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1)
- 2023(12250)
- 2022(10348)
- 2021(9557)
- 2020(8376)
- 2019(18975)
- 2018(18746)
- 2017(36782)
- 2016(20133)
- 2015(22680)
- 2014(22728)
- 2013(22900)
- 2012(21385)
- 2011(19123)
- 2010(19551)
- 2009(18724)
- 2008(19235)
- 2007(17962)
- 2006(16031)
- 2005(14640)
- 学科
- 济(93215)
- 经济(93099)
- 业(90616)
- 企(72436)
- 企业(72436)
- 管理(68369)
- 农(48068)
- 方法(39734)
- 农业(31652)
- 数学(31326)
- 数学方法(31013)
- 业经(30608)
- 财(29131)
- 中国(22313)
- 制(20427)
- 务(20327)
- 财务(20298)
- 财务管理(20259)
- 企业财务(19113)
- 地方(18504)
- 贸(17687)
- 贸易(17679)
- 技术(17657)
- 易(17186)
- 策(16192)
- 和(15891)
- 体(14808)
- 划(14713)
- 学(14557)
- 理论(14516)
- 机构
- 学院(301891)
- 大学(294841)
- 济(131140)
- 经济(128612)
- 管理(120207)
- 理学(102596)
- 理学院(101568)
- 管理学(100156)
- 管理学院(99595)
- 研究(98707)
- 中国(80613)
- 农(66758)
- 京(61947)
- 财(60446)
- 科学(59034)
- 所(51392)
- 农业(51377)
- 江(48840)
- 业大(48498)
- 中心(47244)
- 财经(47215)
- 研究所(45912)
- 经(42534)
- 经济学(38901)
- 北京(38749)
- 州(38120)
- 范(36322)
- 师范(36019)
- 经济学院(35401)
- 经济管理(35302)
- 基金
- 项目(190534)
- 科学(150344)
- 研究(141955)
- 基金(138028)
- 家(119052)
- 国家(117858)
- 科学基金(101439)
- 社会(91433)
- 社会科(86298)
- 社会科学(86271)
- 省(76374)
- 基金项目(73663)
- 自然(64028)
- 教育(62914)
- 自然科(62512)
- 自然科学(62492)
- 划(62114)
- 自然科学基金(61420)
- 编号(59133)
- 资助(55351)
- 成果(46997)
- 发(42789)
- 部(42682)
- 业(42221)
- 重点(42161)
- 创(41973)
- 课题(38957)
- 创新(38494)
- 国家社会(37506)
- 制(36740)
- 期刊
- 济(157529)
- 经济(157529)
- 研究(87390)
- 农(68258)
- 中国(59049)
- 财(50121)
- 农业(45924)
- 管理(44691)
- 学报(44362)
- 科学(42868)
- 大学(34385)
- 学学(32821)
- 业经(32000)
- 融(31761)
- 金融(31761)
- 技术(27040)
- 教育(24550)
- 业(24420)
- 财经(23655)
- 经济研究(22329)
- 问题(22034)
- 经(20451)
- 技术经济(18157)
- 世界(16738)
- 版(15947)
- 贸(15870)
- 农村(15728)
- 村(15728)
- 商业(15002)
- 农业经济(15000)
共检索到462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锦国 孙东川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自1988年初由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确立以来,经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已经得到更为准确的认识和更加有力的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利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对于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和带动全国经济的振兴与繁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的基础产业。关于沿海地区农业发展战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鑫 李保国
本文认为,实现我国沿海地区粮食总量平衡的最佳途径是努力提高沿海地区的粮食自给率。从沿海地区的科技、资金、资源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沿海地区粮食自给率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沿海地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所产生巨大效应,说明较大幅度地提高沿海粮食生产的水平是可能的,具有现实性。
关键词:
沿海地区,粮食经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梅德银
沿海地区粮食生产下滑的认识误区梅德银最近几年,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粮食问题。而粮食问题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造成沿海地区粮食生产大幅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思想认识上、舆论导向上出了偏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思想认识上,近些年围绕沿海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璐玭 林移刚
日前,在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于成都召开的2016年"全球大宗粮油产业峰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高级副总裁贾森·克莱(Jason Clay)在做主旨发言时强调,全球粮食安全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直接关系,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更关系到地球的安全。但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增长、土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闻海燕
基于农业部2000-2009年农户固定观察点资料,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户粮食收支、储粮行为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农户家庭存粮可用时间缩短,农户家庭粮食消费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户粮食出售量逐年提高,但出售给国家的粮食量却在减少;作为主食的稻谷储备和消费呈逆向变动趋势,稻谷消费更多地从市场上获取。这种变化特征将影响农户家庭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此,应加大对农户储粮的政策扶持力度,调整公共储备粮的品种结构,增加稻谷储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2013年我国农业再获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十连快"。然而,这辉煌成绩的背后潜藏着诸多挑战不容小觑: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种粮意愿低下;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务农意愿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呈现不可逆性;农业粗放经营、土地撂荒、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约束持续加大;农产品进口连年增长,贸易逆差长期保持高位,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的压力愈来愈大。据此建议:一是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创新激活农业内生增长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激发农业生产潜能;三是大力发展"两型"农业,促进农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卫龙宝 张宸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艺
中国已经进入了高水平粮食安全与高水平农业开放并存的阶段,国际粮食市场已经成为国内粮食供应体系的一部分。随着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非必需"进口量的增加冲击了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体系,国际规则约束了国内农业政策的调整空间,国际市场不确定加剧了输入性风险以及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受阻等非传统的挑战。为此,需要确立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价格,而不完全是供需缺口;高产量不等于高竞争力,粮食增长也不一定提高自给率;粮食安全并不等于绝对的自给自足。需要从粮食安全目标导向转向、农业政策设计转型、风险管控机制构建以及对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参与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对内、对外粮食安全治理的能力及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黎东升 曾靖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粮食安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基础",具有"四位一体"的特征,即产品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贸易安全,同时也面临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的自主性存在一定风险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在深度分析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在高起点上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粮食安全 挑战 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纪丽娟
粮食安全问题事关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逻辑起点及其取得的成就,发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粮食持续增产压力增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有待加强、粮食生产成本上涨、粮食流通体系不够畅通及粮食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应从筑牢粮食安全的底线与防线、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加大财政及金融支农力度、畅通粮食流通体系、提升粮食进口及来源通道的控制力等方面予以完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艺
中国已经进入了高水平粮食安全与高水平农业开放并存的阶段,国际粮食市场已经成为国内粮食供应体系的一部分。随着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非必需"进口量的增加冲击了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体系,国际规则约束了国内农业政策的调整空间,国际市场不确定加剧了输入性风险以及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受阻等非传统的挑战。为此,需要确立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价格,而不完全是供需缺口;高产量不等于高竞争力,粮食增长也不一定提高自给率;粮食安全并不等于绝对的自给自足。需要从粮食安全目标导向转向、农业政策设计转型、风险管控机制构建以及对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参与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对内、对外粮食安全治理的能力及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