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0)
2023(3056)
2022(2390)
2021(2495)
2020(1844)
2019(4385)
2018(4483)
2017(6607)
2016(4803)
2015(5670)
2014(5851)
2013(4982)
2012(4692)
2011(4412)
2010(4669)
2009(3997)
2008(3757)
2007(3558)
2006(3272)
2005(3037)
作者
(10442)
(8559)
(8533)
(8357)
(5448)
(4147)
(4083)
(3531)
(3181)
(3142)
(2994)
(2877)
(2853)
(2790)
(2725)
(2692)
(2682)
(2578)
(2513)
(2483)
(2455)
(2238)
(2233)
(2030)
(2023)
(1997)
(1949)
(1818)
(1797)
(1772)
学科
教育(18359)
中国(10268)
(7682)
经济(7678)
管理(7289)
理论(5986)
教学(5583)
(4781)
(3904)
发展(3677)
(3612)
(3555)
(3429)
(3294)
(3257)
(3254)
改革(3190)
思想(3148)
研究(3122)
高等(3040)
政治(3033)
思想政治(2853)
政治教育(2853)
治教(2853)
德育(2826)
教育改革(2797)
工作(2737)
(2668)
学校(2618)
财政(2510)
机构
大学(60966)
学院(55353)
教育(25650)
研究(23255)
(19277)
师范(19227)
师范大学(16094)
(14803)
管理(13545)
(12650)
科学(12636)
经济(12023)
(11349)
理学(11192)
职业(11000)
理学院(10907)
管理学(10566)
中国(10434)
管理学院(10405)
北京(10399)
(10284)
研究所(10118)
技术(10035)
教育学(9955)
中心(9135)
(8485)
(7978)
(7813)
职业技术(7462)
教育学院(7306)
基金
研究(32974)
项目(32617)
科学(26577)
教育(23518)
基金(19420)
社会(18083)
成果(17716)
编号(16988)
社会科(16684)
社会科学(16681)
(15847)
国家(15532)
课题(14960)
(13858)
(13657)
(13393)
科学基金(11982)
规划(10626)
项目编号(10241)
(9948)
研究成果(9669)
(9545)
基金项目(9042)
(9034)
(8894)
重点(8889)
(8738)
(8704)
阶段(8687)
年度(8512)
期刊
教育(44149)
研究(28253)
中国(22580)
(15430)
经济(15430)
职业(10615)
技术(8498)
学报(7040)
技术教育(6956)
职业技术(6956)
职业技术教育(6956)
大学(6692)
图书(6176)
(6136)
科学(5706)
(5632)
(5381)
论坛(5381)
高等(5040)
书馆(5005)
图书馆(5005)
成人(4712)
成人教育(4712)
高等教育(4487)
学学(4419)
(4326)
农业(3898)
发展(3825)
(3825)
管理(3804)
共检索到98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雅风  
公共性表明了教育所具有的直接使个人受益、间接使社会受益的责任和功效。保障教育的公共性,是各国教育法制的共同目标。必须以公共性作为教育立法的基本价值,建构社会推进型的教育法制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农村社会的公共性变迁与治理模式建构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物质生活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农村社会却进入空心化、原子化的状态,许多村庄社会秩序混乱,村组织管理失效,村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失地农民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过程中农村社会公共性的缺失.公共性在农村社会中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着农村社会组织制度,从而也决定着公共性的走向.集体经济和土地增值收益是当下重建农村社会公共性的重要方面,而这些需要与农村社会相契合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中哲  韩清怀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物质生活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农村社会却进入空心化、原子化的状态,许多村庄社会秩序混乱,村组织管理失效,村庄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失地农民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过程中农村社会公共性的缺失。公共性在农村社会中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着农村社会组织制度,从而也决定着公共性的走向。集体经济和土地增值收益是当下重建农村社会公共性的重要方面,而这些需要与农村社会相契合的法律和制度做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苹  
对学前教育公共性的认识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学前教育公共性的肇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学前教育公共性的内涵:普及、均衡、参与,针对学前教育公共性缺失的现状,提出保障学前教育公共性实现的三个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茂聪  
教育公共性的彰显,不仅是教育特性的一种时代变化,而且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诉求。当前,研究教育公共性,要溯源于公共性理论特别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念和实践,探索教育公共性命题的思路和架构,为优化教育领域中人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以及"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的关系提供吁求和价值引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潘希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主要策略,即教育多元中心治理和教育择校的有限尝试,是在学生学业"失败"上升为一个公共问题的条件下,因教育官僚制自身缺陷而必然采取的策略。它并不想整体突破教育官僚制和实现完全的择校自由,而是在持守教育公共性的前提下对教育官僚制缺陷的自我调整和弥补;它不仅仅体现为治理结构的改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卢梭式的追问中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公共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公共治理实现了公共性的转型。对教育公共性的内涵我们需要重新理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永刚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双重功效,以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与共享社会公共利益为旨归,葆有显著的公共性品格。公共性是教育的内在属性与本质特征,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始终。公益、平等、共享是教育公共性的内在意蕴。在当今时代培植、护卫与拓展教育的公共性,需做到以下几方面,即提升意识:大力倡导与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以强化教育的公益性;强化责任:健全与完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以提升教育的平等性;统筹协调:统整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同治理以延拓教育的共享性,从而有效促进教育公共性的延伸与扩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雅  
实现教育的公共性是教育立法的基本目标价值。教育立法的价值可分为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前者可以划分为教育法的目的性价值、教育法的工具性价值以及教育法本身的价值三类。后者应强调立法过程的民众参与价值、合意价值和程序法定价值。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杰·盖格  盛晓明  
本文重点分析了私立大学的公共控制问题和私立机构利用公共资源的问题。私立学院和大学将政府提供的资助转换为学费,取得空前的繁荣。不同私立大学在市场化机制下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优秀私立大学带动了学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利性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成功商业模式的复制和学生资助政策,是营利性大学快速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私立大学的出现也带来了教育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新的政策走向似乎更有利于营利性大学,使之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公共资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君阳  
不同时期,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程度以及方式不同,教育公共性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转变。国家之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与实现应该遵循最小干预与后果保障的原则;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最低限度与灵活应变的原则;社会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法定义务与伦理关照的原则。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随着教育公共性内涵的变迁,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可能性将会愈来愈大。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方式与程度主要是由教育领域的性质与特点来决定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阳丽娟  林克松  朱德全  
公共性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真意蕴。公利性、公有性、公开性,三者从不同维度诠释着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公共性特征。然而,现实状态下,职业教育课程公共性建设面临着课程公共性理念背离、课程空间封闭性强以及课程主体公共意识薄弱等危机。要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公共性,必须强化政府公共责任、扩展职业教育课程公共空间、培育职业教育课程主体的公共意识。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韩俊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正在从“供不应求”转向“既过剩,又不足”,缺乏技能将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技能型劳动力的供给具有积极影响,但职业教育成本高,而收益并不高于普通教育,个人的投资意愿不足。并且接受职业教育的更多是低收入家庭子女,个人承担学费的能力弱。本文提出要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增加对职业教育的预算支出,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职业教育。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毕莹  
我国海港民营化虽已具备合法性,但仍缺乏配套法律规范,而明确其法律规制方向可谓首要问题。参考国际理论与实践,我国应根据重要性对海港进行分类与集中管理,进而有层次、有阶段地逐步推进民营化,并在港口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中确立"公—民港"为海港公与民伙伴关系的基准模式。日本海港改革中的特例港口运营公司制度、民间事业者提案制度等议题值得借鉴。在具体方式上,除"独资、控股、参股"所有权转移型民营化外,还应积极推进PPP型民营化的法律规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术魁  陈宇  张孜仪  
土地属于公共性质的财产,土地出让收入是土地改进价值的重要实现形式,理应流向公共领域。土地出让收入依法须被足额及时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并投入公益性事业。但受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路径依赖性、土地出让收入实现方式不健全、土地出让收入预算软约束、土地出让收入支出标准体系不健全、土地出让收入公共性支出效果不佳等因素的制约,土地出让收支公共性目的的实现显得任重道远。应通过完善土地出让收入管理模式,制定公益性支出项目名录及其比例,健全土地出让收入预算管理机制,巩固土地出让收支基础信息平台等措施,确保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彰显公共性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柳钦  
文章阐述了城市营销的缘起,梳理了城市营销的内涵,论述了城市营销的公共性价值取向以及城市营销公共性价值的缺失,指出,城市政府需要以公共利益作为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其做出制度安排,建立城市营销公共性价值实现机制:强化城市营销观念,树立全面系统的城市营销观;突出政府在城市营销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政府营销能力;充分运用营销策略组合,增强城市营销灵活性;从多元化角度重视城市营销主体的选择,提高城市营销效益;城市营销需要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战略方向;等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