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1)
- 2023(4801)
- 2022(4156)
- 2021(4002)
- 2020(3247)
- 2019(7665)
- 2018(7448)
- 2017(15096)
- 2016(8158)
- 2015(8790)
- 2014(8815)
- 2013(8744)
- 2012(8350)
- 2011(7553)
- 2010(7954)
- 2009(7587)
- 2008(7613)
- 2007(6967)
- 2006(6571)
- 2005(5925)
- 学科
- 济(37080)
- 经济(37056)
- 业(26166)
- 管理(25549)
- 企(20537)
- 企业(20537)
- 方法(13757)
- 数学(12519)
- 数学方法(12352)
- 财(11690)
- 农(11439)
- 地方(10088)
- 中国(9141)
- 策(8188)
- 贸(7843)
- 贸易(7839)
- 农业(7684)
- 易(7641)
- 务(7413)
- 财务(7400)
- 财务管理(7393)
- 制(7162)
- 企业财务(7121)
- 业经(6802)
- 融(5936)
- 金融(5935)
- 及其(5878)
- 银(5843)
- 银行(5842)
- 行(5640)
- 机构
- 学院(117987)
- 大学(116400)
- 济(55594)
- 经济(54527)
- 管理(46679)
- 研究(41477)
- 理学(39735)
- 理学院(39332)
- 管理学(38820)
- 管理学院(38581)
- 中国(32140)
- 财(27614)
- 京(23760)
- 科学(21932)
- 财经(21047)
- 所(20533)
- 经(18992)
- 中心(18818)
- 江(18352)
- 研究所(18193)
- 经济学(16624)
- 农(16102)
- 财经大学(15432)
- 北京(15311)
- 院(15095)
- 范(14992)
- 经济学院(14964)
- 师范(14910)
- 州(14792)
- 业大(13825)
- 基金
- 项目(73166)
- 科学(58568)
- 研究(56699)
- 基金(53694)
- 家(45649)
- 国家(45232)
- 科学基金(39176)
- 社会(36560)
- 社会科(34782)
- 社会科学(34774)
- 基金项目(27577)
- 省(27130)
- 教育(26006)
- 自然(24365)
- 自然科(23811)
- 自然科学(23806)
- 编号(23595)
- 自然科学基金(23385)
- 划(23250)
- 资助(23041)
- 成果(20188)
- 部(17276)
- 发(16463)
- 课题(16325)
- 重点(16217)
- 性(15360)
- 教育部(15207)
- 人文(14943)
- 创(14884)
- 国家社会(14876)
共检索到185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洋
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是我国长远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然要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出发,分阶段、分区域地实施推进。沿海发达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玉翠 韩艳红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有趋同的趋势,沿海各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最大,其后依次是三次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行业就业结构的相似性、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从各省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分析可得沿海各省的优势产业还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总的看来海南与东部沿海其他省市的相似性最小,其次是北京,再其次是河北,其余各省市的相似程度差不多。文章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沿海各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效益,各省产业结构的效益随改革开放的进展有不同的演变特征。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的产业结构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江苏、浙江、广东只是在1990年后产业结构才表现出明显优势。文章对新形势下东部沿海地区的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优势 产业效益 产业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韦倩 王安 王杰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堪称世界奇迹。在此过程中,一个显著特征是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更快。是何因素导致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本文通过构建互为补充的两种度量市场发育水平的指标,在控制了资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运用28个省份1985—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市场因素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地,为了使结果更加可信,本文还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均表明了市场因素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斌 彭锦华
“开放效应”是指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变化程度的影响,其量化分析则是以统计指标和相应统计方法,从数量上把握开放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从而深化开放政策与经济发展逻辑关系的认识,通过调整与完善政策加快沿海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鹏章
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缔约国地位是大势所趋,当前只是时间问题了。“复关”必将对我国电子工业(包括电子产品市场、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这已为我国电子行业的广大领导和人们所认识。我国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对外的“窗口”,“复关”毫无疑问将对沿海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的电子工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复关”后有可能产生特区不特的状况。本人根据近年来对沿海地区电子工业情况的追踪调查,来分析和阐述“复关”对我国沿海地区电子工业的影响及对策。一、沿海地区的电子工业将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蔡的贵 谭琳
我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女性民工荒”。本文从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女性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揭示可能导致沿海地区对女性民工劳动需求扩大的因素和可能导致沿海地区女性民工劳动供给减少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工荒 女性民工 劳动权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赖广昌
沿海地区会展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有效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但目前仍面临着产业发展模式有待优化、发展总体规划缺乏、区域发展不平衡、场馆利用率分化严重、缺乏国际化品牌及中小城市市场化转型滞后等问题。应构建市场与行业协会互动平台,健全行业培育与品牌提升体系,完善区域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城市化与产业提升融合,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沿海地区 会展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金红
本文对河北沿海地区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人才结构性短缺、整体素质偏低、城乡就业差异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及缺乏制度保障是河北沿海地区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文中根据河北沿海地区存在的问题及特点提出了改进意见及对策。
关键词:
沿海地区 人力资源 对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罗忠洲
本文研究的是1994-2005年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外资依存度的提高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环渤海地区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珠三角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最低,而环渤海地区最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环渤海地区重点要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应以调整吸收外资的结构为主要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洁红 柴彭颐 谢家启
本文利用对浙江省的10 个地区10 个县的300 户农户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省沿海地区农民负担的意愿、行为及对政策的反应。由此,提出了4 点有关改进农民负担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徐加 张忠根 倪爱娟
在我国,推行粮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一系列条件,其中农户的意愿不容忽视。基于此,我们对位于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浙江省的农户作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时间为1995年6月至7月,调查对象为与从事粮食生产有关的农户,调查范围为浙江省有关县市。样本的抽取采取随机抽样法决定,调查方式为逐户问卷采访。被调查农户有177户,分布在33个县(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统计处理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1994年底的有关经济指标为:家庭平均人口4.25人,平均劳动力2.58个,其中,常年务农劳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继良 蒋德峰
根据沿海地区国家级规划区工业化进程的差异,将沿海16个国家级战略规划区划分为4类,重点分析了其中3类区域在融资政策上的差异。研究表明,3类区域融资政策基本可以归结为:数量型、数量兼顾质量型、质量型为主3种类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政策干预强度成反比关系。浦东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设置有助于提高沿海地区开发政策的包容性。
关键词:
国际经验 区域划分 融资政策 比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丽 刘卫东 刘毅
论文从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角度,分别对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在产值总量上,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做出“贡献”,但是从弹性系数角度,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地区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逐渐减缓,表明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并不是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罪魁祸首”,反而是减缓这种压力的主要贡献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在我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早期阶段,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以及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的确在某些方面,外资和外贸对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杜丽虹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区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突出表现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心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转移。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差异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寻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区位变动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劳动力素质、市场潜力等因素在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劳动力成本、当地的经济规模等传统因素的影响则明显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