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15)
- 2023(16756)
- 2022(14533)
- 2021(13610)
- 2020(11218)
- 2019(25950)
- 2018(25931)
- 2017(49225)
- 2016(27115)
- 2015(30381)
- 2014(30526)
- 2013(30292)
- 2012(28278)
- 2011(25526)
- 2010(25724)
- 2009(23647)
- 2008(23009)
- 2007(20393)
- 2006(18236)
- 2005(16552)
- 学科
- 济(110752)
- 经济(110610)
- 管理(77157)
- 业(72339)
- 企(58331)
- 企业(58331)
- 方法(41937)
- 数学(35616)
- 数学方法(35214)
- 中国(32074)
- 农(31839)
- 地方(30000)
- 财(27380)
- 业经(25929)
- 学(25443)
- 制(24120)
- 农业(21454)
- 贸(18684)
- 贸易(18666)
- 环境(18518)
- 银(18132)
- 银行(18082)
- 易(17969)
- 融(17680)
- 金融(17674)
- 行(17343)
- 和(17337)
- 理论(17213)
- 技术(17180)
- 体(16330)
- 机构
- 大学(381445)
- 学院(379760)
- 济(148046)
- 管理(145746)
- 经济(144536)
- 研究(134474)
- 理学(124442)
- 理学院(122869)
- 管理学(120804)
- 管理学院(120102)
- 中国(101104)
- 科学(84347)
- 京(84221)
- 财(70502)
- 所(68715)
- 农(66204)
- 研究所(62188)
- 中心(61036)
- 江(58874)
- 业大(57899)
- 财经(54717)
- 北京(53768)
- 范(53212)
- 师范(52698)
- 农业(51570)
- 经(49455)
- 院(49048)
- 州(48825)
- 经济学(43565)
- 省(42811)
- 基金
- 项目(255872)
- 科学(200386)
- 研究(188031)
- 基金(183296)
- 家(160078)
- 国家(158687)
- 科学基金(135348)
- 社会(116437)
- 社会科(110084)
- 社会科学(110057)
- 省(100760)
- 基金项目(98025)
- 自然(88085)
- 自然科(85944)
- 自然科学(85926)
- 教育(85683)
- 划(85408)
- 自然科学基金(84332)
- 编号(77785)
- 资助(74118)
- 成果(64044)
- 发(57916)
- 重点(57648)
- 部(55655)
- 课题(54444)
- 创(53011)
- 创新(49527)
- 科研(48505)
- 制(47974)
- 教育部(47207)
- 期刊
- 济(174455)
- 经济(174455)
- 研究(116732)
- 中国(85090)
- 学报(61819)
- 农(61804)
- 科学(57551)
- 管理(54965)
- 财(53833)
- 教育(47063)
- 大学(46105)
- 学学(42976)
- 农业(42244)
- 融(36020)
- 金融(36020)
- 技术(32912)
- 业经(29291)
- 财经(26531)
- 经济研究(26104)
- 问题(22935)
- 经(22608)
- 图书(21942)
- 业(21777)
- 资源(18792)
- 科技(18782)
- 理论(18295)
- 版(17963)
- 现代(17464)
- 技术经济(17372)
- 实践(16654)
共检索到585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玉华,刘彦随,周应华
随着区域土地利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区域土地利用的转化及其驱动机制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区域土地利用转化的研究表明,人文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转化主导驱动力的观点已得到共识,但其驱动机制及其驱动力的传导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搜索和实地调研,揭示了90年代以来温州市土地利用转化的基本特征。指出土地利用转化的关键性人文因素主要是政策驱动力、经济驱动力与城镇化发展驱动力,这三种驱动力共同存在,相互作用,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主导传导机制。为此国家在实施区域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时,应当因地制宜,更加关注主导人文驱动力在具体区域环境下的重要程度及其结合过程。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换 人文驱动力 温州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明 傅志华 李步鸣 柯菊明 刘锡田 胡正武 林坚 杨海曼 张菁华 黄爱南 沈文超 马松伟 韩凤芹 申学锋 叶乐安 仇德龙 吴强 麻相漫
2008年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地方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通过政府举债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回暖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宇 刘彦随 王玉华
土地资源的短缺、质量退化与低效利用,已成为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决策所面临的现实难题。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人地矛盾激化和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特殊的人文生态脆弱区,受到了包括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密切关注,尤其是近10多年来在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以土地科学研究新方向和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为基本背景,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转换格局、驱动力因素辨识与驱动机制、土地利用转换的效应、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调控等方面,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评述,并指出今后应重视深...
关键词:
沿海地区 土地利用 研究新进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飞 胡瑞法 张笃富
在粮食生产的硬约束下,经济发达地区农民重视对不增加劳动投入便可显著增产的技术和投资大技术性强的技术的选择,且在第二、三产业发达的条件下,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选择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户越来越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伟元
以海口市为例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土地利用中的几个特点和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合理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沿海开放地区 土地利用 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重庆市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研究课题组
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于一身,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据统计,重庆户籍总人口3370万,其中,农村户籍人口1980万。农村集体土地7.50万平方千米,占地域面积的91.2%。农村地域广大、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发展总体滞后的特点,决定了重庆村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村规划)的实践有别于经济发达地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重庆市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研究课题组
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上,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于一身,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据统计,重庆户籍总人口3370万,其中,农村户籍人口1980万。农村集体土地7.50万平方千米,占地域面积的91.2%。农村地域广大、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发展总体滞后的特点,决定了重庆村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村规划)的实践有别于经济发达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俊 李月辰 席建超 葛全胜 张云 马占东
研究以多时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叠置与转置模型分析1992—2009年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式呈现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1992—2009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中耕地减少速度最快,为4.66%;建设用地增加最快,为21.32%;耕地大部分转移为建设用地,1992—2009年耕地转向建设用地的面积为891.35 hm2,占总耕地转移面积的54.76%;旅游用地面积增加了425.35 hm2,占建设用地增长面积的27.69%;2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呈现出沿交通干线和海岸线分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杨杨 冯科
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宁渡—杭州—嘉兴等沿海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农地利用具有比较优势;浙江省在目前区域土地利用配置上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是协调浙江省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土地资源配置 耕地资源 浙江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海霞 童菊儿 郑朝洪 徐扬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变化较为显著,研究该地区耕地变化的趋势与驱动机制,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绍兴市作为典型案例,探寻该市耕地数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揭示该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绍兴市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显著,耕地呈现逐年减少的总体趋势;耕地减少以建设占用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为主,以基本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和人们生活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主要动因。研究结果可为绍兴市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促进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因子 主成分分析 绍兴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炳汝 汪逸群 周冲
以无锡市惠山区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承载力和土地利用协调度两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其土地利用潜力,研究表明:堰桥街道、前洲街道和玉祁街道为土地利用高潜力区,洛杜街道、前桥街道和阳山镇土地利用潜力适中,长安街道受惠山新城建设影响,土地利用潜力最低。洛社镇、玉祁街道应以农业发展为根基,重点维持耕地占有率,适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阳山镇和钱桥街道应根据园、林特色,走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道路;长安、堰桥和钱桥街道应深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打造惠山区的二、三产业和城镇、居民集聚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王启仿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马尔柯夫链 转移矩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凤武,彭补拙,丁建中,张燕
本文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温州市及县 (市、区 )的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 ,找出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及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 ,在土地利用方面 ,对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 ,应防止农业用地的流失 ;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 ,应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数量结构 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伟峰 孙在宏 兰晓华 王亚华
以苏州市和宿州市为代表,对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化进行比较研究。在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变化分析模型和信息熵理论支持下,分析比较了1998—2008年两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化规律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两市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主要地类的变化方向相同,且苏州市的变化幅度的绝对值和变化速度均远大于宿州市;两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均较高,苏州市该指数的增长总体上维持在较高水平,处于高速发展期,宿州市则较为稳定,处于缓慢的发展期,研究期内该指数被逐步拉开,至2008年差距已达到9.36;研究期内两市的信息熵总体上均上升,总趋势是由快变慢,苏州市信息熵增长更快,两市土地利用系统均向复杂无序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的政策,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持续优化是今后两市土地利用管理努力的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青,黄贤金,濮励杰,李宪文,周峰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无锡市东亭镇、安镇镇和羊尖镇为例,通过应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农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模型,并据此着重分析了区域农地数量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农业集约化、城市(上海市)辐射力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乡镇,农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有所差异的,而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各驱动因素的重要程度也是动态变化的。最后,作者就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合理保护农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重视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依据农业产业发展态势,积极调整农地利用结构;推进非农产业升级,合理控制非农用地规模;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的经济约束机制和土地利用决策体系;加强区域合作,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趋同;促进产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利用占用效率。
关键词:
农业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模型 政策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换态势与机制分析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中心城市人口的界定及预测──以宁波市为例
沿海开发中土地利用的生态学思考——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探——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土地利用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与机制——以辽宁沿海地区为例
主题公园周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为例
中部欠发达地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探讨——以江西省余江县蓝田村为例
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趋势——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