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1)
- 2023(15920)
- 2022(13336)
- 2021(12184)
- 2020(10069)
- 2019(23208)
- 2018(22675)
- 2017(42436)
- 2016(21972)
- 2015(24210)
- 2014(24095)
- 2013(23705)
- 2012(22156)
- 2011(19964)
- 2010(19911)
- 2009(18177)
- 2008(17553)
- 2007(15112)
- 2006(13518)
- 2005(12163)
- 学科
- 济(113081)
- 经济(112976)
- 管理(57810)
- 业(56711)
- 企(42761)
- 企业(42761)
- 方法(40650)
- 数学(35682)
- 数学方法(35272)
- 地方(30544)
- 中国(30162)
- 农(28648)
- 贸(24932)
- 贸易(24917)
- 易(24081)
- 业经(23377)
- 财(21023)
- 农业(20070)
- 学(19570)
- 地方经济(17638)
- 制(16410)
- 环境(16349)
- 融(15736)
- 金融(15733)
- 银(15226)
- 银行(15203)
- 发(14733)
- 行(14681)
- 和(14340)
- 技术(14021)
- 机构
- 学院(311460)
- 大学(309585)
- 济(143225)
- 经济(140681)
- 管理(117491)
- 研究(113303)
- 理学(100247)
- 理学院(99092)
- 管理学(97432)
- 管理学院(96847)
- 中国(85404)
- 科学(65435)
- 京(65299)
- 财(61977)
- 所(56022)
- 中心(51419)
- 研究所(50542)
- 财经(48957)
- 农(48617)
- 江(46621)
- 经济学(45206)
- 经(44498)
- 业大(42791)
- 北京(41501)
- 院(41491)
- 范(41397)
- 师范(40938)
- 经济学院(40564)
- 农业(37322)
- 州(37076)
- 基金
- 项目(209281)
- 科学(165262)
- 研究(154769)
- 基金(152044)
- 家(133233)
- 国家(131842)
- 科学基金(112852)
- 社会(101064)
- 社会科(95975)
- 社会科学(95956)
- 省(80681)
- 基金项目(79861)
- 自然(70459)
- 教育(69758)
- 自然科(68659)
- 自然科学(68640)
- 划(67734)
- 自然科学基金(67381)
- 资助(61474)
- 编号(61176)
- 发(50961)
- 成果(48686)
- 重点(47774)
- 部(46267)
- 创(43579)
- 国家社会(43120)
- 课题(42677)
- 发展(41016)
- 创新(40879)
- 展(40374)
- 期刊
- 济(163484)
- 经济(163484)
- 研究(97379)
- 中国(63356)
- 财(47067)
- 管理(47017)
- 农(44929)
- 学报(44400)
- 科学(42677)
- 大学(34958)
- 学学(33189)
- 农业(31163)
- 教育(30701)
- 技术(30377)
- 融(29986)
- 金融(29986)
- 经济研究(27853)
- 业经(25890)
- 财经(24482)
- 问题(22086)
- 经(21337)
- 贸(20679)
- 国际(18584)
- 世界(16848)
- 业(16832)
- 技术经济(16511)
- 统计(14769)
- 商业(14737)
- 资源(14565)
- 现代(13708)
共检索到483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海波 乌静 肖鸿波
沿边地区是我国当前新发展格局的开发开放战略前沿。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试点旨在支持沿边地区贸易方式转变、深入推进兴边富民,但是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69个沿边县域的面板数据,将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视作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和检验了政策试点对沿边县域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政策效果的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使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升约18%。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开发开放区政策试点的建设,尚未对邻近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或虹吸效应;相较于第二批次设立的重点开发开放区,第一批政策试点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对更强;与非少数民族区县相比,试点政策对少数民族区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修群
作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战略中的核心环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2003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自贸区显著提高了地区GDP增长率,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明显滞后。利用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检验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异质性,发现上海和广东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明显,表现为对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天津和福建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不明显,但对第二产业的促进效应明显;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一点在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上都有体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大鹏 郝碧榕 李大伟
沿边开发开放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战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睦邻友好、社会和谐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把握“边”的特色,做好“边”的文章。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改革创新的两大抓手是利用“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解决“货”的问题,利用外籍边民跨境务工解决“人”的问题。未来,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要紧紧围绕“试什么”“怎么试”,进一步夯实顶层设计,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务实推进相应配套政策改革,探索沿边开放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十三五”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开放水平显著提升。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既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的排头兵。设立十年来,我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经济与贸易快速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取得了重要成果。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试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能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对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梁洁莹 刘小勇 张展培
以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9年中国950个县(市、旗)的面板数据,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金融改革的创业促进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技术创新驱动效应有助于推动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市场化程度较高、单城布局以及设立金融普惠型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区更为显著。因此,建议因地制宜建设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加强地区之间的政策互通和经验共享,实现良性合作和竞争,协同推进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黎绍凯 李露一
利用我国省级季度数据,采用前沿"反事实"框架下的合成控制法,对上海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加工程度高度化的政策效应较弱,其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30.61和-1.84。通过自贸区成立时点变化、安慰剂检验及DID平均效应检验,以上结论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短期内对其他省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的负向效应。积极引导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自贸区建设的区域示范溢出效应将是未来自贸区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海萌 申丹虹
以大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是否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机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方法,检验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使得实验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相比对照组提高了0.94,研发水平效应以及消费需求效应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这一影响效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更显著,同时相较于省份试点,直辖市试点能有效发挥政策的城市集中效应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韩瑞栋 薄凡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试验田",深化国际投融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准自然实验角度出发,基于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样本期内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设立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资本"引进来"和国内资本"走出去",国际资本双向流动效应明显;整体上,自贸区对ODI的影响效应大于FDI;具体而言,由于各自贸区改革的重点领域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自贸区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应从完善金融监管、分类管理对外投资、深化金融创新以及与国内市场衔接等方面推进自贸区建设,维护国际资本平稳有序流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延芳
作为国家间政治分隔线的边境区,具有空间邻近、人缘相通、经贸往来频繁、货币民间互认的特殊性。受地缘边界、经济边界与政治边界不一致的影响,边境区货币融通受阻,边境经济合作、市场区的扩大非常困难。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开展对缅甸金融合作、加快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进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边境金融合作的聚集效应、产业效应和资本效应显现,金融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引擎作用凸显。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建立长期稳定、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边境区金融合作为龙头,发挥
关键词:
边境区 金融合作 试验区 “一带一路”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铎 王梦飞 徐雨欣 陈晓珊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期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能否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助力并发挥先导示范作用,是当前政策层与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基于自贸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制度型开放能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能使所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平均提升约7.490%;(2)机制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加快了市场制度的变革进程,改善了营商环境改善,从而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3)异质性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对前两批自贸区和非正式制度较弱地区的自贸区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对毗邻省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自贸区制度创新水平越高、法律授权支持力度越大、产业集聚效应和吸引高端要素流动的效应越强,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越明显。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贸区建设、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助推我国生产力能级跃迁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瀛 郭佳 廉永生
构建高效的跨境物流网络,推进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是沿边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国际物流集散地和跨境合作窗口过程中,沿边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物流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应面对现实需求构建基于"硬联通"和"软联通"的沿边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物流网络,即将物流枢纽功能片区作为沿边地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通过积极推动跨境物流系统建设,同时形成基础设施网、运营组织网和智能信息网三大子网络,实现沿边地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物流网络硬互联互通。同时推进软联通,为促成跨境物流网络的硬互联互通形成一系列软性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琦 王琴梅
本文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DID和空间DID模型,深入探讨数字贸易改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贸易改革能够明显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贸易改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地理区位异质性和发展等级异质性特征,对中部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大于东部和西部城市,对二线及以下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显著性高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3)空间溢出性分析表明,数字贸易改革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促进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实现协同提升。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国珍 胡金淼 常裕琦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以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政策效应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由贸易试验区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第二,在影响机制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区域创新提升效应、市场环境改善效应和数字产业集聚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更能体现在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且随着设立批次往后,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提升的政策效应逐渐减弱。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自由贸易试验区 多期双重差分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海星 周耀东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算2004—2018年285个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增长率及分解指标,运用Tobit-DID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评估国家级开发区设立对城市GTFP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开发区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水平,但考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后,与城市GTFP增长率呈现显著负向关系,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开发区的污染企业数量和规模上升加剧了城市的污染排放,是制约城市GTFP增长提升的主要因素。受持续时间和核准面积的影响,开发区企业规模增长对城市环境污染具有门限效应。持续时间越长、核准面积越大,区内企业规模增长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越大。因此,应适当提高开发区环境入园门槛,建立污染企业淘汰机制,加快推进开发区绿色改造,以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加入WTO作为我国扩大经济开放的重要事件,其可以被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准倍差法研究了这一事件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地区差异性,对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加入WTO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存在滞后性,且在前四年较不稳定,但在2002~2008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WTO 经济增长 准自然实验 贸易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