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3)
- 2023(10119)
- 2022(8319)
- 2021(7554)
- 2020(6033)
- 2019(13603)
- 2018(13499)
- 2017(23113)
- 2016(13449)
- 2015(15327)
- 2014(15402)
- 2013(14721)
- 2012(14347)
- 2011(13356)
- 2010(13686)
- 2009(12371)
- 2008(12116)
- 2007(11212)
- 2006(10290)
- 2005(9771)
- 学科
- 济(55002)
- 经济(54954)
- 管理(32645)
- 业(32296)
- 企(23980)
- 企业(23980)
- 中国(23756)
- 教育(20092)
- 地方(17964)
- 农(16313)
- 技术(16212)
- 方法(15598)
- 学(14375)
- 业经(13562)
- 数学(12970)
- 数学方法(12774)
- 发(12202)
- 农业(11683)
- 理论(11135)
- 融(10456)
- 金融(10456)
- 地方经济(10266)
- 银(9702)
- 发展(9666)
- 银行(9661)
- 贸(9546)
- 展(9539)
- 贸易(9535)
- 行(9515)
- 财(9462)
- 机构
- 大学(193043)
- 学院(191023)
- 研究(79756)
- 济(70775)
- 经济(68930)
- 管理(60302)
- 中国(54980)
- 科学(50053)
- 理学(49770)
- 理学院(49002)
- 管理学(47838)
- 管理学院(47470)
- 京(45627)
- 所(42912)
- 研究所(38679)
- 农(36864)
- 范(36007)
- 师范(35626)
- 中心(34038)
- 教育(33850)
- 江(33211)
- 财(31452)
- 北京(30658)
- 院(29294)
- 业大(29046)
- 师范大学(28983)
- 农业(28802)
- 技术(27611)
- 州(26363)
- 省(25721)
- 基金
- 项目(119948)
- 科学(93631)
- 研究(92198)
- 基金(80211)
- 家(71842)
- 国家(71051)
- 科学基金(57669)
- 社会(54361)
- 社会科(51227)
- 社会科学(51218)
- 省(50101)
- 教育(48335)
- 划(44252)
- 基金项目(40516)
- 编号(38800)
- 自然(35728)
- 自然科(34847)
- 自然科学(34838)
- 成果(34339)
- 自然科学基金(34196)
- 发(33224)
- 资助(33149)
- 课题(32093)
- 重点(29576)
- 部(26698)
- 发展(26314)
- 年(26040)
- 创(26005)
- 展(25822)
- 创新(24166)
共检索到325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鹏
快速发展的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法律行业运行的基本模式,从而改变对法学和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结构,并要求法学人才知识背景的变化。法学教育需要打破高校和法律实践部门之间的体制壁垒,也需要在其师资结构和课程设计中保持向其他学科知识的开放性。
关键词:
法律人工智能 法学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占美松 高祯憬 康均 高军
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了财产和物资的技术属性,但无论其怎么发展,也改变不了私人占有财产之人性本源,人类永远需要会计协调彼此间的利益关系,以促进其分工与协作,因此,会计不会消亡。高新技术会导致企业的交易和业务越来越复杂,也会导致组织会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生变化,其业务处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人类可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修正会计的不足,故会计的各个方面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总体上,智能化和大数据化不是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的终点,而是其新的起点,会计将进入崭新的时代,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会计 协作 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陈肖盈
日本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和专利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的发展低潮后,借助传统领域既有企业的产业链优势以及“产官学”三位一体的联动模式,自2010年代逐渐起步发展。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经济、社会和数据基础,日本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发展阻力重重,并在与包括美国、中国、韩国在内的专利头部国家的专利竞赛中差距不断拉大。如何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的专利布局、突破专利发展面临的阻力,成为日本改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发展现状甚至在国家间专利竞赛中实现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
日本 人工智能 专利 人才 数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钱思雯
弱人工智能虽然具有深度学习能力,但尚未具备自我意识与情感,应当定性为"物"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涉及人工智能侵权案件中,制造商在原因调查、技术控制等方面具备优势,并可通过责任限制、税收、基金和保险等手段缓和责任,因此构建以产品责任为核心的责任分配体系成为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优选择。由于人工智能的特殊性,制造商需负担举证、培训、警示、维护和披露等义务。面临弱人工智能的挑战,现行法律体系亟需在协调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前提下对科技进步做出回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毅 张振楠
近几年,人工智能研究有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机遇,已然成为推动社会各领域前进的重要力量。在教育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为每个学习者创造专属的个性化学习。本文根据继续教育的特点分析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应用的潜力和存在的瓶颈,探索人工智能对促进继续教育智慧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 继续教育 智慧教育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贾引狮
目前,人工智能已逐步从创造工具向自主创造转化,对"发明人"角色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发明人"关系到创造物的权利归属、专利审查程序、专利许可等制度修改。利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不同维度分析:人工智能将具有"发明"的意识能力,未来成为法律意义的"人"也不存在理论障碍。但是,人工智能成为"发明人",不仅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且要有充分的理由修改专利法。从专利制度看,人工智能成为"发明人"不符合专利法制定的目标,具体实施也存在障碍,目前亟待解决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权利归属问题。应对挑战,应坚持专利法中"发明人"的基本规定,但可以要求申请人履行说明人工智能承担的义务。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发明人 专利权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布和宝力德
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意识、思维认知功能进行模拟的一门新兴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就逐渐被应用到图书馆的图书存取、智能参考咨询、智能检索、语义数字图书馆、图像识别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人工智能思维的缺失、专业人才和资金的缺乏、数据收集和管理面临困境等因素将制约着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深度应用,但人工智能终将广泛的应用于图书馆之中,驱动着图书馆从"互联网+图书馆"向"智能+图书馆"转变,人机互存和人机互补也将成为图书馆建设新态势。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顾小清 李睿 李世瑾
把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关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能否持续有效地发展,而人工智能教育竞赛是观察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竞赛测评模型,遵循公平公开、高影响力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项竞赛活动结果作为数据来源,以地区、年份、学段为调节变量,系统考察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水平。研究发现,影响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因素包括传统学科教学和人工智能教育的差异、参与人员和活动机制的交互作用,以及区域组织与经费分配的叠加辐射。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优化方向:均衡实践环境,构建多元的人工智能教育育人模式;重视区域活动,打造合理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场景;强化资源流通,建设优质的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环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唯玮 张武军 孙雍君
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Chat GPT、Sora等以认知大模型为主的AI技术的加速迭代,将人类带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正成为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这些新质技术成果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社会秩序的诸多方面,如社会就业、网络安全、法律伦理等带来较大冲击。在知识产权领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专利性及其权属等问题亟待廓清。在大多数国家的既有法律中未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相关规定,实践中极易引起相关权属、侵权纠纷,因此需要对现行专利权制度作出调整。从知识产权视角直面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冲击,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专利性,认为无论是从AI生成内容的专利权客体属性,还是专利技术方案、专利“三性”等角度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均具有可专利性。至于其专利权归属问题,涉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AI研发者、所有者、使用者等多方利益主体,除各方事先或事后有约定外,应根据其实质性贡献认定发明人,并对AI生成内容专利申请的披露制度进行合理调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彦雨 高芳
2017年以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相继发布人工智能研发战略,结合本国国情谋划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路线,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优先领域进行系统布局。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会双重属性,提出用于分析人工智能路线图规划模式的"菱形"分类图,通过分析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探索凝练出典型的规划模式,即美国的"全面技术引领型"模式、欧盟的"伦理深度介入型"模式、英国的"伦理约束下的双驱动力"模式、日本的"智能社会导向型"模式、韩国的"产业结合与领域选择型"模式、俄罗斯的"基础研发夯实型"模式和加拿大的"前沿理论创新型"模式。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路线图 技术引领 伦理嵌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旭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社会产出,但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现象。笔者将劳动力区分为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人,在静态模型下改进新古典生产函数发现,提高人工智能资本存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效率都将增加技能溢价。进一步地,笔者将教育纳入研究范畴,将静态模型拓展为动态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是偏向性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技能工人工资将增加,当自动化资本替代低技能工人工作岗位时,低技能工人工资将减少,高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不变,而低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技能溢价的提高将刺激更多劳动力选择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提高对劳动者学习能力的要求。为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对资本征税,并转移支付给工人。如果税率满足一定条件,且转移支付给低技能工人金额与高技能工人金额比例大于一定数值,则该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技能溢价。但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跨越奇点,政府可能面对效率与公平两者难以兼顾的局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收入不平等 技能溢价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龙 刘刚 戚聿东 陈定定 申卫星 张世华 温百华
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十年的革命性突破,是科技—产业—金融有效结合的卓越范本。其技术突破建立在多方市场力量的高效协同上,技术领先性、产品市场力与风险投资回报之间形成有力的正向循环,从而有效应对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风险。人工智能产业化部门和产业智能化部门的正反馈和互补性创新,不仅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而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按照人工智能加速回报定律,未来几十年可能会迎来人工智能的“经济奇点”。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总体上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效应可能大于替代效应,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还极大地提升了科学发现的深度、范围和潜力。然而,在各国人工智能实力分化与大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呈现出新的态势,如两极竞争格局逐渐突出,集团化、阵营化明显加剧,国际经济合作遭遇挫折。美国对华地缘战略竞争与智能科技迈过“奇点”在历史性节点上碰撞,推动国家间极限战略竞争,推进战争形态根本性演进。智能竞争成为国家安全重心,智能手段赋能极限战略竞争。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既要通过立法破除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的障碍,又要通过立法处置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充分认识必要监督与过度监管之间的微妙差异,并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调整和更新监管的内容和形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林辉 钱圆圆 周慧琳 董直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场景不断涌现,新旧职业更替也日趋频繁。但现有文献并未关注人工智能引致的职业变迁方向,以及技术冲击下的职业平等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职业变迁典型化事实的基础上,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变迁过程中的作用,从职业类型、任务属性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识别人工智能引发的职业变迁方向;从职业收入、就业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地位等维度,探究人工智能对不同技术复杂度职业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诱发职业变迁,引致劳动者从传统职业转向新职业和数字职业,也会重塑职业任务属性,促使任务向非繁重、精简化和自由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再技能化”效应会拓展职业技能宽度,而其“去技能化”效应则会降低技能深度;人工智能技术也会推动职业地位向上流动,但对不同技术复杂度职业的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与满意度会产生差异化影响,进而对职业平等性形成冲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变迁方向 职业平等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薛飞 刘家旗 付雅梅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利用2006—2019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当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一定阈值后,其碳减排效应逐渐凸显;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碳减排;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对碳排放发挥持续促进作用。因此,在推进“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正确引导人工智能在碳减排领域的研发应用,针对不同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毅 吴瑶 谭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展,它对于依赖网络媒介的成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进学习体验、完善学习评价方式,还将进一步推动个性化学习从理念走向实践。全面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学习中的成功案例,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成人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了未来的影响趋势,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成人教育 个性化学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