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4)
- 2023(8699)
- 2022(7166)
- 2021(6777)
- 2020(5496)
- 2019(12449)
- 2018(12290)
- 2017(23796)
- 2016(12497)
- 2015(14201)
- 2014(14041)
- 2013(14383)
- 2012(13886)
- 2011(13095)
- 2010(13184)
- 2009(12539)
- 2008(12017)
- 2007(10825)
- 2006(10046)
- 2005(9260)
- 学科
- 济(83445)
- 经济(83376)
- 农(45298)
- 业(35404)
- 农业(30043)
- 管理(25160)
- 方法(24367)
- 数学(22577)
- 数学方法(22499)
- 中国(21264)
- 地方(19792)
- 业经(17648)
- 企(13601)
- 企业(13601)
- 贸(13503)
- 贸易(13495)
- 制(13259)
- 易(13179)
- 发(12715)
- 地方经济(12166)
- 学(11947)
- 融(10854)
- 金融(10854)
- 体(10650)
- 环境(10508)
- 银(10485)
- 银行(10480)
- 行(10318)
- 农业经济(10205)
- 财(10113)
- 机构
- 学院(192350)
- 大学(190664)
- 济(105368)
- 经济(103919)
- 研究(76273)
- 管理(70517)
- 中国(61208)
- 理学(60344)
- 理学院(59708)
- 管理学(59134)
- 管理学院(58781)
- 农(47235)
- 财(41300)
- 科学(40074)
- 京(39731)
- 所(38250)
- 农业(35644)
- 经济学(34520)
- 研究所(34452)
- 中心(33797)
- 财经(32867)
- 经济学院(30969)
- 经(30096)
- 业大(29800)
- 江(27600)
- 北京(25639)
- 院(25455)
- 科学院(25184)
- 范(24539)
- 师范(24431)
- 基金
- 项目(120671)
- 科学(96489)
- 研究(93297)
- 基金(90676)
- 家(77986)
- 国家(77293)
- 科学基金(65395)
- 社会(65306)
- 社会科(61665)
- 社会科学(61652)
- 基金项目(47084)
- 省(43811)
- 教育(39646)
- 编号(36763)
- 资助(36646)
- 自然(36556)
- 划(36292)
- 自然科(35674)
- 自然科学(35666)
- 自然科学基金(35057)
- 成果(29921)
- 部(29620)
- 发(29443)
- 国家社会(29045)
- 农(28306)
- 中国(27015)
- 重点(26795)
- 发展(25531)
- 教育部(25523)
- 展(25184)
- 期刊
- 济(128170)
- 经济(128170)
- 研究(64818)
- 农(52629)
- 中国(40373)
- 农业(35817)
- 财(27419)
- 科学(26722)
- 学报(25476)
- 融(23777)
- 金融(23777)
- 管理(23239)
- 业经(22713)
- 大学(21124)
- 学学(20271)
- 经济研究(20030)
- 问题(18207)
- 财经(17265)
- 世界(16953)
- 业(16875)
- 技术(15172)
- 经(15132)
- 农村(13947)
- 村(13947)
- 农业经济(13868)
- 贸(13611)
- 教育(13116)
- 经济问题(12770)
- 国际(12362)
- 技术经济(11896)
共检索到307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澜 付少平 蒋舟文
在法国现代化过程中,大革命中的土地政策奠定了法国小农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因为土地的过于碎化而步履艰难。直到20世纪中期才采取措施在有效实现土地集中的基础上加速并最终完成农业现代化进程,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从而真正成为资本主义农业强国。分析此期间法国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同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根蟠
中国小农经济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李根蟠目前我国史学界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我国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出现是封建制或封建地主制的前提和标志。按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以前固然无所谓小农经济;而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领主制社会中是否存在小农经济,实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东勃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关键词:
小农经济 农村改革 农业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纪志耿 罗玲
小农经济为何存在?两百多年来,以西斯蒙第、伯恩斯坦和俄国民粹派为代表的“小农经济稳固论”者,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行过多次思想交锋。据此不少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小农消亡的必然性,对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存在及发展缺乏有效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在劳动和资本结合的三个阶段,皆论述了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形式及缘由,即在劳动隶属于资本的过渡阶段小农经济表现为依附性存在,在劳动形式隶属于资本的阶段小农经济表现为周期性存在,在劳动实际隶属于资本的阶段小农经济表现为游离性存在。当前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为指导,统筹把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利益衔接、产业衔接、要素衔接和组织衔接。
关键词:
小农经济 政治经济学 现代农业 有机衔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计晗 许佳伟 聂凤英
西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案并不适用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乡土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土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问题。以宏观制度变迁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梳理了自清末至今4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分析了各个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征、成就和代价。基于实践经验的启示在于:政府赋能与农民组织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不可或缺,而这恰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计晗 许佳伟 聂凤英
西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案并不适用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乡土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土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问题。以宏观制度变迁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梳理了自清末至今4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分析了各个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征、成就和代价。基于实践经验的启示在于:政府赋能与农民组织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不可或缺,而这恰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军蓉 祁春节
本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背景下,基于湖北省8家柑橘合作社的调查资料,对小农经济改造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农经济改造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合作意识淡薄;农民投资意愿不强;农民机会主义倾向严重;农民素质有待提高。为此,本文提出应该重视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完善农业保险体制与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和合作社财政扶持与监督并重。
关键词:
小农经济改造 农民专业合作社 必要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戎向平 许倩
本文考察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关系基础;我国当前存在的小农经济是集体制农业衰败的产物,它既不能承担自然风险,也不能承担市场风险;改造小农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对小农经济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两个方面进行,合作制和资本制是组织基础改造可行的选择,改造小农经济的技术基础,必须引入现代工业和科技成就。
关键词:
小农经济 合作制 现代农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甘路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小农经济的"自然性"指出其不可挽回的历史命运,提出了发展农业集体化的思想。他们同时认为小农经济衰亡过程是漫长的,并强调促进农民合作社的过程中必须承认与尊重农民个人所有权;新中国经历了"集体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等小农经济的改造过程,证明小农经济消亡具有条件性,也必须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性;受理论和历史的启发,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入手,在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础上,顺利完成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任务。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小农经济 小农户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练 刘洋
家庭农场是新词,但却不是新事物。流动性家庭农场,作为家庭农场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其较长的发展阶段。从本质上来讲,流动性家庭农场与小农更为接近,是小农经济的另一种表达,也可以说,流动性家庭农场是小农经济的延伸和升级。同样,流动性家庭农场作为小农经济的一部分,在农业劳动力匮乏地区,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于粮食安全和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鹏
由于农作参差期、土地细碎化和农作环节的关联性,小农生产关系呈现出强烈的社会性。社会性小农是小农经济运行的真实主体,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安排生产,从而尽可能克服小农家庭生产的局限性。社会性小农的弹性意味着不仅可以降低村社生产体系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对接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为资本、技术等要素与土地的结合创造条件。社会性小农奠定了小农经济持续发展和适应性变迁的基础,维持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关键词:
社会性小农 小农经济 发展 适应性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鹏
由于农作参差期、土地细碎化和农作环节的关联性,小农生产关系呈现出强烈的社会性。社会性小农是小农经济运行的真实主体,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安排生产,从而尽可能克服小农家庭生产的局限性。社会性小农的弹性意味着不仅可以降低村社生产体系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对接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为资本、技术等要素与土地的结合创造条件。社会性小农奠定了小农经济持续发展和适应性变迁的基础,维持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关键词:
社会性小农 小农经济 发展 适应性变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根蟠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地主制时代,存在着比西欧发达的市场。这种市场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小农与市场的联系相当密切,以至流通已成为小农经济再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但这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市场(可称为传统市场)和建立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史上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本刊今年第一期曾发表了一组有关论文。为了推进研究与讨论的深入,中国经济史学会和本刊六月八日在京组织了专题研讨会。现把讨论会纪要和会议印发的长篇述评全文发表。本期刊登的方行、魏金玉、江太新、李向军、刘兴林等同志的论文亦与此论题有关。本刊将继续发表有关研究成果与动态,并欢迎广大作者、读者以不同形式(如专论、笔谈)对此发表意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中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求生计,他们或暂时或永久地离开了农村,使得农村成为了"三留守群体"(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栖息之地。同时,留守群体也成为现阶段农村经济的主要从业人员,当前的小农经济呈现出既异于经典理论表述的小农经济,又异于资本主义式农业的经营模式,而是表现为基于小农家庭的性别与代际分工而形成的妇女种田、老人农业,以及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