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34)
2023(15024)
2022(13198)
2021(12374)
2020(10675)
2019(24830)
2018(24730)
2017(48269)
2016(26421)
2015(29948)
2014(30118)
2013(30121)
2012(27922)
2011(25134)
2010(25390)
2009(23941)
2008(22841)
2007(20324)
2006(17652)
2005(15631)
作者
(78011)
(64882)
(64558)
(61498)
(40988)
(31197)
(29576)
(25635)
(24603)
(23194)
(22103)
(21640)
(20573)
(20435)
(20210)
(20136)
(20023)
(19261)
(18557)
(18544)
(16331)
(15921)
(15839)
(14787)
(14733)
(14509)
(14493)
(14415)
(13156)
(12970)
学科
(105400)
经济(105285)
管理(74123)
(72503)
(60386)
企业(60386)
方法(51411)
数学(44959)
数学方法(44516)
中国(31575)
(28738)
金融(28735)
(28592)
(28113)
(27200)
银行(27135)
(26080)
(24185)
业经(23011)
地方(22814)
(21788)
(19908)
贸易(19896)
(19285)
农业(19003)
(18981)
财务(18907)
财务管理(18866)
理论(18016)
企业财务(17875)
机构
大学(379320)
学院(376666)
(147573)
管理(146685)
经济(144190)
理学(127176)
理学院(125721)
研究(125594)
管理学(123488)
管理学院(122824)
中国(97623)
(80203)
科学(80126)
(68246)
(66292)
(64757)
业大(59389)
研究所(59263)
中心(58638)
财经(55276)
(54767)
农业(52464)
北京(50731)
(50059)
(49235)
师范(48737)
(45317)
(44921)
经济学(44563)
财经大学(41127)
基金
项目(256250)
科学(198630)
研究(184666)
基金(183875)
(160921)
国家(159578)
科学基金(135142)
社会(113620)
社会科(107570)
社会科学(107537)
(100982)
基金项目(98540)
自然(89164)
自然科(87021)
自然科学(86995)
自然科学基金(85432)
(85083)
教育(84582)
资助(76415)
编号(76153)
成果(62091)
重点(57549)
(56237)
(54581)
(52868)
课题(52140)
科研(49619)
创新(49365)
大学(47685)
教育部(47643)
期刊
(157347)
经济(157347)
研究(108374)
中国(68689)
学报(64420)
(59708)
科学(56840)
(52308)
管理(50123)
大学(47323)
学学(44644)
(43449)
金融(43449)
农业(40201)
教育(39190)
技术(31129)
财经(26954)
业经(25890)
经济研究(24814)
(22827)
(20976)
问题(20916)
图书(19413)
理论(19322)
技术经济(18344)
(18103)
科技(17907)
实践(17823)
(17823)
商业(16869)
共检索到545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烈琦  
现实中,法律与金融同时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有些金融现象是以法律的存在为基础产生的,并且伴随着法律同时发展,体现着一种共生关系;有些金融现象是国家实定法人为立法的结果,体现着一种建构关系;而有些法律是外在于金融系统对金融系统进行规制的,体现的是一种规制关系。上述三种关系的产生是历时性的,但现实存在是共时性的。三种关系的同时存在决定了相应的学术研究应该有不同的探讨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梓耀  
碳金融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内外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碳排放权是碳金融体系的基础,其意为权利人对碳配额或碳信用所表征的容许碳排放量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财产权利,此应在立法中明确。立法还应明确碳金融的监管主体及其市场准入监管权、信息披露监管权、调查取证权、违规处罚权等监管权限,为维护碳金融市场秩序提供有效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梓耀  
碳金融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内外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碳排放权是碳金融体系的基础,其意为权利人对碳配额或碳信用所表征的容许碳排放量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财产权利,此应在立法中明确。立法还应明确碳金融的监管主体及其市场准入监管权、信息披露监管权、调查取证权、违规处罚权等监管权限,为维护碳金融市场秩序提供有效保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建军  鞠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启东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是需要健全的法律进行规范和约束。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防范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目前规范和约束金融行为的法律体系并不健全,这不仅无法确保我国的经济金融秩序,也难以遏制金融领域不断累积的金融风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道云  
我国对民间金融进行法律规制具有其深厚的合理性基础。从思想理论基础来说,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规制以国家干预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市场失灵"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为支撑。从现实必要性基础来看,完成我国民间金融领域面临的主要任务离不开法律规制手段,包括完善民间金融法制和规范金融市场,防范和化解民间金融危机,满足市场投融资需求,以及促进良性的民间金融体系的形成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袁见  杨攻研  杨牧  付强  
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金融制裁日益成为大国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美国为例对金融制裁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揭示传统经济制裁弊端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制裁兴起的国际背景与根源;其次,从微观的视角剖析了美国实施制裁的法律基础、制度架构及约束条件,表明美国金融制裁正是美国金融霸权的集中体现;再次,以俄罗斯和伊朗为例,观察美国金融制裁的最新实践,并从中寻找可行的应对之策;最后,综合前文研究,从立法和制度建设、部门设置及货币国际化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强化中国实施金融制裁与反制裁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剑峰  
企业兼并,对于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搞活企业,促进市场体系发育,发展生产力,无疑是一项重要措施。它是活化信贷资金存量,推动优势企业迅速扩充发展的一条捷径。但目前,由于对企业兼并认识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差,在具体推进企业兼并的过程中,一系列异化现象的出现,却淡化了兼并所释放的能量,正成为束缚企业兼并健康、稳定发展的不利因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宾  丁邦平  
现象图析学是瑞典哥德堡大学教育系马飞龙研究团队提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论,主要探讨教育学科中有关教与学的效果与质量等诸多问题,已经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现象图析学强调"非二元本体论"立场,通过以观念为中心来描述人们体验、概念化、感知和理解周围现实世界本质上不同的方式,具有关系性、体验性、内容指向性和质性的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征。现象图析学与现象学、扎根理论、民族志和叙事研究等其他质性研究方法有一定差异,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有助于对现象图析学研究的深入理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康霖  
法律对投资者、债权人的权益保护得力,金融业就能发展;金融业的发展有 利于化解金融风险;企业破产中的金融风险在于金融机构的债权处于什么法律地位;法律 诉讼中的金融风险表现在诉讼的期限、证据和法官自由裁量权方面;增强人们的法治观 念,能避免和减轻金融风险;行长任期制产生风险转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后春  
金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血液,而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使这种血液“新鲜”的最有力手段。在市场经济与法治国这种语境之下,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效率解析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金融监管的一般诠释,从成本收益、利益结构、均衡性及博弈论四个维度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效率进行了解读,并就如何增强金融监管法律的静态和动态效率提出了一系列技术上的方法,形成四个基本认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雪飞  
一、地方财力不足催生"土地财政"(一)地方政府形成"土地生财"依赖。现阶段,财权小于事权的状况造成地方政府入不敷出:仅仅依靠预算内收入,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新民  朱爽  王蓓  
本文从产权与"道德风险"的视角解释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运用"公地悲剧"理论剖析金融资源产权管理缺位的"牧场效应",深入分析金融危机背后蕴含的因多个市场主体个体理性选择叠加导致整个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缺失的集体非理性现象,以及因企业经理人逆向选择诱发的"道德风险"。籍此,探索破解市场失灵问题和防范经理人道德风险的对策,即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经济学意义和战略内涵,提出用企业边界治理治愈市场失灵,规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公地悲剧";用资产负债表界定企业战略边界和利益相关者治理边界的初步构想。防范企业管理层"道德风险"。确保企业遵守全体股东确立的长远发展战略承诺,以制约企业因短期财务目标而向其他市场参与主体转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