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28)
- 2023(16682)
- 2022(13851)
- 2021(12636)
- 2020(10573)
- 2019(24395)
- 2018(23795)
- 2017(45440)
- 2016(24473)
- 2015(27555)
- 2014(27788)
- 2013(27675)
- 2012(26116)
- 2011(23680)
- 2010(24203)
- 2009(22459)
- 2008(23022)
- 2007(21235)
- 2006(18869)
- 2005(17296)
- 学科
- 济(114515)
- 经济(114398)
- 业(89917)
- 管理(79099)
- 企(78265)
- 企业(78265)
- 方法(46060)
- 数学(36208)
- 数学方法(35872)
- 农(35603)
- 业经(33205)
- 财(31540)
- 中国(31314)
- 地方(28797)
- 贸(26608)
- 贸易(26589)
- 易(25713)
- 农业(24510)
- 务(22141)
- 财务(22094)
- 财务管理(22057)
- 制(21970)
- 企业财务(20865)
- 技术(20781)
- 学(20241)
- 和(20027)
- 理论(19197)
- 银(17472)
- 银行(17435)
- 策(17186)
- 机构
- 学院(364891)
- 大学(358462)
- 济(153546)
- 经济(150343)
- 管理(137159)
- 研究(126929)
- 理学(115983)
- 理学院(114652)
- 管理学(112817)
- 管理学院(112124)
- 中国(97878)
- 科学(77334)
- 京(77208)
- 财(71198)
- 农(67690)
- 所(65926)
- 研究所(59203)
- 江(58703)
- 中心(57857)
- 财经(55388)
- 业大(54585)
- 农业(53044)
- 经(50082)
- 北京(49122)
- 范(46967)
- 州(46887)
- 师范(46476)
- 经济学(46280)
- 院(45921)
- 经济学院(41920)
- 基金
- 项目(232297)
- 科学(181644)
- 研究(170651)
- 基金(165384)
- 家(144458)
- 国家(143116)
- 科学基金(121880)
- 社会(107401)
- 社会科(101740)
- 社会科学(101711)
- 省(93531)
- 基金项目(87354)
- 自然(77857)
- 教育(77380)
- 划(77323)
- 自然科(75972)
- 自然科学(75948)
- 自然科学基金(74621)
- 编号(69444)
- 资助(67345)
- 成果(56025)
- 发(55313)
- 重点(53012)
- 部(50613)
- 创(50417)
- 课题(49036)
- 业(46626)
- 创新(46485)
- 科研(44402)
- 发展(44325)
- 期刊
- 济(181471)
- 经济(181471)
- 研究(108951)
- 中国(77767)
- 农(63547)
- 财(58102)
- 学报(56568)
- 管理(54996)
- 科学(52214)
- 农业(43405)
- 大学(42769)
- 学学(40386)
- 教育(39247)
- 融(36233)
- 金融(36233)
- 技术(34257)
- 业经(32235)
- 经济研究(28408)
- 财经(27795)
- 业(25298)
- 问题(24769)
- 经(24067)
- 贸(22573)
- 技术经济(20321)
- 国际(19519)
- 商业(18415)
- 世界(17976)
- 现代(17392)
- 版(17224)
- 科技(16576)
共检索到568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翔
截至目前,中国11个沿海省份已全部纳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范围,同时沿海地区也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两者是否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深入分析我国沿海省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了2013-2022年11个沿海省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研究表明:第一,我国沿海省份中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商贸流通业发展耦合协调度越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呈现显著正向关联。第二,观测期内我国沿海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均值仅为0.591,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三,分组回归中发现,沿海省份中设立时间较晚的自贸区大部分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设立时间较长的6个自贸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均处于“中度协调发展”阶段。第四,分时期回归中发现,新冠疫情对耦合协调度的冲击较大,大部分地区均出现1-2阶段的耦合水平下滑现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铭利 陆峰 蔡幸 黄杨杨
中国沿海11个省份既拥有“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又具备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体制优势。为深入分析二者相互作用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本文构建了11个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自贸试验区发展状况”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表明,耦合协调程度越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论证了协调两大因素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8年来的模型耦合协调度均值0.7616来看,两者整体尚处于“中度协调发展”的程度,耦合度需进一步增强。同时还发现了较发达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程度与经贸水平不匹配、新设自贸试验区省份的耦合发展水平受疫情冲击较大,以及作为自贸港的海南省耦合协调度处于全国最差水平等实际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旭 闫博 杨良
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是构建高质量商贸市场的关键举措,亦是建设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的根本要义。本文立足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基于2011-2020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同关系。研究表明,全国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且两大系统间存在紧密协同发展关系。该协同关系于2011-2012年处于低位,2013-2014年过渡为初级协调,2015-2016年实现中等协调,2017-2020年呈现高度协调。随着商贸流通业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两大系统耦合协同度将随之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运财
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是实现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二者协同发展对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包含12个指标在内的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标体系,6个指标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进行测度,之后构建耦合度、相对发展度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城市化、商贸流通业,还是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具有显著区域差异,但其在时间维度层面具有轻微变动,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为代表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特区、对外开放口岸地区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达到协调发展阶段,且城市化和商贸流通业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地区仍处于发展阶段或拮抗阶段。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市化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国臣 徐哲潇 尹政平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我国已相继部署建设五批共18个自贸试验区,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地方特色创新等多领域开展制度创新试验和改革开放探索。各自贸试验区既肩负着同样的"制度创新高地"使命,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重点和开放方向,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经验和创新案例,在推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18个自贸试验区既有共性,也各具特色。从区位分布看,已逐步形成从沿海到内陆、从南到北广泛覆盖的雁阵格局,体现了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从发达省市到沿边省份的布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姜启军 郑常伟
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可以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的高地,为区域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提供了天然试验场。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沿海自贸试验区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横向协同集聚的政策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区域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水平;经济集聚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在自贸试验区提高区域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水平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中介作用;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生产性服务业子产业和制造业横向协同集聚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自贸试验区要充分利用自身政策优势,扩大经济集聚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推动产业链横向协同集聚发展;把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心枢纽,弥补金融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短板,强化功能关联,实现高效协同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朱元甲 刘坤 杨利峰
从2013年我国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至今,国内自贸试验区总数已达11个。自贸试验区的金融业是支持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开放环境下,证券业更具有自贸试验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信号作用。国内证券业概况股市——融资功能初步发挥。2016年底,沪深A股市值达55.75万亿元,上证综合指数(收盘)3268.94。有效股票账户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朱元甲 刘坤 杨利峰
从2013年我国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至今,国内自贸试验区总数已达11个。自贸试验区的金融业是支持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开放环境下,证券业更具有自贸试验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信号作用。国内证券业概况股市——融资功能初步发挥。2016年底,沪深A股市值达55.75万亿元,上证综合指数(收盘)3268.94。有效股票账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富刚 刘彦随 王介勇
耦合状态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要素与要素之间交互胁迫、交互依存关系的客观表征,它刻画了某一时点区域系统的演进态势或趋向。基于区域系统要素组成及耦合机理分析,建立区域系统耦合状态评价模型,依据1995年~2004年海南省的国民统计数据及典型调研资料,进行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1995年~2004年海南省区域综合支撑能力和区域发展消耗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海南省区域综合支撑能力系统和区域发展消耗系统的演化速度表现出非同步性。其中前者呈下降态势,即由1995年的0.1239下降为2004年的0.0124,而后者呈稳步提高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5.7%;③1995年~2004年海...
关键词:
快速发展地区 区域系统 耦合状态 海南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志萍 廖秋敏
在商贸流通业与国际贸易耦合机理的支持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核密度估计图、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实证研究2004-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商贸流通业与国际贸易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度在空间上呈现自东向西层级递减的特点,在两系统的相对发展程度中东部以协同发展为主,而中西部则是国际贸易制约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缓慢,整体仍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之间,其核密度分布图逐渐向近似正态分布特征转变;整体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正由"大差距严重失调"向"小差距濒临失调"转变,其中东部显著缩小,中部微扩,而西部正不断拉大;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中存在显著的同类集聚特点,最终形成了以苏沪为核心的高-高集聚区和藏甘青新连片区的低-低集聚区。应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国内外商贸资源,消除协调发展的体制壁垒和优化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代伟鹏 张娜
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皖江城市群相关产业数据构建计量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结合F检验与Hausman检验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考察期间内,皖江城市群区域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渐进式增长态势;区域内各城市间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其中合肥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为0.696),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在0.4-0.6之间),安庆、宣城、六安、铜陵等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在0.2-0.4之间),池州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严重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指数为0.188);皖江城市群区域内数字经济和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依其作用大小,依序排列为财政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均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冀红梅 王覃刚
本文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研究法,探析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研究期内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绩效的耦合协调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优化,由“轻度失调”逐步演变为“良好协调”。从空间维度来看,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绩效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相对稳定,但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琴
本文在厘清跨境电商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理论机制的同时,基于2009-2021年的地级市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商贸流通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识别和评估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对区域商贸流通效率提升的作用效果。与此同时,采用基于动态双重差分模型和分区域多次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在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的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恕立 吴楚豪
本文使用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引致的区域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属地省份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产生经济效应的影响范围介于1000~2000公里,在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要大于不同板块(梯队)间产生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与非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均存在转移效应,同为自贸试验区属地省份间的转移效应更为突出;在考虑了双边经贸合作的情况下,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其他省份的实际GDP增长率,中部和西部等内陆自贸试验区的负向影响更为突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国臣 徐哲潇 尹政平
我国已相继部署建设了五批18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海陆沿边统筹、东西南北中兼顾、由点及面的雁阵型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同时,这些自贸试验区有不同的重点建设方向与特色,制度创新的核心优势日益凸显,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作用逐渐突出,且更加注重地区发展定位与政策设计相结合。未来应赋予自贸试验区片区管理机构相应的省级及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使其具备更大改革自主权;进一步加强对21世纪新议题的研究、对接和试验,并重点研究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投资安全、金融开放等领域的开放措施及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进一步凸显制度红利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企业获得感;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创新路径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