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4)
2023(1458)
2022(1100)
2021(932)
2020(739)
2019(1716)
2018(1566)
2017(3285)
2016(1516)
2015(1799)
2014(1644)
2013(1671)
2012(1559)
2011(1413)
2010(1280)
2009(1127)
2008(1109)
2007(896)
2006(849)
2005(734)
作者
(4935)
(4335)
(4206)
(3812)
(2570)
(2009)
(1902)
(1544)
(1508)
(1414)
(1387)
(1378)
(1332)
(1322)
(1250)
(1249)
(1247)
(1191)
(1174)
(1130)
(1036)
(1034)
(985)
(973)
(961)
(922)
(875)
(841)
(837)
(836)
学科
(7957)
经济(7954)
(5462)
(4766)
管理(4340)
方法(3763)
数学(3535)
数学方法(3517)
农业(2647)
生产(2527)
业经(2450)
(2239)
企业(2239)
商品(2090)
流通(1906)
品流(1885)
商品流通(1885)
服务(1810)
服务业(1757)
(1640)
贸易(1639)
(1362)
中国(1361)
(1295)
产品(1278)
市场(1269)
环境(1231)
农产(1138)
农产品(1138)
价格(1096)
机构
学院(24958)
大学(22725)
(13032)
经济(12917)
研究(9580)
管理(9369)
(8961)
理学(8346)
理学院(8286)
管理学(8187)
管理学院(8153)
中国(7588)
农业(7262)
科学(5865)
业大(5778)
(5120)
(5105)
研究所(4786)
农业大学(4456)
中心(4181)
(4097)
经济学(4063)
经济管理(4004)
(3738)
经济学院(3706)
科学院(3668)
(3578)
财经(3486)
(3271)
(3226)
基金
项目(17884)
科学(14229)
基金(13138)
研究(12823)
(12297)
国家(12207)
科学基金(10022)
社会(8755)
社会科(8379)
社会科学(8377)
(7118)
基金项目(6727)
自然(6293)
自然科(6130)
自然科学(6129)
自然科学基金(6029)
(5700)
资助(5329)
编号(5191)
教育(5058)
(4670)
(4452)
(4381)
重点(4110)
国家社会(4062)
(3997)
(3913)
创新(3746)
发展(3640)
中国(3634)
期刊
(14919)
经济(14919)
(8381)
研究(7969)
农业(6416)
业经(4786)
中国(4725)
学报(4284)
经济研究(4192)
科学(3938)
(3931)
商业(3525)
大学(3314)
学学(3272)
管理(2952)
商业经济(2926)
技术(2435)
(2331)
世界(2206)
技术经济(1831)
问题(1820)
业大(1616)
农业大学(1528)
(1499)
资源(1484)
财经(1414)
经济问题(1372)
农村(1362)
(1362)
中国农业(1322)
共检索到35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市场联动效应理论》评介陶最近,北京商学院洪涛博士的新著《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市场联动效应理论》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此专著是他多年对粮食问题潜心研究的成果。粮食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永衡问题,涉及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孟氧  
经济农业→技术农业→战略农业,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序列,它的逻辑顺序反映了历史的实际进程。当生产关系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时,经济农业就具有决定意义;当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停滞不前,这时,发展技术农业就具有决定意义;当农业问题为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问题,并且关系到某个国家、某类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和作用,这时,战略农业就具有决定的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东昌  
文章强调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焦点是粮食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在我国当前存在的多个严峻条件的刚性约束之下,粮食的生产流通改革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以对粮食生产流通所需要素的科学评估为依据,以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为核心,以按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各类企业为市场主体,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为基本保障,形成良性运行模式,以尽快解决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组织问题,达到粮食生产及流通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目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钟昱  亢霞  
受到人口数量下降和老龄人口快速增加的影响,近年来日本粮食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阶段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在生产环节,产量下降,结构趋稳,单产贡献为主,生产集中化程度不断增加;在流通环节,储备数量下降后趋于平稳,流通链扁平化趋势明显;在消费环节,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加工、饲料等非主食消费快速增加。未来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与日本目前的发展趋势有很多相似之处,应该在借鉴日本经营所得安定政策的基础上,完善目前正在试点的粮食目标价格政策,适当减少粮食储备数量并加强市场信息监测,充分重视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卜蓓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苏亦林  铙小兵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勇明  陈兰兰  
价格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李勇明陈兰兰我国是一个产粮大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粮食生产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市场机制和价格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松义  
在1994年第1期《中国经济史研究》上,本人以《清代南方稻作区的粮食生产》为题,就有清时期南方诸省的粮食亩产、总产和人均粮食拥有量,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把目光移到北方旱作区,看一看在鸦片战争前夕,那里的粮食生产达到了什么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海燕  张世英  
本文研究我国26个省份的粮食产量问题,对全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建模,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情况;对26个省份粮食生产数据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粮食生产的地区差异;然后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法把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结构情况分为四类,进一步研究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锦英  韩晓娜  方行明  
2004~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七连增",但随着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给缺口仍然巨大,而以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资源高投入所推动的粮食产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粗放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其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粮食产量"七连增"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下降了0.7%,而技术进步年均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则成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即要素投入的粗放性)问题突出。因此,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孔繁涛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基于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演变特征,阐述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政策选择。结果表明,1995—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消费重心皆位于地理重心偏东方向,粮食供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消费重心,生产空间格局相对更加不稳定;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重心距离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降后升,供需空间匹配性总体下降;无论是移动距离还是移动方向,两者变化与阶段性的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食物消费引导等管理政策基本吻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低碳  
世界上大多数人对于全球变暖的后果的最初体验可能来自于他们的胃,通过晚餐餐桌上的变化。这是部分颇具影响力的农业专家的看法。他们越来越担心,早在全球变暖引发那些更知名但也更遥远的威胁——例如海平面升高和淹没海岸城市——之前,它将首先造成食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