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94)
2023(20009)
2022(17105)
2021(15796)
2020(13424)
2019(30465)
2018(30070)
2017(58552)
2016(31659)
2015(35318)
2014(34276)
2013(33844)
2012(31110)
2011(27666)
2010(27748)
2009(25675)
2008(25533)
2007(22749)
2006(19897)
2005(17610)
作者
(88427)
(73789)
(73255)
(69868)
(47192)
(35304)
(33209)
(28590)
(27865)
(26546)
(25088)
(24875)
(23458)
(23374)
(22807)
(22751)
(21976)
(21668)
(21235)
(21233)
(18144)
(18111)
(17888)
(16917)
(16502)
(16493)
(16422)
(16262)
(14800)
(14656)
学科
(132518)
经济(132386)
(112224)
管理(104556)
(100323)
企业(100323)
方法(61455)
数学(50731)
数学方法(50112)
(39136)
业经(37855)
(37300)
中国(32093)
(28402)
财务(28328)
财务管理(28287)
企业财务(26896)
农业(26078)
(25899)
地方(25174)
技术(25113)
(24090)
理论(23650)
(22580)
贸易(22567)
(21919)
(21887)
(20688)
(19754)
银行(19711)
机构
学院(447011)
大学(443718)
(182260)
管理(181808)
经济(178585)
理学(156987)
理学院(155388)
管理学(152876)
管理学院(152038)
研究(141411)
中国(108741)
(93004)
(85490)
科学(85330)
(70481)
(69294)
财经(68830)
(66269)
中心(64667)
业大(64613)
(62652)
研究所(62557)
北京(58265)
农业(55054)
(54908)
经济学(54725)
师范(54407)
(53432)
(51998)
财经大学(51166)
基金
项目(300656)
科学(238489)
研究(220990)
基金(219797)
(190075)
国家(188455)
科学基金(164375)
社会(141033)
社会科(133881)
社会科学(133850)
(117615)
基金项目(115913)
自然(106756)
自然科(104308)
自然科学(104281)
自然科学基金(102477)
教育(101138)
(97796)
资助(90683)
编号(89370)
成果(71320)
重点(66469)
(66275)
(65226)
(63608)
课题(60903)
创新(60307)
国家社会(58187)
教育部(57401)
科研(57192)
期刊
(199717)
经济(199717)
研究(128332)
中国(82298)
管理(72060)
(69323)
学报(65857)
(64412)
科学(62665)
大学(51298)
学学(48674)
教育(45263)
农业(44380)
(40870)
金融(40870)
技术(40836)
业经(35346)
财经(34634)
经济研究(31350)
(29750)
问题(26100)
(25584)
技术经济(23725)
科技(21502)
现代(21316)
商业(21132)
理论(20534)
统计(20496)
(20417)
图书(20162)
共检索到653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云鹤  李昱  
非国有产权是否真正促进创新是事关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利用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样本公司数据,考察了非国有股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国有股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总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发明创新没有显著作用效果;其中,企业内高管股权促进了公司总创新,但对发明创新没有显著作用;境内与境外非国有法人股权对总创新及发明创新均没有显著作用。进一步地,本研究还发现,非国有股权在强法律保护下能够显著促进公司总创新及发明创新;高管持股在不同法律保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正昕  郁俊莉  
文章采用地方政府发布的“五年规划”中的政策文本,通过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研发补贴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发明专利数量,但是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策略性创新中。与国有企业相比,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研发补贴在地方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繁荣  张雪笛  方玉  
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融资结构、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兴产业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的关系,适度的负债水平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融资结构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创新效率对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既具有当期效应也具有时滞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向阳  曹勇  
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和珠三角地区的10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485名研发人员和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了政府支持、创新开放度对知识治理和知识转移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包括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层级机制)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创新开放度对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治理的市场机制、层级机制和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社会机制和知识转移的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武汉城市圈的市场机制作用相对社会机制和层级机制的作用来说不明显,而珠三角地区的市场机制、社会机制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梦婵  刘广瑞  
本文基于股权融资约束视角,以2012~2016年战略性新兴企业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股权融资约束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融资约束与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投入负相关;股权融资约束提升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效率;股权融资约束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素坤  王乐  何文韬  王清  
以2010—2020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SFA模型测算企业的创新效率,以政府补贴为调节变量,定量分析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政府补贴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强化了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国际化程度、创新效率和政府补贴的作用机制因企业产权性质和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非国有企业中,国际化程度和创新效率之间呈正"U"型关系,政府补贴起正向调节作用;在非东部地区企业中,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效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政府补贴起负向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韩庆潇  杨晨  顾智鹏  
文章基于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10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别检验了全样本以及不同企业性质样本中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于全样本的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正面影响。(2)对于民营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教育水平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正面影响。(3)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负面影响;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产生正面影响。(4)民营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面作用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韩庆潇  杨晨  顾智鹏  
文章基于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10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别检验了全样本以及不同企业性质样本中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于全样本的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正面影响。(2)对于民营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教育水平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始终对创新效率有正面影响。(3)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高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莉芳  
结合我国实施"走出去"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本文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不同政府补贴如何影响这种关系。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更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补贴虽然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会负向调节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对政府补贴进一步细分研究表明,政府直接补贴负向调节(弱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行为的促进作用,政府间接补贴正向调节(强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行为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拓展了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因素分析,对于政府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国际化企业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杨勋   周浩  
文章选取2005—2020年我国569家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合作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主要在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中显著,其合作创新效应存在“强-强”合作或“强者主导”的特征;基于区域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的合作创新驱动效应与企业所处省份的市场化程度之间呈现互补关系,政策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省份更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苗苗  肖洪钧  傅吉新  
本文主要探讨了财政政策、企业R&D经费和技术创新能力(TICs)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针对性的选择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16个上市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和二次多元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R&D经费投入对TICs具有简单的正向影响。企业TICs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较复杂,当企业TICs达到特定水平时,将会刺激企业加大对R&D经费的投入,然而,当企业TICs未达到特定水平时,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较少。财政政策对企业R&D经费投入和企业TICs也具有较复杂的影响,即存在某一特定的区间值,使财政政策无论是对企业R&D经费投入的影响还是对企业TICs的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邢红萍  卫平  
本文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结论为:①我国总体基础研究长期投入不足、结构失衡,企业的研发(R&D)资金投入较少,并且主要投向了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极少;②企业的主要创新方式为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较少,影响重大技术的突破;③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是研发资金短缺和创新团队中人员流动过快、整体素质不高以及技术人才缺失。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能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为辅、弥补市场的失灵。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诸竹君  宋学印  张胜利  陈丽芳  
本文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有效实施空间。研究发现:(1)对生产率和研发水平较高的行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总体上显著增加了企业专利申请量,有效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2)由于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成本效应大于影响产品质量的价格效应,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加成率。(3)行业技术差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加成率效应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随着行业技术水平接近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呈渐进式优化。(4)由于企业主体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具有的"选择性"特征会引致"重数量轻质量"创新陷阱,这是造成企业加成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有助于更好理解产业政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兴志  谢理  
本文首先利用SFA模型测算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然后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企业规模和不同的创新方式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上较低,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的产权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现负向关系,而非国有产权与创新效率呈正向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本文以我国10家LED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随机前沿模型(SFA)对LED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进而加以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LED企业在创新投入上存在不足,LED产业总体创新效率水平不高,并且差异很大,平均创新效率最高与最低的企业差距超过5倍,但每年的创新效率在逐渐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与竞争力无明显相关关系。最后对如何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