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7)
2023(7783)
2022(6717)
2021(6491)
2020(5530)
2019(12659)
2018(12348)
2017(24139)
2016(12444)
2015(13919)
2014(13479)
2013(13025)
2012(11635)
2011(10175)
2010(9631)
2009(8485)
2008(7838)
2007(6457)
2006(5389)
2005(4055)
作者
(31168)
(26029)
(26012)
(24838)
(16520)
(12475)
(11919)
(10263)
(10174)
(8923)
(8829)
(8820)
(8034)
(8002)
(7820)
(7814)
(7646)
(7626)
(7534)
(7412)
(6316)
(6176)
(6112)
(6067)
(5906)
(5833)
(5536)
(5426)
(5143)
(5109)
学科
(52102)
经济(51936)
管理(34689)
(32546)
(28001)
企业(28001)
方法(27893)
数学(23672)
数学方法(23350)
(12963)
(12906)
中国(12372)
(12118)
业经(11358)
理论(9813)
(9262)
(8344)
财务(8311)
财务管理(8295)
农业(8291)
(7995)
贸易(7992)
企业财务(7853)
(7799)
地方(7643)
技术(7471)
(7129)
环境(6921)
(6382)
金融(6380)
机构
大学(167530)
学院(164805)
(69200)
管理(68403)
经济(68076)
理学(60463)
理学院(59874)
管理学(58852)
管理学院(58518)
研究(49150)
中国(35780)
(32531)
(30519)
科学(28742)
财经(25749)
中心(24087)
(23700)
业大(22955)
经济学(22374)
(22176)
(22089)
(21872)
(21643)
师范(21438)
经济学院(20154)
研究所(20020)
财经大学(19630)
北京(19300)
经济管理(17999)
(17992)
基金
项目(121143)
科学(97575)
基金(91113)
研究(89709)
(78258)
国家(77612)
科学基金(68633)
社会(61083)
社会科(56950)
社会科学(56932)
基金项目(48527)
(46061)
自然(43764)
自然科(42809)
自然科学(42800)
教育(42325)
自然科学基金(42050)
(38949)
资助(36100)
编号(35589)
(28000)
成果(27769)
重点(26836)
(25785)
国家社会(25632)
教育部(24948)
(24927)
人文(24414)
创新(24022)
科研(23878)
期刊
(67508)
经济(67508)
研究(44078)
中国(25944)
(24629)
管理(24340)
学报(24237)
科学(22632)
大学(19762)
(19427)
学学(18465)
教育(17120)
技术(15052)
农业(13585)
财经(13186)
(11309)
(10945)
金融(10945)
经济研究(10907)
业经(10651)
问题(9037)
图书(8182)
理论(7951)
(7928)
技术经济(7590)
统计(7516)
实践(7242)
(7242)
财会(7111)
(7039)
共检索到223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吕鹏  
本文考察了在现实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个体对于"法律"一词的解释过程和意义沟通模式。个体在实践的过程中"权宜性"地对"法律"进行解释,但法律观念上的碎片并不必然导致现实秩序上的混乱,人们通过日常会话完全可以达到不同法律观之间的沟通,从而在人们之间建构和维持法律有着真正的本质的"感觉"。社会科学工作者需化解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在"法律"一词解释上的对立,从而为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建勇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来论述旅游标准化的本质,认为旅游标准化是一种主观意义客观化的理念型,而非单向的质量信号,若要充分理解旅游标准化,就必须返回到活生生的主观个体,顾客需求才是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同时指出,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标准化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但这并不代表标准化的终结,反而是标准化新的开始。因此,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建勇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来论述旅游标准化的本质,认为旅游标准化是一种主观意义客观化的理念型,而非单向的质量信号,若要充分理解旅游标准化,就必须返回到活生生的主观个体,顾客需求才是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同时指出,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标准化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但这并不代表标准化的终结,反而是标准化新的开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尚兆燕  
对审计公告制度的政治学意义,很多学者从受托责任、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反腐机制理论等角度进行了解析。但是这些理论是自下而上的一种建构,本文试图“从上而下”,利用法律和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从审计公告制度赖以生存的法律文化和民众社会根基去理解审计公告制度的本质,它的生存空间及其意义,这对于深化对审计公告制度的理解和促进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桑福德·柯罗利克  周争艳  
现象学家应该能够展示被调查的宗教现象如何实际地透露出人类生存的根本结构,用这种方法,他将能清楚地说明神话性在世存在的独特意义。在其种种任务中,宗教现象学必须思考神话作为在世存在的一种可能的模式,并说明"人的神话性存在模式如何与人的基本存在模式相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基于生活世界理论,一个人只有在摆脱了特殊世界的限制之后,才能真正进入无成见的、不先入为主的普遍世界。若依据这一理论视域重新考察教师的世界,由于受到各自境域与习惯的局限,教师在判断和行动时首先依赖其特殊世界,藉着自然态度去决定如何行动。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克服自身境域的局限,或许能开启他在此境域中的重新判断与行动的可能性空间,并可能让自己"被唤醒",他的世界也将因此显现奇迹了,他也能够成功地驾驭其整个生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善华  
一、前提崔允漷等在阐释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时认为,判别一种活动是不是教学活动,主要依据下述三点: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觉知的形式。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不将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定义。它对我们的启发是,虽然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合,实际上对一个教师(当然也包括大学教师)来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外利用各种形式继续进行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儿童是世界新来的生活者。儿童的成长建立在享用生活、享用教育、享用世界的意义之上。儿童通过享用生活的美好,学习去创造美好生活。儿童的学习是享用。享用凸显了儿童对世界的主体性参与,表现了儿童的精神性的获得与转化。享用教育生活既是儿童发出的主体行动,又是获得培育的心灵体验。作为儿童感受世界、体验生活、转化精神、生成主体性的方式,享用建构了儿童与学校生活的本质关系。学校是儿童精神之安居的家园,儿童在学校的家园感带来自身存在与生成的合一。儿童的享用是学校教育生活是否美好的根据之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燕燕  
知识论或认识论批判是胡塞尔先验意识现象学的肇始原点与理论诉求。然而,心灵主义的先验意识现象学不仅未极批判之心实,且将身体与生活世界都还原给无所来处的心灵而足陷唯心主义的泥潭。如果先验意识现象学于知识是什么、认知是如何可能的根本付诸阙如,那么,以之为宗的现象学教育学也必辞流肤表,理至空弦。作为知识论批判的现象学运动,意识现象学终究被身体现象学弃务,即知识与身观的身体现象学。正是在这里,教育学总撮其要,以明所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澄宇  
语文生活作为语文课程汲取营养的母体而饱有的丰富性自不待言。而从研究语文学科到关注语文生活,只是语文工作者们扩大视野,回归"语文本身"的第一步。从现象学还原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再一次的现象学还原。通过这种方法,将附丽于语文生活之上的僵化的"道"与"文""还原"掉。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纯粹"的语文生活特质,包括"先验性""、审美性""、丰富性"与"智慧性"等。这种"纯粹"的语文生活及其特质才应是现代语文课程核心的价值与意义之来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同全  
对于组织现象的研究,传统管理学一般只从组织内部的结构、领导、激励和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组织与其生存的环境、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以及为什么许多不同的组织却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这类问题,很少研究。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组织的趋同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解释,为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组织现象,解决组织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周雪光的《社会学十讲》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本文对该书有关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光明  
文本通过现象描述分析的方式,探究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表扬体验的意义特征。分析认为,表扬是孩子们渴望的体验。渴望表扬与他们渴望被看见(存在)、被肯定(认可)、被重视(地位)、被关爱(亲密)等自我体验及人际体验直接联系在一起。理解表扬体验的这些面相,有助于我们把握表扬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智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人的主观领域不断构造的世界,是包含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普遍的具有一般性的生活世界应是由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交织构成的。走出成人化的科学理性世界向儿童现实生活永恒世界回归,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真正价值。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鞠熙  
在讨论近几十年来中国民俗的传承与变迁路径时,民俗学者的解释主要可以归纳为适应论、复兴/延续论与革命论三种。这三种理论均从民俗事象和历时变化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但无法解释互联网时代的"新民俗"符合明清时期"旧传统"的现象。在这种二维分析框架之外,使用结构分析的新方法,发现互联网经济中的DT模式与北京旧日会馆、"大众点评网"与《帝都岁时纪胜》中的"皇都品汇"在内在机制上一致,都是基于高度分工与消费社会的城市日常生活方式在文化上的表现。这种现象不是某一种民俗事象的适应、复兴/延续或革命,而是民俗自愈机制在压力解除后的自然选择,导致内在机制一致的不同民俗事象反复出现。这就是民俗传承变迁路径的第四种解释——自愈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谢秋山  马润生  
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土地征用所致的农村土地价值显性化激发了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农村土地承包权划分不清和农村"合法权威"的缺位则使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之下,村民间为争夺土地附加价值而产生的"界畔纠纷"有其必然性。应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建立划分明确、易于执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并通过建立惩罚和约束农民机会主义行为的法律法规、树立政府管理部门的廉政形象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文化素质,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规则在农民内心进行内化,实现法律秩序的经验效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