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4)
2023(7233)
2022(5816)
2021(5141)
2020(4452)
2019(9827)
2018(9586)
2017(18945)
2016(10085)
2015(11074)
2014(10781)
2013(10576)
2012(9609)
2011(8170)
2010(8409)
2009(8218)
2008(8461)
2007(7702)
2006(6869)
2005(6541)
作者
(27444)
(23009)
(22906)
(21389)
(14909)
(10875)
(10259)
(8784)
(8573)
(8218)
(7713)
(7691)
(7561)
(7113)
(7037)
(6913)
(6805)
(6697)
(6546)
(6478)
(5730)
(5531)
(5518)
(5263)
(5192)
(5115)
(5107)
(4933)
(4629)
(4333)
学科
(71117)
(68799)
企业(68799)
管理(53985)
(49664)
经济(49604)
业经(24413)
(21749)
方法(20861)
(18773)
财务(18771)
财务管理(18758)
(18402)
企业财务(17763)
技术(14607)
农业(14231)
(13814)
数学(13533)
数学方法(13489)
(12011)
企业经济(11848)
环境(11517)
(11406)
(11162)
经营(10875)
技术管理(10060)
(10013)
理论(9762)
体制(9113)
中国(8920)
机构
学院(150969)
大学(142761)
(67306)
经济(66305)
管理(65800)
理学(56332)
理学院(55926)
管理学(55517)
管理学院(55249)
研究(41190)
中国(36243)
(33086)
(28852)
财经(26277)
(23835)
(23549)
(23375)
科学(22237)
商学(20477)
商学院(20319)
(19935)
经济学(19653)
中心(19271)
财经大学(19160)
业大(19102)
(18278)
经济管理(18264)
农业(18234)
经济学院(17921)
北京(17755)
基金
项目(94293)
科学(76974)
研究(72125)
基金(70686)
(59367)
国家(58754)
科学基金(53636)
社会(48961)
社会科(46534)
社会科学(46520)
(37901)
基金项目(37669)
自然(33586)
自然科(32799)
自然科学(32792)
自然科学基金(32303)
教育(31043)
(29555)
(28537)
编号(28130)
资助(27915)
(23652)
(21208)
(21108)
创新(21054)
成果(20948)
国家社会(20498)
(20492)
重点(20384)
人文(19340)
期刊
(80192)
经济(80192)
研究(41941)
(30939)
管理(30065)
中国(26458)
(23308)
科学(17780)
农业(16368)
业经(16132)
学报(15735)
技术(14715)
(14225)
金融(14225)
财经(14032)
大学(13286)
学学(13014)
(12154)
经济研究(11870)
(11405)
财会(10745)
技术经济(10397)
问题(10102)
现代(9014)
世界(8882)
会计(8605)
商业(8363)
教育(8073)
(7943)
经济管理(7823)
共检索到224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姚振晔  
关键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岳殿民  李雅欣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声誉激励的视角研究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声誉与企业违规行为显著负相关,即高声誉的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积极履行监督职能,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第二,细分独立董事职业经历后发现,相比于高声誉理论界法学学者独立董事,高声誉实务界律师独立董事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作用更显著。第三,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法律环境会影响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地区法律环境越完善,高声誉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可得到以下启示:第一,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声誉机制,促使独立董事认真履职,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第二,要加快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选聘制度,综合考察候选人的学历、声誉以及职业经历,聘请与企业所在行业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相吻合的独立董事;第三,要加强法治建设,维护良好市场法律环境,使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更好发挥作用,促使独立董事切实有效提升企业公司治理水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雅倩   李吉园   王成方  
本文以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董事长本地任职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长会因老乡身份产生较为强烈的家乡认同感,并且面临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从而更为严格地监督和约束企业行为,减少违规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发生频率。同时,当董事长年龄越大、任期越长、企业受到的外部监督越强时,董事长本地任职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表明董事长对家乡的归属感越强,面临的外部约束越大,越能够“克己复礼”。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地董事长所在企业违规严重程度较低、越不会发生领导人违规。本文还从多个角度排除了政府寻租这一替代性解释,发现本地董事长的自我约束和对家乡的认同感还体现在其他决策方面,例如所在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避税程度更低。本文从家乡认同这一非正式制度的角度补充和拓展了企业违规影响因素领域的文献,丰富了“文化与金融”相关的研究话题,对企业违规的监管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泽将  王浩然  万明华  
董事选举作为股东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其能否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13—2018年间发生董事选举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小、次数越少、严重程度越低。(2)当企业代理成本较高时,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3)进一步的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越低。据此,本文认为股东应提高参与董事选举的积极性,以防范企业违规行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结论丰富了董事选举得票率方面的现有文献,有助于科学认识董事选举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为如何有效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泽将  王浩然  万明华  
董事选举作为股东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其能否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13—2018年间发生董事选举事件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越小、次数越少、严重程度越低。(2)当企业代理成本较高时,董事选举得票率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3)进一步的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董事选举得票率越高,企业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越低。据此,本文认为股东应提高参与董事选举的积极性,以防范企业违规行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结论丰富了董事选举得票率方面的现有文献,有助于科学认识董事选举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为如何有效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梦凯  刘一霖  李良伟  马德芳  
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具体表现为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能够抑制企业信息披露的违规倾向、违规次数,在考虑遗漏变量偏差、自选择问题、互为因果等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2)渠道检验发现,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进而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但是在不同政府行业管制的情境下,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补充了党组织治理和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还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净化市场生态、维护资本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梦凯  刘一霖  李良伟  马德芳  
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双向进入”和“交叉任职”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具体表现为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能够抑制企业信息披露的违规倾向、违规次数,在考虑遗漏变量偏差、自选择问题、互为因果等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2)渠道检验发现,党组织参与治理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进而抑制企业信息披露违规。(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但是在不同政府行业管制的情境下,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信息披露违规的抑制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补充了党组织治理和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还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净化市场生态、维护资本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戴亦一  余威  宁博  潘越  
高管的文化背景是公司财务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2004-2014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共产主义文化视角,考察董事长的党员身份对公司财务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是党员的民营企业更不可能出现报表造假等财务违规行为。进一步研究显示,缺少政治关联或业绩压力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做出违规财务决策;而在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更好的市场中,党员身份抑制财务违规的作用被削弱,表明党员身份是正式制度的一种替代机制。最后,研究发现来自老区、有商业身份及行业领导企业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开展财务违规活动,表明理念认同和声誉约束是党员身份影响董事长决策的可能机制;并且,本文证实设立党组织是共产主义文化影响民营企业财务违规的一条治理渠道。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戴亦一  余威  宁博  潘越  
高管的文化背景是公司财务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2004-2014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共产主义文化视角,考察董事长的党员身份对公司财务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是党员的民营企业更不可能出现报表造假等财务违规行为。进一步研究显示,缺少政治关联或业绩压力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做出违规财务决策;而在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更好的市场中,党员身份抑制财务违规的作用被削弱,表明党员身份是正式制度的一种替代机制。最后,研究发现来自老区、有商业身份及行业领导企业的党员董事长更少开展财务违规活动,表明理念认同和声誉约束是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车响午  彭正银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些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董事加入董事会,可以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董事背景特征视角,使用2004—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 440个违规与配对样本,考察法律及财务会计背景(以下简称"法会背景")董事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都具有增加企业违规的作用,聘任法会背景董事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违规行为;相比于聘任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的企业,聘任法会背景的执行董事的企业,其违规程度更严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董事会的股权激励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关晓宇  韩淑亚  周昊明  
环境法规的目标是使企业意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出现环境违规行为时施加的环保处罚导致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应高于企业为环境合规增加的费用支出,进而激励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利用KMV模型和PSM方法实证检验企业环境违规行为对其债务履约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环境违规且被处罚的企业,其债务履约行为并未显著低于环境绩效好的企业,甚至优于环境未违规企业的履约表现。说明当前我国对环境违规企业的处罚威慑力不足。应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优化环保标准;加强银行信贷审核,构建环境违规披露负面清单;利用舆论力量,扩大企业环境违规的负面影响,加大企业违规事件的曝光度,提高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关注,进而降低企业环境违规动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明霞  陈宇哲  
企业社会责任能否持续起到减少企业违规行为的作用?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道德一致与道德许可理论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企业违规行为会先减少,随后增加,但增加程度小于减少程度,即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存在非对称的U型关系。进一步考虑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业绩期望差距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性质和业绩期望落差对此U型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业绩期望顺差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泽将  刘中燕  
本文以本地任职为切入点,使用2007-2013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考察独立董事本地任职对违规行为的影响及政治关联和产权性质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任职降低了上市公司进行违规的倾向和严重程度。政治关联削弱了独立董事本地任职对违规行为的抑制功能,且上述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显著下降。这表明本地任职提升了独立董事的监督效率,但这一作用发挥会受限于独立董事的政府背景和企业产权性质。由此提出在独立董事选聘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本地任职所带来的积极作用,限制政治关联对独立董事职能履行的可能负面影响,并着重关注非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泽将  刘中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锐  刘梦婷  
基于新《环保法》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考量新法实施前后地方环境治理动机变化对企业环境违规处罚力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新法实施前,政治关联对企业环境违规处罚力度具有“庇护”效应;新法实施后,“庇护”效应被削弱。其中,官员型政治关联和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庇护”效应削弱程度更大。结果表明,治理动机不足是以往环境治理失灵的重要成因。应着力完善正负激励互补的激励结构,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