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7)
2023(2366)
2022(1990)
2021(1696)
2020(1362)
2019(3244)
2018(3049)
2017(5802)
2016(3044)
2015(3380)
2014(3349)
2013(3485)
2012(3292)
2011(3108)
2010(3231)
2009(2989)
2008(2897)
2007(2605)
2006(2350)
2005(2134)
作者
(9806)
(8092)
(7944)
(7554)
(5247)
(3783)
(3640)
(3124)
(3048)
(2827)
(2734)
(2726)
(2621)
(2507)
(2433)
(2379)
(2370)
(2284)
(2275)
(2262)
(1980)
(1931)
(1852)
(1802)
(1772)
(1729)
(1708)
(1604)
(1594)
(1567)
学科
(17617)
经济(17603)
中国(8201)
管理(6851)
地方(6469)
城市(5830)
(4989)
方法(4717)
城市经济(4173)
数学(3913)
数学方法(3895)
(3302)
企业(3302)
环境(3036)
(3034)
(3023)
(2848)
地方经济(2822)
业经(2700)
(2674)
贸易(2673)
(2525)
方城(2449)
理论(2170)
(2169)
农业(2055)
(2029)
(1983)
(1966)
金融(1966)
机构
大学(47236)
学院(46875)
(21503)
研究(21089)
经济(20865)
管理(17083)
中国(14662)
理学(14383)
理学院(14090)
管理学(13923)
管理学院(13809)
科学(12298)
(11317)
(10483)
研究所(9489)
中心(8974)
(8141)
(8126)
(7766)
师范(7740)
北京(7181)
(7049)
经济学(6614)
财经(6599)
师范大学(6591)
科学院(6457)
(6375)
研究院(6041)
(6031)
(5913)
基金
项目(32258)
科学(26341)
基金(24483)
研究(22495)
(21562)
国家(21432)
科学基金(18795)
社会(15721)
社会科(14981)
社会科学(14977)
基金项目(13612)
自然(12140)
自然科(11906)
自然科学(11905)
自然科学基金(11667)
(11396)
(10281)
教育(9325)
资助(8935)
编号(8197)
(7483)
重点(7361)
国家社会(6875)
(6854)
成果(6326)
(6168)
发展(6139)
(6082)
课题(5970)
创新(5854)
期刊
(25085)
经济(25085)
研究(17034)
中国(8523)
科学(6633)
城市(6431)
管理(6235)
学报(5435)
(5304)
问题(5208)
(4792)
(4523)
大学(4041)
经济研究(3926)
(3837)
金融(3837)
学学(3814)
资源(3596)
农业(3538)
现代(3352)
业经(3107)
地理(3053)
教育(3052)
财经(2985)
技术(2951)
发展(2853)
(2853)
(2813)
国际(2736)
(2735)
共检索到73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万青  李未无  
对于在中国农业人口过剩的情况下出现"用工荒"现象,以往研究大多数从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出发进行解释,本文运用修改后的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同时从劳动力供给行为和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考虑,认为沿海城市用工荒具有结构性特点,无定价权的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遭遇用工荒,而有定价权的高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则不会遭遇用工荒。用工荒现象反映出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沿海城市仍然滞留在中低端的产业结构,沿海城市这种低水平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例如教育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以及中西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的竞争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志琴  张平宇  王国霞  
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1990—2010年辽宁沿海城市带城市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辽宁沿海城市带城市综合实力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空间上表现为大连的极化现象持续显著,东、西部中小城市发展缓慢,空间分异呈现核心—外围—边缘结构。进一步根据城市综合实力的变化趋势揭示空间结构演变规律,认为辽宁沿海城市带发展经历了点式扩张、点环扩张、点轴扩张3个阶段,未来将实现整个城市带的一体化发展。目前,辽宁沿海城市带空间结构处于点轴扩张阶段,主体格局表现为"一核—一轴—两翼"结构特征。最后,基于城市群空间结构发育的一般规律,认为辽宁沿海城市带空间结构优化方向应按照"点—轴"发展模式展开,创新空间管理组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俊  谭传凤  常旭  
在阐述世界经济发展走势及城市带功能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应加强沿海城市带的建设。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东部沿海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出中国东部沿海已基本具备了城市带发展条件的结论。最后,提出中国沿海城市带分段培育的基本构想,并对北部哈大城市带、中部京沪城市带和南部粤南城市带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弘毅,顾朝林  
我国海岸线很长,历史上海上交通相当发达,沿海港口在先秦时期即有记载。如渤海西北碣石、胶州湾琅琊、以及东南沿海的会稽(绍兴)、句章(今宁波西)、东瓯(温州)等,其职能多以军事为主,尚不具备海港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帅  
本文采用相对发展率指数、空间相关分析、热点分析的方法对沿海53个城市2002-2012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对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舜赞,孙樱  
我国北方沿海城市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建设叶舜赞,孙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北京)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主要是环渤海地区)也将加速开放和开发。本文试图对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袁俊  谭传凤  常旭  
本文在研究了城市带的功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基础上,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城市带的建设;通过对城市带构建条件的分析,认为我国城市带应选择经济技术相互作用强度大的东部沿海地区;最后,提出我国沿海城市带分段培育的基本构想,并对北部哈大城市带、中部京沪城市带和南部粤南城市带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曼娇  马学广  娄成武  
采用对应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绘制基于2003—2012年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9个城市群共81个城市的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据的点聚图,结合能够反映城市职能互补性的统计量指标——总惯量,直观地反映城市职能与城市间互补性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沿海城市带城市互补性程度横向纵向间均有较大差异。2012年较2003年,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厦漳泉城市群总惯性增加,城市互补性比率增加,城市互补性增强。与之相对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渤海地区、北部湾地区城市总惯性减小,城市互补性比率降低,城市之间互补性减弱。总惯性增加最快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发育程度最高的三大都市圈即长三角地区、京津冀、珠三角地区。针对9个区域10年互补性标准值划分出四种互补性演变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明月  王成新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东部沿海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障碍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8—2018年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及主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08—2018年,东部沿海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部沿海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演化格局存在异质性,东部沿海城市群内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优于内陆城市;单项指标的障碍度分析表明,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是对东部沿海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共性影响的障碍因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沿海城市建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若干建议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课题组建议一:合理划分总分支行权限,使行政性授权与经营责任相匹配。依据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建设银行总行已经明确了建设银行的组织形式为一级法人制的总分支行制,总行是一级法人,各分支行机构不具有独...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鞠芳辉  杜晓燕  
探讨了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城市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PROMETHEE法 ,选取苏州、南京、杭州、宁波、无锡、深圳、青岛、厦门、广州等 9个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叶  
所谓保险行业机制,从总体上讲,它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制约下,服从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保险行业中各种要素相关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不断积累保险基金,提供各种风险保障,不断扩大承保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保险事业健康发展。保险行业机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保险经营企业、保险市场、保险行业组织和国家保险业管理机关。这些要素在运作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表现为:保险经营企业是保险行业的基本经济单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官锡强  
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及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产业链条化、企业生态化和产业关联性的耦合。产业集群是形成城市群的基础,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塑造并实现领域性价值。沿海城市群的产业集群的构建,必须根据各城市的区位特点与资源优势调整产业侧重点,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以旅游业、房地产业和边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志琴  张平宇  
辽宁沿海城市带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该区域城市群空间结构必然面临着转化与重组。本文以辽宁沿海城市带24个大、中、小城市为空间单元,分别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网络通达性3方面讨论城市群集聚程度,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规模等级差异明显,首位城市垄断性强。通过构建规模指数模型,将该区域24个规模不等的城市分为4级,同级城市规模指数幅度变化不大,但是不同级别城市之间规模差异很明显。进一步运用首位度、分形理论等方法分析城市规模分布的空间特征,发现该区域城市首位分布明显,城镇规模分布较为松散,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程度较大。②经济发展格局具有明显的层序性,空间集聚现象显著。经济空间结构呈现非均衡分布状态,而且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具有相似发展水平的城市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集聚及两极分化现象,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集中布局于辽东半岛,而辽宁省西部以及东南部的经济极化现象较弱。③通达性空间分异明显,交通网络仍有很大发展潜力。通达性最优区域集中分布在该区域的几何中心以及辽东半岛地区,辽西、辽东南的通达性值普遍较高。④综合以上分析,发现辽宁沿海城市带空间结构为典型的条形核心—外围—边缘结构,具有大连、锦州、营口3个强中心,其中大连的极化作用最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成  于海琪  陕立勤  
文章研究了我国沿海部分城市,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在结合相关国际通用指标的前提下,针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特点,设计了符合实际的经济增长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并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分别线性拟合了我国沿海城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