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1)
- 2023(13648)
- 2022(12068)
- 2021(11377)
- 2020(9388)
- 2019(21733)
- 2018(21603)
- 2017(41756)
- 2016(22847)
- 2015(25377)
- 2014(25613)
- 2013(25423)
- 2012(23235)
- 2011(20841)
- 2010(20686)
- 2009(18866)
- 2008(18060)
- 2007(15724)
- 2006(13657)
- 2005(11807)
- 学科
- 济(93127)
- 经济(93025)
- 管理(63532)
- 业(58190)
- 企(47812)
- 企业(47812)
- 方法(41582)
- 数学(36085)
- 数学方法(35681)
- 中国(25072)
- 地方(24581)
- 农(23643)
- 学(21645)
- 财(20770)
- 业经(19346)
- 农业(16149)
- 理论(15375)
- 环境(15103)
- 制(14949)
- 贸(14579)
- 贸易(14571)
- 和(14458)
- 易(13972)
- 技术(13827)
- 务(13194)
- 财务(13127)
- 财务管理(13106)
- 地方经济(12783)
- 企业财务(12408)
- 划(12388)
- 机构
- 大学(320368)
- 学院(317882)
- 管理(126157)
- 济(120022)
- 经济(117084)
- 理学(110129)
- 理学院(108725)
- 研究(107729)
- 管理学(106674)
- 管理学院(106089)
- 中国(77823)
- 科学(70667)
- 京(69662)
- 所(54093)
- 财(53241)
- 农(52239)
- 研究所(49896)
- 业大(49878)
- 中心(49041)
- 江(45943)
- 范(44630)
- 师范(44201)
- 北京(43793)
- 财经(43648)
- 农业(41101)
- 院(39977)
- 经(39736)
- 州(38217)
- 师范大学(36085)
- 经济学(35230)
- 基金
- 项目(227850)
- 科学(178752)
- 基金(164853)
- 研究(163244)
- 家(144631)
- 国家(143440)
- 科学基金(123124)
- 社会(101897)
- 社会科(96377)
- 社会科学(96352)
- 基金项目(89144)
- 省(88873)
- 自然(82202)
- 自然科(80265)
- 自然科学(80247)
- 自然科学基金(78767)
- 划(75772)
- 教育(74425)
- 资助(67149)
- 编号(66270)
- 成果(52699)
- 重点(50953)
- 部(49129)
- 发(48628)
- 创(46801)
- 课题(45649)
- 创新(43641)
- 科研(43602)
- 大学(41832)
- 教育部(41643)
- 期刊
- 济(128781)
- 经济(128781)
- 研究(90574)
- 中国(58371)
- 学报(53361)
- 科学(49178)
- 农(46178)
- 管理(43896)
- 大学(39612)
- 财(38877)
- 学学(37180)
- 教育(35063)
- 农业(32344)
- 技术(27209)
- 融(23880)
- 金融(23880)
- 业经(21281)
- 财经(20158)
- 经济研究(19893)
- 问题(18289)
- 图书(18025)
- 经(17148)
- 资源(16908)
- 业(16287)
- 科技(16105)
- 理论(15361)
- 版(15114)
- 技术经济(14512)
- 现代(14397)
- 发(14322)
共检索到452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博 韩增林
脆弱性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是多个科学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海洋经济地理研究中一个重点内容,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推向纵深。利用大连市1996—2007年综合发展水平数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消耗、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三角图分析方法,通过敏感性、适应性、恢复性等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沿海城市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对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逐年降低,连续12年脆弱性类型均为ERS型;②从趋势上看,经济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降低;③社会子系统的脆弱值逐渐下降,并且降低速度较快;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脆弱值逐年增加,在2003—2007年间,占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1/3以上,该子系统为目前影响大连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主要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勇 石纯 孙蕾 许世远 王军
沿海城市在全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集中的人口及财富也决定了其面临灾害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即同等灾害强度下,沿海城市遭遇自然灾害时的人口伤亡更多、经济损失更大。从灾害系统承灾体的角度,分析影响灾害脆弱性的基础设施、城市形态与结构和灾害管理体制等5个方面,顺应脆弱性评价定量化的趋势,依据一定的原则,不分灾种,面对区域和人群,选取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对该区域相应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建立了脆弱性模型,并在收集和标准化数据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浦东开发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可以为沿海城市防灾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博 苏飞 杨智 韩增林 郭建科 潘晗
从脆弱性视角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运用集对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类,进而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虽然波动频繁,但整体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研究期内,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没有出现单一子系统脆弱型,而复合子系统脆弱型和均衡脆弱型是其主要类型;(3)建议通过规避模式、适应模式及循环模式,加强陆海统筹,控制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降低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博 苏飞 杨智 韩增林 郭建科 潘晗
从脆弱性视角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运用集对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类,进而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虽然波动频繁,但整体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研究期内,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没有出现单一子系统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梅林
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 ,参照生态学模式 ,认为人地关系概念的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和非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广义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存在孰是孰非问题 ,其差别在于操作意义的不同。人地关系及其系统的经典构型主要适合于从长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 ,非经典构型更适合于从中短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特征 ,并将后者定义为开放性、人性、开发性和协调性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博 韩增林
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双重背景下,"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意义重大。作为大连市"十二五"规划的前期支撑性研究,通过大连市和相关沿海城市的比较分析,学习借鉴其发展改革的经验,准确把握大连市的差距,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推动比较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进而有助于准确把握关键问题,抓住战略重点,完善"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大连市 “十二五”规划 沿海城市 比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珍
[目的] 明晰西安市乡村地域脆弱性水平、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乡村脆弱性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VSD模型评价方法对西安市乡村地域脆弱性时空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2010—2021年,西安市乡村暴露度指数和适应力指数均较高,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敏感性等级长期处于中等及中等偏低水平,并表现为逐年下降趋势。(2)2021年西安市暴露度指数最高值分布于灞桥区,最低值处于蓝田县;敏感度以周至县、蓝田县最高,高陵区和灞桥区最低;适应力指数中以阎良区等级最高,适应能力最强,长安区和周至县最低。从区域变化来看,暴露度指数的区域差距最大,敏感度指数和适应力指数的区域差距相对较小。(3)中心城区附近乡村(包括高陵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城镇化水平高,乡村区位条件和基础条件优越,适应力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敏感度较低,但是暴露度很高;而边缘乡村(包括蓝田县、鄠邑区、周至县)与之相反,虽然暴露度偏低,但是适应力也偏低,敏感度最高。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灞桥区和最远的周至县乡村脆弱性最高,其他区域介于其间。[结论] 近10年来,西安市乡村地域系统遭受外部不利因素扰动程度较大,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乡村地域系统受到非自然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西安市的积极应对措施,使乡村适应力不断提升,乡村地域系统稳定性整体略有增加,脆弱性表现为降低趋势。未来如何平衡好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仍是西安市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钰 任建兰 徐成龙
基于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内涵分析,构建资源衰退型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方法测度资源衰退型城市枣庄市人地系统整体以及内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应对能力的障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枣庄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敏感性变化态势呈现多阶段特征,应对能力逐渐增强,脆弱性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整体属于低脆弱性水平,但随着煤炭资源濒临枯竭,枣庄市面临的经济社会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较大。研究认为,需要着重从优化工业结构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建设和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雪岩 李红 尹婧博
当前我国正面临乡村主导产业退化、粮食生产功能弱化等乡村发展问题,而对于乡村地域系统农业结构改善与经济、社会保障、生态等功能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选择县域为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9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利用主导因素法分析不同县域乡村脆弱性主导要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乡村地域敏感性呈波动上升趋势,暴露度和适应能力呈下降趋势,综合作用结果导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整体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中西部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根据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的主导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极度和重度脆弱程度的14个县,主要以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中度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轻度和轻微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和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因此,提出应从强化水土保持、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等方面开展差异化调控措施,全面提升吉林省不同县域乡村地域系统抗风险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传钧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叶兴起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地理学,虽然其中心研究课题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有所转化,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万变不离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宗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经济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频繁的一个子系统。而经济结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经济结构进行研究时,首先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指出产业结构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骨架。第三,分析指出空间结构反映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要素的分布格局。最后指出要素流成为联系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要媒介,共同构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民 石磊 张冲昊
从社会—生态视角对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有助于厘清阻碍转型期中国乡村发展的影响因素,精准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科学有序发展。文章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VSD分析框架,从社会—生态视角提出了一套县域多维度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使用CRITIC法减少评价指标间的冲突性,并通过SERV模型对区域脆弱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2019年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差异较明显,总体呈现东南、西北高,北部、西部低的空间格局。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将高脆弱区分为4个类型,依据“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的原则提出了差异化的应对策略,以期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青山
本文把影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的因素归结于人类需求结构因素、人类活动结构因素、地理环境供给结构因素和区际关系结构因素四个方面 ,并据此提出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发展原理。它们是人类活动结构的协同进化原理、地理环境协调有序利用原理和外部区际关系作用下的人地关系系统自组织原理
关键词: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基于脆弱性与耦合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低耦合度意味着高脆弱性和不协调性,没有或低脆弱性则意味着高耦合度和协调度,从脆弱性的视角剖析矿业城市人地耦合系统的内部诸要素及其结构特征。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借助物理学中的容量模型,选取中国第一个资源枯竭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市为样本城市,进行矿业城市人地耦合系统的时序动态耦合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从各子系统的序参量来看,系统内部结构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向协调、可持续发展方向演变的趋势,且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经济主宰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内在关联;(2)从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度来看,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由前期拮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洁 李同昇 王武科
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调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