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50)
2023(19884)
2022(16935)
2021(15679)
2020(13404)
2019(30605)
2018(30095)
2017(58028)
2016(31258)
2015(35158)
2014(34755)
2013(34394)
2012(31224)
2011(27706)
2010(28161)
2009(26352)
2008(26092)
2007(22792)
2006(20090)
2005(17919)
作者
(88202)
(73245)
(72768)
(69565)
(46946)
(34957)
(33031)
(28687)
(27926)
(26212)
(24845)
(24818)
(23254)
(23092)
(22613)
(22334)
(21790)
(21643)
(21025)
(20980)
(18011)
(17888)
(17764)
(16847)
(16324)
(16311)
(16263)
(16115)
(14686)
(14420)
学科
(129158)
经济(128983)
(110561)
管理(106577)
(98198)
企业(98198)
方法(60651)
数学(49755)
数学方法(49140)
(41390)
(38053)
业经(36306)
中国(32153)
(28640)
(28636)
财务(28556)
财务管理(28481)
企业财务(27034)
农业(26246)
(23770)
技术(23234)
理论(23175)
地方(22671)
(21743)
(21741)
贸易(21727)
(21085)
(20630)
(20334)
(19622)
机构
学院(445861)
大学(444411)
管理(180864)
(180343)
经济(176590)
理学(156486)
理学院(154870)
管理学(152344)
管理学院(151508)
研究(138802)
中国(108756)
(93680)
(89131)
科学(83151)
财经(70905)
(69187)
(68050)
(66470)
(64474)
中心(64344)
业大(63736)
研究所(60811)
北京(58374)
(55204)
师范(54701)
经济学(54598)
农业(53883)
(52970)
财经大学(52649)
(50821)
基金
项目(299146)
科学(237485)
研究(221314)
基金(219451)
(189419)
国家(187772)
科学基金(163885)
社会(141598)
社会科(134181)
社会科学(134145)
(115970)
基金项目(115926)
自然(106063)
自然科(103611)
自然科学(103589)
教育(102211)
自然科学基金(101763)
(96824)
资助(90311)
编号(90099)
成果(72825)
(66870)
重点(66326)
(63407)
(62287)
课题(61276)
创新(58702)
国家社会(58415)
教育部(58243)
(57977)
期刊
(198400)
经济(198400)
研究(131259)
中国(86451)
(73457)
管理(70088)
学报(64835)
(63221)
科学(61396)
大学(51088)
学学(48383)
教育(45815)
农业(43184)
技术(40071)
(39954)
金融(39954)
财经(35601)
业经(34161)
经济研究(31015)
(30455)
问题(25990)
(24102)
技术经济(22648)
财会(21655)
理论(20722)
(20707)
现代(20681)
商业(20362)
会计(20176)
科技(19959)
共检索到656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玉苗  王宇生  
本文利用2004-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首次对2006年我国将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列入刑法这一事件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择和企业价值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加大对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的处罚力度后,掏空风险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聘请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而且实际控制人的掏空行为有所减少。刑法调整后,由于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存在掏空风险的公司的企业价值有了显著提升,且掏空风险高的公司企业价值提升得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抑制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提升企业价值方面,法律治理能替代独立审计治理的作用,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克勤  丁庭选  
本文在考虑市场化进程时间变化以及空间区域进程差异的基础上,考察了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与银行贷款契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促进债务契约签订的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区间差异。在正式制度安排较为缺失的年份区间,上述效应很明显;在正式制度逐步到位的年份区间,上述效应减弱甚至消失。上述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三个省份,政治关联对于债务规模的影响在2003~2010年期间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其余省份此种效应是存在的。上述效应体现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交叉差异,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三个省份,市场化进程较低和正式制度安排欠缺年份段,政治关联对于借款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在正式制度安排逐步完善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霄  赖雁云  
本文以2008-2012年间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家族控制、制度冲突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控制与企业间接掏空行为正相关,即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较高的掏空可能性;家族股权集中度会抑制家族控制对企业掏空行为的促进作用,企业的隐性风险降低;市场化程度会影响家族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隐性风险的调节作用,即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较低,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家族企业的风险则较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梦迪  冷奥琳  郭菊娥  
本文研究审计质量是否能够抑制企业利用担保的掏空行为。理论推理给出外部审计质量影响担保掏空行为的机理模型,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6年担保事件数据,以担保公告日前后累计异常收益率变化的事件研究法来判断公司利用担保的掏空程度,缓解了以往截面数据研究中将正常交易行为列入到掏空范围的第二类统计学错误。实证检验发现:(1)提高审计投入质量(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提高提供担保事件的累计异常收益率;(2)含有担保事项描述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会显著增加公司下一年度提供担保的累计异常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外部审计无法通过治理作用来抑制担保掏空行为,而审计师在出具的审计意见中披露担保行为对上市公司的担保掏空现象具有事后信息威慑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蓓  姚惠宇  马丽亚  
本文以2005-2008年中国企业集团及其旗下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探讨了企业集团、金字塔式控制结构与大股东掏空的关系。采用行业业绩冲击敏感性方法,以同属于一个集团内公司间的相对控制权为基点,研究控制性大股东利用集团内部市场进行非效率资产转移与配置的可能性与转移路径。结果显示"大股东掏空"行为在中国非常普遍,而且控制性大股东倾向于把资源从拥有较少所有权的底层公司转移到拥有较高所有权的上层公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际陆  刘淑莲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期684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产权性质、控制权及控制人变更对掏空行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产权性质影响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政府控制级别越低,掏空行为越严重;非政府控制公司中的掏空行为也较普遍。第二,政府控制级别越低,控制权的"壕沟效应"越强;企业家公司的控制权"壕沟效应"比资本家公司低;外资控制公司的控制权则表现为"协同效应"。第三,当控制人变更时,政府控制公司会继续掏空上市公司;非政府控制公司则支持上市公司,但其支持只是为了日后更大的掏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克明  黄健刚  
通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上市公司亚星化学的管理层在改制过程中实行隐形MBO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以复杂的交叉持股和任职做掩护,运用关联交易、资金占用、担保和资产转移等手段掏空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说明即使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实现了全流通,但是由于监管制度不完善,掏空行为仍然广泛存在,而且日趋隐蔽,危害更加严重。如何通过改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规范我国关联交易、担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外部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国宇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规律与新优序融资顺序理论不符,用大股东利益掏空行为可以合理解释。以2008-2010年间增发、配股、债务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大股东控制、股权融资偏好与利益掏空行为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大股东控制下实施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幅度、关联交易水平与资金占用程度更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更低;大股东利用股权融资行为实现了控制权隐性收益和财富转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钟高  丁茂桓  
与以往从缺陷静态视角的研究不同,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基点,从缺陷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两个动态视角,联合考察内部控制缺陷与修复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及其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之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明显提升了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降低企业外部风险和债务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与政府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强化,两者内外联动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有助于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有效地发挥其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风险管控作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光利  刘轶  戚俊峰  
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视角,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贷款数据分析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银行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银行贷款数量多、贷款期限长的公司中,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明显减少。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银行的监督作用存在异质性。目前,银行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中,而国有银行能有效监督的对象仅限于地方政府和私人控制的企业,国有银行对中央企业的监督能力较弱。从事后监督来看,银行会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做出贷款政策的调整,对于控股股东掏空严重的企业,续新贷款的银行数量、续新贷款比例显著下降,而且贷款利率显著提高。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阳  张(立见)  赵兴楣  
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中,法律制度规定了人们基本的、主要的行为规范,界定了市场交易的基本秩序,对市场交易双方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与约束。本文致力于构建一个博弈分析框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分析相关法律制度对企业规避非标审计意见行为的约束力、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和约束,将法律制度对企业与审计师行为的影响加以明朗化,并由博弈结果得出经济含义与政策含义,为后危机时代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监管措施提供建议与支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庆  
以2009~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控股股东的掏空程度显著负相关,即内部控制越有效,控股股东的掏空程度就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公司规模在内部控制与控股股东掏空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及中小规模企业中,内部控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国企内控制度引入较早,内控强化的价值增量效应较低。这一结论表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步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产权视角,剖析控制权安排与掏空行为关系,结合制度困境以及契约不完备观点,提出内部控制分层控制观点,认为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时,重点抑制那些缺少社会资本接近或补偿的大股东,构建社会域嵌入的内部控制分析框架,为内部控制经验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方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利用2009~201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资金占用、关联担保、关联销售和合资合营四类关联交易事项数据,回答三个问题:何种类型的关联交易是大股东掏空首选?内部控制对大股东的权力强度有无影响?内部控制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关联担保仍是大股东偏爱的传统掏空方式,资金占用方式中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呈现出功能弱化现象;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和关联担保掏空时,内部控制明显发挥对大股东权力强度和掏空行为的抑制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