的快速化、准确化及生产化,调查并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的生长、健康及管护现状,为构建精炼、全面的洋白蜡行道树健康评价体系及管护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核心区11条主要街道的洋白蜡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构建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判别分析进行结果验证,将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结合建立洋白蜡BP神经网络健康预测模型;同时从生长状况、管护措施以及环境因子3个方面,分析胸径、树高、修枝留茬数量、防踩铺装等因素对洋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中,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及濒死单株分别占总数的39.20%、41.26%、16.78%和2.76%;建立的BP神经网络健康预测模型中,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与总集的期望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72 0、0.997 6及0.995 3,均大于0.950 0,表明此模型能准确地反映洋白蜡行道树12个评价指标与健康评价类别的关系,可用于对同一地区其他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预测;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胸径、修枝留茬、防踩铺装、株距、树池面积、车道数及车道走向均对洋白蜡行道树的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影响(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燕守广 李辉 李海东 张银龙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或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弱的区域,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以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覆被和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同类型土地利用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人工表面、湿地和草地,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并逐年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2000—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平均值为53.83,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处于亚健康水平,并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3)陆域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较高,相反,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相对较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云 李升峰 李沛泽
本文选择南京江北滨江绿水湾湿地作为河流湿地典型研究区,构建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绿水湾湿地总体处于一般健康水平,内部存在差异。针对湿地健康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作者对湿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定并提出相应的生态管控与生态修复基本要求,同时提出了涉及水环境改善、沼泽地恢复等方面的11项具体生态工程,并预评价工程实施后绿水湾湿地的生态健康水平等级有望达到健康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殷一鸣 胡宏
既有城市居住分异与居民健康的研究多以居住区的缓冲区作为研究范围,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健康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研究居住分异视角下居民活动空间健康资源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社区居民在活动空间的健康资源可获得性比其居住空间有所提升;传统社区居民在活动空间内享有健康资源优势,而保障房小区居民的健康资源相对匮乏。改善城市居民健康公平的政策需依据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活动特点,改善其活动空间的健康资源分布。
关键词:
健康资源 建成环境 活动空间 社区类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考金 狄金华
以南京市的进城农民工为例,通过调查其居住状况、消费支出、健康状况以及疾病处理等,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较差;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基本消费占据了绝对比重,医疗消费比例偏低;农民工自我健康评价较高,与农村居民相比,农民工的两周患病率略低;在疾病处理上,农民工较为消极,其通常选择低成本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
农民工 卫生健康 南京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郄光发 彭镇华 王成
银杏(Ginkgo biloba Linn.)在北京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1]。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的银杏树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建设之中,银杏已逐渐成为北京城区的主要行道树种,其使用量已占到了城区乔木行道树总量的7%左右[2-3]。银杏行道树的广泛栽植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在遮荫、降噪、吸污和滞尘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效益。与此同时,城市的异质人工环境也对银杏的健康生长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北京城区银杏树频频出现叶色焦枯、树势衰落、甚至植株死亡等现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党晨睿 李欣 吴江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在2035年的总体目标之一为建成健康中国,合理的公共医疗设施配置对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大约每2000多人里有一个人因心脏疾病发生死亡。降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方法除了心血管手术等措施之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公共场所配置AED (公众体外除颤仪)。文章结合POI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可达性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对南京市AE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人口、相关设施点布局的关系进行探究。结论如下:(1)AED设施在秦淮、玄武和鼓楼区等中心区呈现高密度和“高—高”集聚分布特征;在高淳、溧水和六合区等边缘区呈现低密度和“低—低”集聚的分布特征;(2)AED配备情况满足其人口数量需求特征的街道数量占全市街道总量的2/3以上;(3)通过对住房与公共设施这两类设施点对AED的可达性分析发现,大部分设施点对AED的可达性较低,远远低于目前医学界规定标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导致南京市AED配置现状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力 徐逸伦
在回顾空间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政策测量方法存在的重内容轻目标、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提出对空间政策的测量应以目标为导向,根据权力结构和行政程序安排,建立分层次、相互关联的阶段性指标体系,确定各阶段的核心指标,通过无量纲处理完成数据指标的统一化处理,从部门协同和阶段协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协调性权重修正,以减少指标内生性问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偏差。最后,以南京市近十年的空间政策对空间扩展的影响评价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南京市空间扩张存在整体一致、局部错位、发展均质化等特征。
关键词:
政策测量 空间政策 空间扩展 南京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力 徐逸伦
在回顾空间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政策测量方法存在的重内容轻目标、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提出对空间政策的测量应以目标为导向,根据权力结构和行政程序安排,建立分层次、相互关联的阶段性指标体系,确定各阶段的核心指标,通过无量纲处理完成数据指标的统一化处理,从部门协同和阶段协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协调性权重修正,以减少指标内生性问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偏差。最后,以南京市近十年的空间政策对空间扩展的影响评价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南京市空间扩张存在整体一致、局部错位、发展均质化等特征。
关键词:
政策测量 空间政策 空间扩展 南京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海霞 朱德明 王波
工业行业不仅是支撑和带动经济社会快速运转的核心,还能带来资源的大量消耗与浪费,恶化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工业行业资源节约评价,对加快实现资源节约型城市乃至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选取工业体系相对发达、但资源极度匮乏的南京市为例,采用对比法初步分析各工业行业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特点;从投入节约、循环节约、保护节约和技术节约4个方面构建资源节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建立矩阵分析模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评价1988~2004年南京市13个工业行业的资源节约程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提出各类行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为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及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漱洋 蔡志昶 唐寄翁
通过回顾健康与韧性概念的发展历程,论证了在疫情背景下社区健康韧性建设的重要性及社区医疗设施在其中的基础地位,梳理了社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影响社区健康韧性的工作机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社区医疗设施与健康资源空间数据与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OD服务范围、潜能模型、泰森多边形等分析模型,从均衡性、可达性、适用性对社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评价,从规划布局、医疗资源配置、健康资源分布等角度以社区健康韧性为导向提出了发展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华 徐炳基 李志辉
通过对北京市和大田广域市城区行道树的比较和分析,解决两城市街道树的既存问题,丰富树种多样性,从而提高行道树的生态、美学、和社会功能。通过建立树种选择模型为树种的选择和引进提供标准和参考依据。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和大田广域市城区行道树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两个城市行道树树种多样性的不足,仅少数几个树种占据了行道树总量的绝大比例;两个城市行道树种中,常绿树种的比例过低;两个城市行道树的种植方式和模型过于简单;北京城区行道树种中外来树种的比例过低,仅占了行道树总量的6.3%,而大田广域市的行道树种中外来树种所占的比例过高,达到了66.1%;北京的行道树种中短生命期树种过多,而长期树种和珍贵树种缺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小春 季翔
近年来,我国各城镇均大力建设盲道,并将盲道建设长度作为衡量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的盲道建设并未对视障者群体出行产生有益的影响。以南京市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为例,构建了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视障者视角对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进行了评价。基于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得出了各指标满意度现状,分析了影响指标结果的原因,揭示了盲道现存问题的逻辑关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翔华 冯洁玉 丁明慧
量化人才安居政策绩效、实现政策优化有助于提升人才群体住房品质、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基于PCA-DEA方法构建人才安居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以南京市9个区属为研究对象,通过BCC和CCR模型运算,分析人才安居政策投入产出的有效性,验证构建体系的有效性,提出绩效提升的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策供应体系和完善政策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