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2)
- 2023(6578)
- 2022(5467)
- 2021(5442)
- 2020(4491)
- 2019(10496)
- 2018(10673)
- 2017(18240)
- 2016(10958)
- 2015(12635)
- 2014(12336)
- 2013(11317)
- 2012(10646)
- 2011(9641)
- 2010(10038)
- 2009(8611)
- 2008(8453)
- 2007(7472)
- 2006(6630)
- 2005(5995)
- 学科
- 济(28303)
- 经济(28256)
- 管理(20238)
- 业(15974)
- 教育(13631)
- 中国(13189)
- 企(11958)
- 企业(11958)
- 理论(11333)
- 农(10305)
- 教学(10299)
- 地方(9129)
- 学(7782)
- 方法(7303)
- 农业(7040)
- 业经(6850)
- 学法(6643)
- 教学法(6643)
- 财(6356)
- 制(6078)
- 研究(5709)
- 数学(5607)
- 学理(5488)
- 学理论(5488)
- 数学方法(5419)
- 融(5096)
- 金融(5091)
- 和(4983)
- 银(4924)
- 银行(4904)
- 机构
- 大学(131955)
- 学院(126756)
- 研究(48133)
- 济(38548)
- 管理(38204)
- 经济(37098)
- 中国(33949)
- 理学(31582)
- 理学院(30957)
- 京(30857)
- 管理学(30002)
- 科学(29869)
- 管理学院(29720)
- 范(26714)
- 师范(26505)
- 教育(24399)
- 所(23832)
- 江(23026)
- 中心(21973)
- 农(21744)
- 师范大学(21455)
- 研究所(21446)
- 北京(20199)
- 财(20009)
- 技术(19066)
- 州(18487)
- 院(18194)
- 业大(18184)
- 农业(16847)
- 职业(16524)
- 基金
- 项目(81052)
- 研究(67533)
- 科学(62189)
- 基金(52007)
- 家(44311)
- 国家(43795)
- 教育(37072)
- 社会(36804)
- 科学基金(36155)
- 省(34664)
- 社会科(34256)
- 社会科学(34245)
- 编号(30837)
- 划(29935)
- 成果(28748)
- 基金项目(27251)
- 课题(24737)
- 自然(21732)
- 年(21564)
- 自然科(21141)
- 自然科学(21137)
- 自然科学基金(20698)
- 资助(20291)
- 重点(19484)
- 大学(18181)
- 发(18104)
- 项目编号(17913)
- 规划(17897)
- 部(17832)
- 性(17525)
共检索到219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迎爽 杜一雄
高质量人才培养是落实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的基础,需要有共同体思维。法国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立足萨克雷大学共同体与本校实际,在人才培养中采用超学科理念,营造了政府、社会与学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外部生态,实施超越学科、年级、学院乃至学校的本硕贯通式的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国际科研能力培养,通过高师生比、多元化招生、预公务员制度与陪伴式教学等措施,打造了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灵活多元的基于每个学生成功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丹 肖欣霞
克服大学行政化与自治的博弈冲突,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欧洲传统的大学自治方式以学术治理为主,而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在中央集权制传统沿袭与政治去中心化改革中,融合了政府主导与学术治理双重属性,逐步发展为松散耦合与专业化官僚结构并存的治理实践路径。这既渐进式革新了传统中央政府对大学的单向性管控,又避免了学术组织对行政级别的“依附式”关系。在治理改革中,法国高等师范学校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兼顾市场、区域及地方需求,实现高校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并建构国家、市场、地区及学校组织和个体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系统格局;实现了内部治理体系以校长领导融合学术自治、专业化科层治理,与以教授和学生为代表的个体民主参与治理,交叉并行的实践路径。这一治理模式图景与多元主体共生的政策网络模式,对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法国高等教育 教育治理 里昂高等师范学校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惠 刘宝存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潮。法国也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并摆脱自身发展困境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实施了突破性的重大改革,探索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法国模式。本文以巴黎-萨克雷大学为典型案例,阐述该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背景、发展历程、战略规划及实践成效,及其基于"卓越大学计划"模式的治理结构、多学科跨机构的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泳
美国一流大学的博士培养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典范,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探析其筛选与录取制度、资格考试制度、课程设置、团队指导制度、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讨论为主的导修制和多元的资助体系,以期对我国目前的博士培养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美国 博士生培养 普林斯顿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严淞
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工作方针。正确理解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我国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必需之举。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理性思考与周密设计,具有导向价值、标识价值和激励价值。通过对我国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一流大学普遍重视人才的九大特质与六大类型,重点强调人才的国家性与社会性、创新性与视野性以及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目标方向不明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以及人才培养定位过于保守等问题,而这也是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着力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石明
跨学科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学实行跨学科人才培养已是大势所趋。探究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选取七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大学,通过文献搜集和调查分析,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七所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构建完整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并在课程体系、跨学科培养项目、组织形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而我国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还有诸多不足,甚至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借鉴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健全学科群、增加跨学科教育多元投入,以及改革教学方式和壮大跨学科师资队伍,是我国大学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跨学科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惠 张梦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法国也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并摆脱自身发展困境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实施了重大改革,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法国模式。本文以索邦大学为典型案例,阐述该校实施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规划:基于"卓越大学计划"的治理模式、职业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世界一流跨学科研究平台的战略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莉
介绍了本-硕-博连读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中试点的情况,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探究了原因,提出兴利抑弊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本-硕-博连读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惠玲
本文选取8所美国一流大学作为样本,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探究其对"教育公平"的实践及可资借鉴的经验。研究发现:8所大学在各民族适龄青年间、不同性别间、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学生之间分配入学机会,并向这些才智出众的青年提供本校优质学术资源,实质是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美国丰富而多样的高等教育系统为8所美国一流大学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实践提供了空间,联邦政策成为其英才主义机会均等实践的助推器,大学的经费资源是其践行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重要保障。我国精英大学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中,在寻求外部适宜的政策空间与机制的同时,更需要大学自身具备提供英才主义机会均等的实力,其中我国精英大学如何提升经济实力是未来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俞婷婕
"卓越"是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目标表述中的高频词汇。科学借鉴教育硕士培养的国际经验,聚焦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大学的办学定位、传统及优势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大学的人才培养活动始于培养目标的设立,就任何学科专业而论,培养目标的设置与定位能否契合大学办学定位与方向、遵循专业内在知识结构逻辑、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等,都将影响并最终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柳进 刘明珠
作者总结了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试行八年的实践经验,论述了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表现出的明显优越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泽芳 邹泽沛
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国外一流大学培养出大批杰出本科人才的关键。常春藤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异质多元的生源结构类型,激发问题意识的新生研讨形式,促进成长发展的学术顾问体系,注重思维培养的写作训练模式,基于研究项目的科研育人理念,保障学术规范的荣誉准则制度,突出"三全"教育的住宿学院模式,加强国际视野的海外经历训练。这对于我国当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常春藤大学 一流本科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光华 周菁菁
2017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在人才培养连贯性理念指导下,为培养学生的"学力三要素",对高中教育、大学入学者选拔机制和大学教育实施了一系列的一体化改革。这是近年来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最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建构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与新时代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其中,高中教育在教师资质、教学方式、评估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大学入学者选拔机制方面推行了新的共通考试和个别入学,在大学教育方面对三大方针、第三方评价等内容进行了改革。日本高中与大学一体化改革反映出日本政府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加强教育衔接工作、推行合理纠错机制的政策机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谷贤林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亚文化和其他的文化一样都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面组成。本文以牛漳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为个案,探讨了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观念文化对其人才培养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