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9)
- 2023(8923)
- 2022(7394)
- 2021(7042)
- 2020(5700)
- 2019(12681)
- 2018(12573)
- 2017(22552)
- 2016(12323)
- 2015(13471)
- 2014(12891)
- 2013(12198)
- 2012(11573)
- 2011(10390)
- 2010(10875)
- 2009(9837)
- 2008(9819)
- 2007(9159)
- 2006(8064)
- 2005(6905)
- 学科
- 济(40821)
- 经济(40767)
- 管理(38702)
- 业(33766)
- 企(29380)
- 企业(29380)
- 技术(16093)
- 中国(14643)
- 农(12830)
- 方法(12334)
- 地方(12282)
- 技术管理(11800)
- 业经(11771)
- 财(11586)
- 理论(9730)
- 学(9726)
- 数学(9327)
- 制(9249)
- 数学方法(9133)
- 农业(8698)
- 教育(8014)
- 银(7953)
- 融(7948)
- 金融(7947)
- 银行(7931)
- 行(7692)
- 和(7349)
- 划(7258)
- 家(7036)
- 策(6890)
- 机构
- 大学(160751)
- 学院(160711)
- 济(60556)
- 管理(60049)
- 经济(59041)
- 研究(57527)
- 理学(50598)
- 理学院(49900)
- 管理学(49074)
- 管理学院(48716)
- 中国(43419)
- 京(34891)
- 科学(34795)
- 财(30735)
- 所(28194)
- 江(27647)
- 中心(26389)
- 研究所(25422)
- 农(24500)
- 范(24481)
- 师范(24241)
- 财经(22672)
- 北京(21880)
- 州(21836)
- 院(21571)
- 业大(21311)
- 经(20611)
- 技术(19857)
- 师范大学(19578)
- 农业(18756)
- 基金
- 项目(106910)
- 科学(84748)
- 研究(83757)
- 基金(74520)
- 家(64891)
- 国家(64285)
- 科学基金(55043)
- 社会(51835)
- 社会科(48872)
- 社会科学(48860)
- 省(43800)
- 教育(39897)
- 基金项目(39301)
- 划(36804)
- 编号(34239)
- 自然(33416)
- 自然科(32672)
- 自然科学(32662)
- 自然科学基金(32104)
- 成果(29735)
- 创(28644)
- 资助(27782)
- 课题(26048)
- 创新(25710)
- 重点(24929)
- 发(23978)
- 部(23174)
- 年(21394)
- 国家社会(21249)
- 制(21212)
共检索到260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凌 刘世庆 许英明 邵平桢
研究了沿海"三城"新区(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自主创新的经验、做法和特色,提出培育和增强新区创新能力的启示,为新阶段新区的发展和新设立新区、特别是天府新区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三城新区 自主创新 创新驱动 天府新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清
本文在分析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做法基础上,研究提出借鉴国外政府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先进经验的启示,以及我国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国际经验 政府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云霏
本文通过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个国家高新区的案例,对全国高新区发展情况中的经验、做法、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区 自主创新 环境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凌飚 庄兆声 余进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中国提升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在价值链上能够充分分享发展成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之一。深圳、浦东在先行先试进程中,由国内短缺经济时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国内买方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而竞争激烈,再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转型,实际上是对跨国资本及与之融合的高科技垄断的突围。这一历史进程积累的经验有,新区建设不能止步于政策优惠对企业和产业的聚集,而是应致力于在市场竞争下增强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引入外资,促进公有制经济与多种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是中国提升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在价值链上能够充分分享发展成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之一。深圳、浦东在先行先试进程中,由国内短缺经济时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国内买方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而竞争激烈,再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转型,实际上是对跨国资本及与之融合的高科技垄断的突围。这一历史进程积累的经验有,新区建设不能止步于政策优惠对企业和产业的聚集,而是应致力于在市场竞争下增强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引入外资,促进公有制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创新发展;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既要有全球视野的向产业高端迈进的创新发展布局,还要着眼于区内外产业的协调发展;既要形成通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聚集人才,还要形成能够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这些可供正在进行的雄安新区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庆杨
在当代经济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在全球性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保证。纵观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总是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可见,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一国整体实力的高低。通过论述分析国外自主创新的特征,为我国自主创新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创新模式 创新能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边俊利
根据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重要指引,天津市正在努力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为金融创新基地。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滨海新区金融产品创新的情况,分析了其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了进一步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应解决的问题,提出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的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魏晶
深圳高新区通过创新引领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在科技创新领域居全国前列,这得益于政府战略规划、科学引导和错位布局,得益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先进的创新理念、活跃的创新思维和火热的创新热情。本文深入分析了深圳高新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以便为其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或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深圳高新区 创新 实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2006年6月2日,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高级研修班"上作了重要报告。报告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阐述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摘编了报告的部分内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梅 申丽静 陈良华
自主创新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国家经济竞争力。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政策手段。文章通过介绍西方各国在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一些通行做法,为我国今后实施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制度和措施提供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政府采购 自主创新 国际经验 首购与订购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伟 曹建国 蔡卫星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政府采购已经成为扶持自主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在总结发达国家通过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实践,提出了对规范政府采购、充分发挥引导自主创新的政策功能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政府采购 自主创新 政策功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克俊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关键词:
高新区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具恒
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关键,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至高点。国家高新区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西安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特色,形成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效机制和内陆地区科技园区发展的西安模式。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西安高新区还需正视瓶颈,在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孵化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人才高地战略、转变资源供给方式聚集全球资源、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园区活力、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园区、完善科技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华东
"产城融合"不仅仅互为依托互为促进,而且互为渗透复合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并可创造更大生产力的新的经济社会复合体或新的经济社会形态。产城融合发展不能仅注重"产",而简单化和低估了"城"。"城"于"产"不仅是一个匹配关系,还有相互融入。从单纯生产力的角度考察,城市建设于实体产业具有互动力、促进力、辐射力、吸引力、再创造生产力及本身也形成生产力等多重生产力互融作用。"城"于"产"的互融性在城市建设特性中必然也会有所反映和体现,因此推进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应重视城市建设特性的挖掘和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