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
2023(689)
2022(624)
2021(602)
2020(543)
2019(1117)
2018(1214)
2017(2225)
2016(1295)
2015(1529)
2014(1442)
2013(1526)
2012(1471)
2011(1265)
2010(1359)
2009(1266)
2008(1395)
2007(1254)
2006(966)
2005(923)
作者
(4359)
(3710)
(3528)
(3493)
(2424)
(1831)
(1613)
(1416)
(1379)
(1334)
(1248)
(1242)
(1208)
(1185)
(1157)
(1150)
(1137)
(1132)
(1115)
(1018)
(1001)
(999)
(968)
(869)
(855)
(847)
(809)
(787)
(781)
(776)
学科
(5075)
(4519)
经济(4519)
管理(3957)
(2286)
(1983)
企业(1983)
法令(1900)
方法(1866)
理法(1802)
管理法(1802)
(1706)
数学(1635)
数学方法(1572)
(1297)
(1215)
金融(1214)
业经(1039)
(980)
中国(897)
(880)
(836)
财务(836)
财务管理(835)
经济管理(809)
金融法(809)
(799)
经济法(764)
国际(706)
理论(668)
机构
大学(19216)
学院(18750)
研究(6335)
中国(5528)
科学(5233)
(4933)
(4599)
经济(4443)
管理(4441)
(4242)
(4013)
农业(4012)
业大(3793)
法学(3687)
理学(3465)
研究所(3433)
理学院(3389)
法学院(3358)
管理学(3180)
(3174)
管理学院(3151)
(2952)
(2918)
中心(2888)
(2733)
北京(2686)
学法(2612)
农业大学(2575)
实验(2454)
(2449)
基金
项目(11577)
科学(8119)
基金(7872)
(7415)
国家(7362)
研究(7091)
科学基金(5649)
(4640)
自然(4161)
自然科(4042)
(4041)
自然科学(4040)
基金项目(3975)
自然科学基金(3962)
社会(3695)
资助(3487)
社会科(3474)
社会科学(3474)
教育(3051)
计划(2797)
编号(2640)
科技(2626)
重点(2564)
成果(2508)
科研(2462)
专项(2195)
(2157)
(2144)
(2142)
创新(2093)
期刊
(6196)
经济(6196)
学报(5901)
(4857)
中国(4838)
研究(4617)
大学(4100)
科学(3988)
学学(3965)
农业(3278)
(2837)
(2105)
金融(2105)
管理(1848)
业大(1691)
(1624)
(1602)
教育(1547)
农业大学(1457)
财经(1372)
技术(1336)
图书(1254)
国际(1132)
(1115)
科技(1078)
业经(1066)
林业(1058)
(1038)
中国农业(1022)
统计(990)
共检索到30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卫  
法律的苍白──从《破产法》难以贯彻谈开去赵卫《破产法》开始实施至今业已经年,执行情况究竟如何?无论经济学界、法学界还是企业界对此大都反映平平,叹气者众,欢欣者寡。如今,国有企业亏损面骤增。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其数量已大大超过了早些时候的1/3,而且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青原  邹秉辰  肖泽华  
破产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也是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以《企业破产法》实施为标志的破产法律制度改革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破产法》实施后,受法律影响较大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下降,该结果在排除干扰性因素、改变变量定义、调整样本时间跨度等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表明,破产法律制度改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从实施当年开始显现,并且是一个长期效应;机制检验发现,破产法律制度改革对债权人的保护有助于提高其放贷的意愿和程度,使得企业从债务融资中获取了额外的债务税盾,与避税形成的非债务税盾构成替代关系,从而相应地减少避税;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所在地区法治环境较差、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自身会计信息透明度较低、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破产法律制度改革对避税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企业破产法》实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破产法律制度提供了支持,同时还为探明债权人保护制度在企业避税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破产法、一是(?)起草,脱稿后送修订法律馆共同商定,于光绪32年4月(1905年5月)奏准颁行的《破产律》。该律分呈(?)破产、选奉董事、债主会议、清算帐目、处分财产、有心倒骗、清偿进限、呈请销案,附则等(?)69条。该律颁行后不久,因上海钱业大亨所请,即宣布40条(即关于经手努力项公款的商家(?)暂缓执行。1907年11月,农工商部又奏请该律交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任海涛  徐涛  
201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类型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营利性民办学校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应属公司法人。营利性民办学校与一般公司最大的不同在其公益性特征,但现行商事法律规范却无法体现出这一特征上的差异。较一般公司而言,营利性民办学校应当在商事组织法与行为法方面适用更加严格的特殊规定。目前,《民办教育促进法》与《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之间,在诸如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终止事由、终止清算程序等方面还存在规范冲突。在法律适用上,应当通过法律推理与论证,既要明确营利性民办学校在终止活动中一系列的法律适用依据,又需对其中仍旧存在不合理规范缺陷加以矫正。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正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5年5月10日通过,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票据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的票据活动。根据《票据法》规定,票据的范围包括汇票、本票和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有恒  曾蔼详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明确规定我国的基本价格制度是,实行并完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这是我国19年价格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价格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正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5年5月10日通过,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票据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的票据活动,同时也规定了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根据《票据法》规定,票据的范围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它的公布和实施将为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建设带来积极的影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正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十三次会议于1995年5月10日通过,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票据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的票据活动,同时也规定了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根据《票据法》规定,票据的 范围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 它的公布和实施将为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文根据《票据法》,论述本票和支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旭光  
我们是怎样贯彻执行《统计法》的廖旭光一、领导高度重视,坚决查假打假搞好统计执法工作,关键在领导.鄂州市华容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主要领导把这次统计执法大检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统计工作关系,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和提高统计质量的大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明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树民  涂淼  刘学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强  
以《破产法》为主体的破产法规的颁布,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大立法成果,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起到了积极的法律保障作用。但由于受当时立法环境的影响,破产法规的立法原则和法律规定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及与当前企业破产实践的严重不适应性。 一、破产法规的缺陷 1.债权人会议形同虚设,债权人难以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现行《破产法》第十五条规定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和解协议草案,讨论通过破产财产的处理和分配方案”;第三十七条规定“清算组提出财产分配方案,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后执行”。从以上两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莫丽梅  
新《英格兰银行法》已于1998年6月1日实施,其突出特点就是把原来由英格兰银行行使的金融监督管理权赋予金融服务管理局行使。本文介绍金融服务管理局在银行违反监管法规时的权力及银行经营出现问题时金融服务管理局、法院的一些具体做法。英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婷  
金融机构依法退出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优胜劣汰的必然,保险公司也不例外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主体数量激增,竞争程度日益加剧,而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不尽完善,经营行为也存在多种违规情形,同时外部风险复杂多变,导致保险公司经营风险不断加大。金融机构依法退出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优胜劣汰的必然,保险公司也不例外。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方式和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