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3)
- 2023(13185)
- 2022(11805)
- 2021(11221)
- 2020(9294)
- 2019(21305)
- 2018(21404)
- 2017(40806)
- 2016(22388)
- 2015(25181)
- 2014(25157)
- 2013(24550)
- 2012(22171)
- 2011(19780)
- 2010(19733)
- 2009(18099)
- 2008(17205)
- 2007(15000)
- 2006(12913)
- 2005(11045)
- 学科
- 济(80360)
- 经济(80257)
- 管理(64781)
- 业(58993)
- 企(50330)
- 企业(50330)
- 方法(37029)
- 数学(31236)
- 数学方法(30850)
- 农(22270)
- 财(21868)
- 中国(21560)
- 业经(19244)
- 学(18514)
- 理论(16588)
- 地方(16463)
- 制(16298)
- 贸(15436)
- 贸易(15428)
- 易(14933)
- 农业(14725)
- 务(14431)
- 财务(14358)
- 财务管理(14323)
- 和(14105)
- 企业财务(13424)
- 教育(13305)
- 技术(13215)
- 环境(12988)
- 银(12436)
- 机构
- 学院(305967)
- 大学(303992)
- 管理(119998)
- 济(111567)
- 经济(108665)
- 理学(103954)
- 理学院(102771)
- 管理学(100850)
- 管理学院(100313)
- 研究(95782)
- 中国(70598)
- 京(64204)
- 科学(61257)
- 财(52498)
- 所(47788)
- 农(45841)
- 江(45035)
- 业大(44887)
- 中心(43968)
- 研究所(43273)
- 财经(42388)
- 范(42203)
- 师范(41841)
- 北京(40324)
- 经(38393)
- 州(37511)
- 农业(35698)
- 院(35374)
- 技术(34469)
- 师范大学(33415)
- 基金
- 项目(209350)
- 科学(163127)
- 研究(157247)
- 基金(148230)
- 家(127940)
- 国家(126791)
- 科学基金(108843)
- 社会(95374)
- 社会科(90005)
- 社会科学(89984)
- 省(83586)
- 基金项目(79173)
- 教育(73528)
- 自然(70915)
- 划(69645)
- 自然科(69175)
- 自然科学(69158)
- 自然科学基金(67886)
- 编号(67206)
- 资助(60621)
- 成果(54636)
- 重点(46589)
- 课题(46213)
- 部(45179)
- 发(44132)
- 创(43793)
- 项目编号(41610)
- 创新(40553)
- 科研(39861)
- 大学(39704)
共检索到439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文桢
认为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应当接受从法律视角出发而作的考察。分析表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法律关系。导师的法定职责在于代表培养单位对研究生进行指导,该法定职责决定了处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向,而导师是否应当给研究生发放生活补贴,研究生"为导师打工"以及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生活交往"等问题亦可据此而得到恰当解决。为促进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良好发展,导研契约制度亦值得大力提倡。
关键词:
导师 研究生 法律视角 导研契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姗 胡仁东
介绍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三种关系:导学说、功利说、放羊说,认为导生之间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冲突,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博弈关系。从博弈论的视角考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发现导生之间存在着双方互相合作、导师合作—研究生不合作、研究生合作—导师不合作、双方互不合作四种策略组合。指出导生关系走出困境的对策在于:导师以非权力性影响力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高校以导师制度完善督促导师履行职责;导生以平等对话机制促进双方互信合作。
关键词:
博弈论 师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琼 吕改玲
师生关系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是社会文化特质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我国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教育和开展科学研究,教育主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后喻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平等对话、合作共享和情感交流来促使他们之间关系的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后喻文化 研究生教育 师生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雷永林 王维平 朱一凡 李群
指出了当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微观层面缺乏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结合系统工程专业的实际,提出了以小导师为核心的契约式制度化培养模式,讨论了该模式的课题组架构和学术科研会议制度内涵,对于影响该模式至为关键的会议内容、会议过程以及制度的可持续性三大方面问题进行了设计,同时以该模式的实践结果说明了其有效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卫荣
分析了导师的德育职责,通过调查了解了导师德育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导师德育工作的重点及德育工作的路径与方法,提出了完善导师德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德育 “首要责任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光宁
认为培养和提高法律思维是法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具体途径可以引入法律方法的课程。由于国内相关研究已经展开但还不成熟,所以,从研究生阶段开始试点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可以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在教学相长中不断完善法律方法课程,以达到提升法律思维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律方法 法律思维 法学硕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佩云
研究生与导师间的关系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上下从属关系、雇佣劳动关系、学业指导关系等异化现象。受新科技、新文化、新媒体的影响,研究生与导师间的传统关系受到了一定冲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对"后喻文化"背景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进行重构,以实现人格上的民主平等、科研上的合作共赢、学习上的教学相长,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
关键词:
“后喻文化” 导师 研究生 师生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静
良好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提高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研究其间的和谐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影响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导师的指导风格与素质、研究生培养目标等。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有权威型、松散型、功利型、和谐型等几种类型,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仍然是师生关系,其本质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和谐"导学"是这种关系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师生关系 和谐导学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文辉 张爱秀 刘俊起 赵清华 周玉清
通过对全国27所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仍以单一导师制为主体,导师组制和双导师制得到了较高的认可;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模式也仍以传统的师徒关系模式为主,同时科研伙伴关系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模式;研究生与导师在职业计划与想法、人生观与理想等方面有着较多的交流,面对面交流的频率较高,交流手段丰富;研究生广泛地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从中受益,导师在科研中对研究生的培养多于使用;师生双方的总体满意度及各方面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与此同时,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研究生 导师 指导 交流 师生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欣兰 刘鸿 肖云龙
认为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和培养质量问题的出现,需要构建新型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关系,实现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四大转变,即在工具性交往、组织性交往、师徒性交往和传承性交往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性交往、心灵性交往、研究性交往和团队性交往。
关键词:
导师 研究生 交往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克毅 叶城 唐玲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是研究生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对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者在对导师和研究生深入访谈调查的基础上 ,探讨了影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导师与研究生人际关系的主要模式 ,分析了导师和研究生对人际关系关注的不同侧重点 ,并从导师的视角 ,对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等类型的研究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缪燕平 肖天贵 何建新
文章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构建模式及其优势,探讨了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导师团队运作机制,设计了相应的导师团队评价激励机制,这有利于实现导师团队的高效动态管理。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团队 评价激励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健 林伟连 许为民 张国昌
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本文从美中比较的视角,对美中两国大学专任教师和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进行了比较,从而找出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大学专任教师 队伍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惠民
高等学校研究生院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创办和发展过程。其法律地位也经历了一个由最高立法机构批准立项、由最高行政机关审批设置并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据行政职权严格控制,到作为一种内部组织机构由高等学校依法“自主确定”的演变过程。《高教法》颁布后,并没有立刻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思维定势以及自动规范相应的政府行为,研究生院法律地位悄然变化的巨大落差,导致了工作中的新问题并引起了人们心理的不适应和政府行为的不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