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4)
- 2023(12077)
- 2022(10646)
- 2021(9694)
- 2020(8097)
- 2019(18711)
- 2018(18669)
- 2017(36143)
- 2016(19358)
- 2015(21653)
- 2014(21645)
- 2013(21600)
- 2012(19888)
- 2011(18121)
- 2010(18055)
- 2009(16665)
- 2008(15722)
- 2007(13657)
- 2006(12153)
- 2005(10674)
- 学科
- 济(100667)
- 经济(100581)
- 管理(55949)
- 业(50792)
- 企(42099)
- 企业(42099)
- 方法(39946)
- 数学(34924)
- 数学方法(34608)
- 地方(24236)
- 农(21212)
- 中国(21199)
- 学(19974)
- 业经(19699)
- 财(18664)
- 地方经济(15100)
- 农业(14696)
- 环境(14388)
- 和(13766)
- 制(13524)
- 贸(13359)
- 贸易(13351)
- 理论(13199)
- 易(12818)
- 技术(12165)
- 融(11592)
- 金融(11590)
- 划(11540)
- 务(11420)
- 财务(11359)
- 机构
- 大学(283567)
- 学院(281513)
- 济(121759)
- 经济(119330)
- 管理(114217)
- 理学(99559)
- 理学院(98441)
- 管理学(96909)
- 研究(96769)
- 管理学院(96419)
- 中国(69378)
- 京(59673)
- 科学(59200)
- 财(51238)
- 所(48094)
- 研究所(44081)
- 中心(42477)
- 财经(42009)
- 农(41584)
- 业大(40680)
- 江(39162)
- 经(38110)
- 北京(37777)
- 经济学(37200)
- 范(36958)
- 师范(36683)
- 院(34904)
- 经济学院(33226)
- 农业(32416)
- 州(32098)
- 基金
- 项目(195374)
- 科学(153995)
- 研究(143273)
- 基金(142484)
- 家(123542)
- 国家(122582)
- 科学基金(105631)
- 社会(91613)
- 社会科(86901)
- 社会科学(86875)
- 基金项目(76504)
- 省(75347)
- 自然(68114)
- 自然科(66491)
- 自然科学(66480)
- 自然科学基金(65287)
- 教育(64201)
- 划(63202)
- 资助(58216)
- 编号(57788)
- 成果(46035)
- 重点(43362)
- 部(43039)
- 发(42644)
- 创(40308)
- 课题(39020)
- 国家社会(37651)
- 创新(37616)
- 教育部(37055)
- 科研(36887)
- 期刊
- 济(136424)
- 经济(136424)
- 研究(85901)
- 中国(47300)
- 学报(42517)
- 管理(41903)
- 科学(40376)
- 农(37314)
- 财(36820)
- 大学(32106)
- 学学(30401)
- 教育(26689)
- 农业(26301)
- 技术(24532)
- 经济研究(22530)
- 融(21218)
- 金融(21218)
- 财经(20862)
- 业经(20371)
- 经(17871)
- 问题(17343)
- 技术经济(15590)
- 图书(14174)
- 理论(14046)
- 科技(13423)
- 现代(12997)
- 业(12845)
- 资源(12841)
- 实践(12660)
- 践(12660)
共检索到406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詹长根 王佳利 蔡春美
文章基于DEA-GRA-MLRM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6~2013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海洋经济效率的总体特征和时空格局,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探究了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海洋产业结构、海洋资源禀赋、对外开放程度4个主要因子驱动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上海和珠三角地区的广东,DEA效率值始终处于生产前沿面上(DEA有效),海洋经济效率级别为Ⅰ级;(2)处于环渤海湾的天津和山东DEA效率值紧随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历年来波动幅度不大,发展较为稳定,海洋经济效率级别为Ⅱ级;(3)环渤海湾周边的河北和坐拥东部海域的浙江和福建的海洋经济效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良 高志霞 杨荣
由于历史演变、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本文对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及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对等,73%的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绩效协调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
沿海地区 海洋经济 水平评价 效率测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翟仁祥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朱静敏 孙才志 孙康
为展现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现状,并根据其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2000—2015年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与一阶段相比,三阶段海洋经济效率整体上升,各省市排名出现不同程度变动;(2)时间演变上,全国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不断变大;(3)空间演变上,全国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格局分布,面积由小变大,效率分布由收缩趋势变为分散趋势,最终呈北、中、南三级格局分布,与三大海洋经济圈分布相吻合;三大海洋经济圈标准差椭圆面积都逐渐缩小,效率分布出现极化现象;(4)海洋经济区位熵、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海洋环保技术水平与海洋经济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对海洋科技支持力度、海洋经济政策力度对海洋经济效率呈显著正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福柱 孙明艳
新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文章采用产值份额测算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使用海洋经济的引致增长弹性、引致财政弹性、引致就业弹性和引致技术进步弹性测算其间接带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第一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主要体现于其对地方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方面,海洋第二、三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则表现为较强的间接带动效应。由于地区海洋主导产业部门的不同,各省(市)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强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沿海地区 带动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殷克东 李兴东
本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PCA和AHP等方法分别构建了测度模型;采用Kendall方法和模糊聚类法对2002~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典型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变迁动因进行了因素对比分析;通过动态分析、结构分析探明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内在关联效应,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福臣
文章建立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灰色综合评价模型,选取了11个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运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基本上能反映中国沿海地区当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盖美 刘丹丹 曲本亮
基于SFA方法运用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沿海11省市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α趋同、β趋同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和动态分析。然后通过TobiT模型的构建,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有较大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且海洋经济的增长需要牺牲一定的环境成本,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河北、天津、广东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水平较高,海南效率水平最低,效率水平越高的地区效率增长率越低;不同时期效率水平的空间差异不同,随着时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明
文章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包括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宏观环境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指标权重以及收集的数据,获得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以及提升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排位比较稳定,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福建、辽宁、上海、江苏、天津、海南、河北、广西。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洋经济规模、海洋产业生产能力和海洋科技实力。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综合竞争力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明
文章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包括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宏观环境以及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指标权重以及收集的数据,获得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以及提升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整体上排位比较稳定,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福建、辽宁、上海、江苏、天津、海南、河北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综合竞争力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璇 沈满洪
研究海洋强国战略的政策效应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199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鲁宾反事实分析框架下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评估了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且这一影响具备统计上的显著性和时间上的持续性,估计结果显示,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地区2013—2018年人均GDP的年均贡献率为8.03%。分地区来看,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各省份经济增长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对江苏、山东、福建、浙江、广东和海南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对河北和广西的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董杨
2012年,我国将"海洋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海洋权益,为我国海洋开发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战略指导。在新形势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我国沿海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本文采用产值份额测算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使用海洋经济的引致增长弹性、引致财政弹性测算其间接带动效应。在此研究基础上,针对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沿海地区 带动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华 姚星垣
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是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因素的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是当前拉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弱,两者的协同作用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对环渤海、东海和南海区域的研究表明,各区域拉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有所区别。因此,海洋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持各要素之间的相对均衡发展;其次要以金融创新为抓手,让金融与科技在海洋经济领域充分融合,发挥更大的内在协调作用。此外还需因地制宜,依据禀赋特征,制定差异化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海洋经济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金融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飞 韩增林 杨俊 钟敬秋
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脆弱性,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本文从敏感性与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障碍度评价公式等对200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与应对能力走势一致,呈现出整体微降增加、局部突变,脆弱性变化平缓的特征;2中国沿海地区的脆弱性类型空间分布整体分散、部分连片集中,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东北沿海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脆弱性逐渐降低,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呈现内部两极分异的格局;32006...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震 孙嘉泽 杨霞 刘树鑫 胡渊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响应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2001—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响应强度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1—2013年综合响应强度整体处于中、高响应水平,响应强度高值地区提升减缓,低值地区提升较快,差距逐渐减小,表明我国海洋经济与沿海经济发展关系日趋紧密,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升。(2)2001—2007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50%的地区属于低响应状态,2008年以来仅海南处于低响应状态,研究期内天津、广东的综合响应水平位次无明显变化,山东、江苏、河北、广西、海南位次均有所提升,而上海、浙江、辽宁、福建位次有所下降。相比之下,位次提升地区更加注重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提升迅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