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7)
- 2023(11982)
- 2022(10502)
- 2021(9738)
- 2020(8171)
- 2019(18740)
- 2018(18883)
- 2017(35202)
- 2016(19491)
- 2015(21868)
- 2014(21855)
- 2013(21679)
- 2012(20012)
- 2011(17809)
- 2010(17613)
- 2009(15919)
- 2008(15259)
- 2007(13243)
- 2006(11427)
- 2005(9921)
- 学科
- 济(75476)
- 经济(75406)
- 管理(56910)
- 业(53318)
- 企(44465)
- 企业(44465)
- 方法(35416)
- 数学(30642)
- 数学方法(30283)
- 农(20322)
- 学(18654)
- 中国(18219)
- 技术(17437)
- 地方(16994)
- 业经(16779)
- 财(16722)
- 贸(14246)
- 贸易(14239)
- 环境(14184)
- 农业(13898)
- 易(13841)
- 理论(12651)
- 和(12581)
- 制(11404)
- 划(11379)
- 务(10732)
- 财务(10666)
- 财务管理(10650)
- 融(10223)
- 金融(10221)
- 机构
- 大学(275011)
- 学院(274332)
- 管理(108685)
- 济(101784)
- 经济(99412)
- 研究(94729)
- 理学(94566)
- 理学院(93503)
- 管理学(91726)
- 管理学院(91254)
- 中国(66092)
- 科学(63733)
- 京(59111)
- 农(53270)
- 所(49407)
- 业大(48594)
- 研究所(45627)
- 财(43356)
- 农业(42504)
- 中心(42100)
- 江(39488)
- 北京(37166)
- 范(35637)
- 财经(35555)
- 师范(35254)
- 院(34563)
- 州(32572)
- 经(32405)
- 技术(32158)
- 省(29946)
- 基金
- 项目(198917)
- 科学(153590)
- 基金(142011)
- 研究(139575)
- 家(127296)
- 国家(126310)
- 科学基金(106104)
- 社会(84785)
- 社会科(80335)
- 社会科学(80309)
- 省(79383)
- 基金项目(76494)
- 自然(72150)
- 自然科(70365)
- 自然科学(70345)
- 自然科学基金(69009)
- 划(67290)
- 教育(62879)
- 资助(58150)
- 编号(56103)
- 重点(45147)
- 成果(44201)
- 发(42641)
- 部(42157)
- 创(41909)
- 创新(39231)
- 计划(39013)
- 课题(39001)
- 科研(38526)
- 大学(35587)
- 期刊
- 济(108436)
- 经济(108436)
- 研究(75161)
- 学报(52701)
- 中国(50663)
- 农(48540)
- 科学(46077)
- 管理(38669)
- 大学(37821)
- 学学(36010)
- 农业(34697)
- 财(30906)
- 教育(29634)
- 技术(25499)
- 融(18845)
- 金融(18845)
- 业(18795)
- 业经(17811)
- 科技(16477)
- 经济研究(16421)
- 财经(16172)
- 图书(14960)
- 业大(14817)
- 技术经济(14424)
- 问题(14006)
- 版(13897)
- 经(13657)
- 林业(13513)
- 理论(13325)
- 资源(13019)
共检索到389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阿林 姚健 刘春增 宋保谦
3种供试水稻品种的营养需求存在差异 ,生育期间吸收氮、磷、钾的绝对量以郑稻 6号最多 ,黄金晴最少 ;郑稻 6号对氮的吸收积累在生育中前期相对较低 ,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相对较高。因此 ,施肥时应充分考虑品种需肥特点 ,以保证高产高效。水稻叶色与施氮量相关 ,低氮时水稻倒二叶叶色值 (SPAD)变幅为 4 1 8~ 2 2 1,中等施氮量时为 4 4 3~ 2 6 4 ,而高氮量时为4 4 6~ 32 3。采用中等施氮量 (N2 2 5 0 )时 ,水稻齐穗前叶色值一直保持在 37以上 ,且后期叶色绿而不浓。因此认为 ,水稻齐穗前倒二叶SPAD值 37可作为是否追施氮肥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沿黄地区 水稻 需肥规律 叶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淑秀 陈温福
对3个产量水平不同的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品种沈农606和高产品种辽粳294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都高于秋光,特别是在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下降迟缓,成熟时明显高于秋光,但其叶绿素a/b值始终低于秋光。沈农606和辽粳294齐穗后积累的干物质较多,且产量高于秋光,可能与它们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低的叶绿素a/b值有关。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 产量水平 生物产量 干物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立华 沈娟 冯国忠 王志刚 高强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配施处理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性状及吸肥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轻度盐碱化稻田上,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水稻产量可较不施肥处理提高95.5%,水稻吸氮量、吸磷量和吸钾量可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00kg/hm2、30kg/hm2和80kg/hm2。盐碱化稻田土壤供肥能力较低,氮肥分次施用是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水稻种植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常出现亏缺,因此,今后在盐碱地水稻种植中一定要注意氮肥的合理投入以及氮磷钾的合理配施,并不断加强提高磷肥有效性的研究。
关键词:
吉林西部 盐碱地 水稻 氮磷钾 吸肥规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新 朱伟 杨露露 邓艳萍 黄璐 赵言文 汪建飞
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灌溉模式和施氮量对水稻需水规律、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对水稻阶段腾发量、需水强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及其构成有显著影响。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的腾发量、需水强度和有效穗数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的腾发量、需水强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降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在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11 495 kg·hm-2,节本增效效应最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玲 肖润林 莫继荣
作者于1991年对水稻施用沼肥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肥用于浸种育秧,能提高发芽势;用于大田则能促进水稻营养生长并提高其产量。就增产效果而言,以亩施沼肥4000公斤的产量最高,沼化肥配比为3:1的产量次之;在沼肥施用方法上,可采取亩施4000公斤作基肥或80%作基肥、20%作追肥,或用化肥代替沼肥用量的1/4或1/3(指含纯N量),均能争取较高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张鸿 姜心禄
研究了稻麦两熟地区水稻抛秧栽培中的本田施氮量及配比, 结果表明, 随施 N 量的增加, 最高苗和有效穗增加, 在 N 肥配比上, 最高苗和有效穗是底肥足的高; 中 N 水平和前、中、后搭配施肥的 R G R、 C G R高, N A R则在低 N 下较高; 一次枝梗数基本上不随施 N量和配比的变化而变化, 低 N 和中 N 下二次枝梗数无论在总的分化数还是在现存数、退化数上均基本一样,在高 N下二次枝梗数比低氮、中氮多分化3~4 个, 同时也多退化2~3 个,; 施肥量和配比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但从产量上看,本试验条件下抛秧栽培的施 N量应在135~165kg/ha 之间, N肥分配...
关键词:
稻麦两熟 抛秧 施肥 氮素分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立庚 王维金 徐竹生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选用了在水稻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5类10个籼型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水稻品种(组合)产量差异显著,从地方高秆品种→改良高秆品种→老改良矮秆品种→新改良矮秆品种→杂交稻,稻谷产量递增74.9~96.3kg/666.7m2。产量与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7**)。5类水稻品种(组合)中,以杂交稻在各生育期中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新改良矮秆品种次之,其它品种较低。产量的11.1%~37.7%来源于抽穗前茎鞘贮存物质。茎鞘贮存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随着产量提高而增加。高秆品种发展至矮秆品种,其产量主要随...
关键词:
籼型水稻 物质生产 产量演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小红 陈温福 宋玉婷 全革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两种株型品种的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结果表明,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品种的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存在差异,紧凑型沈农07425施氮处理的硝化作用强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强,最大值为齐穗期高氮处理,分别较低氮、中氮处理及PK和CK处理高18.87%、16.53%、60.29%和56.60%;而松散型秋光施氮处理以分蘖期低氮的硝化作用强度最大,较中氮、高氮处理高13.32%和3.05%,但比PK和CK处理小21.27%和27.37%。施氮条件下紧凑型沈农07425与松散型秋光的反硝化作用强度表现一致,施氮水平越...
关键词:
氮 水稻 株型 土壤 硝化-反硝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永霞 岳延滨 刘岩 曹宏鑫 葛道阔 魏秀芳
目的建立基于生物量的水稻根系主要几何参数动态模型,为水稻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于2008和2009年设置3个品种[两优108(V1,杂籼)、86优8(V2,杂粳)和南粳43(V3,常规粳稻)]和2个氮肥水平盆栽试验获取根系形态及根干重等指标,采用SPSSv13.0与Excel2007处理试验数据,RMSE检验模型。结果利用2008年观测资料,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与施肥处理下水稻单株总根长及根直径与生物量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基于生物量的水稻单株总根长动态模型;根据立体几何原理,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水稻总根体积与总根表面积动态模型。经2009年独立试验资料检验,单株总根长、总根体积及总根表面...
关键词:
水稻根系 生物量 几何参数模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英 侯晓博 汪沛 周志艳 姜锐 李克亮
目前,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相对较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无人机遥感能够实现无损、及时、快速大面积地获取作物田间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精准农业管理中。以黄华占水稻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施氮梯度的小区试验,利用无人机搭载rededge-M多光谱相机获取水稻生育期冠层多光谱图像,提取NDVI植被指数,分析了不同氮素条件下水稻冠层NDVI值的变化规律,研究了NDVI和标准种植比值指数(RISP)与水稻植株氮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依据有效积温数据,建立了基于标准种植比值法的水稻关键施肥节点的施肥量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增加,水稻冠层NDVI值也随之变大,整个生育期呈现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趋势;NDVI和RISP值均与水稻植株氮含量显著相关,且RISP的相关系数达0.9以上,可更好地用于诊断水稻生育期氮素养分状况;基于标准种植比值法的水稻施肥决策模型拟合决定系数为0.991。模型验证试验发现,模型种植区平均施氮用量为99.64kg·hm-2,而传统种植区平均用量为135.60kg·hm-2,施肥量减少26.52%。且模型种植和传统种植的产量差异不足1%,说明该施肥模型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为实现作物养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方法。
关键词:
水稻 无人机遥感 施肥决策模型 氮素营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池忠志 杨洋 杨福明 姜心禄 郑家国
以三系杂交水稻Ⅱ优7号和川香9838为试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硒肥叶面喷施时期以及硒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试验,研究生产富硒稻谷的硒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6~12 d是籽粒吸收硒元素的关键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可以显著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促进了结实率的提高,同时千粒重也略有增加;在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10 d左右两次喷施长沙隆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富硒液体肥各3000 mL/hm2,稻米产品中硒含量稳定且符合富硒稻米国家标准(GB/T22499-2008)。
关键词:
富硒稻谷 硒肥 施用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军 彭保发 杨奇勇
【目的】土壤有机质及其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研究洞庭湖区典型双季稻轮作水稻土总有机碳、全氮积累及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特征,为稻田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国家稻田土壤肥力与施肥效应长期试验平台,以不施肥处理(CK)为对照,研究农户习惯施氮磷钾化肥(CF)、施氮钾化肥(NK)、均衡施氮磷钾化肥(NPK)、低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LOM,有机肥氮比例为30%)、高量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HOM,有机肥氮比例为60%)影响下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含量及储量积累效应、有机碳氮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比例的变化特征。【结果】26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荣发 何春林 陈爱珠
利用大田试验和盆栽模拟试验,对南方水稻的浅沟渗灌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方气候条件下,当粘质水稻土的含水量为饱和田间持水量的75%时,土壤水分渗透速率达115cm/h,说明浅沟渗灌栽培完全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与常规淹灌栽培相比,通过浅沟渗灌技术,可以大量节省水稻栽培的用水量并显著提高产量,早稻、晚稻浅沟渗灌栽培可分别节水50%和40%,可分别增产约12%和8%。在晚稻盆栽模拟试验条件下,由于缺乏地下水的补充,节水率仅有38%。在总节水量中,减少蒸腾量节水约占1/4、减少蒸发量节水约占1/4、减少渗漏量节水约占1/2。
关键词:
水稻 浅沟渗灌 常规淹灌 节水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成贵 资月娥 陈路华 梅贵华 杨光利 叶琳华 郭肖艳 赵国珍
【目的】探索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科学肥水运筹方案,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6Y-27/银光为母本,陆育1号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育成了常规粳稻新品种陆育4号。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因素A,水浆管理为副区因素B,研究不同肥水管理对陆育4号机插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水处理,陆育4号的全生育期、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穗实粒数差异不显著。相同氮肥处理,水浆管控由B_1→B_2→B_3变化,全生育期延长,产量显著降低,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显著。产量为8 733~12 717 kg/hm~2,最高的是A_2B_1处理,最低的是A_5B_3处理。产值最高的也是A_2B_1处理,为33 271元/hm~2,分别比常规栽培(A_1B_3)增产24.7%和增收25.6%。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是A_5B_1处理,比常规栽培高18.5%。综合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好的肥水管理方案是A_2B_1,其次是A_3B_1。【结论】水稻新品种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肥水处理方案为施氮量(尿素)312~351 kg/hm~2,采用干湿交替进行水浆管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碧茜 范晓荣 徐国华 沈其荣
在土培条件下,选用氮高效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氮低效水稻品种农垦57和日本晴,比较了它们的旗叶在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以及氮积累量、产量与氮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氮高效品种扬稻6号在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Pn较高,灌浆期氮积累量比日本晴和农垦57高16%和25%,氮转移率比较恒定,CAT和POD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衰老较慢。氮低效品种日本晴和农垦57的旗叶氮转移率下降较快,灌浆期各为34%和35%,成熟期则下降到16%和19%;Pn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较快,趋于早衰。可见扬稻...
关键词:
水稻 旗叶 衰老 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