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4)
- 2023(7488)
- 2022(6156)
- 2021(5554)
- 2020(4413)
- 2019(9862)
- 2018(9384)
- 2017(18693)
- 2016(9987)
- 2015(10965)
- 2014(10975)
- 2013(10615)
- 2012(10438)
- 2011(9732)
- 2010(10378)
- 2009(9745)
- 2008(9585)
- 2007(8771)
- 2006(8307)
- 2005(7841)
- 学科
- 济(64554)
- 经济(64512)
- 管理(31075)
- 业(26031)
- 企(21076)
- 企业(21076)
- 方法(17570)
- 地方(17564)
- 数学(15480)
- 数学方法(15327)
- 中国(14359)
- 农(13406)
- 地方经济(12567)
- 业经(11729)
- 财(11729)
- 制(10753)
- 学(10594)
- 策(9824)
- 环境(8677)
- 农业(8593)
- 体(8421)
- 融(8273)
- 金融(8273)
- 银(8048)
- 银行(8046)
- 及其(8003)
- 贸(7900)
- 贸易(7895)
- 行(7853)
- 易(7587)
- 机构
- 学院(151991)
- 大学(149467)
- 济(77378)
- 经济(75888)
- 研究(56744)
- 管理(56364)
- 理学(47270)
- 理学院(46781)
- 管理学(46208)
- 管理学院(45900)
- 中国(43630)
- 财(35664)
- 京(30701)
- 科学(29316)
- 所(27653)
- 财经(27261)
- 经济学(25230)
- 中心(25017)
- 经(24597)
- 研究所(24442)
- 江(24205)
- 经济学院(22228)
- 院(20178)
- 北京(19863)
- 财经大学(19832)
- 范(19721)
- 师范(19629)
- 农(19179)
- 州(18682)
- 业大(16475)
- 基金
- 项目(89713)
- 科学(72076)
- 研究(70179)
- 基金(65645)
- 家(55282)
- 国家(54798)
- 社会(47677)
- 科学基金(47443)
- 社会科(45177)
- 社会科学(45165)
- 省(34036)
- 基金项目(32769)
- 教育(31583)
- 划(28090)
- 编号(28032)
- 资助(27437)
- 自然(27187)
- 自然科(26514)
- 自然科学(26509)
- 自然科学基金(26032)
- 成果(24193)
- 发(21105)
- 部(20550)
- 课题(20467)
- 重点(20258)
- 国家社会(19981)
- 性(18527)
- 教育部(18298)
- 发展(18241)
- 人文(17985)
共检索到249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元春
5月份出台"稳增长"措施以来,宏观经济并没有明显反弹的迹象,反而呈现进一步回落的趋势。这种下滑趋势的持续要求我们应当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反思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不仅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而且在多重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呈现出加速回落的态势。这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但从5月份出台"稳增长"措施以来,宏观经济并没有明显回升的迹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供给政策与需求政策的关系”课题组
我国"十五"期间供求管理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主 要任务是:继续扩大总需求,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改变供给格局,解决供给中"过剩"和 "不足"的矛盾;加快两个创新,实现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供求管理相结合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勇
拉美地区宏观经济政策随着不同发展模式转换呈现不同演进特征。本文基于拉美宏观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从三个方面分析其政策实践及得失。从短期视角看,为应对外部冲击以增加经济韧性;从中长期视角看,为解决结构脆弱性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从对外全球视角看,为协调全球宏观政策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拉美宏观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给我国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强化政策体系的系统性、注重政策目标的权衡性、促进政策工具的创新性、增强对重大风险的防范性、保持对国际合作的开放性。与此同时,拉美国家中短期经济政策趋势也将给我国对拉投资带来机遇和挑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孔繁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许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造成1994年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原因是近两年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过快。据统计,1992年底货币供应量M。、M;、M。年增长率已达到36·5%、35.7%、31.3%。1993年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连城 郎丽华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勇
在一系列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良好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 2000年越南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关键词:
越南 经济走势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春阳 鲍步云
传统AD-AS模型忽略了技术进步及通胀预期等变量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对现实缺乏足够的解释,必须引进这些变量来修正AD-AS模型。运用修正模型对中国当前需求和供给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短期内GDP将保持较快增长,CPI、PPI也将回升,但必须警惕产能过剩,中国经济长期将面临较大的"滞涨"压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晓雷
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性质已开始发生变化,市场需求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消费结构高级化的带动,而不是靠需求数量的低水平扩张来牵动。在这一宏观经济态势中,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的市场需求导向,经济活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根据中国经济的现状,应当主要参照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加大制度变革力度(主要是产权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以摆脱经济疲软,并使国民经济走出粗放增长的恶性循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超 王聪
9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后不久,我国发生日趋严重的通货紧缩和内需不足问题。这除受当时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某些失误。笔者认为,为尽快打破“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的恶性循环,政府不能指望依靠单一经济政策来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推行适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免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其他社会政策,并与必要的经济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对付通货紧缩和用于景气调整。只要这种政策体系设计优良,并得以有效落实,将有助于政府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改善国民的经济预期,刺激消费与投资,增加劳动就业,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一些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关键词:
通货紧缩 宏观经济 积极财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