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9)
2023(8821)
2022(7958)
2021(7615)
2020(6328)
2019(14871)
2018(14896)
2017(28963)
2016(15822)
2015(17869)
2014(17914)
2013(17755)
2012(16123)
2011(14364)
2010(14143)
2009(12754)
2008(12219)
2007(10362)
2006(8956)
2005(7579)
作者
(44836)
(36914)
(36635)
(34895)
(23540)
(17677)
(16683)
(14684)
(14073)
(13167)
(12808)
(12257)
(11547)
(11544)
(11373)
(11205)
(11100)
(11005)
(10463)
(10343)
(9179)
(8925)
(8833)
(8366)
(8224)
(8217)
(8180)
(8138)
(7409)
(7307)
学科
(60129)
经济(60058)
管理(45566)
(42516)
(36153)
企业(36153)
方法(29833)
数学(25640)
数学方法(25353)
(15519)
中国(15054)
(14907)
(13951)
业经(13506)
地方(12523)
理论(11161)
(10568)
农业(10432)
(10414)
贸易(10410)
(10258)
(10088)
技术(9998)
环境(9737)
(9733)
财务(9676)
财务管理(9659)
教育(9183)
企业财务(9132)
(8715)
机构
大学(220343)
学院(217988)
管理(91634)
(81558)
理学(80234)
经济(79608)
理学院(79370)
管理学(78041)
管理学院(77657)
研究(69476)
中国(50209)
(46990)
科学(44685)
(36693)
(34186)
业大(33305)
(32703)
中心(31449)
研究所(31354)
(30126)
财经(29999)
(29927)
北京(29686)
师范(29678)
(27330)
农业(25580)
(25530)
(25032)
师范大学(24022)
商学(23093)
基金
项目(155839)
科学(122002)
研究(115231)
基金(112367)
(97195)
国家(96389)
科学基金(83117)
社会(70502)
社会科(66689)
社会科学(66670)
基金项目(60839)
(60828)
自然(54902)
自然科(53581)
自然科学(53571)
自然科学基金(52578)
教育(52560)
(51234)
编号(48029)
资助(46052)
成果(38645)
重点(34138)
(34049)
(32372)
(32303)
课题(32283)
创新(29985)
项目编号(29966)
科研(29768)
教育部(29226)
期刊
(86400)
经济(86400)
研究(63374)
中国(37672)
学报(34318)
管理(32239)
科学(31779)
(29140)
(26373)
教育(26091)
大学(25780)
学学(24026)
农业(20909)
技术(18829)
(15921)
金融(15921)
业经(14446)
图书(13742)
财经(13672)
经济研究(13113)
理论(12259)
实践(11589)
(11589)
科技(11544)
(11388)
问题(11105)
情报(10485)
技术经济(10349)
(10161)
现代(10036)
共检索到304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智航  
主持人语:司法权是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力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外在特征、特殊的运行规律与丰富的法理内涵,体现了司法者运用法律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种实践理性。一个国家司法权运行的畅通程度直接决定该国公民接近法律正义的程度。它也构成了构建一种"司法的法理学"的逻辑起点,当下中国正在推进的司法改革就是围绕司法权的科学配置和有效运行来展开的。然而,学术界与实务界对于司法权的概念与性质、内涵与外延、结构与功能、权威与效能等问题缺乏充分的研究和必要的共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林林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将权利视为现代法哲学之基石范畴的"权利本位论"已然成为了中国法学界的一种主流理论。中国社会也迅速迈向了一个权利观念高涨、权利主张不断张扬的时代。许多权利诉求不但对既有权利体系与权利理论提出了质疑与挑战,也与既有权利体系不断地发生冲撞。权利是法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权利配置是法治建构的
关键词: 法治建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常鹏翱  
主持人语:"哪里没有财产权,哪里就没有正义。"财产权是文明社会的象征,没有财产权,没有界定和保护财产权的制度,掠夺就是野蛮时代的英雄壮举。对文明社会的进化史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我们看到的是不同族群为平等、自由和财产权而尽力奋斗的图画,其中有血有泪,更有法律的坚定力量。自罗马法以降,财产权就牢牢占据着法律的中心地位,相关理论文献不胜枚举,即便如此,随着社会发展,财产权的
关键词: 基本范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林林  
主持人语:证据是诉讼的脊梁,是法治的基石,也是证据法学的核心范畴。证据在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社会治理模式对证据内涵和证据资格也有不同的理解与界定。在以审判为中心的法治模式中,证据的合法性或曰形式性标准,优先于证据的相关性和真实性标准。这种形式性要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连泰  
主持人语:征收问题横跨公法和私法,与公民财产权息息相关,与社会秩序紧密相连。七十年来,中国征收制度数度变迁,依托中国征收实践和规范的理论成果次第登场,勾勒出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图景。在权利与权力对话,私益与公益博弈的时代,征收作为一项实现公共利益的政府行为,需要制度控制,需要规范加持。然而,知易行难。征收规范的阐释必须融入到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中,"立足本来,吸
关键词: 基本范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金钊  
主持人语:法的自主性是法理学的经典问题,其不仅涉及法治命题能否成立,而且对法治实践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法理学派对此有不同的认识。随着西法东渐和法律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法治建设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回答"什么是法治"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中国法学界曾经出现了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司法职业主义与大众主义、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这三次争论虽然在法律规则、法律运作和法律论证等不同层面触及法的自主性问题,却最终都以折中的立场、思辨的结论有意无意地掩盖了这个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林林  
主持人语:证据是诉讼的脊梁,是法治的基石,也是证据法学的核心范畴。证据在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社会治理模式对证据内涵和证据资格也有不同的理解与界定。在以审判为中心的法治模式中,证据的合法性或曰形式性标准,优先于证据的相关性和真实性标准。这种形式性要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舒国滢  
主持人语:作为法理学的经典问题之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既涉及到法律规范的本体论问题,也关涉到法律推理、法律适用、规范逻辑等认识论问题。这一问题的讨论对法教义学、立法学、法概念论、法学方法论以及部门法理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国内法学界已经形成了多次学说的轮替:"三要素说"(假定、处理、制裁);"二要素说"(行为模式与法律后果);"新三要素说"(假定、行为模式与法律后果);"新二要素说"(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兰迪·E.巴奈特  文亦非  
一般观点认为,是"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创设了司法审查权。本文批驳了这一观点。尽管宪法中没有关于司法审查权的明确规定,但是通过对宪法缔造者们在制宪会议、州批准会议上以及批准之后的实际言论的原意主义解释的分析,无可辩驳的结论是,司法权的本义中包括了司法审查权。"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只是将这一本义更加清晰地揭示出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研究教育现象的基本范畴,有人为抽象方法论和自然生成方法论两种基本的类别。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人为抽象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范畴具有认识起点科学、认识过程合理、认识步骤明晰的特点。运用这种方法论对教育现象的范畴进行研究发现,教育现象由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四个基本范畴组成。应用四个范畴的应然逻辑,可以建构以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为基本范畴的新教育学逻辑体系,也可以厘清教育改革的思路。另外,可以从社会活动、社会体制、社会机制和社会观念四个范畴来认识整个社会现象,也可以按这四大范畴的应然逻辑所体现的思路来推进整个社会的改革,还可以从活动、体制、机制和观念四个...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政旦  陈胜群  
现代成本管理的基本范畴研究●徐政旦陈胜群一、本文研究的定位与重心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和企业组织等方面相应地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特别是新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崛起,是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海峰,李必强,冯艳飞  
集成论是对集成这一复杂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组织中集成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包括集成的内涵、集成单元、集成模式、集成界面、集成条件、集成环境等集成理论的基本范畴,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探讨集成理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丰霏  
司法权是司法活动的基础,但司法权的功能不应视同于司法的功能。学界对于司法功能的系统阐述并不能代替对司法权功能的学理表达。由于对司法与司法权在概念上的混用、在论证上的交叉以及不加区别地将司法权的功能与其职能、效果、价值、目标等融为一谈,造成了司法权功能论对司法功能论的学说复刻,从而淡化乃至消解了单独探讨司法权功能的研究价值。克服对司法权功能上的话语束缚与观念成见,可以尝试将司法权的首要功能定位于"具化行为参照系",将既有的立基于司法功能的多重解读视为基于这一首要功能而产生的次级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旭东  
高校教育惩戒是介于高校纪律处分与高校学生管理行为之间的特定概念。高校教育惩戒的单方性、强制性表征,内部行政行为对象的限定性,以及行政处罚"处罚法定"原则的存在,综合决定了唯有"准行政处罚"的性质定位方能令高校教育惩戒获得符合法理的规范表达。立基于典型司法案例的论证逻辑,纪律性惩戒与学术性惩戒的司法审查强度应有所不同,前者适用严格司法审查,后者适用有限司法审查,如此才能在维护大学自治与学生权益之间做出有效平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乃新  
从近现代的大量单行经济法律法规中总结出来的经济法,不同于过去个体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及其附属存在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已存在的私法、公法,经济法是个体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合作生产),以及各自为了自己需要的商品交换转变为争夺利润的竞争性交换的产物。研究经济法权利,必须自我突破传统私权论,以及突破传统公权论和私法公法法域论的束缚,并从中看出经济法与人们不因合作而丧失其所创造的得益、不因竞争而丧失他们创造利益的实现,以及国家只能采取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等方式与市场主体合作创造全社会的增量利益而得益等相关,因此,经济法权利是以劳动力权为其基本权利范畴的现代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