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7)
2023(6993)
2022(5834)
2021(5148)
2020(4296)
2019(9384)
2018(8848)
2017(16409)
2016(9314)
2015(10397)
2014(10466)
2013(10327)
2012(9489)
2011(8088)
2010(8285)
2009(7961)
2008(8350)
2007(7484)
2006(6521)
2005(6140)
作者
(24784)
(20863)
(20583)
(20000)
(13230)
(9816)
(9443)
(7812)
(7732)
(7604)
(7107)
(6874)
(6808)
(6783)
(6772)
(6313)
(6182)
(6078)
(6020)
(5942)
(5265)
(5091)
(4829)
(4700)
(4697)
(4689)
(4688)
(4663)
(4093)
(4072)
学科
管理(41017)
(33612)
(31375)
经济(31306)
(30479)
企业(30479)
(29168)
(15197)
财务(15178)
财务管理(15128)
(14686)
企业财务(14460)
财政(13308)
方法(11480)
中国(11241)
(10557)
(10091)
数学(9491)
数学方法(9408)
体制(8966)
(8854)
业经(8853)
(7579)
银行(7571)
(7324)
制度(7323)
(7141)
(7036)
(6881)
金融(6879)
机构
大学(128000)
学院(127463)
(53630)
经济(52469)
管理(47701)
研究(41674)
理学(40260)
理学院(39886)
(39655)
管理学(39461)
管理学院(39210)
中国(34125)
财经(26396)
(26268)
(23684)
科学(21814)
(20926)
(20363)
财经大学(19158)
中心(19080)
研究所(17196)
经济学(17175)
北京(16558)
(16203)
(15619)
(15492)
经济学院(15404)
(15016)
业大(14883)
(14322)
基金
项目(79280)
科学(63006)
研究(61424)
基金(58245)
(49231)
国家(48826)
科学基金(42736)
社会(40718)
社会科(38692)
社会科学(38683)
(30374)
基金项目(30062)
教育(28394)
自然(25430)
(24898)
自然科(24807)
自然科学(24802)
自然科学基金(24361)
编号(24342)
资助(23348)
(22370)
成果(21670)
(18523)
重点(17981)
课题(17554)
(17444)
国家社会(17365)
(16530)
教育部(16530)
人文(15988)
期刊
(63776)
经济(63776)
研究(45643)
(39140)
中国(31475)
管理(19197)
学报(17246)
(15183)
科学(15003)
财经(14475)
(14440)
金融(14440)
大学(14296)
教育(14073)
学学(13459)
(12235)
会计(11002)
财会(10653)
经济研究(10571)
技术(9886)
农业(9528)
业经(8949)
(8402)
(8381)
财政(8381)
问题(7871)
通讯(7222)
会通(7207)
(6677)
(6396)
共检索到210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管考磊  
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契约,其执行情况决定了财务报告质量的高低。法律机制和声誉机制作为保障契约有效执行的两种机制,能够保障会计契约得到有效执行,进而促使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这两种机制在保障会计契约方面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当前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等违反会计契约行为的治理需要统筹两种机制,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管考磊  
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契约,其执行情况决定了财务报告质量的高低。法律机制和声誉机制作为保障契约有效执行的两种机制,能够保障会计契约得到有效执行,进而促使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这两种机制在保障会计契约方面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当前对于财务报告舞弊等违反会计契约行为的治理需要统筹两种机制,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太平  薛恒新  李霞  
本文分析了成文法国家和判例法国家在会计法律制度方面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情况,得出了由于会计法律制度的差异,成文法国家与判例法国家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各有特色、侧重面不同的结论,并阐述了它对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相关法律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华红艳  
一、财务报告质量缺陷(一)过度强调财务报告的法律形式财务报告不仅具有经济报表的实质,更具有法律形式的特征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平衡二者的比重,一直是让会计从业人员为难的问题,其实二者关系处理标准的实质是对于官方程序政治化的落实程度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成为企业追求的重点,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产生了走形式的问题,只要求形式上符合规定,按照相关的要求与规定制作了报表,希望能够快速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管考磊  
运用声誉机制理论和博弈论分析了企业声誉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财务报告是会计契约执行的结果,财务报告质量从本质上反映了会计契约的执行情况。良好的企业声誉作为保障契约有效执行的一种手段,能够激励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但企业声誉作用的发挥局限于自我履约范围以内,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声誉的作用,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企业的履约资本,从而扩大企业声誉的自我履约范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孙光国  杨金凤  郑文婧  
目前,除了审计意见能评判财务报告质量以外,我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对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财务报告质量作出评价与区分,市场中的投资者以相同方式利用质量不一的财务报告进行决策定然隐含决策风险。为了实现财务报告质量的横向可比,提供更多信息帮助投资者的经济决策,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对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探讨了财务报告质量评价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关键概念: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范围、视角与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运行机制,主要分析了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标准,依据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标准探索性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傅太平  李琼  王荣梅  
文章以2010—2012年深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控制缺陷以及是否为前10大事务所审计三个变量来替代内部审计水平,并检验了三个变量与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信息披露评级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内部审计的替代变量与信息披露评级之间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姚贤跃  
目前在国内推行有限合伙制尚有制度缺陷和制度真空,法律仅能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很多方面还要依靠声誉机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进营  
财务报告作为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在保护投资者知情权、进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财务报告在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洪学智  邓盼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下称《改革方案》)提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部门财务报告按规定接受审计。审计后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那么,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应被审计哪些内容?审计主体包括哪些?审计报告应对哪些对象负责?信息应向哪些受众公开?一、财务报告审计需求和审计目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莹  韩立岩  胡伟洁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我们将公司治理因素分成管理者可控的和不可控的两个部分,然后研究管理者可控部分即公司特殊治理水平对财务报告稳健性产生的影响。在整合了各种无条件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控制了其中管理者不可控的部分后得到了公司特殊治理变量。通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6年的数据的分组检验和坏消息增量反应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发现特殊治理水平越高的公司其财务报告的稳健性水平也越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琳  李欢  高伊琳  余鹏翼  
本文以国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为背景,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证检验,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上海电气财务爆雷事件对上海电气及通用设备行业的声誉造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电气财务爆雷事件给同行业国有上市企业声誉带来了积极的正向影响,表现为“声誉竞争效应”,并且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声誉竞争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经理人的自利动机越明显,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声誉的正向影响的削弱效果越显著。本文从信息披露视角,探讨了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对同行业企业声誉的影响,弥补了信息披露质量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监管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国有企业的监管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山  査慧园  石建伟  
盈余管理赋予了企业和管理层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在有效市场无法实现的客观条件下,正是这种不可界定的自由特性,导致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机制成本过高,约束功能有限。鉴于声誉机制隐性、声誉圈扩散效应的降低成本的作用,本文提出在法律机制实施基础上,构建盈余诚信管理的履约架构。结合经营者声誉激励、经理人市场完善等方法,构建诚信体系,从源头上解决盈余管理失当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青山  
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第404条要求,在美国上市公司每年度必须按照萨班斯法案要求出具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外部审计师对此发表独立审计意见。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绝大多数在美国上市公司聘请的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均为同一家中介机构(外部审计师)。本文深刻分析了同一家中介机构(外部审计师)实施财务报告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单一审计模式无法实现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和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目标,提出了建立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双重独立审计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庆东  常丽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导向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首要议题。本文在分析美国、英国等国家政府财务改革导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双重导向观”,即兼顾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内部控制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借助于政府财务信息传递机制实现这一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