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54)
2023(1829)
2022(1561)
2021(1459)
2020(1142)
2019(2729)
2018(2540)
2017(4899)
2016(2729)
2015(2987)
2014(2793)
2013(2938)
2012(2787)
2011(2580)
2010(2489)
2009(2295)
2008(2209)
2007(1901)
2006(1793)
2005(1639)
作者
(8589)
(7425)
(7281)
(6922)
(4710)
(3584)
(3302)
(2759)
(2714)
(2550)
(2487)
(2430)
(2384)
(2381)
(2375)
(2222)
(2205)
(2093)
(2087)
(2059)
(1881)
(1861)
(1782)
(1693)
(1647)
(1605)
(1522)
(1517)
(1500)
(1486)
学科
(15466)
经济(15458)
(7415)
(6636)
管理(6234)
方法(5792)
地方(5735)
数学(5395)
数学方法(5351)
农业(4594)
地方经济(3363)
(3302)
企业(3302)
业经(3140)
中国(2839)
(2616)
(2427)
贸易(2425)
环境(2362)
生产(2326)
(2311)
(2128)
农业经济(1826)
资源(1789)
服务(1772)
(1746)
(1564)
发展(1553)
(1547)
关系(1540)
机构
学院(40966)
大学(40216)
(20567)
经济(20315)
研究(17768)
管理(14976)
理学(13151)
中国(13140)
理学院(12959)
管理学(12756)
管理学院(12681)
(12361)
科学(11188)
农业(9858)
(9681)
(9032)
研究所(8964)
业大(8219)
中心(7853)
(6982)
经济学(6445)
科学院(6339)
(6195)
(6137)
农业大学(6012)
经济学院(5892)
财经(5818)
(5614)
经济管理(5537)
(5532)
基金
项目(30493)
科学(24024)
基金(22686)
研究(21509)
(21288)
国家(21148)
科学基金(17149)
社会(14475)
社会科(13748)
社会科学(13747)
基金项目(12062)
(11111)
自然(10875)
自然科(10600)
自然科学(10598)
自然科学基金(10404)
(9785)
资助(9022)
教育(8809)
编号(8246)
(7814)
重点(7189)
(6894)
国家社会(6774)
发展(6279)
(6211)
(6190)
(6131)
(6073)
中国(6054)
期刊
(21874)
经济(21874)
研究(11825)
(11692)
农业(8563)
中国(8041)
学报(7624)
科学(7352)
大学(5654)
学学(5488)
(5083)
管理(4915)
(4319)
技术(3627)
业经(3607)
问题(3335)
资源(3309)
经济研究(3271)
世界(2980)
财经(2738)
技术经济(2672)
(2550)
金融(2550)
教育(2542)
(2484)
业大(2439)
(2336)
经济问题(2336)
(2143)
农业大学(2141)
共检索到61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梅德银  
沿海地区粮食生产下滑的认识误区梅德银最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粮食问题。而粮食问题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造成沿海地区粮食生产大幅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思想认识上、舆论导向上出了偏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思想认识上,近些年围绕沿海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苏、浙、闽、粤四省8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指出依靠传统的扩大播种面积,精耕细作和增施化肥等措施难以实现粮食持续增长,解决粮食问题只能依靠科技进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鑫  李保国  
本文认为,实现我国沿海地区粮食总量平衡的最佳途径是努力提高沿海地区的粮食自给率。从沿海地区的科技、资金、资源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沿海地区粮食自给率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沿海地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所产生巨大效应,说明较大幅度地提高沿海粮食生产的水平是可能的,具有现实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锦国  孙东川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自1988年初由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确立以来,经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已经得到更为准确的认识和更加有力的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利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对于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和带动全国经济的振兴与繁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基础产业。关于沿海地区农业发展战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闻海燕  
基于农业部2000-2009年农户固定观察点资料,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户粮食收支、储粮行为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农户家庭存粮可用时间缩短,农户家庭粮食消费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户粮食出售量逐年提高,但出售给国家的粮食量却在减少;作为主食的稻谷储备和消费呈逆向变动趋势,稻谷消费更多地从市场上获取。这种变化特征将影响农户家庭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此,应加大对农户储粮的政策扶持力度,调整公共储备粮的品种结构,增加稻谷储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强  丁慧媛  李宪宝  
本文使用1978—2009年沿海11省市区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及其构成的变动趋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在时序演进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较明显,但属于技术诱导型增长模式,技术效率低下、粗放式经营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尊固,熊先根  
(一) 保证城乡居民对食物消费的需求是全部经济和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转的最基本保证。直至今日,全世界人们所消费的食物绝大多数还由农村生产和供应。当今世界,除了极少数极端例外,各国食物供应绝不是追求一切都做到自给自足的封闭式自我循环。首先,由于人们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多样化,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做不到一切食物的自给自足,即使农产品非常丰富的美国也得从热带地区进口本国不能生产的咖啡、可可和热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荣生  
大渤海地区行政上包括辽、冀、鲁三省和京、津二市。土地面积51.88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41%。人口1.9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9%。人口密度达375人/km~2,是我国人口负荷最大的地区之一。耕地面积为26687万亩(1988年统计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6%,垦殖指数达34.3%,是我国高垦殖率地区之一。东临渤海,大陆岸线长达5635.01km,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的34.2%。临海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海岸线,为发展海上交通、对外联系和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重工业所占比重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郭丽英  
粮食生产地域功能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异性。深入开展区域粮食生产地域功能的评价分级及动态变化研究有助于强化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粮食生产功能指数及考核模型,计算了1990和2007年的指数并分析其变动规律。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地域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的北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海河冲积平原区县域的粮食生产功能次之,山地丘陵区、坝上高原区及人口稠密的市辖区等的粮食生产功能弱。环渤海地区各县粮食生产功能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原区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位显著提高,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实施使山地丘陵区的粮食生产功能逐渐降低,市辖区及周边市县的粮食生产功能位快速下降。基于指数的评价分析,结合区域粮食总产量和区域发展定位,将研究区划分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区、省级商品粮基地区、地级市商品粮基地区、一般粮食产区等4个类型区。依据各县域的粮食生产功能定位,进一步探讨强化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经济补偿、政绩考核等创新机制和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韦倩  王安  王杰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堪称世界奇迹。在此过程中,一个显著特征是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更快。是何因素导致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本文通过构建互为补充的两种度量市场发育水平的指标,在控制了资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运用28个省份1985—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市场因素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地,为了使结果更加可信,本文还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均表明了市场因素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斌  彭锦华  
“开放效应”是指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变化程度的影响,其量化分析则是以统计指标和相应统计方法,从数量上把握开放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从而深化开放政策与经济发展逻辑关系的认识,通过调整与完善政策加快沿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海燕  张世英  
本文研究我国26个省份的粮食产量问题,对全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建模,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情况;对26个省份粮食生产数据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粮食生产的地区差异;然后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法把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结构情况分为四类,进一步研究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伟   于会娟   韩立民   朱文东   郇晓萌  
立足食物种类和食物营养双视角审视区域食物供需平衡是践行大食物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尝试。文章采用食物种类核算方法和食物营养转化模型测算了沿海地区11省份8类食物和3种营养成分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在此基础上探究食物种类和食物营养的供需平衡状况,并融合对比2种视角差异,进一步探索沿海地区食物供给和需求结构调整的路径。研究发现:(1)生产方面,沿海各省份均有生产量较大的食物种类,山东、江苏和河北营养生产量较大,福建、海南、天津和上海营养生产量较小。(2)消费方面,广东、山东、江苏、河北和浙江的食物种类消费和营养消费量均较大,人口是带动食物消费量的第一大因素。(3)种类供需平衡上,沿海地区蔬果和水产品产量充足,食用油则严重不足;山东、河北和辽宁在多种食物上有大量盈余,广东则大量缺额。营养供需平衡上,沿海地区蛋白质供需状况好于热量和脂肪,但总体来看,营养自给能力并不乐观且叠加营养不平衡问题;营养盈余主要集中在山东和江苏,缺额主要集中在广东。(4)沿海地区要在供给端遵循“固强补弱”和需求端“提倡健康饮食与减少食物浪费相结合”的原则来调整食物供需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小和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伴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转移,从而对农业生产结构产生影响。从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出发,根据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来探讨浙江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