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1)
2023(12071)
2022(9537)
2021(8603)
2020(7068)
2019(16154)
2018(15575)
2017(31428)
2016(16096)
2015(17698)
2014(17495)
2013(17035)
2012(15281)
2011(13476)
2010(12874)
2009(11627)
2008(11192)
2007(9288)
2006(7637)
2005(6682)
作者
(42083)
(34821)
(34605)
(33296)
(22193)
(16627)
(16105)
(13651)
(13545)
(12126)
(11984)
(11857)
(11072)
(10680)
(10641)
(10636)
(10592)
(10082)
(10067)
(9883)
(8582)
(8424)
(8046)
(8004)
(7998)
(7931)
(7554)
(7193)
(6885)
(6770)
学科
(67475)
经济(67421)
(46983)
管理(45557)
(38081)
企业(38081)
方法(35343)
数学(32336)
数学方法(31986)
(21849)
银行(21703)
(20306)
(19312)
中国(18465)
(18447)
业经(17508)
(15542)
金融(15541)
(15435)
产业(13213)
(12921)
贸易(12908)
(12706)
财务(12676)
(12665)
财务管理(12649)
企业财务(12048)
(10956)
保险(10864)
(10793)
机构
大学(217698)
学院(215965)
(95634)
经济(93943)
管理(91589)
理学(79289)
理学院(78598)
管理学(77422)
管理学院(77006)
研究(62681)
中国(60198)
(46863)
(42491)
财经(38377)
(35277)
科学(33754)
中心(33166)
经济学(31926)
(29904)
财经大学(29440)
经济学院(29247)
(28269)
业大(27726)
(27291)
(26351)
(26086)
北京(25686)
金融(25674)
银行(25260)
商学(25046)
基金
项目(153771)
科学(124407)
基金(117016)
研究(113399)
(99804)
国家(99038)
科学基金(88652)
社会(76829)
社会科(73245)
社会科学(73229)
基金项目(61687)
(57782)
自然(56177)
自然科(55008)
自然科学(54997)
自然科学基金(54025)
教育(51877)
(48458)
资助(47551)
编号(44439)
(35196)
成果(33956)
重点(33949)
国家社会(33442)
(33005)
(31704)
教育部(31622)
人文(31089)
创新(30897)
科研(30251)
期刊
(90687)
经济(90687)
研究(65581)
(41265)
金融(41265)
(36010)
中国(34002)
管理(31921)
学报(27249)
科学(26646)
(23651)
大学(22606)
学学(21638)
财经(19167)
技术(18802)
(16286)
经济研究(15607)
农业(14322)
业经(14288)
教育(14199)
理论(12497)
问题(11878)
实践(11443)
(11443)
统计(10794)
技术经济(10521)
(10121)
财会(10047)
(9785)
商业(9771)
共检索到309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天鑫   刘孟鑫  
基于货币结构重塑视角,将法定数字货币引入DLM模型,理论证明法定数字货币会通过挤出银行存款引致货币结构重塑效应。进一步实证检验货币结构重塑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结构重塑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且影响程度存在银行产权异质性。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货币结构重塑通过提高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与竞争程度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货币结构重塑—负债结构/银行竞争—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金融数字化会增强货币结构重塑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银行收入多元化会减弱货币结构重塑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崔婕   孙志岳  
运用支付投资组合模型和金融中介模型,分析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2007—2020年344家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存款的挤占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并通过银行放贷能力、流动性水平和银行盈利能力的中介机制发挥作用。此外,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会影响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强度,并且该调节效应具有门槛特征,即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之后,正向促进法定数字货币和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作用会减弱,从长期来看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了解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相关风险敞口特征、探寻防范化解法定数字货币风险对策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星   李颖   封思贤  
将法定数字货币引入DLM模型,阐述其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及其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171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流动性创造水平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U型关系;法定数字货币总体上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对上述U型关系起调节作用,其中法定数字货币作为金融监管工具时的调节效应强于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工具时的效应;银行数字化水平越高,法定数字货币的调节作用越显著。这些发现可为我国央行进一步优化法定数字货币设计、调控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帮助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史焕平   刘鑫  
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角度,对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数量型、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机理分析,并基于2013-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数字金融发展增强了价格型政策的有效性,削弱了数量型政策的有效性,同时缓解了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风险上升代价;第二,数字金融通过减缓信贷市场摩擦使价格型政策更有效,而替代性融资方式增多则令数量型政策效果打折扣;第三,数字金融在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方面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均促进了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非对称效应以及对银行风险上升的抑制效果的增强;第四,地区间数字金融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以及金融监管力度的差异,导致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及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要充分认识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使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有针对性地提高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提高数字金融监管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协同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数字金融,更好地发挥商业银行传导货币政策中介作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仕龙  付英俊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到广泛关注,催生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缺乏理论模型研究,而实证研究集中在银行、贷款等微观层面,极个别考虑了银行业宏观层面,但缺乏中观层面的结构视角分析。本文构建的资产组合理论框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两种途径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逐步回归和可变系数回归等实证分析,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存在,并测出了分产业、分行业、分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夏仕龙  付英俊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受到广泛关注,催生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效应缺乏理论模型研究,而实证研究集中在银行、贷款等微观层面,极个别考虑了银行业宏观层面,但缺乏中观层面的结构视角分析。本文构建的资产组合理论框架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通过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两种途径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逐步回归和可变系数回归等实证分析,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的存在,并测出了分产业、分行业、分省、分机构的结构性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玉婵  钱利珍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入手,总结了风险定价模型效应、逐利锦标赛效应、思维定势效应和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效应等四条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渠道,并以2004~201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了银行的风险承担;随着存款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提高;同时中国银行的风险承担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具有显著顺周期特征。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流闻  彭静静  
本文通过利用我国24家商业银行2004-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问题。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风险承担渠道即我国货币政策影响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也依赖于银行资本充足率、自身特征以及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基于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陈昕朋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与其他传导渠道紧密相连,若没有事先对这一渠道进行识别,将会对该渠道的研究带来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解决了这一渠道识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图较为全面地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多个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考虑渠道识别后,实际上应该用来衡量银行贷款渠道的实际利率IR系数符号为正,这与国内部分文献同样使用实际利率IR但却作为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且未经渠道识别)的结果符号相反。(2)实际利率越低于政策利率,银行利率追逐的激励就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高。但是,引入渠道识别后经对比分析,发现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TGAP)系数的绝对值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若未经渠道识别,我们对于利率追逐机制(尤其是考虑数量型货币政策后)的作用效果会有所低估。(3)总的来看利率追逐机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但其重要性的绝对程度小于国外;此外类金融加速器作用机制越明显,银行风险承担越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辉   葛扬  
基于2009-2021年中国88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双支柱”政策在银行风险承担方面能够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整体能削弱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银行风险承担上升;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有效性不同,银行流动性宏观审慎工具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更为显著;“双支柱”政策的协同效应因经济周期存在非对称性,经济下行期的协同效应要强于经济上行期;政策协同效应存在银行异质性,对于全国性银行“双支柱”政策协同作用不显著,而对于地方性银行则显著影响其风险承担意愿和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宗宪  陈伟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是否影响银行体系稳定问题的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货币政策变量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贷款利率提高有助于抑制银行风险,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银行更加冒险;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会做出异质反应,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效果减弱。因此,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协调机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的重要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琦  何启志  
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间接考察央行沟通的货币政策工具效力。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央行沟通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央行沟通的宽松信息越多,银行风险承担越大。这表明,从金融稳定角度,央行沟通并非风险中性。因此,央行沟通不仅具有货币政策工具效力,还必须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货币当局可以将央行沟通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利用有效央行沟通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转变风险偏好,维护我国金融稳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勇  姚驰  
本文基于有限责任制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双支柱框架下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放松刺激了银行的风险偏好,导致银行部门总体风险水平的上升;相反,以资本约束和杠杆率监管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抑制银行的过度风险承担。并且,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宏观审慎监管能够部分抵消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放松恶化了宏观审慎监管所面临的权衡。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我国69家商业银行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首先,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得到了经验数据的支持,并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的关于银行资本水平的门槛效应。其次,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资本水平的门槛值有所上升;而较为严格的宏观审慎监管则降低了门槛值。并且,宏观审慎监管不仅直接降低了银行风险,而且有效抑制了银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过度风险承担。最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门槛效应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存在差异,相比于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更为敏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孟纹羽  林珊  
本文利用2004—2013年间我国15家代表性银行金融数据,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立场对于银行的风险承担均有影响。与此同时,通过在风险承担渠道模型中引入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特征的交叉项,实证结果发现:在银行微观特征中,只有资本充足率对于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影响,而银行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结论不仅证明我国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也进一步为银行微观特征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紫薇  王海龙  
本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从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和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货币调控在金融稳定方面并非风险中性,它与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货币政策放松会相应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第二,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有益补充是有效的,银行杠杆水平越低则其风险承担水平也越低,杠杆率监管会减缓或抑制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这也为2018年我国"宽货币紧信用"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就完善并协调货币调控、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