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1)
- 2023(7514)
- 2022(5958)
- 2021(5864)
- 2020(4655)
- 2019(11050)
- 2018(11068)
- 2017(20487)
- 2016(11250)
- 2015(12830)
- 2014(12673)
- 2013(12353)
- 2012(11705)
- 2011(10761)
- 2010(10868)
- 2009(10197)
- 2008(10420)
- 2007(8927)
- 2006(8337)
- 2005(7656)
- 学科
- 济(51255)
- 经济(51191)
- 管理(27841)
- 业(22027)
- 中国(20519)
- 方法(18736)
- 企(17427)
- 企业(17427)
- 数学(16821)
- 数学方法(16595)
- 制(12688)
- 农(11180)
- 贸(11040)
- 贸易(11034)
- 易(10809)
- 财(10746)
- 业经(9849)
- 地方(9699)
- 体(9226)
- 学(8833)
- 银(8657)
- 银行(8651)
- 行(8420)
- 融(7979)
- 金融(7979)
- 发(7813)
- 环境(7759)
- 体制(7706)
- 农业(6761)
- 理论(6678)
- 机构
- 大学(161445)
- 学院(156856)
- 济(73532)
- 经济(72063)
- 研究(65045)
- 管理(54397)
- 中国(50753)
- 理学(45471)
- 理学院(44818)
- 管理学(44118)
- 管理学院(43796)
- 京(37353)
- 科学(36167)
- 财(33916)
- 所(32451)
- 研究所(29130)
- 中心(27771)
- 财经(26021)
- 北京(24750)
- 经济学(24718)
- 经(23946)
- 院(23926)
- 范(23024)
- 江(22976)
- 师范(22861)
- 农(22758)
- 经济学院(22059)
- 财经大学(19339)
- 师范大学(19129)
- 科学院(19119)
- 基金
- 项目(98708)
- 科学(78795)
- 基金(74048)
- 研究(73380)
- 家(65088)
- 国家(64600)
- 科学基金(54720)
- 社会(49523)
- 社会科(47010)
- 社会科学(46996)
- 基金项目(37900)
- 教育(33701)
- 省(33371)
- 自然(32976)
- 自然科(32260)
- 自然科学(32252)
- 自然科学基金(31670)
- 资助(30867)
- 划(30524)
- 编号(27362)
- 成果(23871)
- 部(23745)
- 重点(22528)
- 中国(22467)
- 国家社会(22314)
- 发(21775)
- 教育部(20682)
- 课题(20302)
- 创(19453)
- 大学(19166)
共检索到258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佳 张京祥
1990年代,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的治理之道正在转变,而在城市规划领域也产生了诸多规划新名词、新动态、新门类,令人眼花缭乱。文章将错综复杂的城市规划变化放到中国治道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并在对中西方治道转型背景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城市规划转型的特点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
治道变革 城市规划 转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秦波
以波特的区域发展理论为基础,以深圳为例并借鉴发达国家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从推动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入手,阐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阶段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根据城市转型的趋势提出未来城市规划转型的方向。作者认为,在城市处于投资推动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作用是构建完善的城市增长支持系统,确保城市"以土地换资本"的实现,在这一阶段城市规划呈现出"物质性规划"、"技术性规划"等特征;在城市处于创新推动阶段,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为城市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城市创新支持系统"。为此,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应积极推进政策化、综合化和公众化,以城市规划的转型促进城市的转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增林 刘天宝
立足于城市规划转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宏观的视角论述了城市规划转型的起点、目标,以及转型过程中各环节的特点和作用。认为规划范式的转型是核心,规划程序的转型是实体,规划机制的转型是保障,并分析了在转型过程中政府的关键作用和规划教育的基础作用。同时强调了城市规划的转型是一个系统推进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协调联动、相互配合。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转型 宏观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阳 黄亚平 罗吉
城市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双重转型时期“双轨制”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和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使城市规划制度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分析了这一特殊时期城市规划制度短缺与异化的具体现象及其根源,进而提出了城市规划制度改革的努力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本文从分析当代城市规划学发展的困惑的表象和原因入手,进而提出城市作为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的基本特征,并据此归纳出城市规划学变革的方法论——新理性主义的四方面特征:从单一连续性转向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并存;从注重确定性转向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并存;从突出城市的可分性转向可分性与不可分性并存;从严格的可预见性转向可预见性与不可预见性并存。进而从这四方面"并存"提出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规律的城市规划变革七方面重点,即: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期中评价;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强调层层嵌套式的城市结构;倡导用地混合与交往空间;实施从下而上的"社区魅力再造";提倡弹性的规划结构;形成城市群的协同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猛 吕斌
低碳经济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但现行城市规划在某些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针对于此,本文从低碳经济和现代城市规划的缘起着手,认为两者都源自于工业化进程,同根同源决定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相生相伴的关系。之后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多种相关规划理念的比较,探讨我国低碳经济和城市的实质,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应将低碳生产、生活与促进新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并据此进一步提出合适的规模、紧凑的形态、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低碳技术和政策实施等四点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低碳城市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重外延而轻内涵式发展、规划科学性和管理力度不足、...
关键词:
低碳 城市规划 变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开栏语:新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工作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回顾历史,总结实践经验,是推动未来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途径。自本期开始,本刊特开辟"规划前辈口述"专栏,连续刊载对老一辈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访谈文章。通过前辈的口述,希望能够对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专栏内容以"新中国城市规划史"为主题,计划按照时间先后,重点反映"一五"时期、"二五"至197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等三个主要历史时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及其发展演化情况,分专题刊出。近期拟刊载的专题包括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起源、城市规划机构的建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开栏语:新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工作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回顾历史,总结实践经验,是推动未来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途径。自本期开始,本刊特开辟"规划前辈口述"专栏,连续刊载对老一辈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访谈文章。通过前辈的口述,希望能够对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专栏内容以"新中国城市规划史"为主题,计划按照时间先后,重点反映"一五"时期、"二五"至197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等三个主要历史时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及其发展演化情况,分专题刊出。近期拟刊载的专题包括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起源、城市规划机构的建立、重点工业项目的联合选厂、不同类型的城市规划实践、苏联专家对城市规划的技术援助、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一五"时期的城市规划教育、城市规划实施情况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宇晨 罗涛 张雪葳
规划思想是规划决策行为的先导,具体历史背景下的规划决策折射了当时的审美认知。开展关于规划决策行为的历时研究,探索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历程中的美学转向,有助于厘清美学思想与规划决策行为的相互作用。基于景观美学理论,通过分析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65年)3个时期的典型城市规划决策行为,解读城市规划的思维驱动与审美倾向,提出当今城市同质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规划思想中传统象征美学的弱化和本土美学文化尚未成熟的制约,旨在为我国城市规划思想传承与发展提供新视角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乡规划 景观美学 审美认知 案例解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宇晨 罗涛 张雪葳
规划思想是规划决策行为的先导,具体历史背景下的规划决策折射了当时的审美认知。开展关于规划决策行为的历时研究,探索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历程中的美学转向,有助于厘清美学思想与规划决策行为的相互作用。基于景观美学理论,通过分析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65年)3个时期的典型城市规划决策行为,解读城市规划的思维驱动与审美倾向,提出当今城市同质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规划思想中传统象征美学的弱化和本土美学文化尚未成熟的制约,旨在为我国城市规划思想传承与发展提供新视角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乡规划 景观美学 审美认知 案例解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锐 李同升 赵伟
讨论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新城市主义在城市规划领域的思想核心和主要观点,结合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从城市规划各个方面探讨了新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并论述了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应用的实际与前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波,陈喜波
城市文化生态建设不仅对城市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应摈弃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错误思潮,使文化、生态、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优美人居环境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双赢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双赢战略 共生空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萧 沈山 石春艳
低碳城市规划是应对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战略转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从工具理性向自由理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理念、精明增长和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低碳导向已经扩展至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领域。低碳城市规划转向的理论体系构建,为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估与管理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现代城市规划 转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江泓
城市规划在传统经济分析中作为市场的对立面,其行为机制长期无法进行规范经济分析。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认为城市规划是对未来的空间产权配置进行限定的手段,目的是降低城市空间产权更替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其发展受到经济规律和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继而通过对城市规划基本功能、作用机制和成本收益情况的剖析,指出城市规划制度绩效的长期变化决定了其转型方向,并对我国城市规划的转型目标、方式、路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转型 交易成本 制度绩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景璨 李晓晖 詹美旭
我国已经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土地财政”模式将不可持续,从财政来源视角探讨规划转型少见但具有意义。文章以税收变动为线索,梳理英国存量发展时期3个阶段的城市规划转型、税收改革及其成效与问题,总结认为英国城市规划与税收存在间接正反馈关系:因税制适配于去工业化引发的经济增长,城市规划变革配合产业转型进而促进了税收提升,最终助力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提炼英国经验对我国存量规划转型的借鉴和启示:规划应以利人为根本,保障基本需求亦积极响应新生消费需求,促进公民社会形成,培育公众主导社区规划的能力;规划体系应总体放松,局部精细化、差别化管控,应对市场经济转向,如此则能在存量发展阶段实现城市财富的长远增长。
关键词:
规划转型 税收 存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