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3)
2023(7475)
2022(6237)
2021(5550)
2020(4696)
2019(10345)
2018(9941)
2017(18095)
2016(10222)
2015(10931)
2014(10373)
2013(10117)
2012(9438)
2011(8281)
2010(8073)
2009(7380)
2008(7191)
2007(6405)
2006(5579)
2005(4792)
作者
(34216)
(28724)
(28592)
(26641)
(17992)
(14040)
(12585)
(11326)
(11133)
(9997)
(9905)
(9529)
(9484)
(9253)
(8973)
(8894)
(8893)
(8666)
(8377)
(8306)
(7667)
(7115)
(6865)
(6646)
(6576)
(6369)
(6317)
(6170)
(5998)
(5927)
学科
(35139)
经济(35090)
管理(27715)
(27292)
(21280)
企业(21280)
方法(16381)
数学(14629)
数学方法(14481)
(11592)
(11155)
(10018)
中国(9437)
(8966)
贸易(8964)
(8765)
业经(8335)
农业(7834)
(6758)
技术(6362)
环境(6139)
(6055)
财务(6052)
财务管理(6039)
企业财务(5747)
地方(5728)
(5593)
银行(5538)
(5372)
金融(5370)
机构
大学(144702)
学院(142925)
研究(55924)
(55238)
经济(54174)
管理(50549)
理学(44514)
理学院(43942)
管理学(42926)
管理学院(42717)
(41749)
科学(40539)
中国(39917)
农业(33857)
业大(32328)
(31318)
(31311)
研究所(29354)
中心(24546)
(23114)
农业大学(22342)
(21464)
(20542)
(19901)
北京(19242)
(19100)
财经(18831)
科学院(18350)
(18304)
实验(17644)
基金
项目(107958)
科学(82762)
基金(79408)
(75947)
国家(75379)
研究(65762)
科学基金(61568)
自然(44853)
自然科(43846)
自然科学(43821)
自然科学基金(43107)
基金项目(42329)
(42161)
社会(41653)
社会科(39469)
社会科学(39454)
(37463)
资助(32222)
教育(29268)
重点(25624)
计划(25259)
科技(23201)
(23017)
(22862)
编号(22857)
(22797)
科研(22329)
创新(21485)
(21468)
(19472)
期刊
(54778)
经济(54778)
学报(39657)
(36657)
研究(35800)
科学(31237)
中国(27984)
大学(27962)
学学(27219)
农业(25039)
管理(17734)
(17210)
(13978)
业大(12601)
(10942)
金融(10942)
农业大学(10620)
经济研究(9975)
(9889)
教育(9835)
技术(9311)
财经(9142)
业经(8978)
科技(8749)
林业(8557)
(7856)
问题(7451)
中国农业(7421)
自然(7146)
资源(6580)
共检索到203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丙智  王桂芳  秦晓飞  张林森  韩明玉  张黎  
【目的】研究沼液和钾肥配合施用对苹果园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沼液在陕西渭北旱塬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礼泉短枝富士为试材,研究施用沼液和沼液与钾肥配施对苹果园土壤理化特性、微生物数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单施沼液和沼液配施钾肥的施用剂量。【结果】追施沼液可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升高。其中沼液100kg/株处理的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了10.6%,土壤孔隙度增加了7.6%;沼液50kg/株+钾肥1kg/株配施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0.5%。沼液配施钾肥均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沼液100kg/株处理的细菌、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小利  王丽萍  徐大兵  王秋君  杨兴明  沈其荣  黄启为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纯氮比例分别为0∶100、5∶95、10∶90、20∶80、30∶70)对烤烟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后能获得与单施无机肥相近或较高的烤烟产量。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配施处理上等烟比例提高了6%~10%。在不同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中,纯氮比例为10∶90的处理烤烟品质较好。随着菜粕堆肥替代比例的增加,烤烟根表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而真菌的数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纯氮比例为20∶80的处理综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菜粕堆肥替代无机肥氮的比例为10%~20%时,既能保证烤烟产量,又能提高烤烟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楠  张燕钊  滕秋梅  何成新  孙英杰  张中峰  徐广平  
【目的】探索复合微生物肥配施农家肥对石漠化地区火龙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复合微生物肥在石漠化地区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市果化镇火龙果园开展施用农家肥、复合微生物肥、复合微生物肥+农家肥田间试验,设9个施肥处理(T1~T9处理),以不施农家肥和不施复合微生物肥为对照(CK),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与CK相比,复合微生物肥+农家肥配施可显著提高火龙果园的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氮(AN)1、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促进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酵母菌数量增加,抑制真菌生长,增强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T9处理(复合微生物肥3.0 kg/株+农家肥2.5 kg/株)对火龙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其土壤SOM、TN、TP、TK、AN、AP和AK含量分别较CK提高65%、31%、83%、37%、62%、47%和31%,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增加22%、86%、63%和84%,真菌数量减少49%,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升高51%、60%、162%、55%和83%。【结论】在石漠化地区火龙果园配施复合微生物肥和农家肥,可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固氮菌、酵母菌数量及抑制真菌数量和增强土壤酶活性而改善土壤地力条件,尤其以施用2.50 kg/株农家肥+3.00 kg/株复合微生物肥的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娟  赵秉强  李秀英  Hwat Bing So  
【目的】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功能。【方法】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分析了长达15年不同施肥处理的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SMBC、SMBN)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SMBC变化介于96.49~500.12mg·kg-1之间,SMBN变化介于35.89~101.82mg·kg-1之间;单施化肥(NPK)与不施肥的CK相比,SMBC、SMBN、微生物商(qMB)...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库永丽  徐国益  赵骅  曹翠玲  
为了改善陕西眉县高龄猕猴桃果园土壤存在由过量施肥及连作障碍导致的各项营养指标日趋恶化的严重问题,通过大田试验,以果农传统施肥为对照,研究3种不同腐植酸复合微生物肥料JY、KY、JKY对高龄猕猴桃生育期内(开花期、发芽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次年发芽期)土壤养分系统的动态影响及最终果实品质的提高作用。结果表明,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均能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园土壤细菌、放线菌、酵母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以改善和平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复合微生物肥料也能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园土壤酶活性(其中,JKY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其蔗糖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分别较对照高出48.65%~255.51%、磷酸酶较对照高出30.23%~60.23%、多酚氧化酶较对照高出106.22%~182.04%、蛋白酶较对照高出13.74%~126.12%、脲酶较对照高出21.17%~177.41%),增强土壤肥力(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降低土壤p H(其中,JKY组土壤p H较对照下降了0.25~0.48个单位);复合微生物肥料能够提高猕猴桃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综合分析表明,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均能改良高龄猕猴桃果园土壤,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肥料在猕猴桃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洪坤  严贤春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免耕、翻耕、旋耕)对果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控制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pH值略显酸性,土壤容重与pH值变化趋势相反,大致表现为免耕>翻耕>旋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含量)和有效养分(有效磷、有效氮和有效钾)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免耕相比,翻耕和旋耕条件下,土壤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大致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细菌数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土壤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基本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其中不同耕作方式差异均显著(P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脲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其中不同耕作方式脱氢酶活性差异均显著(P旋耕>免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度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转率高于氮周转率,说明微生物量碳更新比微生物量氮快,其中翻耕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更新较旋耕和免耕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蜀豫  曹慕明  黄秋凤  李玮  张劲  黄羽  管敬喜  黄竟  黄灿  陈立  谢林君  陈国品  
【目的】明确有机肥、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组分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生产优质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年生设施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设有机肥+化肥(发酵羊粪15 0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1)、有机肥+微生物肥+化肥(发酵羊粪5527.5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900.00 kg/hm~2+保根120 9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T2)两种基肥处理方式,以不施基肥为对照(CK),在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测定各处理果穗穗长、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等性状指标,并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葡萄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与CK相比,T1处理和T2处理阳光玫瑰葡萄的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庚醛、壬醛、辛醛和(E)-2-庚烯醛等醛类成分相对含量降低。其中,T2处理各性状表现较突出,果穗长度、穗重、产量、单果重、纵径、横径、L~*、a~*、b~*、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较CK分别显著提高21.14%、55.64%、146.18%、17.19%、5.28%、4.38%、2.95%、10.19%、10.64%、9.57%、10.60%和14.88%(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汤桂容  周旋  田昌  彭辉辉  张玉平  荣湘民  刘强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N)肥配施后典型菜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差异,揭示施用有机物料后微生物在调节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以猪粪、沼渣沼液和猪粪堆肥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N肥(PK)、纯施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N+80%化肥N,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N+80%化肥N,NPKM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3(20%猪粪堆肥N+80%化肥N,NPKM3)等6种施肥模式,连续3年(2011-2013年)研究不同有机无机N肥配施对典型菜地土壤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利红  谢桂先  刘强  荣湘民  向秀媛  李波  
通过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WF)、不施氮肥(WN)、单施化肥(CF)、猪粪替代20%氮肥(ZF)、猪粪堆肥替代20%氮肥(DF)、沼渣沼液替代20%氮肥(ZYF)6种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的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双季稻田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但处理间存在差异,以DF效果最好;连续耕作4年后,DF处理的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SMBC、SMBN含量分别比CF的提高了67.94%、50.30%、55.51%、17.96%和50.17%;DF的土壤磷酸酶、脲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比CF的提高了18.19%、7.85%、73.47%和105.00%;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CF的提高了15.17%、58.40%、71.98%。综合分析,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中磷酸酶、脲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和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SMBC和SMBN的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尤其是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是扩大土壤碳库、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蒋永梅  姚拓  田永亮  李建宏  刘婷  高亚敏  张建贵  张标  
以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方式[A(不施肥,CK);B(施微生物肥料);C(70%化肥+微生物肥料);D(100%化肥)]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青梗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寻找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B、C、D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处理C效果最佳,与处理D相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萍  文庭池  董玲玲  魏成熙  石俊雄  李波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翔  朱洪勋  孙春河  曹友节  
借助15年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腐殖质组分、作物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或两者配施,耕层土壤微生物和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增加,HA/FA比值增大;与腐殖质组成成分最为密切的农化性状是全氮和碱解氮,其次是速效磷;长期不施肥、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因养分单一,供肥不足,作物产量逐年下降,抗逆力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伟  叶长东  苏天明  李恩东  刘美卿  王吉平  叶长成  张野  何铁光  李嘉维  王瑾  
【目的】分析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对芥菜生长及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芥菜栽培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设单施100%化肥(T1)、7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2)、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3)和10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4)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芥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及菜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T3处理芥菜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粗纤维含量为0.7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总酸含量(0.10 g/100g)低于其他处理,总糖含量(1.33 g/100g)显著高于T2和T4处理。T3处理菜地土壤中的3种酶活性均最高,其中蔗糖酶活性为110.1 mg/gDW,土壤脲酶活性为0.125 mg/gDW、酸性蛋白酶活性为67.9μg/gDW,与CK和T1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629.14%和80.79%、135.85%和35.87%及63.22%和5.43%。T3处理菜地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水解氮含量为136 mg/kg,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较T1处理降低9.33%;有效磷含量(19.7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29.64%;速效钾含量(176.0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57.89%,较CK降低58.97%;T3处理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减少土壤磷的潜在污染风险。【结论】芥菜栽培采用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施肥模式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环境、降低水体和土壤磷污染风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白雪纯  张君红  冯魁亮  王涛  夏宇康  马超然  龙明秀  何树斌  
以关中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当年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青贮玉米产量、营养价值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当年不同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P> 0.05)。单施化肥处理(T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配施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纤维的含量。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最低。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升高。由此初步说明,在关中地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维持种植当年的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土壤碳、氮储量及土壤酶活性。本研究为关中地区发展青贮玉米产业、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菲  靳拓  张凯  严昌荣  丁超武  刘勤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废弃秸秆参与原位堆肥的影响,以辣椒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堆肥理化性质,并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外源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堆肥期间土壤温度,提高电导率值,促进总氮的固定,有效减少堆肥中期氮素损失。不同发酵时期细菌优势菌种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是辣椒秸秆原位堆肥过程在门水平优势细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是属水平优势细菌。微生物菌剂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堆肥升温期和降温期。添加300kg/hm2微生物菌剂处理堆肥最高温度比对照提高1.95℃,和堆肥前相比,电导率提高了1.37ms/cm,总氮提高了24.1%,优势菌群变形菌和厚壁门在所有组内变化最显著。综上,300kg/hm2微生物菌剂为辣椒秸秆原位堆肥最适添加量,研究结果为茄果类秸秆还田堆肥技术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