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26)
- 2023(12475)
- 2022(10652)
- 2021(9562)
- 2020(7982)
- 2019(18561)
- 2018(18175)
- 2017(34104)
- 2016(18736)
- 2015(21033)
- 2014(21464)
- 2013(21343)
- 2012(20360)
- 2011(18733)
- 2010(19218)
- 2009(17880)
- 2008(17835)
- 2007(16324)
- 2006(14441)
- 2005(13278)
- 学科
- 济(87866)
- 经济(87791)
- 管理(51326)
- 业(47018)
- 企(34990)
- 企业(34990)
- 方法(33402)
- 数学(29394)
- 数学方法(29069)
- 中国(28073)
- 地方(26033)
- 农(24943)
- 业经(18728)
- 学(18433)
- 财(17707)
- 环境(17115)
- 农业(17036)
- 贸(15886)
- 贸易(15874)
- 易(15286)
- 制(14509)
- 发(14201)
- 地方经济(13824)
- 银(13765)
- 融(13760)
- 金融(13758)
- 银行(13732)
- 行(13290)
- 和(13268)
- 理论(11981)
- 机构
- 学院(277530)
- 大学(275368)
- 济(113181)
- 经济(110474)
- 研究(102064)
- 管理(101442)
- 理学(85810)
- 理学院(84680)
- 管理学(83108)
- 管理学院(82575)
- 中国(76551)
- 科学(64507)
- 京(61128)
- 所(53415)
- 农(51625)
- 财(50708)
- 研究所(48322)
- 中心(46604)
- 江(44123)
- 业大(42942)
- 农业(40413)
- 财经(39573)
- 范(39275)
- 北京(39249)
- 师范(38875)
- 院(37163)
- 州(35665)
- 经(35593)
- 经济学(34176)
- 省(32318)
- 基金
- 项目(180980)
- 科学(140803)
- 研究(131321)
- 基金(127632)
- 家(112046)
- 国家(111089)
- 科学基金(93730)
- 社会(81906)
- 社会科(77635)
- 社会科学(77607)
- 省(73063)
- 基金项目(67619)
- 划(61288)
- 自然(59848)
- 教育(59540)
- 自然科(58289)
- 自然科学(58272)
- 自然科学基金(57156)
- 编号(53711)
- 资助(52063)
- 发(44982)
- 成果(43568)
- 重点(41791)
- 部(38730)
- 课题(38654)
- 创(36771)
- 发展(35805)
- 展(35211)
- 创新(34527)
- 科研(34250)
- 期刊
- 济(133182)
- 经济(133182)
- 研究(83663)
- 中国(60681)
- 农(47516)
- 学报(44324)
- 科学(40998)
- 财(37921)
- 管理(35865)
- 大学(32576)
- 农业(32410)
- 教育(31815)
- 学学(30634)
- 融(26145)
- 金融(26145)
- 技术(24868)
- 业经(23254)
- 经济研究(20577)
- 问题(19237)
- 财经(18844)
- 业(17853)
- 经(16233)
- 资源(14791)
- 技术经济(14178)
- 统计(14077)
- 贸(13698)
- 图书(13320)
- 版(13260)
- 商业(13223)
- 科技(13128)
共检索到429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刘羽晴 朱永明
构建经济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2011—2018年沿黄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1—2018年,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上游表现最为良好。(2)经济与生态二者发展水平等级对应程度较弱,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性,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流域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3)耦合协调水平受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4)从预测结果来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提升与演进的速度较为缓慢,处于中、高度协调过渡阶段,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刘羽晴 朱永明
构建经济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2011—2018年沿黄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1—2018年,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上游表现最为良好。(2)经济与生态二者发展水平等级对应程度较弱,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性,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流域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3)耦合协调水平受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4)从预测结果来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提升与演进的速度较为缓慢,处于中、高度协调过渡阶段,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文章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从城市群角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特征和环境规制强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间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稳中有降,呈现下游城市群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弱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相关性,耦合协调度水平类似的城市会出现聚集效应,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并且会促使周围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也有所增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小飞 马亚飞 焦琳惠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以及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2008—2017年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提高态势;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异质性明显,耦合协调度较高地区出现了“内拓”现象,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人口集聚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均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此,从完善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体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振举 李小想
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二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得出,考察期间我国数字贸易水平增速变化趋势并不稳定,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增速呈波动上升趋势;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间呈现高度耦合状态,东部地区耦合关系呈波动现象;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间协调关系处于低度协调阶段,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基于此,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协调体制;加快数字新基建布局,夯实产业融合根基;建构网络安全屏障,严守信息安全红线;推动智能化转型,塑造数字化发展优势,全方位强化数字贸易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寿奎 简东涵
厘清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及其耦合协调性,有利于优化高技术研发空间布局和数字产业发展战略,更好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本文以中国2013~202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并且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低-低聚集,中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的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呈现高-高聚集;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且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进一步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在二者之间。建议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低-低聚集和聚集性不显著的地区,要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国家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加快高质量发展时,要重视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宇茹
基于中国2006—2018年省际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时间段内,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分地区测算,耦合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差异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缩小,地区间差异是差异性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以提高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关海玲 张宇茹
基于中国2006—2018年省际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对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时间段内,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分地区测算,耦合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差异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缩小,地区间差异是差异性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以提高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吕旭辉 刘荣增
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二者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提供政策检验。结果发现:(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水平整体处于磨合阶段,上中游地区耦合度低于下游地区。(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缓慢上升。(3)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以协调型为主,滞缓型和衰退型占比较少,耦合状况良好。(4)对动力因素分析而构建的Tobit模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吕旭辉 刘荣增
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二者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提供政策检验。结果发现:(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水平整体处于磨合阶段,上中游地区耦合度低于下游地区。(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缓慢上升。(3)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以协调型为主,滞缓型和衰退型占比较少,耦合状况良好。(4)对动力因素分析而构建的Tobit模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张倩华
本文基于2006~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6~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一般协调;(2)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影响;(3)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上述“倒U型”影响得以发挥的两条内在机制;(4)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倒U型”影响仅显著存在于资源型城市和中上游城市。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持续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提供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维度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芳 张合林
文章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均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分省份来看有短暂的波动现象。总体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良好—高度”协调的演变态势。黄河流域应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资源高质量价值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冬
文章以9个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高质量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复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动态测度2012—2018年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国家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生态环境指数评分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但并不明显;耦合协调关系处于稳步向协调阶段迈进的态势,研究期末除重庆处于过渡阶段外,其他城市全部进入协调发展阶段,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弱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