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5)
2023(9533)
2022(7591)
2021(6719)
2020(5547)
2019(11979)
2018(11472)
2017(22575)
2016(12097)
2015(13048)
2014(12735)
2013(12601)
2012(11369)
2011(9888)
2010(9901)
2009(9453)
2008(9677)
2007(8770)
2006(7806)
2005(7426)
作者
(32857)
(27502)
(27348)
(25765)
(17605)
(13011)
(12438)
(10535)
(10248)
(9741)
(9365)
(9324)
(9033)
(8699)
(8639)
(8350)
(8311)
(7987)
(7722)
(7715)
(6748)
(6708)
(6667)
(6343)
(6224)
(6129)
(6057)
(5980)
(5449)
(5252)
学科
(72428)
(69605)
企业(69605)
(62688)
经济(62619)
管理(55737)
业经(26123)
方法(24680)
(23133)
(20181)
(19119)
财务(19116)
财务管理(19101)
企业财务(18170)
数学(17271)
数学方法(17208)
农业(15281)
技术(15252)
地方(13700)
(13218)
中国(12725)
(12531)
(12507)
(12078)
企业经济(11991)
经营(10950)
(10825)
理论(10428)
技术管理(10275)
体制(9590)
机构
学院(177379)
大学(168587)
(79537)
经济(78296)
管理(75276)
理学(64558)
理学院(63994)
管理学(63454)
管理学院(63109)
研究(53295)
中国(45054)
(38582)
(34263)
财经(30333)
科学(29577)
(27549)
(27517)
(27142)
(25744)
中心(24352)
经济学(24098)
研究所(22814)
商学(22686)
商学院(22490)
业大(22468)
财经大学(22250)
经济学院(21896)
(21612)
农业(21189)
北京(20923)
基金
项目(114439)
科学(94088)
研究(86862)
基金(85502)
(72590)
国家(71904)
科学基金(64995)
社会(59585)
社会科(56666)
社会科学(56652)
(46242)
基金项目(45292)
自然(40149)
自然科(39237)
自然科学(39226)
自然科学基金(38604)
教育(37928)
(36668)
编号(34088)
资助(33096)
(30230)
(27744)
(26101)
重点(25669)
成果(25504)
(25443)
国家社会(25171)
创新(24994)
(24343)
课题(22858)
期刊
(93336)
经济(93336)
研究(51150)
(34382)
管理(33333)
中国(31521)
(26392)
科学(22153)
学报(19645)
农业(18388)
(17980)
金融(17980)
业经(17816)
技术(17306)
大学(16136)
学学(15736)
财经(15647)
经济研究(14526)
(13602)
技术经济(11963)
(11863)
问题(11720)
教育(11302)
财会(11087)
现代(10161)
商业(9736)
世界(9189)
经济管理(8873)
会计(8753)
(8538)
共检索到263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现  
选取2009—2018年的城投债和非金融企业微观财务数据,基于债务治理转型视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倍差法量化评估城投债扩张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治理转型前,具有隐性担保属性的城投债通过“资金组合效应”提高了非金融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杠杆率;治理转型后,城投债扩张对非金融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失去效力。异质性分析表明:治理转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对负债期限和杠杆类型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差异。效应评估结果显示:治理转型对非国有企业短期融资、国有企业长期融资和借贷融资渠道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晶  李翠妮  
自2008年底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以来,中国企业杠杆率迅速上升,但经济增速却逐渐放缓。与此同时,企业间的杠杆率出现了明显分化。为探究其背后的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模型来分析信贷扩张如何导致了企业杠杆率分化。进一步,以2009年的经济刺激计划为政策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法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硬预算约束企业,信贷扩张对软预算约束企业投资意愿的激励作用更大,并在这些企业内部催生出大量需要软预算约束才能完成的项目,导致其融资需求膨胀,从而在两类企业间形成杠杆率分化和企业绩效差距。若市场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软预算约束,则能够缓解信贷扩张的这种负面效应。本文研究对中国未来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傅天  姚东旻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金融及土地等制度因素之外,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城投部门”(市内城投公司汇总)的自身激励、自发行为,及其在债务扩张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国资增值的规模导向、隐性担保导致债务成本低等制度背景之下,“城投部门”存在过量举债的自发倾向。并且由于其在城市建设及土地出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债务扩张问题中,“城投部门”对于面临救助压力、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能够产生议价能力。在新《预算法》所代表的“防范债务风险”政策冲击中,“城投部门”能够通过更强的议价能力,持续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相对提高了债务扩张速度。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因果效应,并从显性债务角度进行验证。债务限额能够对这一过程产生调节。控制内生性后,土地使用权在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本文将研究视角下探至“城投部门”,从议价能力的视角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倩倩  周建军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践行创新型国家战略迈出的坚实一步,在促进创新发展的同时,对地方政府债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外生冲击,探索其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推动城投债发债规模的扩大,其作用强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机制分析表明,这一效应的产生会通过与地方官员更替和晋升、地方创新赶超压力与要素配置等渠道叠加的间接路径实现;这一债务扩张作用在中西部、北方、一般地级市以及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样本中更突出,城市群建设与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城投债规模的控制。因此,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应以地方比较优势为遵循,建立弹性的考核标准,同时谨防因债务积累导致的债务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高瀚   张斌   张明源   王凯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势在必行。文章以国务院2014年9月发布的43号文件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PSM-DID等方法,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操纵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通过企业融资约束和企业融资成本渠道促进了企业操纵杠杆率的动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小和东部地区的企业作用更为显著。拓展研究表明,企业操纵杠杆率提升会促进企业营业利润和长期投资增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涛  岳华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却已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鉴于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20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有助于城投债扩张,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和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的渠道助推城投债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投债的扩张作用不仅在非一线城市(含新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且在人口流出城市和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城市也更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楠楠   凌语阳  
本文构建一个包括银行和企业的两部门模型,将融资平台债务与中小企业融资纳入统一理论框架,并基于2013-2019年中小企业数据、融资平台公司数据和地级市宏观统计数据,探讨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扩张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扩张会推高中小企业的信贷利率水平,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强化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同时,链式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扩张主要通过中小企业信贷利率、信贷规模等多条路径共同作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据此,本文从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和风险治理视角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育辉   莫一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引起高度关注,其对企业的影响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并购为视角,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会抑制企业的并购行为,具体表现为降低并购概率、并购频率且缩小并购规模;第二,由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的企业融资约束加剧、风险承担能力降低和投资机会减少是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第三,上述影响在非国有、融资需求大、高管风险偏好程度低和非市政相关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降低企业的长期并购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认识,还能够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提供实践指导和证据支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路  
在提供"隐性担保"之外,中国地方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来通过融资平台扩张债务?这些措施会对地方债务规模和成本造成哪些影响?本文基于微观数据,针对地方政府在"城投债"发行前后对融资平台的多种(显性)"财务支持"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在融资平台首次发行债券前,地方政府会显著增加对融资平台的注资(增资),以达到快速扩大其规模的目的;融资平台获得的土地资产规模显著增加,其中,可能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注入;地方政府会增加政府补贴数量,帮助融资平台达到债券发行的"门槛"要求;部分"财务支持"行为有助于"城投债"获得更高的外部信用评级,但对其发行利差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为分析地方债务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深入理解融资平台运作机制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在基于投资生产的债务偿还模型中,本文发现,当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短期内较弱、企业发行债务期限较短时,出现两难困境不可避免:要么发行大量短期限债务,以出现不良债务的代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么举债规模不足以达到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出现不良债务。当资源配置效率被融资不足所制约时,货币政策强化产出目标,减少债务偿还目标的权重,同时延长债务期限,有利于使得产出与资源最优配置的水平保持一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彬  周彩  
本文以2004—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地级城市的土地出让等城市和宏观层面数据,试图捕捉土地财政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杠杆率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存度增加会提高企业的过度负债概率,在依次引入可能对估计结果产生干扰的控制变量和使用工具变量方法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结论依然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土地财政与企业偿债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发现土地财政依存度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与未来偿债压力,同时降低过度负债企业的盈利与持续发展能力。这种现象在房地产抵押物价值较低地区企业、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等负债程度更高的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这对于进一步理解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现象与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凯辛  李为  项后军  
本文采用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地方债务对实体企业杠杆率结构分化的影响以及财政压力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地方债务规模扩张,总体上挤出了实体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杠杆率。第二,地方债务对于实体企业融资的挤出效应,存在显著的产权结构和期限结构分化,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企部门和企业长期融资,对国企部门和企业短期融资影响不大。第三,财政压力催化地方债务导致企业杠杆率的产权结构分化和期限结构分化更加显著。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合理控制地方债务扩张速度,避免实体企业融资被过度挤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光  刘元春  
高杠杆和短债长用是企业面临的两大核心债务问题,本文将其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2000—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其对企业绩效和债务风险的影响,并首次考察了两者的交互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杠杆率降低了企业总资产回报率并提高了债务风险,但有利于提高净资产回报率,构成企业杠杆融资的微观基础;短债长用既不利于企业绩效又提高债务风险,且加剧了债务风险的隐蔽性和突发性,反映了企业融资期限约束下的被动选择。第二,短债长用与杠杆率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弱化了杠杆率的积极作用,强化了杠杆率的消极影响,恶化了企业的风险融资体征和破产风险。第三,杠杆率与短债长用通过增加企业财务成本和降低研发投入两方面恶化企业绩效。第四,上述影响存在一定的企业异质性和长短期差异。本文为杠杆率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经验证据,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学理支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雪玲  
如何驱动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选取2010—2021年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企业杠杆率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关系、作用机制及作用边界,并拓展分析不同条件下企业杠杆率对数字化转型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显著抑制数字化转型,且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企业杠杆率与数字化转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调节效应表明:管理层能力与环境不确定性均负向调节企业杠杆率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拓展性分析结果发现:企业杠杆率对数字化转型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两职分离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企业应寻求内部杠杆水平的最优均衡点,提高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与外部环境应对能力,缓解杠杆率对数字化转型的抑制作用;政府部门应完善监督管理措施,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丹雪  张鸿  仲为国  
本文以中国国内市场分割为背景,探讨了慈善捐赠帮助企业打破市场分割藩篱,实现跨区域扩张战略的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了2007—2014年企业区域扩张数据,并建立跨层模型对企业区域扩张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慈善捐赠与企业区域扩张程度显著正相关,这一关系对国有企业和政治关联企业较弱,对外部环境中市场分割程度较高以及经济增速压力较大的企业来说较强。本文指出慈善捐赠可以作为企业克服市场分割的一种战略行动,对现有研究和管理实践均具有一定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