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5)
2023(8406)
2022(6319)
2021(5386)
2020(4153)
2019(8967)
2018(8919)
2017(16782)
2016(9266)
2015(10608)
2014(10784)
2013(10506)
2012(10035)
2011(9128)
2010(9229)
2009(9064)
2008(9296)
2007(8570)
2006(7666)
2005(7325)
作者
(28091)
(23565)
(23440)
(22599)
(15051)
(11274)
(10783)
(9017)
(8954)
(8499)
(8054)
(8031)
(7586)
(7544)
(7502)
(7221)
(7064)
(7022)
(6931)
(6767)
(6152)
(5636)
(5596)
(5388)
(5325)
(5322)
(5305)
(5303)
(4644)
(4600)
学科
(41401)
经济(41324)
管理(35214)
(29280)
(26298)
企业(26298)
方法(15184)
业经(14610)
(13655)
(13542)
数学(12835)
数学方法(12631)
中国(10801)
产业(9738)
(9388)
(9295)
信息(9273)
(9082)
银行(9071)
总论(8882)
信息产业(8798)
(8671)
(8598)
金融(8596)
(8432)
财务(8408)
财务管理(8386)
(8078)
贸易(8071)
体制(7963)
机构
大学(146336)
学院(143434)
(60459)
经济(59095)
管理(52666)
研究(47964)
理学(44198)
理学院(43725)
管理学(42973)
管理学院(42689)
中国(39885)
(33419)
(30649)
科学(26413)
财经(25387)
(23650)
(22905)
中心(22881)
(22737)
研究所(20683)
经济学(19914)
(19798)
北京(19344)
财经大学(18883)
(18106)
经济学院(17875)
业大(17863)
(17687)
师范(17490)
(17227)
基金
项目(89450)
科学(70898)
研究(67117)
基金(66097)
(56633)
国家(56169)
科学基金(48702)
社会(44622)
社会科(42404)
社会科学(42395)
(33393)
基金项目(33315)
教育(30697)
自然(29169)
自然科(28519)
自然科学(28513)
自然科学基金(28017)
(28005)
资助(27145)
编号(26906)
成果(23766)
(22920)
(20217)
重点(19962)
国家社会(19448)
(18665)
课题(18639)
教育部(17938)
(17842)
(17733)
期刊
(70365)
经济(70365)
研究(47002)
中国(32455)
(28089)
管理(22272)
学报(21636)
(20461)
金融(20461)
科学(19007)
(18998)
大学(17376)
学学(16131)
教育(15806)
财经(13811)
技术(12451)
农业(12105)
(11867)
经济研究(11183)
业经(9876)
问题(8746)
(8222)
图书(8002)
理论(7839)
国际(7637)
(7129)
实践(6937)
(6937)
财会(6810)
技术经济(6788)
共检索到231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景欣  
智能合约可以重构信用机制,优化法定数字货币的职能。央行可借助智能合约巩固货币的国家信用,重新配置与中介机构、社会公众的权义关系。央行将设立货币发行、流通等前瞻条件,构建货币政策、发行管理与支付监管等智能合约,提升央行监管与调控的效率。货币智能合约存在技术应用、货币及信用衍生、个人隐私保护等风险,将影响法定数字货币的中心化规制及其信用共识。因此,为维护国家信用的共识,应实施货币契约之治,采取嵌入式监管和自治式监管,实现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融合,防治技术与金融融合风险,协调规制与隐私保护,提升法定数字货币治理能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聂琳峰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开始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以互联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动力、以数据信息为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集成融合,重构了经济发展业态模式。根据2021年2月公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6%,对GDP贡献率接近七成。这场“数字革命”引发了“经济革命”,也必然引起新一轮的“法律革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炳  
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加密数字货币以密码学原理与通信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具有交易效率高、数据难以篡改等优势。但其去中心化架构难以与传统货币发行支付系统匹配,推广成本巨大。并且,去中心化的发行机制导致中央银行无法把控货币供应节奏,可能导致价格水平大幅波动、货币政策执行困难等问题。综合来看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助于解决私人加密数字货币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现有研究中所提出三类不同开放程度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方案。由中央银行和部分金融机构建立法定数字货币发行联盟,共同建立数字货币发行网络,由商业银行向居民、企业提供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兑换的发行模式。此外,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关乎整个货币发行、支付系统的运行,必须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点逐步推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莉萍  胡思慧  柳青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现代货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私人数字货币、私人支付工具的发展抢先一步回应,替代传统货币部分功能。私人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目前主要是新型数字加密技术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法定数字货币可以借鉴,但应考虑分布式记账技术的交易性能以及不同共识算法产生的资源成本。不同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模式主要对两个问题产生不同影响:一是商业银行地位,二是信用创造机制。有别于其他国家,中国的私人数字支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洋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及其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分布式记账方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2016年2月春节刚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接受《财新周刊》专访,谈及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以及数字货币涉及的其他相关技术。《中国金融》杂志在今年第17期刊发了探讨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专题。这是国内目前最为集中地讨论央行数字货币的文章。这些文章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已经从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深入探讨人民币数字货币的发行问题了。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在未来发行数字货币,从什么意义来理解这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慧芳  
近年来,移动支付、可信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让我们见证一种新型货币——数字货币的诞生。像纸币的演变一样,电子支付方式的革新使经济运行更加高效便捷,并带来全新的经济互动。理论界对于加密货币的研究已有多年,但主要是针对私营部门的加密数字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刚  许余洁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将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列入工作重点,并提出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可能很快推出,近期有报道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将参与其中,并有望首先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这些消息引起了普通公众、金融界和学术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强烈兴趣。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法定数字货币》,是原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巡视员陈宝山先生和国际电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郝鹏鹏  王彦博  杨璇  
当前数字货币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荼,法定数字货币已进入深度探索阶段,非法定数字货币则更大程度上扮演着"投资品"的角色。针对非法定数字货币,从货币二像性的视角能够论述其并非泡沫,其合理性源于基于信用的价值产生机制。同时,非法定数字货币的信用价值来源于交易,并由该币种所覆盖的用户网络和所产生的交易量决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非法定数字货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金黄  
2015年以来,"区块链热"进一步引发了对虚拟数字货币的热捧,造成各种数字货币(有时也称数字资产)泛滥。以所谓数字资产作为众筹标的的ICO(初始代币发行)创新,犹如雨后春笋般兴盛。在学术界,关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分布式记账数字加密货币,与目前各个国家或经济体官方发行流通的法币孰优孰劣的争论十分引人注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金黄  
2015年以来,"区块链热"进一步引发了对虚拟数字货币的热捧,造成各种数字货币(有时也称数字资产)泛滥。以所谓数字资产作为众筹标的的ICO(初始代币发行)创新,犹如雨后春笋般兴盛。在学术界,关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分布式记账数字加密货币,与目前各个国家或经济体官方发行流通的法币孰优孰劣的争论十分引人注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李志杰  李一丁  李付雷  
本文回顾了数字货币的起源,分析了非法定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的特点,并展望了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在2017年3月10日"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高度鼓励金融科技发展。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技术会产生不容易预测到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规范。"此前,中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前  
作为新兴事物,数字货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货币理论出现了"失语",需要新的解释逻辑。本文基于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范式,构建了基于交易费用与共识成本优化的逻辑框架,利用一致同意规则重新解释了物物交易、物"权"交易、商品货币、贵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到数字货币的货币演化。研究发现,货币是一致同意规则下的社会共识。让所有成员的铸币收益均等的货币方案,才能获得一致同意,成为公众广泛接受的真正货币。私人数字货币不符合货币一致同意规则,因此难以成为真正货币,更遑论取代满足一致同意规则的法定货币。展望未来,法定货币或将出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从而更好地降低交易费用和共识成本。本文探索性提出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AI模型和学习算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国平  孙会亭  
中国人民银行的央行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DC/EP)研究始于2014年。目前,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设计、发行和落地实验已进入公众视野,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化法定货币(以下称"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发行既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调控职能的前瞻举措,亦是应对当前不断涌现的各类虚拟数字货币和智能化金融工具对现有货币和金融体系冲击和影响的积极响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孟刚  
当前,我国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构建以人民币为中心的互联网货币金融体系数字货币的出现和本质互联网金融的深远影响2013年被认为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元年,互联网企业凭借用户、渠道、流量等独特优势,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信息科技,探索出一套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网络支付、P2P等网络信贷、众筹平台、互联网货币基金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等典型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封思贤  张雨琪  
我国正在试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遇。研究发现,法定数字货币将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降低国内金融市场风险、促进人民币币值稳定等方面增强国际主体对人民币的信心;从提升中国传统国际贸易与数字贸易竞争力、推进人民币金融与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等方面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空间;从自贸区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石油数字人民币”体系构筑、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等方面丰富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场景;从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转向动力、提升国际主体对人民币的需求等方面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分享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先行经验、参与跨境支付系统规则协议制定等方面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为充分发挥法定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作用,我国应稳妥确定数字人民币的改革次序,不断强化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研发,健全数据治理和信息保护制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强化监管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