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2)
- 2023(5111)
- 2022(4387)
- 2021(3693)
- 2020(3044)
- 2019(6922)
- 2018(6732)
- 2017(13340)
- 2016(6889)
- 2015(7615)
- 2014(7804)
- 2013(7965)
- 2012(7895)
- 2011(7278)
- 2010(7586)
- 2009(7230)
- 2008(6792)
- 2007(6128)
- 2006(5863)
- 2005(5537)
- 学科
- 济(59948)
- 经济(59913)
- 地方(18382)
- 方法(16748)
- 管理(16403)
- 数学(15160)
- 数学方法(15067)
- 业(14499)
- 地方经济(13327)
- 中国(10731)
- 农(10161)
- 学(10108)
- 企(9256)
- 企业(9256)
- 业经(9160)
- 农业(7846)
- 财(7009)
- 环境(6961)
- 经济学(6959)
- 融(6577)
- 金融(6576)
- 贸(6487)
- 贸易(6482)
- 发(6195)
- 易(6120)
- 制(6010)
- 产业(5728)
- 和(5624)
- 体(5312)
- 资源(5266)
- 机构
- 大学(112119)
- 学院(111606)
- 济(62705)
- 经济(61770)
- 研究(45606)
- 管理(38918)
- 中国(33258)
- 理学(32964)
- 理学院(32510)
- 管理学(32100)
- 管理学院(31877)
- 财(25648)
- 科学(24897)
- 所(23502)
- 京(23260)
- 经济学(21632)
- 研究所(21148)
- 财经(20451)
- 中心(19275)
- 经济学院(19235)
- 经(18406)
- 江(16776)
- 农(16077)
- 院(15778)
- 北京(15047)
- 财经大学(14954)
- 范(14658)
- 师范(14540)
- 科学院(14395)
- 业大(13387)
- 基金
- 项目(69557)
- 科学(54843)
- 基金(51378)
- 研究(51023)
- 家(44798)
- 国家(44501)
- 科学基金(37373)
- 社会(35962)
- 社会科(34189)
- 社会科学(34184)
- 基金项目(26465)
- 省(25527)
- 教育(21621)
- 资助(21480)
- 自然(21340)
- 划(21332)
- 自然科(20824)
- 自然科学(20821)
- 自然科学基金(20435)
- 编号(18623)
- 发(17709)
- 国家社会(16191)
- 重点(16004)
- 部(15801)
- 成果(15641)
- 济(15234)
- 经济(15110)
- 发展(15074)
- 展(14882)
- 教育部(13692)
共检索到179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翔 范金 戴枫
研究目标:基于分工视角测度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及沿海地区出口对于内陆省份的带动效应。研究方法: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对嵌入式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经济增长和贸易核算。研究发现:中国加入WTO以来各地区垂直专业化分工整体水平有所上升,但各地区参与GVC和NVC分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本地生产经营活动拉动,但参与GVC和NVC分工是驱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由于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各地经济2008年以来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更多依赖本地生产经营的拉动;沿海地区出口对内陆省份拉动效应主要体现在农业等行业,说明内陆省份主要通过向东部地区提供生产原材料方式间接参与到国际分工之中。研究创新:基于GVC和NVC融合互动视角,对沿海地区出口带动内陆省份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价值:为研究中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出口带动 专业化分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柳 江静
中国FDI分布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占大多数,内陆地区占很少部分。本文利用1992-200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沿海FDI跨区域的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继续深化和加大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同时也是促进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罗忠洲
本文研究的是1994-2005年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外资依存度的提高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环渤海地区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珠三角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最低,而环渤海地区最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环渤海地区重点要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应以调整吸收外资的结构为主要目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傅允生
地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受区位条件、要素资源存在状况与资源配置方式的约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区位优势所具有的地区资源集聚效应和体制转轨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区资源配置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 杜亚楠
在测度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1年沿海1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样本,构建面板自向量回归模型(面板VAR),运用面板矩估计、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计量方法,探讨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曲折前进的,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与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历程一致;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其合理化和高度化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短期的正向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对其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但对高度化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川
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面板数据,以江苏省的南通与徐州两地为实证进行分析,对江苏沿海县域与内陆县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比较,得出影响两地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县域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梯度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忠良 孟浩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以往保险市场次第开放政策的影响,我国内陆与沿海地区保险市场的发育状况和竞争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沿海地区保险业发育程度高,监管经验丰富,监管水平较高;内陆地区保险业发育程度低,监管体制还不够健全,监管水平较低。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表,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步伐将不断加快。内陆地区应及时审视与沿海地区在保险监管上的差距,充分借鉴沿海地区保险监管的先进经验,尽快提高自身的监管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葛孚桥
再构的意义:由学术争论引起的现实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理论界在充分肯定这一点的同时,对地区经济关系的发展状况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横向经济联系已开始突破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效莉 余颖博
消费环境作为消费领域的关键要素,对促进完整内需系统形成、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商贸环境和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建立指标体系测度2006-2019年沿海11省市居民消费环境指数,并采用泰尔系数、Moran’s I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揭示其时空分异和演化特征,进而建立计量模型考察消费环境改善的消费增长效应。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沿海地区居民消费环境指数呈增长态势;沿海地区居民消费环境指数的整体差异呈波动下降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自中间向南北递减特点,且此分布特征在时间序列上逐渐加强,最终消费环境指数的热点区域全部集中在长三角经济区;消费环境对消费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各子系统对消费支出的贡献在区域层面上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提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商品经济繁荣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环境 测度体系 时空演化 消费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慧 王涛
笔者以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础,以中国沿海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寻沿海地区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路径。根据局部多项式估计结果,对区域保险密度与人均GDP之间的拟合效果、单调性、凹凸性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保险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效率及边际收益在沿海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区域两变量的关系在2003年前后呈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沿海地区整体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拟合曲线作为参照标准,北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的拟合曲线变化相对稳定,东部沿海地区拟合曲线的变化较为复杂。总体上,沿海地区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是可以肯定的,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铁鹰 李京梅
扩展性地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容量统一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中,在理论上放宽了基本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除环渤海地区外,其他沿海省份的实际入海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均小于其环境容量,除辽宁、河北等省份污染物排放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外,其他省份没有超过环境阈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慧 王春阳
文章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β收敛模型为基础,构建调整的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及趋同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收敛趋势,且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且金融发展随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宏付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文章总结了江苏沿海三市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并以沿海三市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对外贸易与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进口增加对经济增长有明显贡献。建议应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稳定出口规模,重视进口高新技术类产品以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慧 王春阳
文章以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以β收敛模型为基础,构建调整的滞后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及趋同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现收敛趋势,且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显著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且金融发展随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博 田闯 史钊源 韩增林
在海洋经济质量转型之期,基于"认知—评价—建构—优化"理念,界定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内涵,通过中心-引力模型评价分析2000—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构建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模型,识别影响其空间特征的相关要素,并根据要素作用程度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①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呈"核心—圈层"结构,形成以大连为"领头雁"的雁阵式相互继起模式";钻石型"引力流结构促成辽宁沿海地区集中化连片发展格局;②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主要受空间集聚效应影响,海洋资本、海洋基建和海洋产业结构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顺流机制,其中海洋产业结构成为影响辽宁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圈层空间集聚效应的关键流;海洋人才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逆流机制;③通过路径作用程度的象限划分,提出强化大连中心地职能,针对腹地城市定位及资源禀赋条件提出调控措施,推进沿海区域协调与一体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