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1)
2023(13875)
2022(11418)
2021(10411)
2020(8714)
2019(19455)
2018(19111)
2017(37097)
2016(19606)
2015(21770)
2014(21102)
2013(20838)
2012(18901)
2011(16697)
2010(17361)
2009(16502)
2008(16469)
2007(15138)
2006(13835)
2005(12657)
作者
(53025)
(43909)
(43751)
(41350)
(28269)
(20822)
(19962)
(16640)
(16450)
(16224)
(14859)
(14610)
(14169)
(13968)
(13669)
(13398)
(12989)
(12865)
(12780)
(12659)
(10930)
(10743)
(10679)
(10225)
(10049)
(9871)
(9752)
(9749)
(8751)
(8636)
学科
(86742)
(80799)
经济(80622)
(78878)
企业(78878)
管理(75139)
业经(30545)
(30043)
方法(28323)
(28265)
中国(22601)
农业(20693)
(20289)
财务(20220)
财务管理(20198)
数学(19843)
(19660)
数学方法(19555)
(19494)
企业财务(19011)
技术(18373)
地方(16690)
理论(16173)
(16031)
贸易(16019)
(15873)
(15566)
(15379)
(13397)
经营(12798)
机构
学院(273823)
大学(265121)
(114538)
经济(111988)
管理(110905)
理学(93362)
理学院(92479)
管理学(91200)
管理学院(90660)
研究(86217)
中国(70550)
(57391)
(55517)
科学(47267)
(45238)
财经(43326)
(41612)
中心(40584)
(40356)
(39127)
研究所(36423)
(35887)
北京(35010)
业大(34264)
(34086)
师范(33854)
经济学(32639)
(31756)
财经大学(31382)
农业(30895)
基金
项目(169225)
科学(135249)
研究(133916)
基金(121153)
(101865)
国家(100806)
科学基金(89231)
社会(85807)
社会科(81093)
社会科学(81074)
(68212)
基金项目(62665)
教育(60606)
编号(57168)
(54615)
自然(54133)
自然科(52889)
自然科学(52877)
自然科学基金(51986)
资助(48304)
成果(47289)
课题(39188)
(38402)
(37748)
重点(37415)
(36732)
(36311)
项目编号(35785)
(35239)
创新(34908)
期刊
(143235)
经济(143235)
研究(84343)
中国(61958)
管理(48510)
(48456)
(39897)
教育(33482)
科学(32366)
学报(30854)
(29563)
金融(29563)
技术(27534)
农业(27179)
业经(26976)
大学(25231)
学学(23108)
经济研究(22199)
财经(21776)
(18906)
问题(17464)
图书(17133)
(16414)
(15781)
技术经济(15233)
现代(14824)
商业(13781)
国际(13724)
世界(13663)
(13461)
共检索到439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啸风  罗传钰  章敏丹  
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然成为国家细化"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风景线。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东道国日益提高的投资要求以及复杂的营商环境,给企业"走出去"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更为复杂的风险和问题,也进一步要求我国各部门与企业联手共同应对碎片化保障机制所增加的适用难度。本文从分析这些风险和问题的基础上,试图围绕政策、资金和本地化三方面的法律风险,从法律服务视角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阐述如何出海保障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思琪  胡正良  
航运法律以海商法、航运经济法和航运行政法为主要部门构成,负有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使命。"一带一路"建设的航运法律保障应当遵循充分发挥航运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航运软实力输出的目标。发挥此种保障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我国航运法律,重点在于《海商法》的现代化,并且力争使之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运法律的示范法;二是提升我国海事司法与仲裁的公信力;三是通过主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定航运立法指南以及协助沿线国家完善航运法律的途径,促进沿线国家航运法律的完善与统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贤森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支持与显著成效。中国不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区域合作平台与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吸引了其他相关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机遇之中来,为全球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逐步成为一个以经济合作协议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依托,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综合性开放型国际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制定了自身的"走出去"战略,希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商业机会并占据优势地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合理配置自身的各项资源,充分认识全球市场的利益格局,沉着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灵桂  杨美姣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中国政府倡导的全球发展倡议有两大理论和实践来源: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促成国家间合作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动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合作平台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与实践、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提炼出贫困与不平等、经济发展、健康与可持续的社会、气候与环境、投资与援助这五大关键变量,建构了发展经济学视阙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析框架,阐明全球发展倡议的生命力。通过文中的相关案例和实践研究得出:"一带一路"倡议完美契合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大国竞争态势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挑战,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继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赋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明勇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一种典型的跨国境区域合作,目的是化解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实现跨国界利益共享地带区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是我国具有优质过剩产能企业如何成功地"走出去"创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增长极(驱动力)。但是,由于各国的法律、道德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必然存在因制度差异而产生的区域社会、国家、企业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因此,我国企业"走出去"法律风险的预防和化解,应当依据跨国区域社会"应然之法"的客观规律要求,从国家和企业两个方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明勇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一种典型的跨国境区域合作,目的是化解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实现跨国界利益共享地带区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是我国具有优质过剩产能企业如何成功地"走出去"创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增长极(驱动力)。但是,由于各国的法律、道德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必然存在因制度差异而产生的区域社会、国家、企业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我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因此,我国企业"走出去"法律风险的预防和化解,应当依据跨国区域社会"应然之法"的客观规律要求,从国家和企业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企业"走出去"生态市场制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仁淑  孙玥  
"一带一路"倡议激发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潮。然而,由于沿线国家不同的政治历史变迁、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导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中面临着由直接的国家风险、经济风险引发的间接的法律风险。而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不熟悉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法律法规,缺乏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导致综合性法律风险的深层原因。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构筑海外投资法律保障制度,制定和完善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淑敏  
格老秀斯的海洋自由理论已演变为GATT等诸多国际条约中的过境自由,是助推"一带一路"下"贸易畅通"和"道路联通"的国际法依据。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发起的《反假冒贸易协定》不容小觑,其试图突破TRIPS的过境管辖底限,成为"一带一路"的隐患。WTO成员与非成员订立"一带一路"区域性过境协定时,面临着是否符合GATT最惠国待遇之例外原则的质疑。此外欧盟成员及欧盟法院的判例均引用过"制造假定"理论,授予过境国海关扣押过境货物的权力。为抵消上述影响,在WTO框架下签订开放度极高的区域性过境自由协定,提升中国在TRIPS理事会的地位,全面履行《贸易便利化协议》议定书,签订更多的双、多边过境条约,才是未雨绸...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秀坤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凸显主权信用评级的重要价值。然而,主权评级屡次发生风险并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和危机,造成重大损失。此风险一方面是由主权评级自身在金融稳定时期潜在的风险要素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是美欧当下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所导致的。因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尽早防范主权评级风险,我国应采取设定"本土+全球"的双评级规范、强化控制和监管国际评级机构以及减弱对主权评级的依赖等法律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威  
文章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探讨了投资主体之一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法律风险、投资保护问题及相应对策。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的具体法律风险包括股东资格、股权投资及企业并购的限定,司法管辖和准据法的适用,用工管理,交易结算和纳税等方面。中国企业应对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为:政府制定及实施《对外投资促进法》,构建对外直接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对直接投资产业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指导投资国别方向,企业内部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监管,企业实施本地化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卫东  闫泓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倡议的提出,海外投资法律风险已经成为海外投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背景的不同,所引发的法律风险类型主要有法律政策变动风险、政治因素法律风险、环境保护法律风险、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风险和劳工权益保障法律风险;面对这些法律风险我国企业也并非束手无策,本文从如何转变海外投资立法指导思想、健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三方面入手,对海外投资法律风险进行化解,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宜可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法律法规有效控制粮食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采用的普遍方式。本文选取中国、印度和俄罗斯3个农业大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3国的粮食产量和进出口量发现:在3国中,仅中国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为逆差,其余均为顺差;俄罗斯的粮食进出口贸易差绝对值最大,其次是中国;中国的粮食产量最大,约占世界总量的20%,俄罗斯的粮食产量最小。本文还比较了3国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的差异,以期汲取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立法经验,为中国完善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促进中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猛  
政治风险与法律风险是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投资贸易的最大担忧,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其中法律风险往往是由政治原因引起,而法律手段又是应对政治风险的有效方式,政治与法律两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主要包括东道国政府更迭影响投资合同正常履行、东道国工会对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影响、非市场化国家缺乏契约精神、恐怖袭击、战争内乱、资产国有化、货币兑换限制以及资产跨境转移限制等,法律风险主要集中产生于海外投资的市场准入、资产运营和资产退出阶段,涉及外资企业产权、投资范围、环境保护、税收、知识产权、劳工保护、资产退出等内容。通过对"一带一路"政治风险与法律风险的客观分析,结合相关国际经验与国际惯例,探索建立以法律为主要方式的"一带一路"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机制与争端解决机制,将政治风险与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管控和解决贯穿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动态的全过程,不仅为维护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权益提供相应法律保护,更能为加强"一带一路"法治建设、营建"一带一路"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奠定基础和创造前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辉  
广东对外劳务深度参与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一带一路"沿线国法律制度差异、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法律规定不完善和对外劳务纠纷解决机制不统一等法律挑战。为此需要我国政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双边协议,掌握沿线国的法律制度,完善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规定,建立高效公平公正的对外劳务合作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俊杰  
"双高计划"和"一带一路"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国际化与高水平发展的立体性契机。从国家政策设计上看,"双高计划"与"一带一路"两种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发展并不具有完全相同的逻辑起点。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立体性契机,必须找准两者的耦合点,并进行恰当的策略选择。分层性策略方面,高职院校要结合"双高计划"推进的阶段和水平,精准选择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覆盖面与具体连接点,避免盲目铺摊子带来的困境;特色化策略方面,高职院校要围绕特色优势专业,设计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具体产品,避免同质竞争带来的困境;矩阵式策略方面,作为整体的中国高职院校要以联盟、集团为媒,打造精准服务"一带一路"的立体网络,避免各自为战、整体效能欠佳的困境。同时,还要通过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与发展、有效落实对接平台和交流机制建设、鼓励引导形式多样的模式创新、切实加强具体项目的全方位支持等,确保高职院校能利用好高水平和国际化双轮驱动的整体优势,走好新时代发展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