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65)
- 2023(4752)
- 2022(4189)
- 2021(3771)
- 2020(3244)
- 2019(7570)
- 2018(7188)
- 2017(14342)
- 2016(7763)
- 2015(8139)
- 2014(8384)
- 2013(8414)
- 2012(7884)
- 2011(7129)
- 2010(7186)
- 2009(6725)
- 2008(6482)
- 2007(5857)
- 2006(5271)
- 2005(4498)
- 学科
- 济(42887)
- 经济(42871)
- 业(19781)
- 管理(17800)
- 方法(17713)
- 企(15561)
- 企业(15561)
- 数学(14597)
- 数学方法(14414)
- 地方(13363)
- 农(10970)
- 业经(10200)
- 产业(9077)
- 中国(8091)
- 农业(8025)
- 地方经济(7560)
- 学(6865)
- 结构(6646)
- 财(6460)
- 技术(5873)
- 制(5706)
- 环境(5647)
- 理论(5559)
- 和(5151)
- 贸(4901)
- 发(4900)
- 贸易(4899)
- 体(4726)
- 易(4635)
- 划(4157)
- 机构
- 学院(116021)
- 大学(112870)
- 济(48811)
- 经济(47923)
- 管理(45792)
- 研究(40360)
- 理学(39668)
- 理学院(39148)
- 管理学(38496)
- 管理学院(38281)
- 中国(28171)
- 科学(26380)
- 京(24181)
- 所(20098)
- 财(19470)
- 研究所(18607)
- 农(18142)
- 中心(17990)
- 范(17603)
- 师范(17434)
- 江(17227)
- 业大(16868)
- 财经(16123)
- 北京(15139)
- 院(14939)
- 经济学(14694)
- 经(14430)
- 州(14140)
- 师范大学(14084)
- 农业(14063)
- 基金
- 项目(82046)
- 科学(65078)
- 基金(58861)
- 研究(58703)
- 家(51478)
- 国家(51124)
- 科学基金(44002)
- 社会(38649)
- 社会科(36949)
- 社会科学(36939)
- 省(34040)
- 基金项目(32207)
- 自然(27677)
- 划(27490)
- 自然科(26966)
- 自然科学(26959)
- 自然科学基金(26472)
- 教育(25239)
- 资助(24562)
- 编号(22285)
- 发(20675)
- 重点(18792)
- 部(17101)
- 发展(16734)
- 创(16704)
- 成果(16602)
- 展(16461)
- 国家社会(16235)
- 课题(15999)
- 创新(15654)
共检索到161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李晨 于水仙
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差异分析、稳定性分析、变动指数、生产力系数以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在对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多维测度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系统趋于稳定,但依然存在旅游产业结构缺乏创新,对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作用有待提高等问题;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亟需提高。
关键词:
沿海地区 旅游产业结构 多维测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杜亚楠
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我国沿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除了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一致性外,还与本地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水平、文化底蕴等因素相关;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与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而政府投资和技术进步对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具有负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佳 李晨 于水仙
本文采用系统熵和区位熵对我国沿海地区1996-2013年旅游产业结构与集聚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探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和集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与集聚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旅游产业结构对集聚先是负向响应,后为正向响应,且程度持续减弱;旅游产业集聚对来自旅游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响应,呈现显著波动态势并逐渐趋于平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 杜亚楠
在测度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1年沿海1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样本,构建面板自向量回归模型(面板VAR),运用面板矩估计、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计量方法,探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曲折前进的,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与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历程一致;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其合理化和高度化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短期的正向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对其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但对高度化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悦铮
海滨浴场、海滨风光和历史遗迹是辽宁沿海旅游资源的主体。文章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沿海主要旅游景区 (点 )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了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框架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付加锋 刘毅 张雷 王丽艳
采用成分数据,利用球面投影降维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2004—2008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5年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型,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效益进行评价,指出今后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现象依然存在,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致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协调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关键要做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以增强其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成分数据 效益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佳 黄细嘉 张广海 王新越
文章运用综合模拟法,构建由旅游经济规模、旅游经济结构、旅游经济效益和旅游经济承载力四个层次26个指标组成的预警评价模型,从时空角度比较分析我国沿海地区2000-2011年旅游经济预警综合指数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旅游经济预警综合指数处于中警区(2000-2008)和重警区(2009-2011),特别是旅游经济规模从2007年开始进入重警区,表明规模数量型发展方式阻碍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布局方面,我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经济发展状况总体呈现正常发展态势,除上海以外,均处于中警区。沿海地区应根据自身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和预警状态合理制定发展战略,注重旅游经济发展质量,促进旅游经济可...
关键词:
旅游经济预警 沿海地区 综合模拟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悦铮,管立刚,周跃
本文从年际和月份等时空上和地域空间结构上及消费结构上对辽宁沿海地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旅游客源市场 结构分析 辽宁沿海地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水富
生态旅游产品是高品质旅游产品,福建沿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文章从分析福建沿海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条件出发,探讨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并就福建沿海地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福建沿海 生态旅游产品 产品开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波 曾文 周叶青 李悦铮 江海旭
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高度集聚的地带,因其优越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在开展入境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入境旅游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中国沿海地区省份为研究对象,以各省的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为指标,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1996-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三大区域间、区域内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可表明,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呈下降趋势,同时区际、区内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源、区位、产业和重要事件等方面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入境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 沿海地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丽刚
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两大区域红色旅游资源集中度、知名度都相对较高,绿色、古色、民俗、海洋、现代城市等旅游资源适应了红色旅游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可靠的产品支持。但东、中部经济发展、交通等基础实施、市场意识、人员素质的非均衡性导致红色旅游发展的失衡;区域合作倚重政府,导致旅游企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体制与地方保护主义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此,应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各地区红色旅游信息和人力资源的交流;强化区域红色旅游法律约束机制,提升合作的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建立区域协商制度,共建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佳 陆菊 刘宁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明确"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战略部署。本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99-2012年沿海11省市区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测度,揭示其时序变化与空间差异特征,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该时间段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99-2012年,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综合效率整体上呈螺旋状上升态势,其中长三角地区呈现出领先优势,环渤海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不相上下,呈平稳变化态势;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佳 张佳佳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沿海地区旅游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大陆沿海11个省区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样本对影响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战仁
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路径,也是当今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陆海统筹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化,触发了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海洋产业结构演进,事关我国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增长效应已成为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重要研究对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选取旅游资源综合丰度和旅游经济指标,对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状况和承载潜力进行定量测算,以探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全国而言,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旅游资源环境相对承载能力和旅游经济环境相对承载能力较强,处于弱载状态,具有一定的承载潜力,其中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应加强各省市旅游业的协调有序发展,以提高东部沿海旅游环境整体承载力,进一步推动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东部沿海 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 承载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