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0)
- 2023(11291)
- 2022(9945)
- 2021(9495)
- 2020(7941)
- 2019(18500)
- 2018(18547)
- 2017(36042)
- 2016(19856)
- 2015(22490)
- 2014(22885)
- 2013(22255)
- 2012(20570)
- 2011(18422)
- 2010(18296)
- 2009(16696)
- 2008(16211)
- 2007(14274)
- 2006(12578)
- 2005(11090)
- 学科
- 济(71554)
- 经济(71456)
- 管理(54255)
- 业(50133)
- 企(42521)
- 企业(42521)
- 方法(34375)
- 数学(29412)
- 数学方法(29069)
- 银(21605)
- 银行(21458)
- 制(21304)
- 行(20126)
- 中国(19438)
- 财(18828)
- 农(18599)
- 学(17983)
- 业经(15837)
- 融(15405)
- 金融(15397)
- 地方(15065)
- 理论(14110)
- 贸(12691)
- 贸易(12680)
- 度(12638)
- 制度(12625)
- 和(12386)
- 易(12266)
- 农业(12137)
- 体(12070)
- 机构
- 大学(274965)
- 学院(272152)
- 管理(108824)
- 济(102134)
- 经济(99598)
- 理学(93701)
- 理学院(92637)
- 研究(91211)
- 管理学(91040)
- 管理学院(90548)
- 中国(73688)
- 京(59540)
- 科学(58082)
- 财(48647)
- 农(47752)
- 所(46253)
- 中心(42519)
- 业大(42430)
- 研究所(42417)
- 江(40474)
- 财经(38847)
- 北京(37720)
- 农业(37613)
- 范(36199)
- 师范(35785)
- 经(35274)
- 州(33591)
- 院(33285)
- 技术(29964)
- 经济学(29662)
- 基金
- 项目(188658)
- 科学(146525)
- 研究(137793)
- 基金(135018)
- 家(117947)
- 国家(116954)
- 科学基金(99512)
- 社会(83562)
- 社会科(78960)
- 社会科学(78939)
- 省(73993)
- 基金项目(72154)
- 自然(65975)
- 自然科(64399)
- 自然科学(64382)
- 教育(63417)
- 自然科学基金(63182)
- 划(62704)
- 编号(57206)
- 资助(56176)
- 成果(46957)
- 重点(41765)
- 部(41203)
- 课题(39487)
- 发(39332)
- 创(39037)
- 创新(36337)
- 科研(36217)
- 项目编号(35597)
- 大学(35059)
- 期刊
- 济(109982)
- 经济(109982)
- 研究(82932)
- 中国(52447)
- 学报(45995)
- 农(42548)
- 科学(40890)
- 管理(38747)
- 融(37060)
- 金融(37060)
- 财(35979)
- 大学(34064)
- 教育(33443)
- 学学(31982)
- 农业(28071)
- 技术(23074)
- 财经(18430)
- 业经(17940)
- 经济研究(16751)
- 图书(15600)
- 经(15442)
- 理论(15426)
- 实践(14491)
- 践(14491)
- 问题(14183)
- 业(13983)
- 科技(13576)
- 版(12626)
- 技术经济(12162)
- 现代(12096)
共检索到405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明
信用评级的根本目的是降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法国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法国央行)在评级独立性、透明度和评级质量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具有鲜明特点,从理论和实践分析评级的实质和各国不同的评级发展模式,对促进我国评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用评级 主体评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犁子 杜治平 赵富明
在信用经济的条件下,不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其信用交易的顺利进行主要是依靠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因此,信用制度的建设必须要有中央银行的参加,而且还应是主要角色之一。文章从我国中央银行的信用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功能作用,为我国中央银行如何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加强市场准入控制、加强信用法制化和发展信用工具等十一项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信用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波
本文借鉴标准普尔和穆迪的信用评级体系,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方法,重点阐述适合我国特点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关键词:
信用评级 指标体系 财务评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庆
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疏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银行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中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荣芳
关于改革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的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周荣芳一、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的形成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的形成,始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之后。而中央银行通过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并把它作为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则始于1986年。中央银行利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瑞琪 吴晓霞
自2004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来,我国银行信用评级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银行评级体系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银行评级体系建设经验,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本文将美国与中国现行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从信用评级的法律环境、评级依据、评级机构和评级效果四个方面相对比,提出了完善法律环境、改进评级依据和促进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建议。
关键词:
银行信用 评级体系 银行业监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单俊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提出,对全球金融业风险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协议核心的IRB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在深入研究IRB法的基础上,加快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实现与世界的接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仁伍 盛文军
本文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系统的计量分析,检验了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的补充作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我们的主要结论。研究发现:在现行银行信贷体系下,对于不同类型的非国有企业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信贷歧视,商业信贷机制对于银行信贷体系具有显著的补充作用。我们的研究为理解中国间接融资体系以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供了经验证据和解决思路。
关键词: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补充效应 影响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爱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预警指标的确定商业银行的信用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工作.需要将商业银行全部信用业务集中起来.进行整体的管理.具有多重性、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在日常的经常臂理中,商业银行是围绕着“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的。鉴于上述的理念,我们把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可分为资产信用管理、流动性信用管理、资本信用管理和表外信用管理四个系统。资产信用管理侧重于贷款风险的管理.我们设立四个指标:不良贷款率、次级贷款率、可疑贷款率和损失贷款率。流动性信用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借入资金等负债行为.用于满足商业锻行发展和流动性需求,预防和控制流动性风险。设立的指标如:存贷款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构建强有力的中央银行体系中值得研究的三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课题组《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对中国金融业而言,这不仅是件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而且表明当前必须迫切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由于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新资本协议实施研究和规划项目组 王兆星 韩明智 王胜邦 陈颖
在监管部门和国内银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论证、起草、征求意见和定量影响测算,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第一批监管规章。这些规章与指引在准确把握新资本协议实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业实践,建立了一套相对明确、操作性强的审慎监管要求,为商业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技术标准。本刊特约请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这些监管规章与指引进行了解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兴无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是欧盟经济与货币联盟进入第二阶段的重要成果和第三阶段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本文对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组织结构、目的、任务、职责、政策工具、货币供应总量和监管处罚权力等做了介绍和分析。并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做了粗略的比较
关键词: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欧洲中央银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世用 吴思麒
我们建议,对我国的中央银行进行组织调整,组建跨省区超级分行。其理由有二: (1)就金融系统本身而言,在目前金融领域内部由于条条管理体制存在强烈分权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区域性中央银行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可以超脱地方各级政府,排除行政干预,独立行使货币政策大权,而且可以根据经济体制的梯次性改革目标和区域生产力状况,对不同经济区域内的金融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