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7)
- 2023(11631)
- 2022(10081)
- 2021(9577)
- 2020(7928)
- 2019(18471)
- 2018(18331)
- 2017(34292)
- 2016(19721)
- 2015(22247)
- 2014(22215)
- 2013(21067)
- 2012(19652)
- 2011(17845)
- 2010(18334)
- 2009(16951)
- 2008(16745)
- 2007(15344)
- 2006(13453)
- 2005(12153)
- 学科
- 济(69091)
- 经济(69031)
- 管理(50578)
- 业(47547)
- 企(37651)
- 企业(37651)
- 方法(31630)
- 数学(28189)
- 数学方法(27812)
- 中国(24096)
- 农(22318)
- 财(21963)
- 教育(21016)
- 贸(19909)
- 贸易(19905)
- 易(19489)
- 学(15625)
- 业经(14393)
- 地方(14198)
- 农业(14172)
- 理论(13858)
- 制(13688)
- 出(13339)
- 务(12403)
- 财务(12367)
- 财务管理(12324)
- 策(11659)
- 企业财务(11545)
- 银(11350)
- 银行(11329)
- 机构
- 大学(267026)
- 学院(265904)
- 济(105957)
- 经济(103467)
- 管理(96021)
- 研究(91893)
- 理学(81976)
- 理学院(81026)
- 管理学(79490)
- 管理学院(78967)
- 中国(65165)
- 京(56791)
- 科学(54045)
- 财(52073)
- 所(46173)
- 范(43328)
- 师范(43032)
- 江(42691)
- 农(42331)
- 中心(42035)
- 研究所(41617)
- 财经(39897)
- 业大(36569)
- 北京(36291)
- 经(36100)
- 教育(35907)
- 师范大学(34520)
- 州(33365)
- 农业(33352)
- 经济学(32919)
- 基金
- 项目(168593)
- 科学(133152)
- 研究(132011)
- 基金(118203)
- 家(100768)
- 国家(99796)
- 科学基金(84763)
- 社会(80542)
- 社会科(76140)
- 社会科学(76120)
- 省(67758)
- 教育(67629)
- 基金项目(61079)
- 划(58196)
- 编号(57819)
- 自然(52215)
- 自然科(50976)
- 自然科学(50960)
- 自然科学基金(50024)
- 成果(49725)
- 资助(49066)
- 课题(42211)
- 部(39224)
- 重点(39064)
- 发(37980)
- 年(35249)
- 创(35213)
- 性(34785)
- 项目编号(34709)
- 教育部(34251)
- 期刊
- 济(117482)
- 经济(117482)
- 研究(88647)
- 中国(59077)
- 教育(58126)
- 财(41349)
- 农(38696)
- 学报(36831)
- 科学(33456)
- 管理(32599)
- 大学(28746)
- 农业(26234)
- 技术(26051)
- 学学(25474)
- 融(24652)
- 金融(24652)
- 业经(20388)
- 经济研究(19833)
- 财经(19267)
- 经(16638)
- 贸(15665)
- 问题(15571)
- 职业(15475)
- 业(13882)
- 图书(12913)
- 国际(12810)
- 坛(12688)
- 论坛(12688)
- 技术经济(12415)
- 商业(12051)
共检索到409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春梅
教育领域内的法定支出政策是对教育经费预算所作的硬性规定。对教育投入总量和增量的考察都表明,我国目前的教育经费呈现出预算软约束问题。法定支出政策本身模糊,"缩水式"的估算策略,过分强调投入而忽视绩效的管理模式,部门法规与《预算法》之间不协调都使得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承认法定支出政策现实性的前提下需重新加以规范,并应建立绩效导向的教育经费预算管理模式,逐步拓宽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玲
目前我国不仅存在着教育经费支出总量不足、相对量偏低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教育资金 条件下,普遍存在着教育经费支出的低效益现象。其原因主要有学校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学校地 区布局不合理、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当以及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教育改革力 度,实施充分有效的政策,提高教育经费的支出效益。
关键词:
教育经费 支出 效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廖国民 袁仕陈
软预算约束对我国经济的危害甚大, 探讨我国预算软约束的治理意义重大。本文认为,应当从下述四个方面来治理我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1) 推进国有银企的市场化改革, 消除政府干预; (2) 建立分散化的银行体系, 加强对银行体系的有效监控; (3) 实行财政分权, 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 (4) 规范政府经济行为, 严格财政金融纪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龙 汤吉军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成长的环境在不断优化。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私营企业面临着多种形式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虽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大多数对企业成长影响是负面的,并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效率。有必要采取各种市场与非市场措施对进行预算软约束硬化,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特定条件下保证适度的预算软约束,以加快"十二五"时期私营企业的转型进程。
关键词:
预算软约束 私营企业 企业成长 转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江少波 刘晓璐
近年来,预算软约束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领域,本文重点围绕预算软约束的研究现状分析、原因分析以及形式展开了分析,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
预算 软约束 原因 形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帅宁 黄伟伟
高校教育经费的支出由事业性经费支出和基建支出两部分构成,其中事业性经费支出又由个人部分支出和公用部分支出构成。本文针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构成,通过实证与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江西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现状,揭示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教育经费支出 构成 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志军 李婷婷
本文根据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各1个省2003-2006年学校层面的教育经费数据,以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Theil系数及其分解方法,考察了小学校际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生均经费的校际差异总体上呈现了扩大趋势,其原因既可以归结为农村小学内部的差异占主导作用,又可以归结为县内差异的贡献在逐渐上升。其政策含义是,针对中西部地区以省和县为瞄准对象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同时,还需要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以促使县级政府在县内学校间的经费分配更加公平。
关键词:
教育经费 小学 Theil系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振宇
本文从省级政府视角,通过对省级政策文本以及相关数据的归纳分析,探讨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政策的执行现状。研究发现:第一,在确保中央任务目标实现条件下,省级政府对"省级统筹"的责任落实情况差异较大,部分省份存在对自身统筹职责定位不明晰、统筹责任下移等现象;第二,省级政府政策执行方式在不同经费项目中显著不同,经费分担并未改变以区县为主的支出分权模式,省对下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功能结构不合理;第三,样本年间经费统筹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专项转移支付占比略有下降,但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仍较低,受省内财政体制等因素制约,指标的省际差异较大且存在明显地域分布规律。未来应改变现有政府间经费投入模式,提高省级政府在人员经费中支出比例;优化省对下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类别结构及功能结构;建立经费公示和问责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艳梅 李中国
郭艳梅、李中国在《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第11期撰文梳理了近年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发展历程、现状及其特点,指出了高职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005-2011年,我国高职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投入均逐年攀升,实现了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承怡
财政支出竞争作为地方政府争夺要素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方面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要素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的损失。文章构建一个软预算约束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模型,并基于2009—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财政支出竞争策略的空间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公共投资与公共服务两类支出均能吸引资本等要素的流入,因而各地区表现出财政支出的"逐底竞争"。其中,公共投资竞争策略相较于公共服务策略,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更强,这也是造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基建、轻民生"的结构扭曲的原因之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鹏远 伍瑞凡 章欣
本文通过建立非对称信息博弈模型,讨论了在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负担引起的预算软约束下,作为固定报酬和剩余索取权两种激励方案对作为银行代理人的基层行长的作用。研究发现固定报酬方案并不能对预算软约束下基层行长的经营行为产生激励作用,而剩余索取权方案科学与否的关键是确定考虑政策性负担在内的剩余收益分配比例。
关键词:
激励机制 预算软约束 剩余索取权 博弈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丁大巍 王珺 宋逢明
为了探讨预算软约束对于银行高管薪酬机制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委托-代理模型,来描述在政府、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博弈中,预算软约束的条件是如何改变各参与人行为,从而影响高级管理层最优的薪酬结构,表现为薪酬-业绩敏感度。模型中,预算软约束的条件体现在当银行陷入危机时,政府有可能采取措施挽救银行使其免于破产,研究发现银行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度与这种可能性成负相关关系。由于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是影响薪酬-业绩敏感度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结论对于当前银行业制定管理层长期激励计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家勤 石琳
中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负债的行为倾向,这与预算约束呈现了背离之势。研究地方政府突破预算约束而过度负债的行为机制,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客观上,由于分税制、项目制、晋升激励机制等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负债过度;主观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经济人"的本质诱发道德风险而使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行为,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地方融资举债机制,避免金融道德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软预算约束 道德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绍瑞 王志刚
“借新还旧”实质上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既成事实部分的、逐步的认可 ,是一项妥协的政策。它在执行中出现了扭曲或偏差 ,成为商业银行人为消化不良贷款的通道 ,导致了严重的道德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借新还旧”的四条标准缺乏操作性。为此 ,必须针对现实 ,尽快改进。
关键词:
借新还旧 不良贷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海 沈民
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学校类别之间的差异和持续扩大是我国当前教育发的现实。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些差异将会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社会和谐的实现与小康社会的建立。本文在袁振国,劳凯声和沈利生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