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03)
- 2023(16649)
- 2022(13846)
- 2021(12784)
- 2020(10456)
- 2019(23869)
- 2018(23755)
- 2017(46445)
- 2016(25300)
- 2015(28291)
- 2014(28356)
- 2013(27927)
- 2012(25895)
- 2011(23743)
- 2010(23618)
- 2009(21938)
- 2008(21614)
- 2007(19056)
- 2006(16917)
- 2005(15056)
- 学科
- 济(102121)
- 经济(102001)
- 管理(73985)
- 业(70518)
- 企(57535)
- 企业(57535)
- 方法(46150)
- 数学(39863)
- 数学方法(39412)
- 农(28587)
- 中国(28499)
- 财(26509)
- 业经(25645)
- 学(22230)
- 贸(21288)
- 贸易(21280)
- 易(20737)
- 制(19816)
- 农业(18901)
- 地方(18323)
- 银(17875)
- 银行(17812)
- 行(17046)
- 理论(17030)
- 融(16172)
- 金融(16171)
- 务(16013)
- 财务(15947)
- 财务管理(15920)
- 和(15884)
- 机构
- 大学(372851)
- 学院(370707)
- 济(149271)
- 管理(146120)
- 经济(146032)
- 理学(126690)
- 理学院(125300)
- 研究(124897)
- 管理学(123214)
- 管理学院(122556)
- 中国(93667)
- 京(79182)
- 科学(77975)
- 财(70230)
- 农(63466)
- 所(63246)
- 研究所(57715)
- 业大(57555)
- 财经(56205)
- 中心(55768)
- 江(52913)
- 经(51043)
- 北京(50261)
- 农业(50254)
- 范(48074)
- 师范(47561)
- 院(44943)
- 经济学(44902)
- 州(43351)
- 财经大学(41787)
- 基金
- 项目(250817)
- 科学(195589)
- 基金(181207)
- 研究(181159)
- 家(159123)
- 国家(157797)
- 科学基金(134106)
- 社会(113729)
- 社会科(107797)
- 社会科学(107771)
- 省(97102)
- 基金项目(95893)
- 自然(87667)
- 自然科(85532)
- 自然科学(85507)
- 自然科学基金(83972)
- 划(82491)
- 教育(82344)
- 资助(74623)
- 编号(74153)
- 成果(60421)
- 重点(55959)
- 部(54880)
- 发(53299)
- 创(51936)
- 课题(50722)
- 创新(48411)
- 科研(48036)
- 教育部(46638)
- 国家社会(46433)
- 期刊
- 济(161177)
- 经济(161177)
- 研究(110754)
- 中国(64603)
- 学报(62156)
- 农(56963)
- 科学(54593)
- 管理(52103)
- 财(50615)
- 大学(46171)
- 学学(43592)
- 农业(39032)
- 教育(38659)
- 融(35652)
- 金融(35652)
- 技术(29544)
- 业经(27201)
- 财经(27180)
- 经济研究(26572)
- 经(23196)
- 问题(21574)
- 图书(19478)
- 业(19134)
- 理论(18618)
- 科技(18253)
- 贸(17751)
- 技术经济(17627)
- 商业(17329)
- 版(17126)
- 实践(16988)
共检索到537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星 封思贤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法定数字货币将成为各国未来的重要货币形式。与现行电子货币、纸币等相比,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体系将蕴含"条件触发机制"等大量的货币政策创新。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宜采用"二元体系"。发行和流通法定数字货币将会对我国货币供给中的基础货币数量、现金通货、准备金数量、货币乘数、货币供给总规模产生显著影响,但存在不同的影响路径且在不同兑换模式中存在显著差异。法定数字货币也会冲击现有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兰虹 杨雯 魏东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央行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经济结构性调整。随着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进入试点阶段,其凭借相较于私人数字货币、第三方移动支付以及纸质法币的诸多优势,势必会从多个角度对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产生影响,同时还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央行对货币体系控制力下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资金流向不确定以及政策时滞危害增强等问题,未来应当进一步提升法定数字货币运行技术、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前瞻条件触发机制、提高法定数字货币监管力度、扩大法定数字货币应用范围,以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炳
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加密数字货币以密码学原理与通信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具有交易效率高、数据难以篡改等优势。但其去中心化架构难以与传统货币发行支付系统匹配,推广成本巨大。并且,去中心化的发行机制导致中央银行无法把控货币供应节奏,可能导致价格水平大幅波动、货币政策执行困难等问题。综合来看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助于解决私人加密数字货币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现有研究中所提出三类不同开放程度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方案。由中央银行和部分金融机构建立法定数字货币发行联盟,共同建立数字货币发行网络,由商业银行向居民、企业提供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兑换的发行模式。此外,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关乎整个货币发行、支付系统的运行,必须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点逐步推进。
关键词:
区块链 法定数字货币 货币属性 发行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卓鹏 宋文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连飞
构建包含法定数字货币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结合我国实际合理引入利率走廊等因素,动态模拟分析开放经济中推出法定数字货币情况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法定数字货币变动对国内家庭有直接的作用,能够加强中央银行对货币的动态调控。法定数字货币技术进步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导致国外产品的价格相对国内产品来说升高,实际汇率上升。随着存款向数字货币转化程度的提升,法定数字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明显增强,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后能够增强汇率的灵活性和可测性。鉴于此,应拓展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和应用,完善法定数字货币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加快数字货币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以增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领域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杜永善 高洁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冲击下,多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必然对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数字货币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结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涵,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目标体系及传导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尽管会对货币政策框架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总体有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升,并提出了要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积极发挥利率机制的作用、切实注重价格型调控、持续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努力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联动效应等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贺庆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仔在的现象,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错配 货币政策 汇率制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岩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的原因在于 :货币供给扩张受到限制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业银行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 ;由于“流动性陷阱”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降低 ,使货币供给增加不能相应提高总需求。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模型 ,重新分析了“流动性陷阱”。
关键词:
货币供求 货币政策 流动性陷阱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克 张泽栋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纷纷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和试点工作。我国也先后在多地试行数字人民币“红包”实验,各界围绕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信用基础及潜在影响展开了广泛讨论。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发行模式下,法定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基础货币,其信用基础为主权信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改变基础货币结构,并影响货币创造体系。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一是数字货币利率可成为重要的政策利率,强化对存款市场利率的影响;二是付息数字货币可能挤占存款准备金在基础货币中的份额,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率的敏感性将随之上升;三是央行可借用数字货币的可编程、可追踪特性,进一步提升对专项资金用途的把控能力。应稳步推进数字货币发行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宣传工作、完善交易机制、探索跨境数字货币交易等方式完善货币发行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旺春 李光明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货币需求 金融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庆春 宋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货币错配在我国对M1产生的影响较为直接和迅速,对M2产生的影响较为持久,影响的程度也更大。冲击响应的正效应在经历了衰减和振荡后仍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这说明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长期的,协整检验结果揭示我国货币错配程度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不仅削弱了央行的独立性,而且还可能导致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弱化甚至失灵,本文对加强审慎性监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错配 货币政策 协整检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莉萍 胡思慧 柳青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现代货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私人数字货币、私人支付工具的发展抢先一步回应,替代传统货币部分功能。私人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目前主要是新型数字加密技术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法定数字货币可以借鉴,但应考虑分布式记账技术的交易性能以及不同共识算法产生的资源成本。不同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模式主要对两个问题产生不同影响:一是商业银行地位,二是信用创造机制。有别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私人数字支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洋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及其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分布式记账方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2016年2月春节刚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接受《财新周刊》专访,谈及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以及数字货币涉及的其他相关技术。《中国金融》杂志在今年第17期刊发了探讨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专题。这是国内目前最为集中地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文章。这些文章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已经从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深入探讨人民币数字货币的发行问题了。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在未来发行数字货币,从什么意义来理解这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慧芳
近年来,移动支付、可信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让我们见证一种新型货币——数字货币的诞生。像纸币的演变一样,电子支付方式的革新使经济运行更加高效便捷,并带来全新的经济互动。理论界对于加密货币的研究已有多年,但主要是针对私营部门的加密数字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刚 许余洁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将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列入工作重点,并提出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可能很快推出,近期有报道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将参与其中,并有望首先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这些消息引起了普通公众、金融界和学术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强烈兴趣。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法定数字货币》,是原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巡视员陈宝山先生和国际电
关键词:
法定数字货币 《法定数字货币》 稳步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